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状况整体评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Shallowlydiscussesenterprisefinanceconditionsynthesisappraisalmethod
HouTiefeng(Daqingbroadcasttelevisionuniversity163,311)
[Abstract]carriesontheappraisaltotheenterprisefinanceconditionsynthesisappraisalmethod,proposesthedesignenterprisefinanceconditionsynthesisappraisalprinciple,thedesignenterprisefinanceconditionsynthesisappraisalmethod
[keyword]thefinancialconditionsynthesisappraisalfinancialnorm
目前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经营业评价综合指数法、经营业绩评价综合评分法、(1)复合财务系数法、雷达图法、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2)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分成三类。
(一)、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将盈利能力状况、财务状况、营运状况的比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能有效揭示盈利能力状况、财务状况、营运状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有效揭示了权益增值是由企业销售获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资本结构决定的。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仅仅分解了企业的获利能力的形成原因,无法全面的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它作为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较大的缺陷,无法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第二类方法存在一些缺陷
(一)、在计算指标时没有剔除因盈余管理所导致的财务失真因素。如综合评价方法所采用的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都使用净利润,而净利润是很容易纵的,企业会因种种原因进行盈余管理,而企业净利润金额可通过许多方法进行调整,在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时采用净利润指标,要剔除虚假利润工作量太大,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简便的方法得到对企业财务状况大体准确客观的评价,如剔除虚假利润工作量太大,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就失去地它存在的意义。
(二)、有些企业存在一些账面价值虚高的资产,或存在一些虽有账面价值但无实际经济价值的资产财务比率综合评比法在分析时没有剔除,这可能会高估收益低估风险。
(三)、财务比率综合评比法只考虑财务风险没有考虑经营风险,没有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和企业所在行业中的地位,没有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而这些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评估产生不利影响。
(四)、财务比率综合评比法只考虑了当年的静态财务状况,而没有考虑企业动态的发展趋势,在进行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时不考虑企业发展的长期趋势所的结论是不客观的。
三、指标设计的原则
三、本文设计的财务会计指标体系如下:
一、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1、经营活动现金收益率,2、三年平均净资产增值率。
二、评价风险的指标:1、评价财务风险的指标:(1)流动比率(扣除积压存货和不良应收账款),(2)资产负债率(扣除无实际价值或实际价值很少的资产),2、评价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系数。
三、评价成长能力指标:1、近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2、近三年平均经营活动现金收益率增长率。
四、调整项目:企业所在行业状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四类指标按5:2:2:1来安排权重,具体计算方法按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即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规定上限和下限,以减少个别指标异常造成不合理的影响,给分时不采用“乘”的关系,而采用“加”或“减”的关系来处理。(4)采用BCG矩阵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状况,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明星企业得分为20,现金牛企业得分为15,问号企业得分为5,瘦狗企业得分为0,行业一般企业得分为10,在具体评价企业总体财务状况时应参照上述标准得出相应数值。
本文设计的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是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规定上限下限,给分时采用加减的方式来处理。(5)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作为逆指标处理,认为指标值越低越好。当然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不是越低越好,所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的张先治、陈友邦编著的《财务分析》认为它们既不是纯正指标也不是纯逆指标,这类指标的计算公式是:单项指标=标准值-实际值与标准值差额的绝对值/标准值
这种计算方法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本文设计的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以“收益越高越好,风险越低越高”作为基本假设,所以作为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是逆指标。另外保持一定的负债率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这一利益已在收益指标上体现,而由此带来的风险应得到另外确认。一般意义上讲,在财务上一般认为风险是不利的。所以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看作是逆指标。
标准比率根据各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确定,最高比率按标准比率的两倍计算,最低比率按行业标准比率的1/2计算。
四、下表给出具体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先冶,陈友邦.《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李心和,赵华《会计报表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吉栋《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一、引言
从第一家酒店类上市公司锦江酒店1993年上市至今,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公司已上市。这些酒店知名企业的上市对行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相比其他板块的上市公司,酒店类上市公司相对数量较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
科学合理的财务综合评价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行为,为政府有关部门间接管理以及为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利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灰色性特点,用财务灰色关联模型对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
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一)灰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分析方法,其“实质”是整体比较,是有参考系的、有测度的比较[2]。
灰关联分析需要建立灰关联分析模型。灰关联分析模型是序关系模型,分静态和动态评价模型两种。前者适用于同一会计期间的若干个上市公司之间财务状况的比较,是横向比较评价模型;后者适用于同一上市公司不同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的比较,是纵向比较评价模型。
(二)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灰色性
本文主要研究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综合状况问题,鉴于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的灰色性特点,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文中对6家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属于静态横向比较,故采用灰色关联静态评价模型。
