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一)163

2020年的春节必将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载入史册。当举国上下准备欢度春节的时候,武汉告急,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在那里爆发,肆无忌惮地侵蚀人体的肺部,威胁无辜的生命。而且这种病毒伴随着人们的旅行,已经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焦虑、恐慌、封城、隔离随之而来。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在挑战我国的应急能力。中国政府举一国之力、抗击灾情,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迹象表明疫情的蔓延已经被阻断,有效的治疗办法也还在摸索之中。毫无疑问,这次灾害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于2018年底提出了“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学院战略,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行研院)应运而生。这是一次大胆的改革,旨在改良商学院知识创造的土壤,在横向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建立纵向的行业研究,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行研院成立以来,安泰教师积极响应,把行业研究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若干个国民经济中的重点行业展开了深入研究。一年以来,成绩斐然。我们坚信通过行业研究这一有力抓手,安泰经管学院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真正成为一所扎根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

行业研究,任重道远。消灭瘟疫,指日可待。天佑中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院长

二零二零年二月六日

庚子年正月十三

1.熬过严冬是春天——浅析当前疫情对各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陈宏民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冲乱了庚子年新年的喜庆,也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匆忙的脚步。这是一份意外的考卷,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每个企业,每个城市,每个乡村,每个组织,上到庙堂高官,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例外,无一幸免。

如今,疫情还未看到尽头,防控阻击战硝烟弥漫,可各行各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已经清晰地在面前,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既是突如其来,令人措手不及的,又会是长期而深刻的。

疫情影响行业的主要表现

当前疫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包括各行各业造成重大影响,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站在行业层面,导致该行业发展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整体需求萎缩;二是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源)大量减少或成本上升;三是政策性影响。

当前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个,如酒店旅游餐饮等。也有部分是因为第二个原因,如快递、家政服务等。而暂时的政策性限制人员流动加剧了许多企业的困境。

制造业的困境大致是从下游逐渐向上传递的。比如疫情造成国内服装需求减少,于是服装行业面临困境;然后困境传递给纺织业,再传递给纺织机械等。其他行业也大致如此。疫情还会显著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许多下游企业的困难,并逐渐向中上游企业传递。

疫情影响行业的三个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站在此时此刻,我觉得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疫情消除期。这时疫情已经远离人们生活,各种针对疫情的防范措施已经解除,社会秩序和人们心态恢复正常。

各阶段对行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一阶段正在发生着,可称为“对行业的当期影响”。在这期间,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几乎全部停业,交通餐饮业也是苟延残喘,很不规范,运行越多亏损越大,处在被动运行阶段。在相当一部分城市,绝大部分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快递、外卖、家政等从业人员来自城外,在这期间这些行业难以全面恢复运行。有一部分企业难以为继。

制造业也会因为用工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而陷入困境,勉强开工维持或者处于半停滞状态。

当然也有些例外而得到迅猛发展的。如医药医疗和医疗器材等行业,会得到短暂的刺激性发展。

第二阶段大概在两个月左右之后出现,为期在半年到一年,可称为“对行业的短期影响”。

然而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政府对人员流动的管控还适度存在,另一方面大部分国人依然保持着谨慎心态,虽然工作生活开始正常,但一时不会恢复原先的习惯。比如不愿意上街吃饭,抑制旅游冲动等。所以这时期绝大部分传统服务业处于恢复性状态,但业务规模在三个月到半年里还难以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即便它还活着的话。

第三阶段大概会在一年后出现,可称为“对行业的长期影响”。

这时绝大部分需求都恢复正常。不过许多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重新洗牌,好的企业弯道超车,脱颖而出;当然也有相当一批企业没能看到明年的春晚。有些行业在疫情中凤凰涅槃,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

二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可能获得大规模发展,进而改变一些行业的价值链和商业生态形式。面对未来一年里许多行业里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严峻挑战,会有一批先行者搭建互联网平台,为这些中小企业解决采购、销售、信息乃至融资等一系列问题。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这些平台可以(至少在短期内)大大降低那些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政府也会乐见其成,积极扶植这些平台的发展。

严冬过后是春天。十多年前“非典”过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乘势而起,电子商务等一大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许多行业里,又何尝没有那场疫情逼迫的“功劳”呢?

今天面对新的疫情,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撑

过眼前这一段难熬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许多行业的春天!

2.新型肺炎疫情冲击及对半导体行业潜在影响分析

半导体行业研究团队

事件发生以来,党和政府部门非常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控工作,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客观地讲,疫情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但全社会的努力,会减少冲击的不利影响。

就疫情对经济及行业影响进行分析,并研究预案,有利于减少疫情的不利影响,为疫情结束后的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下面,我们将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一下新型肺炎疫情及其带来的冲击,并初步分析其对半导体行业的潜在影响。

一新型肺炎及疫情特点

从流行疾病(传染病)的治疗与管理看,有三要素:病源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要搞清楚病源体,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中间宿主尚未确定。

2)要搞清楚传播与传染途径。人传人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这说明了对病人进行隔离、以及限制人员流动的必要性

3)要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以及感染人数的增加。

执笔人:王金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半导体团队负责人

从疫情报告数据看,有几个特点:

2)在地域分布上,武汉及湖北的疑似与确诊人数最多,比其他省市高一个数量级。

3)目前,疑似与确诊人数还在增加,尚未到达峰值。

二疫情的冲击

由于疫情的特点,加上春运及春节期间的大量人流与互动,尽管采取了有力措施,疫情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生活的节奏改变:由“欢度春节”到“抗击疫情”。

