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依托贵州省凯里市碧波镇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地区经济优势,通过规划设计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以期对贵州省乃至全国高效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典型与示范样本借鉴。
通过综合分析,将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按照“一心、三园、四基地、多节点”布局,以加快碧波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主线,提升蓝莓、蔬菜等果蔬产业,使基地形成片、连成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动力,围绕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果蔬精深加工、旅游休闲食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综合精深加工水平;利用农村特有自然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特色产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培育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通过打造凯里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探索西部园区建设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央农村政策和各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焦点,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来,2016—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指出,加快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1,2]。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3]。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以农产品生产供给为导向的传统农业向以市场、消费和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更好地满足和创造城乡居民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以新业态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推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突破价值链两端的关键环节,实现跨行业间价值链重构,提升产业分工层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层次和高层次升级;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农民与农村,提升农业生产力、农民发展能力和农村发展活力[5]。
产业集群化、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省黔东南州围绕重点产业,按照“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主体明确、规模建园、综合发展”的思路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截止2017年,全州共建成60个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数量居贵州省第一位。全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包括精品果业、蔬菜产业、休闲农业、生态畜牧业等多个类型,其中精品果业、蔬菜产业和休闲农业类数量最多,三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蓝莓是全州主要的果业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500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以蓝莓为主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6家。黔东南州凯里市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达到5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3个。
1、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条件分析
1.1发展优势
1.1.1区位优势
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凯里—麻江中心城区,炉碧经济开发区西翼。距离凯里市区50km,麻江县城6km,贵阳市150km。园区位于凯里城市经济圈中心、凯里—麻江中心城区内,是省级炉碧经济开发区凯里碧波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碧波镇西南高效农业园与乡村旅游片区的核心,园区区位条件优越。
1.1.2交通优势
园区交通优势明显。位于沪昆高速、兰海高速和320国道及沪昆高铁和湘黔铁路之间的三角地带,凯里市与贵阳市之间陆路联系的必经之地,距沪昆高速麻江出口2km,湘黔铁路水山坡站15km,沪昆高铁凯里南站35km。炉碧大道自园区中部穿过,是双向6车道高等级县道,东北通炉山镇、西南接麻江县,是园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1.1.3基础设施优势
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建设标准较高,具备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的良好条件。炉碧大道宽32m,福马大道、八号路、九号路宽25m,道路宽度宽于普通农业园区主干道路宽度,便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过往游客实行分道行驶。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水、排水、供气、排污、宽带、通讯等均已铺设完成,主干路网四通八达,为园区实施下一阶段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1.4生态环境优势
园区生态环境优越。园区拥有良好的光照、气候、水源、森林植被等资源条件,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人体大气压感觉最佳,紫外线辐射是全国最小的地区之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6]。
1.2主要问题
1.2.1主导产业优势不强
园区主导产业蓝莓、蔬菜优势不突出。果蔬标准化种植水平不高、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生产道路、灌溉、产后贮藏保鲜等设施。果蔬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经营主体整体规模较小、经营分散,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7]。以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经营机制有待完善。果蔬产品缺少品牌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待加强,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1.2.2生产体系不够完善