(三)灰色关联静态评价模型步骤
灰色关联静态评价模型可按以下步骤操作[4]:
1、建立目标特征值矩阵。
设m个上市公司,n项财务评价指标,建立m×n阶目标特征值矩阵:
2、规范化处理。
财务指标一般包括三种:效益型指标(值越大效用越好)、成本型指标(值越小效用越好)、适中型指标(值越接近于某一固定值效用越好)。不同类型的财务指标之间量纲不同,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必须进行无量纲化。通常无量纲化的计算公式有三种:
xi(k)=[xi(k)-minxi(k)]/[maxxi(k)-minxi(k)]②(效益型指标)
xi(k)=[maxxi(k)-xi(k)]/[maxxi(k)-minxi(k)]③(成本型指标)
xi(k)=1-|xi(k)-ui|/max|xi(k)-ui|④(适中型指标)
xi(k)表示第i个上市公司第k项财务指标值。
3、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
权重是某一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w(k)为第k项财务指标在这n项财务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反映该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为使评价结论更有客观性和可信性,原则上要求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赋值。某项指标越重要,赋予的权数越大;反之,越小。一组权重体系{w(k),k=1,2,…n},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0≤w(k)≤1,k=l,2,…,n;(2)∑w(k)=1。
4、灰关联度计算与分析。
首先,求出各比较系列xi(k)与参考系列x0(k)的绝对差xi(k)=|xi(k)-x0(k)|,找出其中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
其次,选取灰色关联分辨系数P的值。P为常数,其作用在于调整比较环境的大小,取值在0-1之间。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P=0.5。
再次,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同一会计期间各上市公司的比较系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可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而得:
ξi(k)=(min+pmax)/(xi(k)+pmax)⑤
ri=∑[w(k)*ξi(k)]⑥
将关联度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关联度越大则表明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之间关系越密切;反之,则越不密切。求得的灰关联度排序就是被比较同一会计期间各上市公司财务综合状况的优劣排序。
三、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会计技术[1]。它的特点:(1)以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为目标,只负责对内提供会计信息;(2)管理会计的分析控制方法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3)管理会计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涉及本单位商业秘密,不得泄漏。因而,它的指标内容和技术方法的设计也不需公开[2]。在医院会计实务中,任何一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会引起与之有关的会计要素变化。某一方面的变化多次重复产生,会引起整个医院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动,直至医院整体改变面貌。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资产、负债、资本、成本、损益增减变化情况的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以R医院《资产负债表》(表1)和《收入费用总表》(表2)为例,对公立医院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发展能力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总资产增长率
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计算公式: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32878-28998)÷28998×100%=13.38%
(二)净资产增长率
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计算公式: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16047-13919)÷13919×100%=15.29%
(三)固定资产净值率
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100%=13403÷29489×100%=45.45%
(四)预算执行率
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2项指标。计算公式: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100%=49674÷47200×100%=105.25
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A算支出总额×100%=47546÷47200×100%=100.74%
二、结余和风险分析
(一)业务收支结余率
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100%=2128÷(45192+4100+382)×100%=4.29%
(二)资产负债率
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6831÷32878×100%=51.2%
(三)流动比率
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10850÷8631×100%=125.71%
三、成本分析
(一)每门诊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门诊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13108÷62=211.42元/人次
(二)每住院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住院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住院人次=32084÷2.1=15278元/人次
(三)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以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21237÷(45192+382)×100%=46.6%
四、收支结构分析
(一)人员经费支出比率
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计算公式: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536÷(40362+6822+362)×100%=28.47%
(二)管理费用率
反映医院管理效率。计算公式: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6822÷(40362+6822+362)×100%=14.35%
(三)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计算公式: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105+8132)÷(40362+6822+362)×100%=44.67%
(四)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的比重。计算公式: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15070÷45192×100%=33.35%
五、资产运营效率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医院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较差。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45192+382)÷30938=1.48
(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医疗收入=894×365÷45192=7.22(天)
(三)存货周转率
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100%=22936÷1167.5×100%=1964.54%
六、财务状况评价
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不同数据,这些数据究竟是优是差,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可以设想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按地区及医院等级制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取逐项计分办法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表3。
参考文献:
[1]许萍.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26.
