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11时,气温骤降至12℃,细雨纷飞,北风呼啸,重庆小伙小郑把裹紧的被子再收紧一点,但寒意仍透过垫在人行道上的塑料袋渗入体内,在几次打工失败后,他加入到拾荒人群之中。
小郑是城中逾千流浪者中的一员,从上周末起,持续的寒潮袭击着这些城市边缘人,棉被、鞋子、食物,都是城中流浪者最急需的物品。据气象部门预测,阴冷将持续一周。当食客们为天冷了可以打边炉而痛快时,有没有留意周边那些蜷缩在角落里的露宿者?南都呼吁有善心的市民,留意身边的流浪者,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刻,给他们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
拾荒者小郑风雨中蜷缩在桥洞
头顶是高速公路上呼啸而过的货车,脚下是轰隆隆的地铁,被冷雨笼罩的人行道上,偶有匆匆而过的行人,但对于蜷缩在深南大道立交桥洞里的小郑来说,这些都是身外事,他惟一关心的,是这该死的坏天气,什么时候能结束。
每到夜幕降临时,位于深南大道福田汽车枢纽旁的立交桥洞,就成为拾荒者小郑的“家”。前夜11时,当气温骤降至12℃时,小郑的状况开始变得糟糕。他的身下铺了一层塑料布,从头到脚裹着一层薄薄的被子,靠脚的一头用黑色塑料袋裹着,还需不时照顾下身边展开的雨伞,挡住溅进来的雨水。
昨日早上8时,小郑仍然裹着被子睡在福田交通枢纽的桥洞中,赶着上班打卡的白领们匆匆而过,而夜晚属于小郑的人行道,也开始有人抢占,有些车驶上前会鸣下喇叭,有一辆车则直接冲了上来,停在了距小郑头部两米远处。
一直到上午11时许,听到身旁有响动,小郑终于从被子里探出了头。这是一张年轻的面庞,不过看得出来头发有很多天没有洗了,紧紧贴在头皮上,胡子也散乱着,小郑今年才23岁,老家在重庆市北碚区,2006年就来到了深圳。
距离小郑睡觉的地方不远,也有一些收废品的中年妇女,小郑才20多岁,为何不找份正式工作?小郑表示,他在深圳进过厂打工,以前在福田的金地工业区做过学徒工,也在超市做过服务员,但是后来因为企业拖欠过工资就没再做了,前年开始在街上流浪。
问到是否知道救助站?小郑说知道,“就在银湖那边。”不过他表示,听别的朋友说,里面很不自由,而且会被送回老家,“这里又清静又好,又自由,我肯定不会去救助站的,就让我这样流浪一辈子吧。”
无名露宿者和狗一起流浪
昨日凌晨1时,当小郑在瑟瑟发抖中艰难入睡时,在罗湖区中兴路的阴暗处,也躺着一位不知姓名的露宿者,不同的是,他是一个养着宠物犬的流浪者。那是一条同样脏兮兮的京巴狗,依靠这座城市中最知名的夜市,这位携狗露宿的男子,已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没人知道他叫什么,来自哪里,因为他一般都拒绝与人交流。
每当夜幕降临时,他就带着全副家当出现在中兴街:一条磨得泛光的木板、一床勉强看出是粉色的被子和一条瑜伽垫,就着纸皮蜷睡在街边的门店屋檐下。而他的几只狗,几乎成了周围居民辨识他的标签。但凡他养的狗都被绳子拴着,但见着周遭行人也很亲热,上去嗅几下的时候,肮脏的身子吓得行人皱眉绕行。
拄拐乞讨老妇多病缠身去不了救助站
昨日早上7:30,蛇口码头的的士落客站台也冷清了不少,只有一位拄着双拐的老妇守候多时,等着能赶在乘客下的士时讨几个饭钱。
她没有雨伞,头顶个斗笠,身披着塑料袋,断了的右腿裸露在外面,虽然拄着双拐,但行动颇为麻利。年过七旬的她牙齿快掉光了,重复地用家乡话告诉记者:“今天天冷,没多少人出来讨钱了。”
每天晚上,她就睡在海上世界广场的公交站台,就着张纸皮,裹着捡来的被子。天亮了就起床,走到哪就乞讨到哪,一个地方没生意了,再换个地方,就这么把路走到天黑,摸索着回海上世界的“被窝”。
“之前有一对夫妻说我抢他们地盘,就一路追着我打。”后来,救助站的人来接走她,还带她去医院做检查,“查出我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他们就带我去打针治病。”但好景不长,因为治疗费用太多,救助站无力承担,只好将她送回河南老家。多年风餐露宿的生活,早已将她的皮肤摧残得蜡黄焦干。“我也好想去救助站,但是太多病,人家不要我。”
守在老家也没钱治病。她拄着双拐,从老家河南出走来到深圳流浪乞讨。
“现在每天讨的钱只够吃饭,买不了药,我都有两三年没吃过药了。”她现在一天三顿,都是吃方便面。
昨日到码头的旅客不多,几乎没人用正眼看过这位老妇,更不用说能施舍她几个饭钱,守了个大清早,她的碗里只有四块钱。虽然一心想讨够治病的钱,但流浪在外多年,年岁已高,多病缠身,加上阴雨天气不断,这次,她真的想回家了。“要是明天天晴了,我就到南头买张车票回家去。”
深圳约有千名流浪者逾八成流浪者为中青年男性,残障者较少
去年底开始,由于该项目执行情况良好,日月社工特设了“外展社工”岗位,目前一共有10名社工专门服务流浪者,负责罗湖、盐田、福田、南山4区的流浪者救助工作。每周,余兰和同事们至少有3天在各区奔忙。访问流浪者,登记信息,询问需求,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余兰介绍,流浪者大部分希望社工帮忙寻找一份工作。但他们普遍存在就业能力欠缺、连身份证也没有,长期流浪养成不良习惯,文化水平低、年纪偏大的情况,最终只有小部分流浪者可以成功就业,目前就业成功率较高的是推荐去当服务员。
募捐冬衣: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何奕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刘颖何奕文婷林燕德见习记者黄丹汤蕊妍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