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星巴克,瑞幸成中国咖啡连锁第一品牌

超越星巴克,瑞幸成为中国咖啡连锁第一品牌。

2月23日晚,瑞幸咖啡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瑞幸咖啡2023年总收入为249.03亿元人民币(约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7.3%,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为30.2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实现翻倍增长。

截至2023年末,瑞幸咖啡国内门店数量达16218家,其中自营门店10598家,联营门店5620家。

相比之下,2023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总销售额为31.6亿美元,中国总门店数量近7000家。

至此,瑞幸咖啡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是门店数量,对星巴克实现了全面超越,成为中国咖啡连锁第一品牌。

超越星巴克的秘密

对于线下连锁品牌而言,商业模式定生死。

有人会说,虽然同处咖啡赛道,但瑞幸和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不具备可比性。不过正是因为瑞幸的品牌定位与星巴克形成巨大区别,才能造就瑞幸的崛起。

定位理论中讲,品牌定位是以竞争为导向,尤其是在行业已经出现第一品牌之时,后来品牌最佳的竞争策略,就是走向第一品牌的“对立面”。

星巴克主打“高端、正宗、环境”,瑞幸就定位它的反面“平价、创新、快取”,从价格、产品、模式全方位颠覆了星巴克在中国主导的咖啡市场,将行业带入了一个低单价、创新品、轻环境的全新消费场景。

这样定位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尽管瑞幸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星巴克只能干着急,因为瑞幸的模式与星巴克几乎完全对立,一旦跟随了瑞幸的策略,就是对星巴克此前模式的否定与颠覆。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线下门店的发展,受房租、人工制约较大,星巴克重门店的模式,成为制约其速度的枷锁。因此尽管进入中国26年,顶着世界顶级咖啡品牌的光环,星巴克至今门店难破万店。

相较之下,瑞幸的品牌定位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除了开辟一条令星巴克无法阻击的真空赛道,而且定位出了一条“轻资产”的线下模式,绕开了制约线下门店发展速度的难题,令其可以得以实现加速狂飙。

毫不夸张地讲,瑞幸咖啡的品牌定位,足以成为中国快消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

瑞幸狂飙术

战略定生死,战术拿结果。

从战略上看,瑞幸从品牌定位上,就注定了一条高速成长的赛道。但落到具体经营,如今的结果,离不开一系列优秀的战术执行。

大力出奇迹,这句话在瑞幸拓店速度上得以印证。

以定位理论来看,当瑞幸对标星巴克,定位出一条全新赛道之后,最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绝对的头部品牌,这样才能保证完全吃到定位下的红利。

这也就注定了在启动时期,瑞幸靠的是资本驱动,以亏损换市场。包括后来曝出的财务造假风波,都是以换取更多的资本支持为目的,只有不断地资本输血,才能持续拓店。

瑞幸自2018年成立,直至2021年才开始盈利。持续三年多的亏损,跑出5000多家门店,从规模上已经追上了星巴克。

先做规模,再谈盈利。这样的打法,与其说是消费品牌,不如说更像互联网模式。

迄今为止,瑞幸拓店的速度依然没有减缓。尤其是在2022年跟随者库迪咖啡出现,甚至加速了瑞幸拓店的节奏。

不过可以看到,饱和拓店的背后,不是盲目烧钱扩张,瑞幸基于单店,打造出了一个盈利单元。一旦瑞幸规模起来,对供应链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就能通过规模化优势反向降低供应链成本,从而实现盈利,这也是“轻资产”模式为瑞幸狂飙带来的优势。

瑞幸对中国咖啡市场的贡献,不仅是模式上的创新,而且从产品上也推动了中国咖啡市场的爆发。

星巴克时代,咖啡就是咖啡,菜单C位永远是经典系列。瑞幸出现后,咖啡的产品边界开始模糊,从咖啡逐渐向“咖啡+”进化。

星巴克产品主打经典,瑞幸就主打创新,以“咖啡+”的思路,形成奶咖、茶咖、果咖等系列产品,不仅极大丰富创新了产品线,而且大大降低咖啡消费的准入门槛,推动咖啡消费的年轻化。

仅2023年,瑞幸就推出了102款新品,其中8款产品销量破亿。尤其是与茅台联名合作的酱香拿铁,一夜之间火遍全国,酱香拿铁单品年销超过9亿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少人认为,瑞幸的厉害之处,在于营销,能玩出诸如联名茅台的出圈事件。其实能支撑起瑞幸成为中国咖啡连锁第一品牌,底层逻辑更为厉害的,在于瑞幸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全链路运营。