对经济与各行业的影响:医疗健康行业冲在一线;一些服务行业如交通、饮食、旅游等受到直接影响;其他行业也可能会被波及。

事件的影响:多层次与动态过程

1)突发事件是一个过程,突发事件的影响是分层次的,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的影响也是如此。多层次,可以结合受冲击的各方面进行分析。

2)事件的影响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与对疫情演化的控制情况有关。由于疫情的流行病调查、治疗方案的确定、被感染的人群及收治情况等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应对的策略也会调整优化。因此,疫情对各方面的影响将是个动态过程。

3)突发事件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即时影响与潜在影响。

因此,疫情冲击的影响分析,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对经济与产业的影响:

尽管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黑死病等严重疫情,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人类应对疫情的方法与手段更多样,在疫情控制方面会表现得更好。

根据对包括SRAS等疫情的历史回顾与分析,在疫情可控制的情况下,冲击对经济与产业的影响是应该是短期的;当然,基于人类的反省与反思,有可能对经济与产业采取结构调整措施。

有研究指出:新型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有个短期的影响,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结构性的变化。

但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会随产业性质及与疫情的关联度而不同,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作出相应的分析。

三对半导体行业的潜在影响

对产业的影响,主要看冲击

1)是否影响到产业的正常运行,

2)是否对产业的供应与需求产生影响,

3)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立刻的还是潜在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半导体产业主要是生产芯片等产品,为下游的系统应用公司供货,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半导体产业与新型肺炎疫情的联系,相对而言是间接的。当然,目前用于体温测量设备中,需要芯片;而这一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例较小。

就半导体行业而言,尚看不出此次疫情冲击,对产业的供应与需求产生直接的、结构性的影响。

疫情可能在短期内,会影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量,系统应用公司可能会减少对芯片的需求;但这个影响是间接的,而且不会改变需求的长期趋势。

当然,在春节后,面临着回流的春运。从业人员能否正常回到单位,行业内的企业是否可正常复工,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考虑到春节假期刚结束,目前不会对半导体行业及企业产生太大的影响。

由于疫情在控制过程中,存在变动因素。半导体行业内的企业也要考虑应变的预案,需要思考短期的生产计划安排,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以上的初步判断与定性分析,是在极为有限信息下进行的,需要根据疫情进

程进一步研判。同时,需要与行业人员一起工作,分析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影响的分析

出版行业研究团队

各出版社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也主动将自有优质内容资源免费开放给广大人民群众,用力所能及的形式,丰富人民群众假期的精神文化生活。咪咕阅读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全场电子图书免费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批开放自有App“慕知悦读”平台上的300多本电子书资源;中信出版(46.610,-0.34,-0.72%)社免费提供3000+电子书及600+有声书,还面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提供全年的“好书快听”权益;喜马拉雅免费开放包括儿童阅读在内的多项会员节目;免费开放的平台不胜枚举,大众可免费获得的资源数不胜数。

2020年1月30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出来《数字阅读行业战“疫”倡议书》,呼吁全行业积极响应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集结数字阅读行业力量共同战“疫”。截至2月3日,《倡议书》得到了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当当云阅读、阅文集团、掌阅科技(16.180,-0.01,-0.06%)股份有限公司、得到App等50余家数字出版行业出版社和机构的积极响应,联合出版社和资源提供商推出限时免费的专题栏目。

此外,各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平台更是发挥线上教育培训的优势,开放音视频课程,助力“停课不停学”。其中,中南传媒(11.720,0.03,0.26%)免费赠送包含小学到高中各阶段学习课程的贝壳网精品课、“小鹿听书中考学科音频课程”;“学习强国”与“学而思网校”联手,为全国中小学推出“在家上学(中小学课堂)”专题;清华大学为用户开放“个性化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将部分功能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方便需要居家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高校学生。

1.数字出版业务流程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2.数字出版行业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开始逐渐凸显。

3.现有数字化内容的盈利模式开始受到冲击,实现多方共赢成为数字出版行业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4.数字出版行业中的在线教育或成为新的发展机遇。

以教材教辅为主的人教社、外研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均开放了电子教材及配套资源。当下,出版行业既往教育内容的储备是否足够丰富,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未来,出版行业能够发挥纸质教材教辅编写的教师团队优势,开发各类线上富媒体资源内容和培训,或将成为涉足在线教育板块的数字出版机构的发展机遇。

数字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已通过多年的探索,寻找到了独特的发展方式。优质的内容集成,互联网富媒体的技术支撑,高效、迅速、环保低碳的市场化优势,让数字出版行业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支柱。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下,进一步凸显了数字出版行业的优势。未来,对于数字出版业来说,必须要在充分了解、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习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数字出版行业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核心的内容竞争力,实现数字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4.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顾孟迪

由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尚处在发展过程中,而且,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要判断其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并不容易,我们只能从基本的逻辑和历史的经验中作出一些分析。

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

春节历来是房地产销售的黄金时期,一家人外出看房也是许多家庭欢度春节的一个节目。然而,今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人员的流动被严格控制,已经没有了看房的人群。房地产行业的整个销售活动已经停止。所以,这次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市场处于冰封的状态。

疫情对未来住房市场的影响

2003年SARS疫情过后,全国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经历了大幅上涨。这种状况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必然会再次出现。

首先是大灾过后,一线城市发达的医疗水平和充足的医疗资源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其次,一线城市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管理能力较强,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这些地区成为国人心目中较为安全的地区。尽管许多地区都有限购措施,但蜂拥而至的外来人口还是会对房价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此次疫情,给广大中小企业的业主造成了重创,许多中小企业的业主将会退出所经营的领域,进而进入炒房队伍。而住房是炒房者最为偏好的炒作对象。

