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7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长三角首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出炉,演出票务问题激增、酒店住宿深陷信用危机、餐饮消费存乱象、景区频遇“糟心事”、新能源车短板待补齐、共享消费引争议等成为6大热点。
上半年长三角有关消费领域的舆情信息共计2937万余条
2023年上半年,长三角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消费“燃点”多重爆发和消费需求迭代升级背后,消费领域存在的一些短板、槽点也不容忽视。
演出票务问题激增,黄牛等“天价”门票屡见不鲜
今年上半年,演出市场火爆,长三角地区有关演出票务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40万余条,传播速度约7757条/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售罄”“无票”“炒票”等关键词突出,部分演出抢票难、价格变动频繁,同时,黄牛等“天价”门票屡见不鲜、过度溢价,例如张信哲演唱会票务公司被指涉嫌误导收费;
二是开盲盒式选座、退票困难以及被强制退票等情况时有发生,例如网友发文猫眼购买演唱会门票不能退;
三是观演场所环境设施差、视野受阻、演出内容审核不严以及违规演出、操作不规范引发安全事故等,例如网友热议梁静茹演唱会花千元看柱子、安徽宿州女杂技演员坠亡等话题。
酒店住宿深陷信用危机,餐饮消费存乱象
监测期内,长三角地区有关酒店住宿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47万余条,传播速度约2643条/天。舆论焦点集中在:
一是节假日高峰期酒店民宿单方面取消订单、毁约涨价问题突出,例如提前三个月订五一酒店遭毁约、民宿以装修为由取消预订再涨价另售;
二是网购酒店民宿虚假宣传,如假房源乱象,有网友反映页面显示房源地址与实际地址相差十几公里;
三是酒店民宿降低服务标准,优惠抵扣券无法使用等;
四是其他问题,例如网传游客花3000在西塘景区订住宿,外出一趟再进,被要求补98元门票等。
一是“价格刺客”遭吐槽,外卖起送价和包装费高,同一商品异地价格差异大,例如山姆超市被指价格“双标”,同款蛋糕杭州卖165上海卖95引发热议;
三是预制菜话题度高、引发消费者质疑,例如六千的喜宴7成是预制菜或只要一千多;四是食品安全问题如咖啡喝出虫子、竹筒奶茶被曝霉斑等引发舆论广泛担忧。
景区频遇“糟心事”,新能源车短板待补齐
随着旅游业持续复苏,消费者积攒已久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有关景区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23万余条,传播速度1279.3条/天,在节假日前后呈集中趋势。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景区门票问题突出,预订、退订难,网购低价团购票难以兑现,存在“票中票”套路消费者,第三方平台购票无保障等问题,出现了如温州一景区被指票价区别对待本地人和外地游客、西湖遭遇“划船刺客”等舆情;
二是景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部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游玩项目缩水,商贩不按标价售卖商品或未明码标价等现象,如迪士尼烟花秀缩水等引发热议;
四是景区安全管理职责未落实到位,部分危险项目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浙江千岛湖香蕉船翻船事故等须引起重视。
一是新能源车降价引争议,例如特斯拉降价遭遇不少车主维权;
四是销售服务方面存在虚假宣传,诱导签约、售后服务不完善。
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瓶颈期”。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有关共享消费的维权舆情信息共计6万余条,传播速度约360条/天,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刮起涨价风潮,例如充1个半小时收费8元、共享单车1小时6.5元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建议:加大力度处罚多次“踩红线”、“打擦边球”商家
结合上半年旅游、餐饮、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领域出现的舆情热点、消费难点和新问题,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作为商家,要严守诚信原则,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作为平台,应当督促经营者在销售页面明示价格、服务标准、服务内容等,以数字化和技术手段创新平台的监管,做好消费纠纷的调处和解决,让消费者在“新场景”中有新的消费体验。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协作,监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联动模式,督促商家、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多次“踩红线”、“打擦边球”的商家,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维护市场有序发展。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还建议,商家要提高服务“性价比”,在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