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由德和衡律所证券中心、国融证券投资银行主办的专题资本研讨会在广州市珠江新城粤海金融中心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了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深受欢迎的实战型专家、金融大咖-陈湛匀博导发表了“处于成熟期创新企业的IPO上市方式”的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包括:企业上市的逻辑要点、企业上市的实操要点、上市的案例分析。参会的一把手聆听了陈湛匀教授的演讲,感到其演讲思想、观点和方法大道至简、精彩纷呈。
下面实录陈湛匀教授的主要核心观点:
一、企业上市的逻辑要点
1、陈湛匀教授讲到企业上市的逻辑要点之一是符合国家战略与具备创新的潜力公司愈发成为上市的优质标的。从推行注册制前后的A股上市企业市值排行前列所在的行业来看,其变化如下表:
从上表1的转变可看出,一方面涵盖高新科技或者创新驱动等行业愈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变为人才红利,比如过去依靠劳动力、土地等优势,开始转向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创新型行业倾斜。
2、陈湛匀教授讲到企业上市的逻辑要点之二是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企业上市的增速与质量双双提高。
第二,全面推行注册制后,退市制度更加严格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发展。
如上图1,过去企业能否上市是用核准制来审核,就好比学霸型学生要考进名牌大学,得先经历高考保证入学标准。
如上图2,与之对应的是注册制审核上市,就好比每个学生进入大学深造,但违规或学习差要面临退学或不能顺利毕业。
实际上,全面推行注册制后,表示上市的门槛放宽,能够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助力自身发展,但如果该企业的发展达不到预期、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等,依然要面临退市的风险,这更加考验的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
3、陈湛匀教授讲到企业上市的逻辑要点之三是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融资、融人、融智慧。比如说优秀的企业凭借自身的模式、创新等因素吸引众多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来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人才体系、与投资者双赢等等,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企业上市的实操要点
1、陈湛匀教授讲到企业上市的实操要点之一是要规划好自身企业上市的大致方案,以更好地降低预期风险。
如上表2,企业上市要考虑好上市时机、上市地点与上市方式等方式。比如第三点,适当的时期选择自主上市还是被并购式的曲线上市。自主上市,顾名思义就是自身企业符合上市条件选择时机与地点上市。被并购式的曲线上市则是多家企业抱团,成立一家上市主体公司来实现上市的目的。像业绩不够,可以并购多家企业合并报表;模式不创新可以并购优质企业升级模式;技术不够可以并购优质企业买断技术等等,以此达到上市的标准,实现曲线上市,享受资本红利。
比如说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在2022年首次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在A股深交所上市。蜜雪冰城凭借“低价+加盟+供应链盈利”的模式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研、采、产、销等下沉市场的环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蜜雪冰城选择了通过IPO上市,走上资本之路,让自身更好地发展起来。
如上图3,蜜雪冰城为了更好地强化自身的模式的发展,先是投资了专注做珍珠奶茶的广东汇茶公司,进一步强化了蜜雪冰城“冰淇淋与茶”的差异化品牌定位。接着,蜜雪冰城又在供应链体系中,用旗下全资子公司大咖创投公司与喜多多食品公司,共建了一家新加坡合营企业。喜多多主要从事椰果、水果罐头等生产业务,可以帮助蜜雪冰城在椰果、椰浆加工等供应链的部署。还有,蜜雪冰城投资了专门做炸鸡的河南鸡装箱餐饮公司,这帮助蜜雪冰城丰富了高频消费的产品品类。
2、陈湛匀教授讲到企业上市的实操要点之二是要清楚上市的标准。随着过去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交所成立等等,我国的股权投资市场是从量增到质升稳步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下面列举国内各大板块上市的标准体系:
①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的上市标准、上市企业类型等情况,如下表:
②上交所科创板的上市标准、上市企业类型等情况,如下表:
③深交所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上市企业类型等情况,如下表:
④北交所主板的上市标准、上市企业类型等情况,如下表:
3、陈湛匀教授讲到企业上市的实操要点之三是要正确权衡好上市的成本所延伸出来的因素。从上市的成本来说,如下表:
从上述五方面来综合分析,上市的优势有快速融资、提高名声等,于是很多企业会奔着上市去发展。实际上,上不上市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比如,京东当年选择上市,目的之一是通过披露财务信息,让供应商能够看到京东的稳健发展,从而稳住它们一起发展下去的决心。
又比如华为是一家选择不上市的公司,原因之一在于如果华为上市后,可能会涉及到商业秘密,以及华为的科研投入前期很大,可能为了股价不下滑而追求股东短期利益,这就违背了华为的长期主义发展。同时,华为本身也设计了一套虚拟股机制,员工的高工资和高分红体系也让其保持着良好的人才体系助力发展。
三、企业上市的案例分析
1、Keep如何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奔向上市之路?