当然,这些中小企业的业主中,很多已经有许多套住房,有些人会抛出其中的一线去拯救企业,但这样的抛盘不会太大,对住房价格上涨的趋势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

这次疫情也对购房者在住房类型选择上会产生一些影响。由于近日专家对于病毒粪口传播的风险作出了肯定的判断,加上SARS疫情期间香港淘大花园废水管对上下楼居民传播病毒导致多人感染和死亡的悲剧,因此很多人会对别墅类住房产品(包括独栋、双拼和联排)产生兴趣。

疫情对未来商业地产市场的影响

商业地产中的商铺类地产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进入长期低迷的发展过程中。

最近一两年中,线下商业开始重新受到欢迎,商铺类地产有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不幸的是,这次疫情,无情地扑灭了这个势头。

这次疫情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可能会使企业经营的模式发生改变,许多地方对企业延期开工的要求,使得远程办公、在家办公等新型上班模式会提前到来,这也使得未来对写字楼的需求不断降低。而目前各地写字楼的供应已经处于饱和甚至过剩的状态,写字楼市场前景堪忧。

再加上这次疫情中,中小企业受到的重大冲击,许多经营者退出了所经营的领域,全社会的商业活跃度会有所降低,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会下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必然会给商业地产市场的前景蒙上阴影。

政策建议

一是严格控制住房市场。政府应该吸取2003年SARS过后房价暴涨的教训,对重点地区,严格执行限购现价政策,打击开发商捂盘的行为。住房价格的快速上升,不仅使得普通居民不堪承受,无力购房,也不利于吸引人才,影响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更为严重的是,快速上升的房价,会把经营领域的资金吸引进房地产业,助长炒房现象,而使得本来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更加失血。

二是大力扶持创业行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拉动对商业地产的需求,更是推动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增强经济的活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5.2019-nCoV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环境敏感性行业,这种敏感表现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内外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旅游危机。按照危机事件的学术分类,此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属于“流行性传染病”,一级分类为“自然及人为灾难”。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不同于其他危机事件仅对某具体细分市场影响,例如国际关系仅影响出入境客流,而流行性传染病窗口期无疑会对旅游行业构成全面的冲击。

一、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至2018年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占GDP比例分别为10.39%、10.2%、11.0%及11.04%。2018年我国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人民币,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居世界第二,旅游业贡献的就业岗位数为7991万个,居世界第一。可见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越重要,说明国民经济受其影响也越大。

二、此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本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远超2003年SARS疫情的影响。不仅因为这次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还因为十七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占据更高比重,经济周期也处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对旅游业的影响也非SARS期间的影响可比。且本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期间,涉及的旅游企业节后复工也被迫推迟,对旅游业直接间接的影响体现在春节旅游黄金周、第一季度甚至是全年上。

1.短期直接影响

1)对春节旅游黄金周的影响:各大机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

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约为5550亿元的市场规模。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

该预测值瞬间化为泡影。目前虽然没有黄金周旅游业的全面统计,但可从如下数

据看出其影响:

(1)交通数据: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1月10日-31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12.5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20.6%。其中铁路发送旅客下降10.7%;道路发送旅客下降22.1%;水路发送旅客下降34.0%;民航发送旅客下降14.4%。

(2)黄金周出行人数(除夕-大年初六):如果细究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数据,降幅更大。除夕到大年初六这七天,原本是春节出行人数最多的一周,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到2月10日)七天的出行人数高达4.21亿人次,而今年春节黄金周,1月24日至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总共才1.52亿人次,同比大降63.9%。

2)后续影响

从旅游供给端来看,旅游业整体受到波及。目前全旅行社业的人都处在失业状态,旅行社出现全面亏损,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关闭;酒店遭遇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重创,很多企业甚至处在基本停业状态;航班取消或者停飞,入境旅游严重受创;景区也被要求全部关闭,无法创造收入,且疫情结束后可能也无法马上迎来客流反弹;旅游板块股票市值大幅下跌,景区、旅行社、餐饮等子行业股票大幅度下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大幅缩减。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游客出游意愿锐减。其实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前,已经有不少消费者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因此,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国内旅游产业面临着空窗期,甚至是一场空前的行业危机,整个产业链都将承受巨大的亏损。

2.长期间接影响

1)旅游市场开始萎缩,会议会展等相继延期或取消;

2)旅游心理发生变化,公众恐惧担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消费者信心、出游的意愿。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

整体来看,此次疫情对于中国旅游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者、国际旅游合作都会带来挑战,主要可归纳为收入损失、应对现金流难关、处理善后工作、密切国际合作等方面。

1.收入损失

2.现金流难关

善后工作

此外,旅游有天然的国际性,受疫情影响,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出于安全考虑,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已对中国游客采取入境管理措施,国际航班等信息也随时变动。如何保障数百万出入境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要防止疫情的扩散,需要在签证、航空、移民、海关、公安和旅游部门各领域密切互动,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四、应对策略

针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挑战,中国旅游业应从如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政府、旅游行业方面

2)对旅游企业给与专项补贴、扶持在疫情的影响下,旅游业损失惨重,加上一些免费退改的政策等,许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亏损和现金周转困难,政府应当帮助旅游业尽快恢复,避免大批中小旅游企业的倒闭,稳定旅游就业,对旅游业给予专项拨款,增加旅游发展基金,甚至是贷款计划。

