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业可以划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大类,标准化住宿的最典型代表自然是酒店,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定价;非标准化住宿包括客栈、民宿、公寓、度假别墅、小木屋、帐篷、房车、集装箱等,其中以民宿数量最广、最为普及。
民宿由共享经济的兴起带动,指的是由个人业主、房源承租者或商业机构利用空闲房间,提供旅客的住宿。从定义上来看,民宿和个人业主的短租业务有重叠的部分,但是从两者定位上来说,民宿更多面向旅游需求,因此也更注重地方特色的打造和舒适氛围的营造,是短租房的升级版。游客可以在民宿中体验当地生活,与当地居民交流,感受人文情怀。
民宿本身按照类型和功能又可以分为农家乐、乡村别墅等多种类别,和酒店最主要的区分点在于民宿具有由“主人文化”带来的当地特色化体验,住宿空间高度个性化、体量小而美。
民宿和酒店的区别
二、民宿行业发展现状
自由行消费者的需求高度个性化,体验目的地文化、当地社交需求日益增长,而民宿正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艺龙发布《2014年消费者住宿及点评行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有59%的消费者仍首要选择经济型酒店作为出行入住地,但选择民宿客栈的消费者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达到了18%。选择主题酒店的则约占15%。星级酒店因其价格昂贵,所以虽然服务质量高,但消费者的选择量仅占10%。
中国客栈民宿的预订用户有50.7%在26~35岁之间,38%在18~25岁,主要集中在年轻的一代。木鸟短租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消费群体分析数据”显示,在使用其平台预订民宿的用户中,高达48%的人为月收入低于2500元的90后,同时,42%的用户收入在9000~16000元,剩余10%为中间收入群体。民宿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和低收入水平的人群,市场消费群体呈现哑铃状分布。
三、民宿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民宿产品可分为日单价在50~300元之间的经济型和300元以上的享受型。在旅行出游时和支出计划中,住宿支出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超过50%的用户通过在线预订客栈民宿时会选择200元以下的产品,只有11.8%的用户选择300元以上的享受型。STRGlobal统计显示,2015年1月中国酒店平均每房收入326.82元,相对低位的价格为民宿赢得了发展的市场。
通过改造个人房屋以及平台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自营房屋,为民宿提供了大量的房源供给。据统计,截止2016年1月,我国大陆客栈民宿总数达42658家。中国商务部服务业公司联合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民宿从业者数据显示,2012年的民宿从业者尚不足10万,而2016年从业者增至近90万人。民宿发展的迅猛之势,也印证了供给端的储量庞大。
3、国内自由行已成为主流,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进入景区的散客占比在2015年已达到70%至80%。自由行游客对旅行的需求上升到文化、社交层面,在住宿上,更愿意选择外观具有鲜明特色,能与当地人交流的民宿。
特色化住宿逐渐成为影响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正如民宿预订OTA大鱼自助游的宣传语“为一张床,赴一座城”,昔日的小众市场快速扩张。与此同时,我国在线旅游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在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格局稳定的情况下,民宿的流量入口价值逐渐显现,为在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万亿级周边游市场中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2025-2031年中国民宿行业投资策略探讨及市场规模预测报告》共十章,包含民宿行业重点企业分析,2025-2031年年中国民宿行业投融资分析,2025-2031年年中国民宿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