瑞幸目前市场上拥有一万多家门店,如果没有实现数字化运营,将全部门店获得的客户资产进行数字化沉淀,那对应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数字运营的目的,首先将门店客户数字化,其次将数字客户私域化。私域化最大的优势,除了对客户完成了绝对的留存之外,还能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瑞幸已经具备了超级营销公司的属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茅台愿意选择瑞幸联名的原因。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未来某一天,国家禁止售卖咖啡,凭借沉淀下来的庞大的私域资产,瑞幸也能一夜顺利转型。

瑞幸的未来

对于瑞幸而言,当下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库迪。

作为瑞幸的创始人,陆正耀因财务造假被踢出局之后,对标瑞幸创立库迪咖啡。自2022年成立以来,2023年底已经接近7000家。

库迪的门店模式,基本是复刻瑞幸,但与之不同的是,库迪采取全加盟的开店策略。由于瑞幸早期对于加盟要求非常挑剔,直到2023年推出带店加盟模式,才适当放低了资质要求,这就给了库迪快速发展加盟的窗口期。

库迪成立之初就以加盟为主,而且初始投入门槛比瑞幸低,平台分润更少,这就吸引了很多看中瑞幸模式但无法加盟的投资人,从而实现了门店的爆发式发展。

但是瑞幸与库迪的战争,从开局之时,或许就已注定了库迪的败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瑞幸已经全面盈利,库迪扛不起持续亏损。

瑞幸拥有先发优势,在库迪进场时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从盈利结构来看,目前瑞幸的门店中,三分之二是自营门店,三分之一是联营门店,这也注定了瑞幸的毛利比库迪高。

库迪入局尽管是以加盟为主,起盘比瑞幸更轻,可是这两年持续的价格战,加盟门店承受不少亏损。为了稳定军心,保证加盟商队伍不出问题,库迪不得不对加盟门店持续补贴。

可怕的是,库迪的价格战看起来难以卷死甚至卷伤瑞幸,2023年在持续9.9低价策略的情况之下,瑞幸依旧实现了30亿的净利润。

如果这场价格战持续下去,率先扛不住的会是谁?

从瑞幸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在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连锁第一品牌之后,未来的增长方向有两个: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布局下沉市场,瑞幸其实早已启动,但是相对比较“鸡贼”。下沉市场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人群与消费场景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相对来说,下沉市场拓店,风险成本比成熟的一二线城市更高,因此瑞幸更偏向采取加盟联营的模式布局下沉市场。

相比下沉市场,海外市场的确定性或许会更高。

尽管瑞幸在中国对星巴克实现了全面超越,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星巴克依旧是王者。

截至2023年,星巴克在全球门店超过3万家,遍布8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瑞幸2023年开始布局海外,目前仅在新加坡开出30家门店,以此对比,出海或许能成为瑞幸的“第二增长曲线”。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23年,除了瑞幸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连锁第一品牌,中国咖啡品牌在全球的门店总量首次超越美国,以4.97万家数量跃居全球第一。

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中国咖啡似乎都到了一个增长拐点,未来瑞幸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超越星巴克,成为世界咖啡连锁第一品牌,我们拭目以待。