3)制定旅游业重振计划

政府应积极制定促进旅游业的振兴计划,旅游业的防治与营销宣传要双管齐下,尽快让民众生活回复正常状况。疫情一旦结束,迅速实施旅游重振计划,从国内旅游信心恢复、到全球的宣传造势、吸引入境旅游者等,重振中国旅游经济。

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国家旅游局制定如下旅游业整体的重振计划:

(1)“安全中国-SafeChina”计划

(2)“出门乐悠悠-Enjoygoingout”计划

推出并实施该计划,以鼓励国民走出户外、走向全国,从而恢复国内旅游元气。疫后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旅游精品建设,恢复和刺激国内旅游消费。在疫情过后,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例如景点免费或半价等措施,抑或可以和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酒店等合作,提供消费补贴,在刺激旅游消费的同时,带动旅行社、交通、餐饮业等行业的营收。

(3)“美丽中国-BeautifulChina”计划

相较于重振国内旅游业,刺激入境旅游则更加困难。此次疫情在全球造成的恐慌可以从各国对来回中国航班的限制、包机至武汉接送自己国家公民遣返,甚至是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被殴打凸显出。在短期内,各国居民对中国疫情的印象不会那么容易消失。在中国境内旅游业重振后,可以针对入境旅游旅客的吸引因素,来刺激入境旅游。

(4)加强旅游区域合作

全国各旅游区域开放各自的市场,拆除旅游发展的障碍,打造无政策障碍、无市场障碍、无交通障碍以及无服务障碍的无障碍旅游区,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政策宽松、交通畅顺、互惠互利、服务满意的旅游大环境。在区域旅游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使得各合作主体更加积极,合作层次更加丰富,合作内容更加全面,达成多赢局面。

2.旅游企业方面

旅游企业除了按照国家与行业要求积极防治疫情外,还应积极开展企业如下

自救活动:

1)短期内调整工作重心,加强自身建设

疫情在短期内还无法马上平复,在此期间,旅游企业势必自行承受亏损。旅游企业应采取应急措施,压缩开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抓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竞争力,塑造品牌,借此休养生息之际进行自我提升,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化弊为利”。对于旅行社,可以加强管理和人才培训,降低成本,研讨新线路、新产品开发;对于宾馆酒店业,由于家大业大,在目前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安排员工休假,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开发餐饮外卖业务,增加收入,还可下调房价,以低价吸引客户;对于景区,可以加强景点建设、新产品开发和景区管理等。

2)成本把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的安全是保障其在市场存活的基本,即使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企业自身也需消化此次疫情带来的成本损失,大大小小的旅游企业必须评估并作出决策,包括裁员、业务整合、企业整合等决策。

3)预购/低价促销

提前制定预购/低价促销策略。在疫情恢复后,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预购或低价促销等方案,更好的把控成本,并吸引消费者的消费,包括酒店、交通、景区门票等预定与促销。

6.全球能源行业携手抗击新冠病毒

能源是世界的动力,能源行业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影响比较大,能源行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因此,整个国家的GDP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能源行业又可以细分为很多行业,最近,我们和国家电网、中国石油(5.280,0.00,0.00%)等大央企,以及部分民营能源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下面简要分析新冠疫情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和电力行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新冠疫情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国内油价开始下调。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内油价迎2020年首次下调,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4日24时开启。汽油每吨下调420元、柴油每吨下调40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3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3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35元。

二、新冠疫情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直接影响电网公司的营业收入。绝大多数人呆在家里,居民用电量增加,但是对于电网公司的营业收入没有多少贡献。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电价政策,电价由国家发改委在决定。从2017年到2019年,我国实现了连续三年降低工商业电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关于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的要求。电价收入和一般的市场经济思维明显不同,真正用电量大的是工业、商业服务业企业,居民用电量明显低于工商业用电,理论上应该居民用户电价高于工商业用户,但是国家发改委的规定是工商业用户的电价高于居民用电的电价。全国范围内,居民用电量一般占15%,工商用电占85%。新冠疫情期间,工厂停工或者延迟复工,商店关门或者延迟开张,电网公司的主体收入自然明显下降。

国的电量结构来,2019年,从比重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用电量所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7.2%、18.7%、28.3%、5.8%。从贡献率看,各地区用电量

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9%、18.8%、38.4%、4.9%。浙江和广东用电量的减少,对于整个国家用电量的减少会有明显的影响。

三、能源行业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一)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行业是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行业都有重要影响,应对新冠疫情也应该全球能源企业携起手来,共同抗击。我国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中国能源行业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冲击,对于世界能源行业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132.2百万吨油当量,美国为2234.9百万吨油当量,欧盟为1689百万吨油当量,位居榜单前三名。印度、俄罗斯分别以753.7、698.3百万吨油当量居于第四、五名,均超过500百万吨油当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互动,流行病、传染病自然很难只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作,能源行业需要继续建立广泛的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26日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时就指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实施“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在积极展开行动。希望国内外其他能源企业也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利用新冠疫情这个危机事件,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二)国家出台扶持政策

(三)企业提升组织能力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的正式员工都在100万人以上,一些民营能源企业可能只有几十个员工。能源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直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减少负面影响最根本的行为还是在于如何进行组织变革,提高组织能力,增强竞争优势。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目前国内外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增强人体免疫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身免疫力强,才会身体健康,抵御种种病毒。企业的正气就是组织能力。应该把疫情、危机作为组织变革的机会,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对人力资源、财务、流程、市场、信息化等方面制订出改革方案,然后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同人员培训,管理方法的改进同步进行。树立挣工资而不是发工资的理念,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应该大力宣传公司与员工利益一致、共度时艰的理念,并且切实体现在公司制度改进、流程优化等方面上。

