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热,本质不是经济现象,而是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是情感的诉求、乡愁的依托、精神的追求,在“民宿”上找到了一个输出口,刺激了民宿的蓬勃发展。那么,从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如何理解“民宿热”
一、民宿的核心功能是住宿
从“景+X”到“宿+X”的变化,反应了我国旅游业的阶段演进。“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是先选择景区,还是选择住宿,在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旅游人群,有不一样的选择。
观光旅游阶段,游客围绕“游”来安排行程,首先选择景区,然后选择住宿等其它辅助环节,被誉为“景+X”出游模式。进入休闲度假阶段,游客把住宿作为首选环节,围绕“住”来计划出行,愿意花20-40%甚至更多费用在住宿上,这是“宿+X”出游模式。
把住宿看作旅游业最重要的环节,是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重要体现。民宿,则承担了这一转型的先锋,这一演进的载体。各种资本、人才、智力汇集民宿业,就是把民宿的“小众市场”变成“中众市场”乃至“大众市场”。
二、民宿是有情怀的住宿
民宿是有别于城市的居住业态,不仅是乡村之于城市的接通口,也是乡愁之于市民的触摸体。乡村的魅力在于它能提供城市所没有的东西,其社会空间与城市相比,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中国近几十年快速增长的城市化,相伴的是快速衰败的乡村,城乡两端都出现了“异化”与“病变”,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的人群,因找不到对城市的融入感而“愁城”,想回到故土却又回不去而“愁乡”。
对城乡之愁,需要开辟“农村”可以与“市民”对话、交流、互通的平台,民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升温,炙手可热。
民宿是旧有乡愁与新式乡土相结合的产物,它超越了一般性乡村的简单陈列,又有别于城市居住的单调,城市空间的简单复制,在满足基本住宿的功能上,融入了情感、温馨、怀旧,是可以触摸的乡愁,可以深入的记忆。
三、民宿兼具群居密度与空间舒展
民宿是一种超脱于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它不是高度集聚的群居,而是具有一定群居密度,又有一定舒展空间的居住环境。有人说,乡村所承载的农业文明是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并行不悖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三大基本载体之一。民宿即是农业文明的高度聚合与开放呈现。
几千年承接下来的中国村落,既讲究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追求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村落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人们的意识形态相适应,村落营造与建筑空间不是封闭与断层的,而是继承与创造的产物,使其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充分和谐的理想生存环境。
民宿必须讲究两个环境,一个是所处的乡土环境,借助传统村落的风水与沉淀;一个是自我的建筑环境,不同于其它民房的情调与特色。
民宿热,是一场人与自然相互“回归”的热潮。
四、民宿释放乡村开放的信号
民宿是乡村全方位的敞开,是乡村开放的新方式,乡村对接世界的新途径。乡村旅游的兴起,标志中国几千年来的乡村第一次主动对外开放,历史上由于迁徙、商埠等原因,乡村迎来、接纳外来人,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开放。
民宿是一种对话的旅游方式,外来的人对陌生的文化,需要中间人解读;外来的人对陌生的环境,需要中间人介绍;外来的人对陌生的生活,需要中间人演示;外来的人对陌生的乡土,需要一些途径来厚植,民宿主人,就是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客人与农村对话的纽带。
农家乐下的乡村旅游是“面”的敞开,是外在形式的对外陈列。民宿为核的乡村旅游是“里”的敞开,是故事、乡愁、人情的诉说,是乡村新的开放格局。
五、民宿具有综合提升功能
民宿是“旅游+”的现实载体,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综合价值。民宿投资门槛不高,但是由于规模小,回旋余地不大,设计创意多有局限,真正优秀、有持久生命力的项目并不多,很多民宿项目并不盈利。
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使农村自建房子仅有居住功能,缺乏投资效益。农民在农村建设的房子不能随着市场经济升值、流通、交易。市场上有很多闲置的存量房没有盘活,供需双方缺乏有效对接。
共享经济的兴起,长租公寓、线上短租平台的出现,为这类房地产去库存提供了另一种路径。民宿短租的发展可以有效的盘活这些闲置资源,将大量的空置资源利用起来并产生经济价值,不仅有利于房产去库存,更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民宿去库存的参与者,既有外来资本,也有当地居民。以婺源民宿为例,首先是外来人士带着资本与理念进入婺源,打造“九思堂”,一个九思堂“吹皱一池春波”,婺源民宿如雨后春笋,本地人也开始大量投资民宿。现在婺源的民宿,差不多外人投资与当地人投资各占一半。外来人投资民宿,一般更懂得外界的需求,拥有更好的设计理念。本地人却更懂婺源的人文风情,同时民宿落地在乡村,本地人在协调与农民关系、沟通与当地政府时更有优势。
七、民宿兼具情怀与经济
民宿是情怀与经济的纠结体,体现在民宿与景区、与城市、与外界的若即若离。虽然民宿热本质是社会现象,但落脚是经济现象,脱离了市场经济的民宿是难以长期存在的,也难以从小众变成大众,只有在满足市场经济下的情怀,才是有生命力的情怀、才是社会化的情感。
国内目前形成的滇西北民宿群、川藏线民宿带、湘黔桂民宿群、海南岛民宿群、浙南闽北民宿群、徽文化圈民宿群、客家文化圈民宿群、京津毗连区民宿群、珠三角毗连区民宿群、长三角毗连区民宿群、浙闽粤海岸民宿带,其主要特点一是依附景区,二是依附城市,但又不融入景区与城市,而是与景区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民宿难以独立存在,必须有所依附,一是依附景区而偏离景区。二是依附城市而远离城市。
小编寄语:民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情怀为寄托的赚钱工具,说到底它就是为营利而生,只不过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情怀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人们在空虚生活中的依赖,所以也显得尤为重要,不可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