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销体系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酒水企业再按照原来营销模式几乎到了穷途末路。娃哈哈等饮料巨头连年下滑,酒行业调整期,除了江小白之外鲜有成功的案例。
消时乐新营销体系提出并加入实施,是在多个案例基础上顺应时代大胆创新的结果。新营销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将4P作为基础设施,借助互联网提出的一套与时俱进的方法论。通俗地理解就是传播是方向盘,4P就是4轮。
尽管互联网时代提出了很多营销新词,我们发现唯有传播才能创造出差异化,才能卖出不同来。那么新营销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新营销体系的四个基本点
第二,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这是整合营销传播(IMC)的基本观点,要做到做哪个市场,就在哪个市场引爆,必须做到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这就意味着所有业务员,既是线下,又是线上;既是陆军,也是空军;脚到之处是线下,手点一下是线上;既要建渠道网络,又要建传播网络;既要让产品无处不在,也要让传播无处不在,最后才能无所不能。在没有强势IP,也没有文案优势的背景下,要短期内引爆,就要做好接触点传播,定向引爆。
第三,所有活动,都有传播价值。江小白最为瞩目的是表达瓶和文案,比如江小白的深度分销,以及把推广变成传播,即为一大亮点。过去的推广活动效果低,主要是“一对一”。统一的推广效率高一点,推广是为了盘活终端。推广不仅不做销量,不仅仅是盘活终端,推广也可以传播,也可以变成“一对多”的活动。比如江小白的同城约酒,在早期非常有效。推广不仅仅是促销,推广也是传播。推广活动设计,要围绕是否有传播来做。
第四,传播是营销的灵魂。星巴克董事长、CEO舒尔茨说,要建立传播的独裁者。过去,营销的部门之间有隔离墙,线上线下好像是分离的。4P皆传播后,所有工作有一个检验指标:是否有传播性。产品是IP,产品研发要有传播。设计即传播,设计不再只是视觉表达,还要有传播表达。线下即线上,所有业务员都是区域传播网络的责任人。
新营销体系的四个关键词
如果需要进一步理解新营销体系,还可以用4个关键词理解,分别是场景、IP、社群、传播。场景是产品逻辑,IP是品牌逻辑,社群是客户关系逻辑,传播是营销逻辑。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4P皆传播”。或者用四句话解读:产品就是IP,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所有推广活动都有传播价值,传播是营销的灵魂。先把概念提出来,有个框架,再细细解读。新体系提出来,先不要挑毛病,要看主体是否合理。
关键词一:场景
先举两个例子。小罐茶近两年很火,有10多亿元销售额,因此一举进入第一阵营。如果不是受产能限制,销量会更大。有老茶人不服,不就是换个小包装吗。其实,那是没理解小罐茶的新场景,不了解小罐茶的产品逻辑。就是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场景:“外出旅行怎么样方便喝茶”。
小罐茶的老板杜国楹是个茶友,出差带茶不方便,所以他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罐茶就是一泡,这是一个特殊的场景,也是一个量很大的场景。再说江小白。有人说江小白的酒质有问题,其实老板特别重视品质,只是他们不了解江小白的场景。“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这是江小白发现的新场景。所以,江小白提供的是“新生代场景解决方案”。有个群友在群里说:传统白酒,海喝;江小白,嗨喝。挺传神,场景确实不同。
江小白的三款主要产品都是围绕场景来提供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四斤装的“拾人饮”,二十五度酒,这就是一个团建酒。团建也是一个场景。这个酒最早也是三只松鼠原来定制的,这次消时乐到江小白也定制了团建酒。“团建酒”还细分了四个分场景:召唤、齐心、必胜、庆祝时刻。
为什么说场景是产品逻辑呢?就是产品要有场景强关联。吴声在《场景革命》里有这样两句话:“这是一个所有人的小时代组成的大时代,流行更加网格化。”“一个引爆场景对于另外特征的社群可能意味着无感、漠然、可忽略。”从心智角度讲,产品逻辑就是占领场景的心智,建立场景强关联。从体验角度讲,体验只有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才是协调的,才是有感觉的。体验离开场景,这种泛体验或者在哪儿都能体验这种事不存在。
关键词二:IP
IP的原意是知识产权,我们更倾向把它称为“自主传播能量”。笔者认为,品牌未来可能会消失,被IP替代,现在已经有这个趋势了。比方说伊利、统一、娃哈哈已经变成一个平台背书,每一款产品都是一个品牌。当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够成为IP。IP可能是一个人,比如说马云;也可能是一款产品,比如说巴奴火锅的毛肚;也可能是一项服务,比如说海底捞的服务;也可能是一个企业,比如说江小白。
IP的剧本是什么呢?剧本是有自主的传播能量的。那么,怎么样把产品做成一个IP呢?首先好产品不行,好产品必须成为IP。那么好产品怎么能成为IP呢?