园区种植基地生产体系有待完善。目前蓝莓生产基地没有经过统一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不同蓝莓品种混种现象,种植虽呈现一定规模,但种植密度较大,未达到蓝莓标准化种植标准,种植园区缺少必要的生产路、机耕路,供排水等设施落后。园区冷链建设滞后,缺少果蔬保鲜库,缺乏良好的种植管理条件。蔬菜生产基地普遍存在蔬菜品种不齐全,品质相对较差,因冬季光照不足,故冬季应季蔬菜产量较少;虽然蔬菜种植面积较大,但商品化基地较少;因贵州山地特色地理环境,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8]。
1.2.3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园区产业融合层次较浅、程度较低。园区一、二、三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但产业融合程度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一产的生产规模较小,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后续生产需求;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与一产的联系不紧密;三是农业多种功能开发有待加强,农业与科技、文化、教育、创意、艺术、休闲等结合不足[9]。
1.3发展机遇
1.3.1各级政府与政策大力支持
1.3.2未来市场需求不断升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直接带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和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上升,对营养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增加,对食品安全和品牌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对休闲观光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均为园区建设提供有利的发展机遇。
1.3.3现代科技水平突飞猛进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蓬勃兴起,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改造升级,为园区高效农业建设提供必要的现代科技支撑,助力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园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4面临挑战
1.4.1区域内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
碧波镇与周边区县高效农业资源尽管有一定差异和互补性,但因地处同一大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中,大部分资源形态存在雷同现象,且周边区县的高效农业园区如凯里云谷田园、麻江乌卡坪、三穗颇洞等拥有较为知名特色农产品,以及西江苗寨、下司古镇等拥有较为知名的景区景点,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较好的先天优势,园区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面临全方位的竞争压力。
1.4.2生态与乡村环境的脆弱性较强
园区内的柿花河水系、喀斯特地貌、林地等生态系统类型丰富且脆弱性较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矛盾较为凸显[13]。园区内自然生态与乡村田园景观优质,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交通噪声污染、煤烟型空气污染、农村垃圾污染、滑坡、洪涝等多种非环境友好型发展问题,可能对周边生态和乡村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4.3市场对园区农产品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产品功能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消费者向更高品质、更加安全和品种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发展[14]。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影响当前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大众消费者的推崇,因此未来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园区内农产品及加工产品提出更高要求[15]。
1.5市场分析
1.5.1蓝莓、蔬菜市场分析
近年来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猛,2017年贵州省蓝莓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全国榜首。消费形式仍以鲜食为主,约占蓝莓产品的70%。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蓝莓营养价值的广泛认可,蓝莓鲜果仍将作为消费主流产品,同时随着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对蓝莓果汁、果酒、功能食品、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需求将逐步增加。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单产水平持续提高,总产量持续增长,总消费量持续保持小幅增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居民膳食结构趋于合理,高品质蔬菜产品将更受追捧,蔬菜加工消费将逐年增长,蔬菜加工率继续增加。
1.5.2休闲农业市场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100万人,带动750万户农民受益。贵州、凯里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高速稳步增长,2017年凯里市旅游总收入实现160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1700万人次,年均增长22%和28%,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成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级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5.3目标客源分析
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地处凯里城市经济圈中心、凯里—麻江中心城区内,是凯里市与贵阳市之间陆路联系的必经之地,距离沪昆高速麻江出口2km,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园区的目标客源定位为凯里、麻江、贵阳、安顺、毕节等省内客源市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重庆等周边省际客源市场,境内外背包客旅游市场。
一级客源市场:凯里—麻江城区近郊、贵阳、安顺、毕节等地游客。二级客源市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重庆等周边省际游客。潜在客源市场:境内外背包客游客、国内观光游客。
2、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定位及功能分区
2.1思路原则
2.1.1规划思路
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经济学、旅游学等理论为依据,在不破坏当地原有生态完整性为前提,注重保护原生自然景观、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前期市场分析,选择适宜的蓝莓、蔬菜等果蔬产业进行科学谋划,强化特色打造精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提升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的综合核心竞争力。