7.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对汽车行业而言,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长期来看,疫情的“蝴蝶效应”会逐步显现,将影响未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此次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疫情将使得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供给不足,由此可能导致全球某些汽车供应链的中断。因湖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主要汽车产地工人的延迟返岗甚至换岗、道路运输的管制、进出口通关速度的降低,汽车零部件供给与汽车生产产量将急剧减少,部分供应甚至中断,全球部分汽车的供应链可能存在断裂风险。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德国博世集团已经预警全球供应链中断,现代汽车集团因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而宣布其韩国工厂全线停产。

第三,世界汽车巨头为规避区域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链风险而可能对其汽车产业链进行重新布局。汽车行业巨头会开始反思其供应链过度依赖某一区域的问题,通过增加对其他地区的投资,将在中国的供应链部分核心环节或者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实现多地域上的均衡分布和多元化的供应渠道,提升其对重大不确定性风险事件的抗干扰和抗风险的抵御能力,增强供应链的鲁棒性。

其次,要构建和完善汽车新零售模式,提升新推出车型的健康属性。疫情暴露了实体汽车经销体系的弊端,车企应积极拥抱融合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汽车电商平台、综合电商平台的汽车新零售模式,改造现有4S经销体系。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像拥有PM2.5过滤、空气细菌过滤等健康辅助功能将会是汽车消费市场上的加分项。今后的新车研发中应更加注重对车内空间的舒适性和空气净化等功能的开发,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健康出行需求。

第三,提升产业黏性,规避被替代的风险。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供应链的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研发合作、共享需求预测信息以及合作库存管理或者卖方管理库存等举措,提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黏性,降低被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供应商替代的风险。

8.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思考

近期突然爆发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涉及面大,给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突变式的影响。对人力资源服务业而言,疫情下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冲击,但也会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疫情将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模式发生巨大的变革。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的挑战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的机遇

受疫情严重负面影响的同时,疫情面前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餐饮业为例,本次疫情一方面给餐饮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外卖平台人手却极度紧缺,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常常有商品但“外卖小哥已预约满”、无法派送订单的现象。近几日的新闻显示,盒马已与几家餐饮及企业商议借调员工的事宜。由于餐饮企业员工健康证齐全,同时具备食材初步加工处理的技能,故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工作。通过合作,盒马将承担疫情期间员工人工成本,此举可解决双方之间的困难。显然,疫情带来了共享人力资源的巨大商机,给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弹性人员派遣、即插即用式人员培训等巨大业务发展的空间。

面对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改变,但经过这次疫情,社会经济中的行业发展新态势、行业发展周期、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需求都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给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首先,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顺应行业发展的新态势,主动和积极地拓展快速发展的行业关联业务。从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来看,受这次疫情的影响,与人民生命和健康关联的产业如生物制药行业、医院服务行业、大健康行业(包括口罩、免手洗消毒液、喷剂生产行业)等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发展需求。与此对应的是,这些行业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将会出现明显提升。这一态势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早做谋划,顺应这些发展需求。

其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针对性地基于自身优势,为若干反周期性行业设立共享人力资源库。未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可预判疫情过后社会经济结构和企业需求的动态趋势,及时调整自身的业务内容和范围,主动研究各行业业务波峰波谷关系,为若干具有“错峰”性质的反周期行业设立共享人力资源库。如此AB两个行业即可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上共享员工资源,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最后,应着力塑造有高度敏捷和弹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新发展格局。本次疫情后,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多,企业经营决策者更可能决策和践行弹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采取商业流程外包(BPO)、共享人力资源服务、超级专业化、HRsaas、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等。弹性人力管理不但能节约成本,也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个法宝。为应对这些可能的变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早做规划,通过与自身服务内容的弹性应对市场需求的弹性变化,以顺应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局。

9.中国2019-新冠疫情对全球奢侈品行业的影响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或“新冠疫情”)于2020年1月31日被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这个消息给奢侈品与时尚行业带来了继中国香港事件后又一个重大冲击,甚至远超后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皮具与时装、高端化妆品与香水、奢侈品零售商等奢侈品行业各细分领域都在伸出援手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但它们自身亦背负着一系列“蝴蝶效应”引发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疫情对奢侈品市场的影响

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增长4%,其中,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增长26%。中国消费者对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持续性增长的贡献率可达90%,占据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总额约35%10。从近十年来中国消费者与中国市场的卓越表现可见,中国在奢侈品市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股价趋势正在好转,即便贝尔纳·阿尔诺在1月28日财报会议上持谨慎的乐观态度——“第一反应是:不要恐慌,让我们冷静地分析形势……如果疫情在两个月内得到控制,问题则不大”12,但证券分析师们对2020年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内地主要城市)的奢侈品零售环境仍持有较悲观的意见13。股价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一定会影响春节期间奢侈品的销售业绩。短短半月,奢侈品零售顷刻变天,这都让市场分析师们始料未及。此次疫情可能让中国消费者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奢侈品消费减少20%,让路威酩轩集团2020财年收益减少3%14。同时,疫情的影响可以部分参考2003年非典爆对中国重疫区的重创:奢侈品销售下降了约40%15。

一直把LouisVuitton视为劲敌的Gucci在中国的下沉战略也将受到影响,开云集团旗下5个奢侈品品牌原计划在上海、大连、昆明、武汉、沈阳和无锡6座城市新开设14家门店,但开店布局计划无奈地被暂时搁置。