THE END
1.星巴克整合营销(从咖啡到文化:探析星巴克全球品牌战略的成功之道...然而,星巴克的成功并不仅仅来源于其美味的咖啡产品,更源于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 星巴克极其重视全球化的市场和品牌定位; 同时不断推广营销咖啡文化,让咖啡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 通过移动应用、个性化推荐等提升顾客体验; 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消费者互动并积极回应;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17807-1.html
2.星巴克营销案例分析星巴克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在全球拥有数千家门店。星巴克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咖啡和舒适的环境,还在于他们的营销策略。以下是星巴克营销案例分析: 1. 产品定位:星巴克在市场上定位为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饮品的品牌,强调咖啡豆的种类和烘焙工艺。他们还提供各种口味和配料的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9/22/81723323_1118772024.shtml
1.产品分析Luckincoffee瑞幸和星巴克目标客户群特征本文详细分析了瑞幸咖啡的产品定位,从目标用户群的性别、年龄分布、区域特性,到其背后的创业团队和业务策略。探讨了门店布局、竞争格局、经营策略,以及外卖业务、价格比较和用户体验。深入剖析了瑞幸咖啡的APP功能与设计特点,揭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挑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058609/article/details/121969730
2.星巴克市场调查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星巴克市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星巴克市场调查报告1 概述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世界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40313072703_8053758.html
3.什么是产品定位?什么是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策略 目录 了解产品定位 从本质上讲,产品定位阐明了产品的独特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对比。 这款策略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愿望,并努力在客户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 产品定位要求企业首先确定自己想要的产品定位品牌以及被感知的产品。https://fourweekmba.com/zh-CN/product-positioning/
4.千年老二唐恩都乐,为什么在中国比不上星巴克?唐恩都乐目前产品定位于中高端,主要品类为咖啡、甜甜圈。甜甜圈,尽管在美国很受欢迎,但偏甜的口感不太符合国人的口味,而且国人也并没有消费它的习惯,因此销售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咖啡在全球的发展一直屈居星巴克之后,虽然唐恩都乐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主打咖啡品类,但大众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它是一个甜甜圈品牌,顾客较少...https://www.iyiou.com/news/2016102733703
5.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主要产品包括咖啡豆手工制作的...1.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主要产品包括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该品牌的价格定位是“多数人承担得起的奢侈品”,消费者定位是“白领阶层”。下图示意该品牌在我国部分省区的门店数量空间累计百分比(截至2019年12月)曲线。据此...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1891703
6.VI颜色设计:品牌VI设计中颜色选择与运用总结起来,VI颜色设计的实际应用涉及品牌形象塑造、产品定位与差异化竞争、品牌识别度和记忆度提升、情感和意义的表达以及多渠道传播的一致性。通过正确选择和运用VI颜色设计,品牌可以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提升品牌的识别度和影响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不断提高,VI颜色设计也将不断创...https://www.rhtimes.com/brand/vi-Design-news10556.html
7.估值45亿!超越雀巢和星巴克!五年登顶!案例估值45亿!超越雀巢和星巴克! 五年登顶! 背景BACKGROUND 三顿半是成立于2015年的原创精品咖啡品牌,通过创新的咖啡产品,不断构建精品咖啡的消费场景,呈现更为日常的新咖啡生活方式。公司定位精品速溶咖啡,开创性地将冻干技术应用到咖啡领域,与雀巢、麦斯威尔等速溶咖啡龙头错位竞争,并通过高颜值、小杯装造型及品牌文艺调性...http://m.zjbert.com/Art/Art_2/Art_2_479.html
8.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产品比较2.1产品定位 2.2用户画像 资料来源:https://dy.useit.com.cn/2019/07/4925/ 2.2搜索指数 资料来源:百度指数 从近半年的搜索指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瑞幸咖啡的整体日均值为5571,整体同比上升94%,整体环比上升29%;星巴克整体日均值为6477,整体同比下降16%,整体环比下降14%。作为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幸咖啡和行业老大...https://www.jianshu.com/p/2c2bcee6a0f7?utm_campaign=haruki
9.Pythonxpath,JsonPath,bs4的基本使用python3.7 解析星巴克产品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mport urllib.request url = 'https://www.starbucks.com.cn/menu/' response = urllib.request.urlopen(url) content = response.read().decode('utf-8')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soup = BeautifulSoup(content,'lxml') # //ul[@class="...https://www.jb51.net/article/253926.htm
10.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精选16例)因为互联网极大缩短了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与环节,三只松鼠定位于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产品体验是顾客体验的核心,互联网的速度可以让产品更新鲜、更快到达,这就是“三只松鼠”坚持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和“只做互联网销售”的原因。 https://m.yjbys.com/edu/wangluoyingxiao/38840.html
11.市场营销原则范文12篇(全文)我们要实行“系列化定位,个性化设计”的产品策略,使各类客户均能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寻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模型。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技术、价格、服务等都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以目标市场的需求为其产品的诉求点,以目标人群为其诉求对象,制定目标人群能接受的价格,开拓最能接近目标人群的渠道,采用目标人群普遍欢迎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fpdtkmj.html
12.农产品营销方案(三)产品定位准 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的农产品需求成为主流。而大多农产品经营者未能很好地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仅仅是依靠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生产,使得农产品同质性高,差异性小。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能凸显企业的竞争优势...https://www.oh100.com/a/202211/553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