首先,老板就得是首席产品官,就是产品经理。为什么老板要成为产品经理?老板重视什么,资源就汇集哪里。产品成为IP,要舍得浪费。比如陶石泉说的,品质提高百分之二十要敢于花百分之二百的钱。产品成为IP了,当然也有增值空间,也不怕成本高。
关键词三:社群
社群真正实现了“人以群分”。消费者与厂商的关系也被再次细分,不再是大客户小客户,比如有的是KOL,可能只是传播者,不是消费者;有的参与UGC,成为内容生产者。通过社群,向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区域传播,这正是社群的价值所在。
首先是动销。做好动销要先做认知,后做推广,持续影响。比如对产品特征的认知教育,通过铺货、连接加引爆,使影响力进一步活化、连贯、有节奏。建立认知盈余之后,就要做产品推广。通过对优质渠道的铺货、连接加引爆,形成市场联动,进而产生共振效应。动销的最关键一步是产生持续影响,使得产品的影响力活化、连贯、有节奏。其关键点在于造势,造市场的声势占领和联盟。我们在做饮料时就发现了一个道理:市场上卖得好的品牌不是大品牌,也不是小品牌,而是最活跃的品牌。
其次是聚粉。聚粉的过程实际上是超过质量形成口碑的过程,对产品进行赋能。如何理解口碑?举个例子,河南宝丰酒有一款39度的产品在平顶山卖得非常好,大家称其为“宝丰汽水”。这款酒的口碑是怎么做的呢?在当地有一个说法叫“干喝不醉,喝多了瞌睡,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开会”,这就是口碑。口碑指的是消费者语言。
品尝试喝不可少,只有老板认为你的产品好,他才敢推。
不单给渠道充足的利润,还要授予他们名誉。比如最美老板娘的评选等,这在当地形成了影响力。
再次是建平台。关于建平台我们有三句话:找到杠杆、放大资源、构建生态。建平台的步骤,以酒类来看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以吃喝玩乐为主的形成联盟比较容易,比如酒和茶联盟就非常容易,现在酒茶融合可以说是一大趋势,有很多茶叶都在找酒商来联合。
第二,联盟别的行业,从美团的成功大家可以看出,美团把餐饮的消费者都打通了,而有很多网站什么都想做,最后却死掉了。
第三,要形成商会组织,我认为未来有一个趋势,就是国家对商会的重视,其中有两个信号:一是在商会接任务的领导不再让接任务,二是政府会把一些事情交给市场来调节。当然我说的商会组织不同于目前的商会组织,目前的商会组织收费就是服务,它没有上升到社群平台。
第四,整合社会资源,做到共生、共享和共赢的局面,这样的平台才有价值。为什么很多电商平台做不大?因为它们是以破坏别人的利益为方向的。你破坏别人的利益,别人必会给你反击,最终形成一把双刃剑,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第一,新势力圈。新势力圈是相对于老势力圈的,就是在当地最为活跃而且最具健康消费理念的圈层。比如隐形政务人消费人士。如果这类群体我们利用好的话,对产品的带动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三,传播圈。一般指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从业者。这个圈子虽然不是单一品牌的消费力量,但是他们接触的人脉广,是口碑放大的助推圈层。
第四,大众圈。大众圈有时候可能不是我们产品的消费主力军,但是像酒类、手机、房地产、茶叶等,都有象征消费意义的特点,基本上是消费给别人看的,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奢侈品,群众的基础尤为重要。
第五,商业圈。有了用户一定会有客户,有了客户未必就有用户。企业与产品经营者要建立牢固的合作基础,做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让每一个经营者成为品牌的区域代言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