(三)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该模型是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推导而建立起的标准模型。运用此模型预测某种性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及早发现信用危机信号。如线性概率模型、Logit、Probit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其中多元判别分析法最常用,Logit模型次之。多元判别分析法是研究对象所属类别进行判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就是要从若干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财务比率)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判别函数,使推导出的判别函数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爱德华·阿尔特曼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公司进行了研究,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以五项财务比率的加权平均数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根据判别分值,以确定的临界值对研究对象进行信用风险的定位。由于模型简便、实际效果佳,该模型己商业化,被广泛应用。目前该模型也被国际金融业和学术界视为主流的方法之一。
Z-score模型的原型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包括的财务比率变量分为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得到了多种Z模型,如在国内经过实证研究证明有效的适合于非上市、非制造业企业的Z模型的变型四变量Z':Z'=0.065X1+0.0326X2+0.01X3+0.0672X4,X1=(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税息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资产账面价值/负债账面价值)×100。通过大量数据的研究表明,Z值越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这个预警模型中当目标企业的Z值被测定为大于2.90时,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当Z值小于1.23时,说明企业已经出现财务失败的征兆;当Z值处于1.23与2.90之间时为灰色地带,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融资的证券化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信用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由此出现了很多新颖、细化信用风险的衡量方法。鉴于这些理论约束较多或计算复杂,不适于经常操作,因此不作赘述。集团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作为服务于集团自身的体系,所评价的不应仅仅是信用风险,更要有对公司运营价值的评价,因此本文基本思想是基于数项核心指标并综合考虑多种公司风险影响因素,采用流行的5C分析法并加以拓展,下面就该模式的选择作出说明。
二、企业集团内部信用评价指标选取
一级权重的确定。设“风险因素、运营能力、综合竞争力、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依次为A1、A2…A7,根据以上分析对7个一级指标重要性做排序,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风险因素、综合竞争力、发展能力、信用记录。两两判断,将结果构造判断矩阵:
A=14/47/311/51/41/341241/21131/2131/31/2111/41/311/51/41/3523512341241/21231131/31/21
用方根法计算特征值、特征向量,即将A的列向量归一化后取平均值作为A的特征向量(略)。当?姿max=m,C.I.=0,为完全一致;C.I.值越大,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越差,C.I.
当一致性比率C.R=
?姿max=7.119,C.R.=0.01481
对于B1-B7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各判断矩阵C.R.分别为:0.0109;0.0046;0.0036;0;0.0181;0;0.0109,可见其均小于0.1,因此可使用二级判断矩阵指标权重。由一级权重乘以各自二级权重得到综合指标评分表,见表2:
三、企业集团内部评级体系的完善
(一)内部信用评价体系的特点一是可比性,受评公司处于同样的标准之下,从而使受评公司之间相互具有可比性;二是简明性,信用评价用数字表示公司的信用状况,是决定公司关联交易额度的简洁的依据;三是全面性,企业集团内部信用评价与外部信用评价体系相比,就受评公司的风险因素、运营能力、综合竞争力、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局限于反映过去的指标,更包括了面向未来发展的指标,综合反映公司的信用状况,着重体现内部评级的作用。
1引言
对我国而言,引入能够衡量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模型是必要的。首先,由于提供公共服务权力的下放,在很大程度上,公共服务已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开支逐渐上升。其次,由于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公共服务,有必要建立一个模型来衡量财务状况和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期望达到两个目标:第一,构建用于评价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模型,通过评价服务质量来评价服务水平的偿付能力,以正确评价影响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各要素。该模型通过财务绩效指标来监测财务活动,评价地方政府是否管理有效,从而简化决策过程。第二,构建一个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衡量财务状况新模型,使财务绩效最大化。
2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衡量指标
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不能直接观察,因此没有单一的方法来衡量。通常将财务状况视为一个政府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有能力偿还未来债务,它可以通过考虑其净资产状况、预算余额或净现金状况来衡量。因此,如果地方政府能履行其债务,并具有提供可接受服务水平的能力,那么可以认为该地方政府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格罗夫斯等(2003)认为财务状况这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包括现金偿付能力、预算偿付能力、长期偿付能力和服务水平偿付能力。现金偿付能力是政府产生足够流动资金以支付其短期债务的能力。预算偿付能力是指政府能够在非赤字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预算收入。长期偿付能力是指政府有能力充分应对其所有长期负债。服务水平偿付能力是指政府有能力提供公众福祉所必要的服务数量和质量。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提出一个评价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模型,该模型分为3个阶段:
(1)衡量财务状况因素。考虑上述财务状况的几个定义,一方面,需要衡量短期偿付能力和预算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可以考虑更具体的方面,即灵活性、可持续性和独立性。此外,衡量服务水平偿付能力可以通过各种衡量服务提供质量的指标来测量。服务提供的质量指标是指服务水平偿付能力指标。本文试图确定地方政府是否在具有最强的现金偿付能力、预算偿付能力和长期偿付能力的同时提供了最好的服务水平偿付能力。