陈湛匀教授首先分析Keep案例。健身软件Keep,是一款提供一站式健身解决方案的应用,它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满足消费者的种种需求,使其在健身行业当中脱颖而出。Keep从2014年到2021年一共完成了9轮融资,融资金额6.5亿美元。
Keep谋求上市的概念是打造运动科技第一股,下面从Keep的产品/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分析。
上图,Keep的第二点特征是从纯粹的健身软件延伸到优质的内容、用户运营。对应到它所做的第二点同向价值主张延伸体现在:比如说Keep的目标受众是有健身意识的健身小白,这部分群体可以说是带着需求来用Keep的,而Keep也基于这一点,在内容与用户运营中,提供了很多“一看就懂”的优质健身课程呈现给用户,满足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都能健身起来,比如Keep的一些课程,会把简单的几个动作形成一个几分钟的训练,然后再把训练循序渐进地形成一个健身计划。还有Keep的课程在用户每次坚持下来,都会提供温暖的表扬与陪伴,比如Keep课程每个动作快结束的时候,会提示“再坚持5秒就好啦”,还有完成课程后,Keep会提示“你真棒,已经完成全部动作啦”等等具备陪伴感的细节。
上图,Keep的第三点特征从优质的内容、用户运营延伸到全方位生活场景的健身生态。对应到它所做的第三点同向价值主张延伸体现在:Keep的健身生态涵盖吃、穿、用、练的种种产品矩阵,就是说Keep还不断延伸着更多的符合用户体验的增值服务,如针对跑步、骑行、饮食等一系列符合用户诉求的智能训练计划等等。近年来,Keep在线上取得的不错的成绩,又继续价值主张延伸到线下领域,比如推出了线下健身空间Keepland、智能硬件KeepKit等等,以此来支撑企业的增长发展。
2、拼多多如何模式实现上市
陈湛匀教授接着分析拼多多案例。拼多多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市值351亿美元。拼多多如何在电商巨头压力下成长起来并最终实现上市呢?下面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分析。
如上表8,拼多多上市前的商业模式是不断地升级迭代发展起来的。像2015年,拼多多的前身是拼好货,用C2B闪购模式来打开局面。就是说,那时候它们是用水果这种高频消费的产品来获取一大批分散的用户,根据需求量来集中采购产品服务用户,这为拼多多打下了用户基础。
后续,到了2015年9月,拼多多开始用C2B拼团模式,来做全品类的社交电商平台。其实拼团模式,很多企业都在用,但拼多多拼团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深耕聚焦来收获了一批批低线城市用户。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总的来说,拼多多通过上述的商业模式创新,一步步地切入到电商领域,并最终实现上市以谋求持续发展。
3、海底捞如何组织创新助力自身上市
陈湛匀教授接着分析海底捞案例。海底捞是在2018年9月26日港交所上市,发展至今市值1000亿港元左右。海底捞之所以成功上市,除了它的服务或产品,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它通过组织创新,能够留住员工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如上表9,海底捞的员工晋升空间机制分三条线。
第一条路径是针对管理层,这是海底捞的主线。海底捞的管理层都是从基层开始做起的,像服务员、传菜员这些基本岗位。只要你能够努力,都能够一步步被提拔成中高层管理者。
第二条路径是针对技术层,像一些厨师长之类的岗位,属于技术流的人才,这种员工是不太容易成为管理层,针对这种情况,海底捞则是设置了标兵员工、劳模员工、功勋员工等级别,供这部分人才升级,虽然他们不是管理者,但只要级别够高同样可以享受到管理者的薪酬待遇。
第三条线路径是针对后勤层。这部分人是背后的文员、出纳等等,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员工,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海底捞设置这条晋级路线也是类似技术层,可以一步步往上晋级,享受各层级的待遇。
总的来说,海底捞的这种三线并举的晋级路线,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员工,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并且在公平公正的升迁之路上也赋予了员工积极性。
本次专题座谈会的顺利召开,促进了大家的交流与合作。主办方希望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