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上,海底捞发布2022年上半年盈利预警,数据显示,海底捞上半年预计收入不低于167亿元,同比减少不超过17%,净亏损额约在2.25亿元到2.97亿元之间,上年同期为净利润9650万元。
海底捞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低谷的呢?2020年,因为疫情肆虐,许多品牌纷纷关闭线下门店,而海底捞却逆势扩店,直到2021年出现亏损才紧急刹车。2021年海底捞出现了41.6亿元的巨大亏损,同期公司净利润约为9650万元,与此同时在11月紧急推出了“啄木鸟计划”收缩扩张战略,却又因为这一计划导致海底捞在短短两个月间关闭门店近300家,致使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约达2.55亿元至3.27亿元,而根据海底捞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海底捞门店总数仅剩1443家。直到2022年,亏损仍在继续,同期收入甚至不如去年,股价持续低迷,自2021年2月高点算起,最高跌幅达到83%,曾经高达4800亿港币的市值现在却不到千亿。
对于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现象,海底捞称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今年3月份到5月份新冠疫情影响所导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食堂导致客流量减少,但其间仍有固定开支和员工成本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啄木鸟计划”导致餐厅数目和去年相比同期减少,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造成了巨额损失。
那么海底捞在海口目前的销量如何?8月30日上午,记者打开美团搜索海底捞发现,海底捞海口各门店在人均消费上设置了均价92到99元一人不等。截至记者发稿前,售价45元的小龙虾优惠券半年售出超过6.6万单,售价189元的双人餐优惠券半年售出超过1.8万单,售价359元的四人餐优惠券半年售出6465单,售价98元的单人餐销售券半年售出1734单。此外,宜欣城店、友谊阳光城店、望海国际广场店的收藏人次均超过1.6千人。
与到店优惠券的售卖情况相比,海底捞在海口的外卖销量则相差甚远。海底捞仅在友谊阳光城店、宜欣城店、新城吾悦广场店在美团开设外卖服务,起送价、配送费、月销量均不相同。截至记者发稿前,友谊阳光城店的起送价格为78元,配送费10元,月销量721单;宜欣城店的起送价格为8元,配送费仅为0.5元,月销量达1036单,新城吾悦广场店起送达178元,配送费达16元,月销量仅有485单。
市民:海底捞价格贵、分量少
8月24日下午5时,记者走访了位于海口CBD友谊阳光城的海底捞线下门店发现,当时不需要排队即可进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四宫格锅底分开结账,除了清水锅底外,其余锅底均不超过25元。此外,海底捞菜品半份起售,羊肉牛排等荤菜价格超过50元一份,豆花、海带苗等素菜价格超过20元一份,此外调味料也另外收费,售价为11元一位。
“我来的时候不用排队,感觉比之前的顾客少了很多。”在海底捞用餐的小吴告诉记者,自己上一次到海底捞用餐是三个月前。“我今天和朋友一起来吃,点了7样菜,荤素都有,每样都是半份,不敢点一份,太贵了。”小吴表示,点的菜并不多,但是结账才发现已经超过200元。“200元可以去吃一顿很好的自助餐了,下次尽量少来吧!”
市民聂女士此前是一名海底捞爱好者,但最近开始偏爱起自热火锅。“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几乎每个月都要一起吃一次海底捞,有学生优惠价,人均只需要几十元,有时遇到人多需要排队等候,还能免费做一次美甲。”聂女士说,“但是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自己独居,很少有机会和同学、朋友凑在一起吃火锅,一个人吃火锅不划算,有点贵,所以我把目光转向了自热火锅。”聂女士认为,自嗨锅比起到店内就餐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可选择的口味也多,“特别是现在,居家的时候可以立马吃,方便快捷,幸福感很强。”
“比起吃海底捞,我更想跟着网红探店,到更划算、更好吃的店铺吃饭。加上海底捞一直以来菜品没什么变化,很单一,容易吃腻,火锅不是天天吃,可能吃一次之后,下一次再吃就是几个月之后了。”郑女士认为,海底捞不算是最好吃的,只能说口味过得去,服务还行。
专家:海底捞需要进行战略调整
陆娜认为,海底捞需要进行战略调整,虽然目前的亏损主要由“啄木鸟计划”带来的长期性资产处置和疫情期间店面的短期阶段性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组成,但是对于消费者的口味和感受也要重视。作为餐饮行业的上市公司,首要就是菜品质量以及价格,在开发更多菜品的同时,菜品开发方面虽然可以让用户共创,但是众口难调有可能会导致开发出的菜品并未达到创新的效果,所以要慎重,同时可考虑加量不加价,或者给予不同的折扣,折扣不再是大学生群体专属。海底捞的过度服务对于消费者已经是种累赘了,原有的增值性服务可适当减少或类似航空公司的做法,将增值性的服务作为自选服务。
陆娜表示,海底捞只有进行了战略调整,才有可能改变萧条的现状,否则可能慢慢会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