(2)考察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在已有文献不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察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因素和影响财务状况的指标,即现金偿付能力、预算偿付能力(灵活性,可持续性和独立性)和服务水平偿付能力,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可以实现该目标。
(3)通过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变量对地方政府进行聚类分析,可尽量减少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地方政府不仅要确认某些影响绩效的因素,也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如果地方政府应用该框架的指标来衡量财务状况,社会经济环境是相同的,那么所有被比较的地方政府都受相同外部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的基准会更有效,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准的作用。
3构建衡量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模型
3.1第一阶段:确定衡量财务状况的指标
在国际上,很多学者尝试构建衡量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1996)出版了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加拿大城市事务和住房部(2006)出版了财务信息回顾。在美国,格罗夫斯(2003)试图界定和衡量财务状况的概念,其他人则试图制定财务危机的指标。在以色列,卡尔梅利(2002)建议用4个指标衡量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在英国,综合绩效评估在其“资源的使用”中采用“星级”制度评价地方政府财务状况。针对财务状况的概念有两种看法: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不考虑。本文假设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财务状况。然而,同时考虑一个地方政府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财务状况并不容易,本文通过模型使两者能在各个阶段融合。本文的财务状况指标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比率,能消除地方政府规模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根据财务状况的各个指标实现对最佳和最差做法的分类,确定地方政府最佳和最差的短期偿债能力、预算偿付能力和服务水平偿付能力。在设置基准值时,需要考虑各地方政府的各个指标在各年的变化。如果某地方政府某年改进了指标值则取值1;反之,如果某年指标值恶化了则取值-1。然后,采用十分制汇总各年的取值,据此考察各指标在各年的变化情况。
首先,对所有地方政府偿付能力指标进行评价,不考虑它们的地理位置。每个样本的每一指标都采用1~10的十分制评分标准,如果地方政府的指标值小于10%则取最小值1,如果地方政府的指标值大于90%则取最大值10。然后,比较各地方政府,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公众的必需品需求很相似。此外,这使我们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影响特定融资方式的社会经济因素。同时,需要考虑服务水平偿付能力和长期偿付能力。对于服务水平偿付能力,其他文献已经存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地方政府服务的质量,这些指标涉及所有地方政府的4项基本服务:公路与高速公路、公园、街道照明和废物收集。对于这4项服务,确定各地方政府服务的产出数量和质量指标。
然后,对地方政府服务质量进行总体衡量。在每项服务的十分制评价基础上,计算上述4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从而得到每个地方政府提供服务的整体质量指标。在任何情况下,制定指标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信息丢失。因此,在引入衡量财务状况的模型时,有必要基于整体质量指标评价地方政府的服务质量。如果某些地方政府提供服务的价值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其每项服务的质量必须单独进行分析,以便考虑每位选民的服务偏好。
3.2第二阶段:确定社会经济环境和财务状况的关系
假设一的证明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因变量为财务状况指标,自变量为社会经济环境指标。财务状况指标的衡量包括单一指标和汇总指标,而衡量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指标只有单一指标,没有汇总指标,这是因为需要评价各种不同的服务由于公众的偏好而差别很大,因此,计算其均值或合计数并不恰当。证明假设一的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一:cashsolvency=a1+b1p-14+c1p+65+d1dw+e1unp+f1inc+g1ind+h1com+i1tou+j1mig
模型二:flexibility=a2+b2p-14+c2p+65+d2dw+e2unp+f2inc+g2ind+h2com+i2tou+j2mig
模型三:independence=a3+b3p-14+c3p+65+d3dw+e3unp+f3inc+g3ind+h3com+i3tou+j3mig
模型四:sustainability=a4+b4p-14+c4p+65+d4dw+e4unp+f4inc+g4ind+h4com+i4tou+j4mig
假设二的证明也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因变量为服务质量指标,自变量为社会经济环境指标。证明假设二的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五:streetlighting=a5+b5p-14+c5p+65+d5dw+e5unp+f5inc+g5ind+h5com+i5tou+j5mig
模型六:roadsandhighways=a6+b6p-14+c6p+65+d6dw+e6unp+f6inc+g6ind+h6com+i6tou+j6mig
模型七:surfaceareaofpublicparks=a7+b7p-14+c7p+65+d7dw+e7unp+f7inc+g7ind+h7com+i7tou+j7mig
模型八:wastecollection=a8+b8p-14+c8p+65+d8dw+e8unp+f8inc+g8ind+h8com+i8tou+j8mig
3.3第三阶段:尽量减少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这一阶段对于衡量地方政府财务状况至关重要。财务状况衡量必须能将社会经济环境类似的地方政府归为一组。第三阶段的目标是通过聚类分析,将受相同种类和程度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地方政府归为一类。隐含的假设是同一类型的地方政府具有与其人口数相对应的相似水平的服务需求,因此,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和财务差异基本归因于地方政府的管理绩效。分离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与财务状况指标的方法是使用k-均值和两阶段聚类统计分析。这种方法能够获得模型的衡量财务状况的4个变量的1~10的评价,构建这些变量也需要考虑其他情况(例如现金偿付能力或灵活性),或者决定地方政府的服务质量水平。这种方法与以前的文献相比改进很大。该模型避免了在加总各偿付能力水平时需要设置指标权重。通过多元分析,使模型更加客观,降低了不确定性程度。
4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dnammons,ccoe,mlombardo.performance-comparisonprojectsinlocalgovernment:participants’perspectives[j].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2001,61(1):100-110.
