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2.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13.5%,反映国民出游的需求仍十分旺盛。
通过研究国内各大连锁酒店集团及在线旅游平台OTA的战略布局重点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不难发现,中国酒旅行业正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分别是低线城市机会,竞争激烈与连锁化,碎片化市场。
这三大趋势能够给轻资本运营模式的OTA带来“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机会,而非重资本模式并呈周期性波动的连锁酒店集团。
二、渠道下沉与低线城市:长尾市场
近年来,各大OTA平台除了进一步巩固优势地盘外,其快速增长源头及战略方向均指向了不饱和的非一线城市,通过渠道下沉战略快速进行“圈地运动”。低线城市的旅游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同时低线城市的在线旅游渗透率也处于较低水平,长期来说在这可具挖掘空间。
究其根本原因,中国酒旅行业发展的下沉趋势取决于三个长期客观因素:第一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数的70%,第二是二三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持续增多,第三是低线城市的城市化率持续提升。这三个长期的客观因素共同推动着消费的下沉,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低线市场是一个长尾市场,长期发展的潜力巨大。
另外,低线城市还有一个方面容易被忽略,即低线城市出境游渗透率稳步提高,与其他成熟市场对比,中国出境游整体的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天花板较高,同时出境游也存在下沉趋势,随着低线城市消费力的提升,低线城市的出境游市场也具备长尾特征。
三、连锁化率提升和碎片化市场整合带来的机会
2018年我国酒店行业的连锁化率尚低于30%,前述内容也介绍到,中国低线城市的酒店业连锁化率甚至仅为10%的水平,相比亚太、欧美和美国整体酒店连锁化率50%~70%的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动力,中国酒店业的连锁化率会以低线城市为重点方向,持续提升整体水平,这是中国酒店业发展当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然而从演变路径来看,中国酒店行业要走的路,可能与成熟市场不一样。
先回顾美国酒旅行业的情况,近15年来,伴随着美国的酒店连锁化的提升的大背景,美国酒店行业的结构一直在改变,中高端酒店占比从60%持续提升到近年来的85%左右,经济型酒店的占比则持续下滑,由40%的占比逐渐缩减至约为15%附近,最近4年两者的比例再没发生大的变化。而在酒店消费持续提价及酒店类型结构变动的过程中,酒店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提升,CR10由57%提升至70%附近并稳定下了。
而中国的情况是如何中国饭店协会联合上海盈蝶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中国酒店连锁发展与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的连锁酒店市场客房规模超过415万间,其中,经济型酒店(客房数)占比58.3%,中高端酒店(客房数)占比41.7%,但2018年中国酒店行业的CR3预测为37.83%,较上年同期下降6.68pct,表明市场参与者增加,竞争情况越加激烈。从经济、中端、高端、豪华四个细分市场来看,CR10占比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9.53pct、2.47pct、9.14pct、38.38pct。
低端市场趋于分散,是因为向低线城市下沉的过程中,首先新加入了大量适应当地消费水平的连锁酒店及品牌,意味着后进者正争先抢占空白市场,而高端和豪华酒店的竞争中,各大酒店集团也开始推出更为高端的酒店品牌,不仅是完善自己旗下的酒店品牌体系,更是为了未来酒店领域继续出现的消费升级做长期铺垫。
这很可能意味着,未来国内酒店行业连锁化持续提升的趋势依旧不变(且空间依旧大),但连锁酒店龙头的成长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不一定能走通。
这和美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最大差异点在哪对两个问题的认识是很关键的。
第一是美国的酒旅行业,由于经过多年的经济周期的洗礼,在互联网和OTA出现之前,老牌的行业领先者已经取得强势地位,在2002年的CR10就已经高达57%,美国本土的OTA作为后进者出现,意图整合全产业链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但始终受限于强势且集中的上游资源,产业链中下游的OTA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位置。
第二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供给端,我们也许会低估了中国酒店行业的分散程度。
除了中国酒店行业的连锁化率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存在着大量的单体酒店,据了解目前国内单体酒店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万家,占比约70%。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单体酒店的数量只占30%。假设店均客房数为20间,则在供给端有1000万间存量客房,对比起连锁酒店市场客房总规模的超过415万间,简直是大巫见小巫。
对于市场庞大又资质平平的单体酒店,他们的痛点集中在什么地方单体酒店业主普遍面临着“碎片化、同质化、管理低效粗放、流量和品牌受限”四大痛点,亟需在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等方面获得助力,另一方面,若要转向加盟传统的连锁酒店品牌,单体酒店业主会面临着高成本、低效率和低回报等难题,而无论以何种方式,单体酒店资源接入OTA,或者获得OTA平台赋能,无疑是最合理的。
龙头OTA持续进行酒店赋能,加速提升酒店管理转型,在单体酒店整合潮和中国分散和碎片化的酒店市场大整合的过程中,已成为了趋势,而这一趋势定将持续。
最后,若把酒店市场进一步广义化成住宿市场,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市场的碎片化程度超乎想象,因为民宿的趋势已经跑出来了,民宿或在线短租所能提供的住宿供应量上限无法推断,但是发展空间和潜力是有一定共识的,在2016年到2018年,中国民宿行业日均间夜量年增幅都超过200%,预计2019年到2021年依旧将维持100%以上年增幅,榛果民宿CEO冯威赫判断:“未来五年,整个民宿行业在住宿大盘中的占比有望将达到15%~20%,也就是说这个行业还有6~8倍的增长空间。”
如果前20年选择观望的,那么后10年,并不能改变什么。同样的,如果前20年选择奋斗不息的那些人、那些企业,那么后10年,我相信它们终会继续改变这个世界,其实这更是OTA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