2.1.2规划原则
突出特色原则。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位于城市近郊区,具有独特的黔东南州苗族侗族地域特征。依据当地季节特点、生产条件和农村资源,充分挖掘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观,突出高效农业园的景观特色,使园区更具鲜明特征。
多样性原则。充分利用四季季相不同树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结合,增加景观的层次感,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和观赏性。在园区活动设计上,以休闲观光、农事活动、节日庆祝等为向导,营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氛围。
2.2总体定位
凯里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是贵州省凯里市市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碧波镇碧波工业园内。园区涵盖柿花村、五寨村、碧波村、又诗村、大堡村、朝阳村等6个行政村,总规划面积2000hm2。园区将构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贵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产村融合理念统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打造黔东南以产带村、以村促产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创业创新,建设农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服务新平台;构建以农民为本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民收入增收长效机制,打造贵州省产业扶贫示范点;注重苗侗文化传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凯里市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为经济效益的样板区。
2.3功能分区
2.3.1空间布局
园区采用组团式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由三大片区构成园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三片区”由北部蔬菜、蓝莓生产示范片区,中部农旅融合片区,以及南部水稻生产示范片区组成,园区空间布局见图1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空间布局图。
2.3.2功能布局
园区按照“一心、三园、四基地、多节点”布局,其中“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三园”即农产品加工园、科技创业孵化园和碧波农业主题公园;“四基地”即生态蓝莓生产示范基地、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和百香果、车厘子等其他种植基地;“多节点”即岩下、羊盖、柿花、五寨等美丽乡村及民俗旅游节点,园区功能布局见图2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功能布局图。
3、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3.1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3.1.1生态蓝莓生产示范基地
以“企业+科研”模式进行蓝莓品种改良试验,优选最适宜当地环境的蓝莓品种,为有机蓝莓种植区提供优良品种;采用高标准有机蓝莓种植技术,优化蓝莓内外生态环境,有机蓝莓产品将投放贵阳、凯里、麻江等大型综合型商超,以量小质优的口碑形成特定销售渠道;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方式经营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通过优化露天蓝莓种植技术,减少种植成本,合作社引导当地农户种植优质蓝莓,以鲜食蓝莓形式销售,产品定位种植区周边、中小型农贸市场及商超。生态蓝莓生产示范基地规划面积400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品种改良试验田、有机蓝莓生产示范基地和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
图1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空间布局
图2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功能布局
3.1.2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蔬菜高新科技展示基地,实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种菜;建设黔东南特色美食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包括酸汤美食加工原料特供基地、火锅配菜加工原料供应基地,产品供应园区内加工企业;建设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按照有机蔬菜操作规程,由企业经营运作,有机蔬菜鲜食产品投放贵阳、凯里、麻江等大型综合型商超,以优异品质的打造营销市场;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由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应季鲜食蔬菜,产品定位种植区周边、中小型农贸市场及商超;建设现代蔬菜创业创新基地,通过土地流转高标准建设,将预留土地给当地农户种植,开辟蔬菜创业新方向;建设蔬菜市民农园,由电商企业运作,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实现全程随时可视化操作,吸引城市人群认养、代种蔬菜,并提供相应服务。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规划面积600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蔬菜高新科技展示基地、黔东南特色美食加工原料供应基地、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现代蔬菜创业创新基和蔬菜市民农园。
3.1.3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基地
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生产的水稻产品供应园区内企业加工;特种水稻种植基地用于加工制作糯米酒、年糕等原料供应;原始水稻生态种植基地采用原始水稻种植技术,还原贵州最为古老种植手段,体现贵州水稻种植历史;稻荷鱼/蟹/虾共生种养体验基地为来园游客提供赏荷、捕鱼、捉虾、钓蟹等活动体验;五彩稻田艺术基地营造优美的大地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摄影、绘画等。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规划面积333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特种水稻种植基地、原始水稻生态种植基地、稻荷鱼/蟹/虾共生种养体验基地和五彩稻田艺术基地。
3.1.4百香果、车厘子等其他种植基地
以“无公害、绿色”产品为导向,打造“高效现代农业、绿色生态环境”为核心的产业品牌形象,重点发展高效设施精品农业,种植品种包括百香果、车厘子、银杏等精品农业,引进适合各基地所在地区的设施栽培、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品种,采取“多品种栽培,多茬次安排,均衡上市供应”的策略,生产优质产品,引导消费,获取较高收益。百香果、车厘子等其他种植基地规划面积40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标准化精品农业种植基地和绿色生产示范基地。