[2]randrews,gaboyne,etal.externalconstraintsonlocalservicesstandards:thecaseofcomprehensiveperformanceassessmentinenglishlocalgovernment[j].publicadministration,2005,83(3):639-656.
[3]mtbalaguer-coll,dprior,etal.onthedeterminantsoflocalgovernmentperformance:atwo-stagenonparametricapproach[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7,51(2):425-451.
[4]acarmeli.theeffectoffiscalconditionsoflocalgovernmentauthoritiesontheireconomicdevelopment[j].economicdevelopmentquarterly,2007,21(1):91-98.
企业财务状况一直是管理者和投资者极为关心的问题,而企业财务信息主要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获得。但多数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模型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综合性强的模型很少。层次分析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管理者的经验与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可以根据企业现状构建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模型。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来验证层次分析法对于财务状况评价的巨大作用。
二、理论基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法)是由美国著名数学家Sat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既不追求高深数学,也不片面注意逻辑和推理,而是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可以说是一种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由于该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中是财务管理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传统的财务分析系统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即便是杜邦分析系统也仅以权益净利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并未考虑成长能力等因素。层次分析法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这些不足。AHP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在指标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从而使模型能够衡量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这是其他方法都无法比及的。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问题分解并量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根据两两比较与判断原理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比较判断;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通过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出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通过递阶层次结构原理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定量分析问题。
(二)模型构建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如下四类指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其中包括12个具体指标。构建出的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2.确定权重
四、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中的应用——以海尔和中国重工为例
将表中的指标评分代入函数模型(1)中,即可得到企业的最终财务状况得分。将数据代入模型得出:Y海尔=0.887,Y重工=0.554,表明海尔的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良好,而中国重工的综合财务状况则比较差。通过表2可以看出:海尔的财务问题主要出在销售净利率C2和流动比率C5,总的来说财务状况较好。而中国重工出现问题的指标则比较多,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C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C6、应收账款周转率C7和资产现金回收率C9都非常差,其中,现金能力的缺失是中国重工的财务状况明显弱于海尔的最重要的原因。
五、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
(一)F计分模型及其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分析
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模型的综合性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评价模型涵盖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可以很好地概括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而F计分模型由于指标太少,综合性较弱。第二,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减指标,还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因此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更能构造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价模型;而F计分模型则是对所有企业用一个统一的函数模型来衡量,适用性较差。第三,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广。由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财务预警,还可以用于业绩评价、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债权人据此进行贷款与否的决策等等;而F计分模型的应用仅限于财务预警。第四,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针对公司作出整体财务状况分析,还可以就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指标,从而找出问题根源。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计算繁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层次分析法的实用性,必须做好如下两点:第一,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和发展阶段等,筛选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第二,企业管理者及专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陆文娟,高俊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65-666.