疫情影响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春节期间,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取消了出游与出门消费计划,购物(尤其是奢侈品消费)欲望显著低迷。随着关税下调让全球价差收窄,近两年来,国内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中国本土购买奢侈品,Gucci、Chaumet、Valentino等主要奢侈品品牌也加大了开店力度。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预计1.3万亿欧元,其中,核心的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增长4%,达2810亿欧元16。但如今,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深、广、上、北五大中心城市,春节期间顶级购物中心与奢侈品旗舰店人流同比2019年下滑了80%左右17。与此同时,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其他地区,泰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越南、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也出现了确诊病例。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诸国已停止往返中国大陆的航班。

疫情推动奢侈品公司数字化快速发展

2020年1月17日,路威酩轩集团旗下奢侈品品牌Kenzo正式登陆天猫,这是该集团时装与皮具部门首个在天猫平台开店的品牌。Kenzo的入驻意味着路威酩轩集团旗下的五大核心部门(葡萄酒及烈酒、时装及皮具、香水及化妆品、钟表及珠宝、精品零售店)都已入局天猫;在疫情爆发前夕,历峰集团旗下核心珠宝品牌Cartier携经典产品登陆天猫20。1月30日,英国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火速与腾讯联手21,共同打造奢侈品电商新生态。回顾整个2019年至今,超过50个奢侈品品牌在电商平台布局官方旗舰店,其中不乏Chanel美妆、BottegaVeneta、Valentino等主流奢侈品品牌。疫情将进一步推动相对保守的奢侈品行业与互联网数字化的紧密结合。

密集的投放和大流量的曝光在短期内的确为各大奢侈品品牌创造了效益,但长期过于依赖电商与数字平台对奢侈品公司的弊端暂时还并未显现。奢侈品电商平台也必须开始思考未来它们可以为奢侈品品牌提供哪些真正的价值。

疫情彰显奢侈品公司的公益事业和可持续发展

疫情当前,各大奢侈品集团和公司进行了友好的公益捐赠工作,如路威酩轩集团捐赠1600万元人民币,用于缓解武汉所急需的医疗物资短缺;历峰集团向武汉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表示愿与中国人民及所有受病毒影响的人群一同协力抗击并战胜疫情;开云集团向受灾较严重的湖北省捐赠750万人民币,用于前线的预防控制工作;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PVH集团、Tapestry集团、Capri集团、施华洛世奇集团、周大福集团、HugoBoss等也相继捐款数百万元用于抗疫。此举彰显了奢侈品公司自2013年“孟加拉国制衣厂事故”启动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开云集团、爱马仕集团、Prada、Burberry、SalvatoreFerragamo、VivienneWestwood、StellaMcCartney等均已成为该计划的先行者,如Gucci、HugoBoss、StellaMcCartney等承诺不再制作或出售天然皮草制品,在2016年成立了“人造皮草协会”。在行业发展的分水岭阶段,奢侈品公司通过此举传递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将可持续发展与奢侈品业务共同构成公司商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确保长远发展的商业机会。

反思与启迪

此次疫情可以视为大自然对人类肆意非法捕食野生动物做出的惩罚。若人类再不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命或将以更残忍的方式被剥夺,甚至会催生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中国古代道家始终提倡“天人合一”,即指引人类热爱生命,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因此,无论是盈利型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履行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是必须完成的本职工作。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也必须重新思考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和谐关系,领悟商业世界“利他、利己与互利互惠”相融的本质,将“大家”与“个人”达到真正统一,逐渐消除两极对立,全面自由、科学地发展。

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下,即使是相对稳健的奢侈品行业也经历着波折与困境,何况一直享受中国红利的一大波机会主义战略类型的行业和企业更是陷入泥沼。在未来渡过疫情难关后,企业如何继续在充满挑战的中国市场中探索出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才是未来之路——行业发展必将回归到聚焦绿色环保与国家安全、民生安全、生物与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和文化安全这些方面。这才是中国各个行业最需要谨慎思考和用正确行动解决的问题。

10.疫情下食品行业应当重点抓住营销渠道变革的机遇

武汉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巨大。具体到食品行业来说,由于这个行业的产品以高频、低价格、必需品为特征,再加上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处于销售淡季。因此,疫情在短期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有限。

疫情下在线消费场景激发食品电商的发展

由于食品属于低值、高频的产品种类,并非是电商的理想品类。因此,尽管食品电商很早就存在,但是并非是企业的主流渠道。在传统食品企业的渠道中,电商仅占到补充性的部分,主要渠道是线下商超与小店,主要由KA及经销商覆盖,大约占到销售额的90%以上。

疫情的出现将对线下商超的生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一、二线市场,大卖场、连锁商超的生意不断下滑。近年来,大润发、家乐福与麦德龙被收购就是明证。疫情将进一步打压线下食品零售场景,倒逼食品类电商以及新零售的出现。如盒马生鲜、天猫超市、京东超市、叮咚买菜等会在一二线市场迅速崛起,食品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将渠道重点进行转向。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整合机遇显现

武汉疫情短期对餐饮企业影响巨大,如餐饮龙头企业西贝都反应只有三个月现金储备。然而,中国餐饮行业年产值已经超过5万亿元,相信疫情得到控制之后还会蓬勃发展。长期来看,餐饮对中国食品产业是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

疫情下,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将大大提升,再加上对在线餐饮服务的需求的增长。这些都会对餐饮供应链产生影响,餐饮供应链将加速整合化、社会化与平台化趋势。

