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现状,酒店行业前景如何如今,酒店行业已从野蛮生长时代走向存量竞合时代,酒店投资也从红利驱动转向平台驱动,而消费面也呈现出市场下沉、中产崛起和消费平权的新趋势,因此,酒店行业也将走向价值投资的新高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国内中高端连锁酒店的总收入规模达到659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550亿元,保持高速增长。实际上,中高端趋势不仅带来行业收入结构的变化,也为酒店行业带来了利润增厚的潜力。而资产运营则愈发轻盈。例如首旅酒店,其已经将轻管理加盟模式作为拓店的主要方式。华住酒店集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发力中高端市场,同时探索由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加盟的新发展模式。
酒店是指通过向客人出售客房、餐饮及其他综合服务而获得经济收益的商业机构。按照经营性质主要可分为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经济型酒店、公寓式酒店、连锁酒店、主题型酒店等。
未来,酒店行业的竞争将会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多,特色化的差异而变得更加激烈,更多的老旧酒店、单体酒店将走上升级改造或者连锁化的道路。
由于酒店行业对旅游经济、商旅出行环境的高度依赖,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行业业绩大幅下滑,中小单体酒店大批关店、龙头连锁品牌面临生存压力,整个行业经历了一轮残酷洗牌。所幸我国已采取了有效得当的疫情防控措施,自2022年末防疫“新十条”发布以来,旅游和商务市场有序恢复,酒店行业所受冲击正在加速减弱。长期来看,未来国内消费者消费预期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因素,都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酒店(又称为宾馆、旅馆、旅店、旅社、商旅、客店、客栈,中国作饭店、酒店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作酒店)其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
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亦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
随着国内酒店业进入存量更新时代,作为中端酒店市场演化出来的重要分支,中高端酒店已然成为市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据《2022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中显示,2022年酒店行业与2020年相比,中国酒店住宿业减少8.6万家,但酒店连锁化率却上升至35%。报告指出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有望继续提升,2025年或将达到38%的新高点。
2018-2022年间,国内酒店数量处于频繁变动状态:2018-2019年,行业保持正常运行发展,从31.7万家增至33.8万家;2020年,行业遭受疫情冲击,商旅市场萎缩,酒店规模大幅下降至27.6万家;2021-2022年,在面临“供给冲击、内需收缩和预期走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放缓,商旅游客数量回弹幅度低于预期,酒店数量虽持续回升至31.3万家,但并未达到疫情前水平。放眼2023年,疫情影响已基本消退,消费者商旅出行频率、意愿大大增加,酒店行业有望迎来关键复苏期。
随着一二线城市经济增速放缓,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下沉市场和存量市场成为投资新赛道。然而在三四线城市的酒店数量多,连锁化率却普遍偏低,运营管理松散,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酒店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相信在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下沉市场变成了新的投资“黄金地”,酒店连锁化也将成为新趋势,通过集团化的专业管理,品牌效应能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增长收益。许多投资者也看中了其中商机,有意通过投资加盟连锁酒店的方式进入市场。
星级酒店作为行业中中高端类别的存在,往往代表着更高的服务水平、更大的个体规模。仅从2018-2021年国内星级酒店数量的走势来看,与酒店行业整体数量的增减完全吻合。但星级酒店数量的变动幅度会略小于行业整体,例如2019-2020年,行业整体为-18.3%、星级酒店为-16.9%;2020-2021年,行业整体为6.2%、星级酒店为4.1%。表明星级酒店在拥有更好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在重新入局行业时显得更为谨慎与不易。
随着科技进步,酒店行业逐步迈入智能化发展时期,而疫情的爆发又为酒店智能化发展添了一把火,无接触等智能化服务迅速发展。这过程中,不论是加码智能化产品的酒店,还是研发提供智能化产品的服务商都在不断增多,行业拥抱技术变革的愿望愈加强烈。
与旅游业的强关联性,使得酒店行业景气度受其影响较大。2018-2022年间,我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变动基本与国内游客人次相符。2019-2020年,国内游客人数从60亿骤减至28.8亿,降幅为52%;星级酒店营收也随之大幅下滑,从1910亿降至1220亿,降幅超36%。之后,二者虽在2021年小幅回升,但在2022年国内多点疫情频发、防控力度加强的影响下再度双双下跌。值得一提的是,防疫政策优化后,2023年旅游业预期向好,游客人次有望增至50亿以上,为酒店行业营收增长带来丰沛消费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酒店行业迎来了复苏希望。与此同时,酒店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经济型品牌迭代升级,中高端酒店持续发力。日前,华住集团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情况,三季度集团净营收4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2%。记者注意到,尽管仍然亏损,但多项核心指标已呈现企稳复苏态势。其中华住中国RevPAR(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93元,已整体恢复到2019年的90%。事实上,从今年三季报来看,企稳复苏或是行业趋势。锦江酒店集团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52亿元,同比微跌1.15%;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73.54%。首旅如家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290.21万元,也呈现出复苏态势。
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酒店行业意识到在满足宾客基本的住宿需求之外,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也成为了吸引客源、提高宾客入住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可以让酒店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满足宾客远程办公、休闲娱乐等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让酒店网络办公更智能、高效,进而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
从行业层面来看,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在节能减排领域有着巨大潜力。行业头部的酒店也在大力促进酒店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如维也纳酒店、丽柏酒店联合发力公益,推出“小红花低碳房”;锦江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率先启动8项首要行动:鼓励酒店使用绿色的清洁产品,提供素食选择,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搅拌棒,并向续住客人倡导减少床上用品的换洗次数等。
从2022年Q1-Q3国内星级酒店平均房价来看,淡旺季间有着不小差价,Q3均价为342元/间/夜,Q2约298元/间/夜,二者相差近15%。然而即使在差价策略影响下,星级酒店淡季平均入住率仍较低,Q1仅为32.1%。表明行业有待采取除差价外的更多方式来吸引淡季消费,在旅游淡季强化其他消费场景例如商务、聚会、宴请等来拉动需求。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的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明显低于行业整体水平,这主要由于国民经济下行的特殊期间,相较于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过高的价格使其服务水平优势弱化、市场竞争力大大下降。
我国酒店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酒店行业的连锁化率较低,管理运营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在小规模酒店和下沉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旅游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旅游人群的数量不断扩大,酒店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目前,我国仍以经济型酒店为主,市场结构呈现“哑铃状”结构。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反映生活态度的个性化服务中档酒店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现有酒店供给结构与客群需求变化不匹配越来越突出,高端酒店市场仍有增长空间。国内中低端酒店市场由国内品牌主导,前十大经济型品牌国内酒店占据8席,TOP8国内品牌在中国连锁酒店市场中的份额达到50.1%。前五大品牌均为国内品牌。国内酒店在经济型领域的统治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在市场开发上的巨大优势。相比之下,高端酒店市场中国际品牌份额较大,前十大高端品牌国际酒店占据8席。
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酒店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酒店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报告利用中研普华长期对酒店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同时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酒店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