[2]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6-99.
一、概述
我国的家电行业在众多行业中属于开放程度高、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在家电业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经营现金净流量水平较低、收益质量不高的现象,有的公司甚至为负数。而在现金流“告缺”的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却带来了公司费用开支大增。例如,2003年春兰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81倍,但营业费用同比增加3倍多,粤美的营业费用同比也增加1.62倍。现金流短缺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那么家电行业的财务状况到底如何本文试图运用Altman的“Z值模型”对整个家电行业的财务状况给出一个较为量化的结论。
用于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工具有很多。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常见的单变量指标有:“债务保障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实践使用当中人们发现单变量模型往往只侧重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而且这些变量中具体哪个对企业财务破产的影响更大些无从得知。Altman在1968年提出的“Z值模型”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单变量模型的缺点。“Z值模型”属多变量模型。他从22个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中通过统计分析选出其中最有效的5个指标,然后分别根据这些指标对财务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重,最终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值—Z,将得到的Z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就可知道企业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下边是“Z值模型”的判别函数和临界值的解释。
二、研究过程、样本选择和指标设定
根据Altman的研究经验,假定”Z值模型”同样适用于我国。则沪、深交易所上市家电业公司的Z值将呈现以下的分布规律:假设一:对于风险小的股票,通常理解为绩优股,其Z值应大于2.8。假设二:ST或PT的上市公司,其Z值应低于1.8,并且在连续亏损的三年内其Z值应呈逐年递减趋势。假设三:对于当年被取消ST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此前连续二年亏损,虽已改观,但仍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因而其Z值应处于1.8~2.8之间,而取消ST的当年,其Z值应呈上升趋势。
本文从沪深两市一共选择上市公司69家。由于一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缺失,只能得到5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其中:深市23家,沪市36家。具体数据见附表。除了小部分外5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均来自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
2.指标设定
由于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以及其它因素,对“Z值模型”中的各项指标的设定作以下调整:
X1=营运资本/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资本市值/债务帐面价值=(流通股本总数*股票价格+非流通股本总数*每股净资产)/债务帐面价值
X5=销售额/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三、计算结果分析与解释
1.从计算的结果(见附表)可以看出,2003年业绩较好的公司2002和2003年的Z值均大于2.8符合前述的假设一。其中600633PT双鹿的Z值3.042888不符合前述假定,需加以解释。经查证PT双鹿现已更名为白猫股份。其前身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被证监会实施特别处理(ST)。经计算PT双鹿1999年的Z值是-1.22638,到2000年Z值下降为-3.0291完全符合假设二。2001年PT双鹿的Z值为1.866812,2001年年度报告显示,“白猫股份”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67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达到4527万元,净利润为1775万元,每股收益达0.117元。一年过后,“PT白猫”终于扭亏,并于4月18日被获准恢复上市,更名为“白猫股份”。显然这个结果完全支持假设三。
2.由于ST和PT公司的样本数量太小,不符合做统计分析的要求。因此只能单个加以说明。从下述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公司的Z值和前述假设二相吻合。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家电行业近三年的平均Z值低于破产临界值2.8,根据临界值的判断标准我国家电行业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破产机率较高,整体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2)最近几年国外家电品牌由于质量上的优势抢夺了国内一部分市场。(3)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无形中提高,由于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生产商很难将这部分额外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结果生产商的利润空间更加缩小。(4)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造成企业库存急剧上升,这一点可以从存货周转率得到解释(2001年整个行业的存货周转率只有3.7409次)。同时一些企业急于扩大海外市场,盲目签约造成大量的应收帐款不能按时收回,四川长虹是比较典型的例子。(5)整个行业资产负债率过高,2001年度整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高达79.7577%,而最低的2002年也有52.5%,2003年为54.4227%。而高资产负债率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超级秘书网
四、总结
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为了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必须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而这些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因此,上述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只有掌握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正确评价企业过去、全面反映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及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杜献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和附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二、阅读企业财务报表的技巧
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报表使用者不了解报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往往无从下手;只有掌握报表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抓住重点,掌握报表内容的实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财务报表的阅读应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其次,阅读整套财务报表;最后,运用具体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1.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如果是年度财务报表,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必须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因为,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的公正、独立、权威性的意见。仔细审阅审计报告,一方面可以了解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使财务报表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类型。其中,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四种类型。
一般而言,审计报告的类型不同,财务报表的反映信息的可靠程度也不相同。如果阅读的财务报表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出具的标准审计报告或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信赖度,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比较真实、可靠。如果阅读的财务报表是经审计后出具的其他三种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受到高度质疑。
