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翔宇履职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以下简称“社企论坛”)总裁刚刚四个多月。在这之前,她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北大光华”)高层管理教育中心运营主任、“益行者”项目执行主任。
“很多人都会奇怪,我为什么要从北大光华转身加入社企论坛,其实对于我而言这个选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选择,人生每一步都不白走,前面所有的积累仿佛都是为现在社企论坛的工作而准备的。”在北京朝阳区百富国际大厦5层一间狭小的会客室里,马翔宇平静地向《公益时报》记者讲述着她与社企论坛结缘背后的故事。
马翔宇告诉《公益时报》记者,昔日北大光华“益行者”的使命是“成为一道光,照亮更多人”,今日社企论坛的任务是要成为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平台生态构建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虽然工作岗位有所不同,但其实两者的目标和终极意义本质是相同的,就是唤醒更多商业人士和企业发现善的力量,以“资本向善、商业向善”为未来发展方向,她以自己有幸成为这一历程的亲历者和实践者而倍感荣光。
眼前的马翔宇显得有些疲惫,但在记者采访的近一个小时过程中,她思维的活跃度丝毫未减。对于马云、马化腾、沈国军、冯仑、艾路明等企业家的公益之路,她如数家珍,更重要的是,她在所有这些企业家和他们的实践中,看到了企业界对商业向善日渐广泛的认同度。
在马翔宇心目中,这些企业家正是社企论坛的同道者。
“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但它需要激活和滋养。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一扇门,让光照进来,为每个内心有光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在社企论坛这个平台上跨界链接、向光而行、利己利他,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翔宇说。
《公益时报》:社会企业目前在中国发展现状如何
就社会企业的概念性界定,从学术角度来说,从国际到国内,业界并无统一的定论。而且有意思的是,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界定和判别。尤其在社会企业界,其实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流派。
我们认为,就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无论一家企业出于何种动机和目的,只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创办的企业,它就属于社会企业。
另外,我们还会通过社企训练营、培训、企业跨界参访、海外参会、媒体宣传等工作助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让那些优秀的社会企业进入投资人的视野,获得可能的投资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公益时报》:目前发展过程中来自外部的困难有哪些
马翔宇:首先是社会各界对此概念的认知不足。本身这两个概念进入中国就较晚,加上学术界对此说法不一,且到现在为止明晰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得以建立,所以传播范围和参与主体不够。另外就影响力投资来说,也面临着一种尴尬。一是社会企业参与主体数量有限,再加上很多社会企业是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所以无论从发展规模还是市场利润方面没有那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对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标的还是比较匮乏和欠缺的。第三,相应的退出机制尚不够健全,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每一家企业的创始起点、资源禀赋都不同,我们希望通过社企论坛搭建的这个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为社会企业赋能,助力他们发展;同时,通过社企训练营、路演等工作为投资者发现和输送优秀的社会企业,让双方找到彼此、相互成就。
《公益时报》:随着商业向善、企业社会责任等观点的社会化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经营的成败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你的观察是什么
马翔宇:我个人认为一定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都是对其发展的引领,当然,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之间,这种特质在企业内部的重要程度和排列顺序有所差异。但就我观察,近几年来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家中间流行的禅修、打坐,以及学习阳明心学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无外乎都是企业家在实践中感悟到:一味外求恐很难领悟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真谛,须回头向内探求和寻找,即内观,他们希望以此寻找到企业发展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支撑原力,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印证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它未必能决定你做多大,但它可以决定你走多远。
今天早晨我读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一本书,他说:“仁慈和爱是引导企业走向更远的道路的一条必经之路。”实践证明,那些秉持向善、向上价值观的企业,因为有了价值观做标准,总能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照顾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把事情做正确,最终实现正道成功。
《公益时报》:今年你们推出了“商业向善”奖,目前社会反馈如何
马翔宇:熟悉社企论坛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每年的工作有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年会,一个是社企奖。今年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奖,在原有的社会企业奖、影响力投资奖的基础上,我们增设了商业向善奖,今年的“商业向善”奖是第一届。这三个奖项的申报推选活动于4月12日拉开帷幕,社会企业奖的申报工作己经截止,商业向善奖的申报7月18日将告一段落。
截至目前,报名参与的机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而且让我们颇感惊喜和意外的是,已经报名的不仅有国内非常著名的企业,还有一些著名的商学院也都在申报这个奖项,这足以证明了大家对这个奖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