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从8个方面分析,从宏观,到行业,到公司,到人。
先说结论。后面的9页PPT可以总结在这一张上面,从公司外部说到公司内部。
再来看公司内部的优势。首先,股权稳定,股东背景深厚。其次,容易超预期,改善空间大。最后就是他三条护城河,产品、冷链、品牌。同样的,没有一家公司只有优点。有优点必有缺点。公司的销售弱、品类少。而且之前国企风气重,管理层执行力不佳。还有就是公司全产业链模式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风险。
接下来一项一项的看,首先是宏观与行业。
行业方面我从PorterFiveForces中挑出两个比较重要的力。
其次,新进入者的威胁其实不是很高。未来行业发展可能是区域竞争为主,基本上都是本地玩家以本地市场的形式在当地深耕。为什么他们不能全国化?因为难度比较大。如果低温奶要实现全国化,有三个条件需要满足:全国化的牧场、先进的冷链设备、广泛的消费者教育。短期内能够同时达到这三个条件的玩家应该没有。但是区域市场也能混出名堂来,当区域龙头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有很强的壁垒,很难被外界侵蚀。光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坚守着低温奶这条赛道。为什么?我猜不是光明的管理层在80年代看到未来40年之后低温奶会成为趋势,而是人家当时走常温奶没走成,所以被迫一直留在低温奶的赛道。
了解公司与行业的历史之后,再简单看看公司的经营状况。
光明主要产液态奶,近几年业绩增速震荡下行,最近有所改善,19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有226亿,同比增长7.52%。净利润有4.98亿,同比增长45.84%。其中低温奶占营收比重36%。
然后,我在valuechain这个模型中挑出了3个环节来说。
有一个风险点:公司的关联交易风险,因为是全产业链模式,过去的关联交易几乎都是与自己人交易。
总体来看,相比于伊利比光明更容易有预期差。
看完公司后再看看人,我把这块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股东,一个是管理层。
先看看股东。公司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股权非常稳定,上海市国资委控股,背景深厚。机构总体在过去两年在不断减仓,现在持仓不高(3-4%)。基本上是指数基金在买,其次重仓的公募是国联安基金,最近在加仓,基金经理是邹新进。深圳买得最多的基金是鹏华,但只买了一点。
再看看管理层。作为地方国有企业有优势也有劣势。企业的激励和管理都有问题。可能有两点原因吧。
第一,从网上了解到,光明的领导任免不是从企业内部所产生的,而是从外部所空降的,还没有产业背景,这两位辞职的高管,张崇建和朱航明,就都没有乳业从业经验。由于我不是从业人员,也没有接触过高层,无法判断。
第二,光明销售透露,公司导向并不是企业如何经营的更好,而是如何能够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直接导致了管理和激励的问题。或许是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导致业绩持续下滑,引起了股东的重视,管理层开始动荡起来。
2018年可能是业绩没达标,在半年报公布时刚刚提到的两位高管相继“辞职”。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管理层的换血可能可以改善以前僵化的内部机制。现在的总经理是罗海,这是他的基本情况,之前在光明干过10年。虽然听说内部员工对换帅表示怀疑,但是卖方比较乐观,我是比较倾向卖方的,主要是因为他上任后做了两个动作我挺赞同:第一,扁平化管理。第二,减员增效。
最后看看公司的护城河。个人感觉有3条。
第三条,冷链。公司的冷链布局比其他玩家更完善。就广东来说,据说能全程冷链配送都没几家,就像广东的龙头,晨光,订奶还要经销商自己去拿。前面提到过,光明旗下控股了一家冷链物流,叫“领鲜物流”。这家应该做得比较好:排名第七、也是全国首家通过英国食品安全标准认证的冷链物流企业。
这边是估值,卖方认为公司增速与行业增速一致,拍了10%。根据这个假设,乐观估计的第一目标价在22元左右,市值27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