2.阅读整套财务报表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之后,接着就应该细心研究整套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等其他信息资料。全面阅读整套财务报表是为了了解该企业的全貌和发展前景,为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一般而言,阅读财务报表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步骤:
(1)认真阅读附注
①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了解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可以判断该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情景和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②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而选择不同会计政策,可能极大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样,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变动,而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进行重大调整。因此,了解企业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有助于评估企业在不同期间或在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2)核对报表内部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各种财务报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报表内部各指标之间和各财务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一种在数量上可据以相互查考、核对的平衡相等的关系即“勾稽关系”。根据报表内部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可以了解报表项目之间、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报表总体结构的认识,而且也能帮助阅读者发现报表的数字错误。
(3)了解报表所披露的信息
不同报表披露的信息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如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状况;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有关资产分布、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而利润表综合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经营成果的形成情况;它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等等。只有了解每张报表披露的信息,才能结合阅读报表的目的,进一步深入分析。
(4)分析重要财务报表项目
报表使用者可以结合编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阅读的目的确定报表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如确定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时,通常应考虑如下因素:该项目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在企业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代表企业财务管理或经营管理的水平;该项目在会计核算或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容易产生问题,等等。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一般情况下是阅读资产负债表的重点项目。在阅读报表重点项目时,要结合附注中有关重点项目的明细资料进行分析。
3.运用具体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在对财务报表基本内容阅读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具体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作出全面的判断,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1)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趋势分析法,了解报表项目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差异、找出问题的一种方法。在阅读财务报表时将每个项目本期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其增减变化的金额、方向和幅度,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化的性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应注意进行对比的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
趋势分析法是将若干期财务会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揭示和预测企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按所采用的基期数的不同分为定比和环比两种方法。定比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比率;环比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比率。采用定比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有关项目和基期相比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采用环比能够明确地说明项目的发展变化速度。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考察有关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2)计算一些基本的财务比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作出判断
引言
一、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缺乏评价风险水平的指标
(二)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忽略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一般都是根据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计算和评价,并未对在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如果只是根据计算出来的一些指标直接去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实际财务和经营信息,就会导致信息失真的结果。例如一个可能会带来污染的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等社会责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政府部门要求其对环境进行恢复并给予一定的罚款处罚。虽然这在其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数据中并没有显示,但这件事情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肯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只根据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计算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就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未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以上分析我国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缺乏风险水平评价指标、忽略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未充分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期能够更好地为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贡献。
(一)加强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估