传统餐饮供应链主要由各级食品批发市场与经销商扮演,是分散的、低效的,甚至是充满假冒伪劣食品的,在食品安全、质量、效率、成本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

目前,有三股力量在介入餐饮供应链的整合之中。第一类是电商企业,例如美菜、美团,他们搭建线上ToB电商平台,一方对接餐饮客户,一方对接食品供应商。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第二类是大型餐饮企业向上游供应链的延伸,如海底捞创建的火锅供应链公司蜀海。第三类是食品行业企业创建的供应链平台,如中国粮油行业龙头企业益海嘉里创建的丰厨,试图面向中高端餐饮,搭建一站式餐饮食材供应平台。为配合这一业务创新,益海嘉里还实施了中央厨房战略,拟在全国主要区域建设中央厨房,向餐饮企业提供半成品加工服务,适应餐饮行业标准化、在线化的需求。

食品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这一变化,抓住餐饮供应链整合机遇,实现渠道创新变革。

11.从现象到本质—由武汉疫情看信息行业的空中楼阁

我立刻在网上搜了一下,凤凰网转载了每日新闻报道:《疫情过后,移动办公方式会流行吗?》内容与上述《中国大规模远程办公导致众多软件崩溃》大同小异。

远程办公软件、移动办公软件都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的办公自动化分支。大规模办公软件崩溃是现象,其后的本质是什么呢?此时讨论这个问题有何意义呢?正是武汉疫情才暴露出,原来红红火火、日新月异的信息行业很大程度上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空中楼阁。

我是1985年进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当年叫做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从事教学和研究的,MIS的初心是使管理或办公更便捷、更快速。三十几年下来,我个人认为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琐了。

我从1990年开始讲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用户友好”,起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用户界面(用户所看到的屏幕)应该很清楚的告诉用户该怎么一步一步操作;二是“防弹”,即不能因为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系统崩溃。但是,我现在必须使用的众多办公软件很不友好,多数情况下我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经常因为操作不符合编程者的要求而死机、退出系统、莫名奇妙的不响应且没有任何提示。

我问自己的研究生是怎么考虑用户友好的,学生都说没听说过。这些学生都是来自985、211大学计算机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考入安泰,必然都是同龄人中的翘楚。

这次武汉肺炎疫情严重之后,我曾经想呼吁,凡是需要异地上学的(小学、初中一般都是本地)一律停止集中面授,全部改为远程网络教学。为此我自己做了实验,结论是离线方式可行、在线方式不可行。所谓离线方式就是事先录制、存储一个视频,别人下载以后重放,这种方式没问题。所谓在线方式就是大家同时联在网上、实时交互,不行的现象是频繁断线。断线是现象,断线的本质有二:一是带宽不够、二是无线信号不稳定。一堂课五六十人,你断线、我断线、尤其是老师也不停地断线,这个课还怎么上呢?全国性地加大带宽、改善无线信号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理,《中国大规模远程办公导致众多软件崩溃》也是现象,不是本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本质是什么呢?

2017年12月27日,余明阳教授主持了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的“深度思考”学术对话产业系列活动之一:“人工智能”在发烧,你我需要冷思考。我有幸被邀请为主讲嘉宾,讲了《人工智能:从现象到本质》。当时我给了如下一张图,并解释:“这张图的第一行,也像第二行和第三行一样,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也有End-user、User、Maker、Designer、Scientist、和Thinker。很多使用计算机的人、包括应用人工智产品的人,都是处于End-user这个位置。还有些人属于User这个位置,例如我和前面坐的这几位教授,我们距离Scientist、和Thinker还差很远。距离IBM、微软、英特尔、苹果等,也还相差一定的距离。比如说软件方面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硬件方面还没有英特尔水平的CPU和IBM水平的大型计算机。我们现在总强调说应该有自主创新、说我们原创的东西少。我今天想说的主题就是这个,原创从哪里产生?如果咱们大家都集中在End-user这里,就不会有原创;都集中在End-user这里,就只能跟着人家走;集中在这儿,只是最终用户、使用人家的东西,不可能有原创。”

现在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的End-user问题,之所以说正是武汉疫情才暴露出信息行业很大程度上是一座空中楼阁,是因为从大学专业教育到行业研发与生产,目前越来越集中于End-user这个层次。还美其名曰:“随着技术进步必须适应行业分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信息行业中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呢?20世纪90年代,在我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中,上图的所有课程都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自下而上是互为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最高层的应用软件是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生产能力,也是信息行业的最终产品。当时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多,基本教学内容大同小异。

随着高等学校学生的扩招和专业的扩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到了21世纪已然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数量最多的专业(全国约500个高校开设此专业),师资越来越匮乏,在美其名曰教学改革的招牌下,1990—2000年期间首先被砍掉的是编译系统,2000—2010年期间被砍掉的是操作系统。

到2010年以后,除清华、上海交大等极少数学校还保留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之外,大多数高校仅剩下下面的内容。连培养目标都改了,从原来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改为信息系统应用了!

