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从顾客处获得利益回报而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与之建立稳固关系的过程”——营销界祖师爷科特勒
提炼成中心思想就是:
1、认准买家
2、满足需求
3、获得回报
这个是关于营销的定义。
任何时候要代入想到:
1、你的买家是谁?
2、他们有什么需求?
3、最终你想获得什么回报?
一、你的买家是谁?
除此以外都不是营销对象,出于投入产出比考虑,完全可以不理哈
二、他们有什么需求?
往大了说,人的一生本质就是为了多巴胺而买单,你提供的多巴胺越多,你的受众越可能上瘾,所以,参考多巴胺分泌排行榜就可以组合出更吸引人的需求
比如:
2、朋友相聚+吃到美食+按摩,海底捞玩的
3、朋友相聚+吃到美食+音乐,胡桃里玩的
4、朋友相聚+吃到美食+洗澡,国外玩的(自己脑补图)
….
你玩不动,就挑选这些话题来讨论啊,公众号发文就有内容了,比如:
往中了说,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归属、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哈,不理解的话,就代入这张图吧:)
你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层次越高级,你的营销段位也越高:
第一段位:满足生理需求
核心关键词:好吃、方便、卫生
比如那些路边随处可见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过桥米线等其它方便快餐门店。
第二段位:满足安全需求
核心关键词:健康、无添加、明厨
比如那些诉求“油只用一次”、“不添加味精”、“绝不使用地沟油”、选自哪个产区天然食材、采用开放式明厨的餐厅。
第三段位:满足社交需求
核心关键词:交集、互动、趣味感
比如那些让顾客来了就想拍照、饭菜看起来好好吃、好好闻、好好看、好好摸、好好听,就餐仪式感满满、文案很骚撩等很会来事跟顾客打成一片的餐厅。
第四段位:满足尊重需求
核心关键词:地位、名份、特权
比如那些给你各种皮筋/玩偶/美甲、给个WIFI密码都用银盘托出来、各种VIP客户才能享受的隐藏菜单、各种请别人上他家吃饭就特有面子等其它很会变态一条龙服务的餐厅。
第五段位: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核心关键词:当老板、成为股东、加盟商
比如那些对内能给到店长几十万年薪、对外能让别人众筹/加盟、发财致富等实现他人财富增长的餐厅。
当然,以上的五种段位并不是逐级同步的,比如——
市面上那些口味极差,又很会来事的餐厅你没见过么?
市面上那些性价比差,动不动就宰你一刀的没见过么?
市面上那些包装极好,圈钱最后搞倒自己的没见过么?
往小了说,需求就是有关个体「痛痒」的,有什么痛点让买家破口大骂的,那都是你的机会点。
没事翻翻大众点评,看看他们在吐槽、批评什么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看到这篇《你都看透了餐厅的哪些套路》,你除了会心一笑,还要想办法改进啊
三、最终你想获得什么回报?
必须名利双收啊亲,“销量”、“品牌”两手都要抓
a、销量是今天的利
b、品牌是明天的名
先用销量获利活下来,再用品牌获名,活得更好,以致名利双收。
以上说的是营销的定义,实操方面可以代入这个框架来思考:
营销=STP+4P+CRM
Segmentation市场细分(市场那么大,一口吃不下整个蛋糕,先切切看...)
Targeting市场选择(切了那么多块,选择一块自己最有把握的...)
Positioning心智定位(给受众包装购买的理由...)
Product产品(在定位之下,制造你的产品...)
Price价格(如何显得你的价格更有性价比...)
Promotion宣传(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你...)
Place渠道(如何让更多人方便买到你...)
CRM顾客关系(如何维护客户关系让他们长期买你...)
想要理解更通透的话,建议把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践》这本书,作为你的枕边书,没事就翻翻,绝对碾压大多数理论派。
因为他提出了营销的基本框架,让营销上升为系统学科,所以研究营销,与其读一百本畅销书,不如把基本框架学会,再代入学其它会更有判断性。
如果这本太深奥,一时半会读不懂,推荐《完美营销》这本科普小书,全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你读懂营销,懂了,也能碾压绝大数理论派。
有了这些营销常识,你就不会再犯:
1、营销小白症
营销基础缺少,还停留在把促销当营销,把文案当营销的层面,把活动当营销的层面
2、营销片面症
营销体系缺位,为博眼球提出各种概念,以点带面,动不动就冠以各种“战略”包装,常见的有品类战略、菜单战略、门头战略...殊不知这些归于营销分支之下,犯了盲人摸象的片面症
3、营销自嗨症
营销意识缺失,不懂营销的真正目的,以自嗨自己爽为第一追求,表面看起来“创意十足”、实则离消费者十万八千里。
那么,如何治?
必须用正确的营销思想来武装大脑,
必须用正确的营销思维来指导行动,
必须用正确的营销技能来落地工作。
再重复一遍。
建议把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践》这本书,作为你的枕边书,没事就翻翻,碾压绝大多数理论派,因为他提出了营销的基本框架,让营销上升为系统学科,所以研习营销与其读一百本营销书,不如把基本框架学透,再代入学其它会更有判断性。
这样,就完成了营销的闭环思考,就能发现营销问题,解决营销问题,你从万事万物中顿悟,世事洞明皆营销。
比如,说点轻松的。
如果把你的职场当成营销来理解,就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所谓职场,就是认准老板,满足需求,获得回报的过程。
认准老板——谁说了算自己跟随谁最有前途?他的人才标准?
满足需求——不断按照老板的要求打磨自己(产品),没事就经常在老板面前露露脸(渠道),有意无意让老板听到别人对你的表扬(传播)
获得回报——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呗。
如果把你的恋爱当成营销来理解,就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所谓恋爱,就是认准对象,满足需求,获得回报的过程。
认准对象——自己大体喜欢啥类型的?最有把握搞定谁?TA的择偶标准是什么?
满足需求——不断按照对象的要求打磨自己(产品),没事就制造各种邂逅的场面让你多露脸(渠道),有意无意证明自己的好或者让TA身边的人说你的各种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