(二)强化非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三)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在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可以建立一套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体系,以企业的知识资本投资情况、知识资本的质量高低、知识资本管理水平高低和知识资本运作效率等四方面内容来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对于知识资本的投资状况可以从知识资本的投入和维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知识资本的管理水平可以从员工的职业发展水平和员工的稳定性来分析;对于知识资本的运作效率可以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反映;对于知识资本的质量水平可以从企业经营管理层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拥有的管理经验水平来反映,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经验水平都比较高,那说明这个企业的知识资本质量较高,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比较强,反之则核心竞争力就较弱。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反映无形资产技术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无形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结论
二、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中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
通常来说,社会当中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基本都是将各个方面财务报表在财务的比率实施分析,这其中就涵盖了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负债信息以及现金流量信息和损失收益表等。针对这些财务方面的比例分析之后可以充分的明确公司当中的财务情况,想要分析资金的构成,需要编制公司资产负债的分析表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财务的过程中,必须要使企业资产的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和现金的流量表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进行财务比率的分析。同时,引进非财务的控制指标,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实现企业中较为全面与系统性的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当中的财务状况评测的变的更为精确,使财务造假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抑制,进而使广大投资人员的合法权益及其经济收益得到了较为高效的保障。
企业短期之内的偿债的能力可以具体的表现出企业及时偿还短期性债务能力,通常对流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还有速动比率的计算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而长期性的偿债能力可以真实的表现出公司偿付到期和长期承受债务方面的能力。通常对企业资产的负债率以及负债比率和权益乘数和利息保障倍数等比率实施准确的计算和分析还要做出相应的评价。
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以及管理层管理水平的科学程度都要通过公司的运营能力将其反映出来。通常可以利用存活的周转率以及应收款的周转率还有整体资产的周转率指标实施计算和分析。针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是是依照计算所得出的利润率以及资产和权益报酬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三、财务比率分析应用的几点建议
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现金流入以及流出利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不仅要分析企业中的历史财务信息还需要和其同行业企业实施有效的分析比对,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上升,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的保值及其增值工作是否可以得以实现。
财务报表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每一张报表所提供的资料并不相同,不仅用于某一个目的,也不可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必需的全部资料。
财务报表只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情况的总结,没有从联系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考虑,而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只是根据报表上的数据进行的。因此,在阅读和分析时,要广泛搜集必须的资料,如搜集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财务资料、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本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本行业的经济前景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都表现为绝对数字,这些数字的产生也同样存在局限性。例如,财务报表中资产的数字是企业实际取得的成本,但可能与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财务报表的数据都是过去的,而过去的数据是否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作预测的依据,尚有疑问。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经营范围、市场需求有大变动时,财务报表能否完全有效地推知未来,作为预测、决策的有用信息;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财务报表内容的利用价值便值得研究。另外,有些企业可能通过技术处理,采取一些手段来掩饰、粉饰其财务报表。
(一)应重视财务报表的附注、附表和其他财务资料的运用
财务报表的附注这部分内容虽未列入正表中,却丝毫不能降低其阅读和分析的价值。在西方国家,财务报表之外的揭示,尤其是财务报表附注越来越重要。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有关问题进行的详细说明。其中可能包括与使用有关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项目的额外资料,还可能包括影响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以及资产负偾表中未予确认的资源和义务。例如:无形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只能够确认为取得无形资产,且实际已发生了支出,才能作为无形资产计价入帐,否则即使企业拥有某项无形资产也不能作为无形资产。这样就可能存在企业实际拥有某项无形资产,而其财务报表上得不到相应揭示的问题。最典型的是商誉,有的企业确实存在,确实能够为企业提供在较长时期内取得高于同行业正常收益水平的盈利。然而制度规定企业通过自身经营管理而建立的商誉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帐,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在未来某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情况下,最终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现在无法确定的情况、条件或因素。这些事项不正式列入会计资料之中,但这些事项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便会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对它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它们的潜在影响加以考虑。
(三)为他人担保的项目
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资产为他人承担某种责任,比如为他人获得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置物资担保等等。这些担保是企业潜在的负债。如果为其提供担保的人经营上出了问题,企业将负有联带责任或受联带牵累,这种潜在的负债也有可能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税金缴纳及各种财产物资变动情况;会计政策的说明,主要揭示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要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财务报表前发生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等。这些情况都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
企业间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导致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譬如,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两种方法下销售成本,期末库存、利润都存在差异。又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规定,即使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样,也会因采用折旧方法不同,而使经营成果有所区别。因此,即使两个企业同属一个行业,也会由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使财务比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