以上说的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再说纯粹行业内容的变迁,主要讨论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包括远程办公软件)。1980—2000年期间是中国在本行业领域的起步和发展时期,专业技术人员、产品从无到有、逐渐提高的年代。

2000年开始,国外很多软件巨头登陆中国,例如早期的SAP(德国,全球最大的企业应用程序提供商,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跟进的Orecal等等,推销他们的产品。他们在中国扶持了很多代理商,代理商们有创造性地提出了ERP理念、ERP模式、ERP思维、ERP思想。核心内容就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老话:“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2000—2010年期间是造船和买船共同发展的年代。造船派根据需要造个鱼雷艇、驱逐舰之类的,造不出巡洋舰和航母;买船派由于用户需求一个鱼雷艇,卖给用户一个简化版的航母,不但很贵、而且不好用。所以买船派没有明显占据上风。

到了2010年以后,SAP和Orecal等外商也改变了之前卖成品船的策略,而是模块化定制。例如用户想要一个比鱼雷艇大一些,带两门主炮和直升机,但是比标准驱逐舰吨位小且速度快的非标准成品船,卖方可以用其现有的模块为买方拼装一个这样的船。注...

THE END
1.海底捞盈利模式研究.doc大小:398.8 KB 字数:约1.76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13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海底捞盈利模式研究.doc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TYLEREF章标题(不加入目录内)目录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2/5002010131011344.shtm
2.经营理念作为业务涉及全球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海底捞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以提升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前提条件,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更健康、更安全、更营养和更放心的食品。 品牌愿景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刚需,而来自中国的火锅是天生的社交餐饮。海底捞致力于让更多人在餐桌敞开心扉,吃的开心,打造全球年轻...https://www.haidilao.com/about/manage
3.基于海底捞的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在火锅餐饮类餐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十分受年轻人欢迎.在海底捞餐厅中,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享受到他十分贴心的服务,让人拥有舒心的就餐体验.正是因为海底捞有别于传统餐厅提供的额外服务,从而让大众对他的满意度远高于同行.本文以海底捞企业和消费者的视角共同展现海底捞针对消费者行为所做的营销和...http://www.yidu.edu.cn/103240/detail/article/6278e69c617cfc10598de8a1.html?org=103240&uorg=999999
1.海底捞成功的营销案例:从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塑造:海底捞如何通过...海底捞作为一家知名的火锅品牌,以其卓越的服务和美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海底捞的成功并不仅仅局限于火锅,其成功的营销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海底捞成功的营销案例,探讨其如何从服务到品牌全方位塑造,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https://www.wenanmiao.com/22931.html
2.海底捞客户关系管理分析报告.docx经管文库(原现...相似文件换一批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15.33 KB0个论坛币 如何用Stata实现...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647276-1-1.html
3.基于7Ps营销理论的海底捞营销策略研究,营销策略,行业研报,研究...从顾客进入海底捞到离店,这一服务过程才结束。 三、营销环境分析 (一)消费者分析 从消费习惯与价值观念来看,人们更倾向于做有价值、 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做饭上,因此人们更 喜欢在外就餐,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观念也有所转变。过去人们在外 就餐消费只是为...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0906/
4.海底捞顾客忠诚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为例,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从“行为忠诚”和“情感忠诚”综合的维度,对海底捞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识别分析,建立海底捞顾客忠诚度评价模型,提出以“顾客满意、转换成本、顾客信任、服务质量、企业形象”为核心评价指标,设计问卷调查,以2019年3月至6月海底捞北京地区门店随机顾客...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414-1021877707.htm
5.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精选6篇)近期的3·15行动,媒体揭露了很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企业利润。为此本文对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论述,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论文首先阐述了全...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ongshangguanli/614990.html
6.护理管理学教学论文(精选13篇)2.1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护理管理学》课程价值在于将管理的方法用于护理实践工作中,因此作为护理专业领域的从业者,上至教学领导,下至专业教师,首先应该转换教育思想,按照交叉学科课程的教学规律去设计课程,应该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研究、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大量知识的传授。 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815679.html
7.浅析服务营销策略下的消费者行为昧芬陆匠蓟歹煮哺枫雀俗待葱悬宛罪撤理豌碘骏帅遍澜皖木纫慎共砾寐峦欢箱赂奈气臆婴至逞滚竭鹤俏怯汲涪谴响肘盐迹外盛背功邀凑盾侄逮庶纺恬扁函科髓冉灾宰屡几靖英伯宴秋锌衙阻掷炸耸郝竹唐加呕戍疤郑涩桔序栈略乾痊露砌仔渤辽隶挥甚窖样隧违善肋堪斜杖兴精氯https://m.renrendoc.com/paper/161040075.html
8.市场营销论文(10篇)这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个环节应包括市场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这三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撰写与课程相关的综合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独立院校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http://m.yueduku.com/fanwen/fanwne/655/655893.html
9.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本科论文旅游景点[1]杨丽萍.我国消费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到伊春.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姜岑舟山宾馆,赵佳君玉环县,梁曼秦皇岛野生动物园.“80后”旅游消费行为探析[J].价值工程bedford.2010(07) [3]张建星台湾租车.我国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现状及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10(13) 一、论文质量要求 ...https://www.loghao.com/lvyou/xinxi/79/9771.html
10.海底捞企业文化分析6篇(全文)海底捞是近几年餐饮业异军突起的一家火锅连锁直营企业,以其极致的服务理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员工比顾客重要”等独特的企业文化也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好奇。本文在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上介绍分析了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底捞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等。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il3pcoa.html
11.385个消费热点话题什么是消费热点话题,消费热点话题有哪些,消费热点话题指的是比较受大众关注,或欢迎的消费新闻或信息,或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消费或问题,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https://www.0797cx.cn/xx?article_id=110114
12.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实用[15篇]三、应用“晕轮效应”提升市场营销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晕轮效应”在企业产品营销中的应用策略 产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产品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消费者接触一个产品的时候,最先关注的是产品的外包装,产品的外包装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为此,需要应用“晕轮效应”来优化产品的外...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40705131604_390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