3.1.5农产品加工园
3.1.6科技创业孵化园
通过建设科技创业孵化园,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吸引、聚集返乡创业农民、科技人员到高效农业示范园创业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服务业,推动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发展园区经济新动能。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和长期订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产业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落实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科技创业孵化园规划面积20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种苗繁育区、研发办公区(行政办公、科技创业楼)、产品中试区(实验室、检测中心、中试车间)、生产制造区(标准厂房)、创客中心及综合服务区(专家楼、创业培训楼、创客服务中心、员工宿舍楼、餐厅及商业配套)和企业定制区(信息网络、中介服务、创客创新孵化)。
3.2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3.2.1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园区东南部,融入景点售票、客房预订、导游服务、集散换乘、咨询服务等旅游服务功能。综合服务中心规划面积约1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园区大门、接待中心、集散广场、畲族文化雕塑小品等。
3.2.2碧波农业主题公园
围绕碧波蓝莓和蔬菜主题,通过品种展示、新型种植技术展示等板块,突出高效农业和本地农耕文化,配套用于农业观光的花海、竹林等农业景观以及旅游接待的游乐设施和民族特色的民宿,打造集农业观光、采摘、科普、农耕文化体验、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嘉年华。碧波农业主题公园规划面积50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特色民宿、蓝莓创意园、七彩谱文化创意园、乡村动物园、香草园、农业博物馆、农夫市集、有机农庄等。
3.2.3特色古寨
依托羊盖、五寨、又诗等自然村落特点和周边资源优势,以畲族、仫佬族、布依族文化为主题,展现凯里少数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多维度打造宜居宜游的特色古寨,将园区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特色古寨规划面积30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美食嘉年华、世界美食长廊、“秀美碧波”民俗风情街区、传统工坊、面包工坊、香草天空、特色民宿等。
3.2.4布依田园
通过农业科技与凯里少数民族人文要素的融合,进一步拓展园区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集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依托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通过创意创新把文化艺术活动、田园景观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园区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布依田园规划面积333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碧波绿色原野、稻草园艺区、五彩稻田、稻田摸鱼等。
3.2.5美丽乡村节点
通过梳理村落文化、民族文化与田园山水的关系,力求展现碧波“田园、秀水、韵乡”的自然风貌和少数民族乡韵,多举措提升乡村风貌,把碧波农村打造成兼具浓厚文化底蕴和秀丽田园景观的文化型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节点规划面积15hm2,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原生态乡村民宿,建设成为最具黔东南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
4、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活动设计
4.1“传统工匠”系列作坊体验
以传统特色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卖点,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参与体验,大力发展聚集石桥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苗族银饰、苗服苗饰、苗医苗药、芒筒芦笙祭祀乐等让游客亲历源远流长的非遗、民族文化与原汁原味匠心精神的特色体验旅游[16]。游客在游览同时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农产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增加旅游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园区通过定期组织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表演,弘扬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前来驻足观赏,有助于旅游发展的同时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
4.2“民宿”特色活动
依托岩下、羊盖、柿花、五寨等自然村落的特色民宿建设,集中组织“民俗风情展示”、“民族服饰巡演”、“农家小院做客”等特色大型活动,丰富农事体验,搞活民宿经济。各乡村民宿也可自主创新推出更具创意的体验活动,如广场篝火、田园民宿的自助烧烤、柿花民宿的沿柿花河双人骑、5D电影、摸鱼捉蟹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将拓宽民宿内涵,满足不同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民宿旅游注入更新潮流和时尚元素。
4.3节庆活动策划
5、结语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以生态学、经济学、旅游学等理论为依据,将生态环保、环境艺术等设计理念融入园区规划中。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蓝莓、蔬菜等生产基地布局,形成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利用羊盖、五寨、又诗等已有村落进行特色古寨打造,在展现独特乡村魅力和厚重乡村文化的同时,达到低碳经济的效果,使当地民宿民居具有更多艺术观赏性和旅游价值。通过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引领,充分挖掘地方自然环境、乡村田园、生态山水等特色资源潜力,以加快碧波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动力,以培育农业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贵州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贵州省高效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典型样板和案例借鉴。(作者:赵毅刘春和刘勇李健聂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