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种乱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已于今年5月24日正式实施,除天然矿泉水外,包装饮用水将只分为两种类别: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明年1月起包装须改标识
新国标规定,包装饮用水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但是天然矿泉水并不在此次国标规定的范畴之内。
因此,除了天然矿泉水之外,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当水中添加使用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口味时,需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注食品添加剂等类似字样。
概念水比普通水贵数倍
除了包装饮用水名称的规范外,条例规定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包装饮用水,应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示“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等类似字样。
这主要是针对原“矿物质水”的“死刑宣判”。“矿物质水”其实就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锌等,其成本远远低于富含矿物质成分的“天然矿泉水”,却给消费者造成“高营养价值”的错觉。无论是哪一种矿物质水,其矿物质含量都微乎其微,加上人体缓冲系统的作用,并不能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仅仅是为了调节口感而已。
深圳一位饮用水行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以往很多饮用水都在炒概念,而且就因为这些概念能把饮用水卖得很贵。“像很多写着矿物质水的,就是额外添加了氯化钙、硫酸镁等成分,相当于食品添加剂,与矿泉水性质完全不一样。”对方说,而标签标识的修改和规范,则可以尽量减少消费者对饮用水产品的误读。
专家称概念水多为炒作噱头
近几年,频频有企业推出弱碱性水、小分子水等饮用水,甚至对外宣称有保健治病的功效,同时这些饮用水价格也比普通水高出好几倍。但是否像企业宣传的那样,营养又健康呢?业界一直争议不断。
然而,专家表示,没有研究证明弱碱性水能够有益身体健康,这些水都有炒作嫌疑,水分子结构根本不可能被改变。其他被称为小分子团水、活化水、能量水等种类饮用水,在功能宣传方面同样引来专家学者的质疑,甚至被认为是伪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媒体,所谓的山泉水、富氧水、离子水等名称基本是商家炒作的噱头,一些宣称对人体有特殊功效的“功能水”,事实上并没多大功效,并不足以承担人体保健功能。
矿物质水受冲击最大
根据新国标,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包装通则》的规定,应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产品名称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饮用矿物质水”名称将不再允许使用。“矿泉水”即为天然的带有矿物质元素的饮用水,而“矿物质水”所含的矿物质则是人为加工食物添加剂,但名称上却很容易与天然矿泉水混淆,所以被禁用,这将使得长期以来争议很大的矿物质水销售受到深刻影响。
据了解,矿物质水是在纯净水基础上添加少量矿化元素制成。近年,矿物质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国标特别规定,当包装饮用水添加使用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时,需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示“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等类似字样。上述添加剂正是矿物质水的常用添加成分。
禁令缓冲期
“概念水”仍满天飞
新国标规定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更改会给企业一个“缓冲期”,2016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当符合要求,而在此之前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为止。
许多商家趁“禁令缓冲期”,继续推广自己的“概念水”,有的商家还继续使用旧包装,而有的开始褪去原来“概念水”的旧衣,新旧包装同时在市面上销售:例如娃哈哈的“富氧水”已改名为“富氧弱碱性饮用水”和“氧世界包装饮用水”;康师傅的“矿物质水”也改为“优悦包装饮用水”;“屈臣氏蒸馏水”“屈臣氏矿物质水”改为了“屈臣氏饮用水”。
按市场实际情况看来,“概念水”要多久才能完全告别市场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