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修时代,必定要记清并且记录下每个功课的deadline!在荷兰,师长教师对deadline的请求是十分严格的,说好什么时刻交就必须什么时刻交,就必须在规定的时光前交。如果延迟交的,哪怕延迟1秒,都是有可能被拒收的。同时,你也别指望师长教师会在duedate前一天再次提示交功课,产生的概率那是极小的。所以,必定要本身记下各类功课的deadline,当一个卖力负责的好学生,师长教师爱好,同窗也观赏~
2、主动热忱地接近传授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必定要和传授保持优胜的关系,因为他们手上老是有宝贵的学术资本,有时刻还会有一些课外的兼职工作机会。发邮件也好、上课一向地发问也好、私底下约appointment聊聊和课程相干的学术常识也好,必定要让传授们对你这小我有印象!如不雅你不主动接洽他们,他们是完全想不起来你的。
4、与室友沟通好各类问题
3、筹划好进修以及玩耍时光
在荷兰进修,住房也是一大年夜问题。自力的小我studio房租过高,并不是每一个留学生都可以包袱的。所以,合租这件事在荷兰留学也是十分地广泛。那么问题来了,和他人合租,每小我的生活习惯各不雷同,所以产生抵触也是必定的。是以,日常平凡做好沟通,与室友互相懂得好各自的生活习惯等,然后分派好清除卫生的职责、日程,以避免产生过多的冲突。
5、保持健康的身材、愉悦的心境
做好健康治理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荷兰看病的费用要比国内贵多了,并且还须要预约列队,估计轮到你看病了,你病也好得差不多了…留学生时代,熬夜看书啊、写论文啊、备考啊、泡面党夜宵啊这些事是时常产生的,李师长教师留学时代也经常如许,然则如许可是会把身材搞坏的哦。在日常平凡就打好进修基本,拥有优胜的生活习惯是聪慧人的做法~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如此难得的条件赴韩国交流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如此不同于别人的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哪怕只是短短18天,转眼即逝。从我知道学校有学生交流项目的那天开始,就期待着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去体验异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体系。在申报、等待、准备、学习等一系列紧张的准备过程结束之后,我的梦想得以实现了。在_年的暑期,我同和我揣怀着同样目标和希望的大家一起踏上了韩国的土地。
一、课程学习
我共修了两门课程,分别是:
1、韩国语
2、韩国文化
对于课程的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2、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见解。在上韩国文化课时,老师的观点有时对中国不太友好,这时我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看法,我说中国有太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中国政府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远比韩国要复杂的多,在中国政策贯彻起来也非常艰难。之后又经过课下的讨论,我与老师达成了共识,获得了老师的赞许。
4、杀鸡要用牛刀。项目结束时有一个演讲比赛,当我一身正装,操作着事先准备好的精美的PPT,用流利的英文讲出我对中韩关系的看法时,我有了一种惊艳全场的感觉。最终,我获得了比赛的金奖,为祖国和厦大争得了荣誉。
5、积极地与国外的朋友交流。这次的交流项目除了有中国人外,还有日本人,法国人,德国人等,和他们常常交流能获得新的看法。比如,我和日本人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法国人聊奢侈品及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等等。
二、异国生活
1、住宿。仁荷大学的宿舍非常人性化,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和中国不同的是,在韩国只有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申请到宿舍,大部分学生要租房子住。
2、饮食。宿舍提供免费的早餐和晚餐,中餐需要自行购买。韩国的餐饮价钱普遍比中国贵,蔬菜水果就更贵了,在超市,最便宜的香蕉平均下来也要一根两三块人民币。每顿饭都有泡菜。
3、交通。韩国的交通非常方便,建议办理T-money卡会比较省事,但是交通费比国内基本上贵两到三倍。从机场到仁荷大学坐111路大巴大概一个半小时到达,从仁川到首尔坐地铁一号线大概40分钟到达。
三、项目特色及可供厦大借鉴之处
1、fieldtrip。项目的主办方会带领学生到各处参观体验,感受韩国。如参观博物馆,学习做泡菜,参观朝韩停战线,学习跆拳道等。
2、buddy制度。基本上每人都有一个韩国buddy作为向导和翻译,虽然只能和buddy用英文交流,但还是方便不少。
3、休学制度。听韩国的朋友们说,同时进校的一批学生很难同时毕业,因为同学们很容易申请休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四、项目照片
演讲比赛金奖的获奖证书
结业证书
演讲比赛
颁奖典礼
希望我的一点经验之谈能为后来人以及厦大对外交流提供些许帮助。目前,我正在准备托福考试,也完成了海外交流英语培训,期待着能有机会到国外做长期交换生。另外,关于转学分的事宜我不太了解,希望国际处的老师提供一些指导。最后,再次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如此宝贵的交流机会。
1、带薪实习课程的启示
辛辛那提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带薪实习。学校是带薪实习课程(Co-op,1906年)的发源地,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进行Co-op的学生,在五年中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总计一年到一年半的带薪工作。目前有一千五百家企业与辛辛那提大学合作,包括联邦银行(USbank)、世界银行(WorldBank)、大美洲保险(GreatAmericanInsurance)、英特尔(Intel)、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戴尔(Dell)、萨普(SAP)、甲骨文(Oracle)、保洁(Procter&Gamble)、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英国石油(BP)、丰田(Toyota)、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德尔塔航空(Delta)等。在带薪实习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工作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期间的带薪工作实践,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生也能够在学习期间清楚地了解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状况,同时获得将来就业的必要信息。
2、开放的课程考核方法
3、自由宽松的授课氛围
4、博士资格认证与论文开题
5、丰富的图书资源
辛辛那提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很丰富,它除了有全校性的图书馆外,有几个学院还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除了大量的藏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自习教室,有公共自习室,也有小型的讨论室,而且图书馆内任何地方都可以无线上网。图书馆还提供打印、复印和扫描服务。如果在本校借不到所需的资料,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上提交申请,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帮助你从美国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找来电子文档,而且这些服务对学生都是免费的,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6、广泛的学术交流
在美国一年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我想,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同时立足国情,积极投身当前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尽到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海南加拿大游学团7月19日上午准时抵达多伦多机场。一下飞机,蓝天、白云以及沁人心脾的空气即刻使我整个人精神抖擞,把一路的疲惫一扫而空。
入住多伦多酒店一晚后,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动身前往青少年领袖活动基地。坐在提前安排的大巴上,静静地欣赏公路两旁的景色。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抵达营地,为期一周的童子军训练开始了!
刚到营地那会儿,我对营地的印象确实不怎么好,营地身处森林之中,空气很好很新鲜,但总有烦人的蜜蜂和蚊子围着你转。可是这种厌恶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主要是因为加拿大的人们脸上总是挂着笑脸,让人心情感到愉悦。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热情和友好,这使我很快融入其中并和他们一起体验集训的乐趣。
加拿大的热不同于海南的湿热,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气候干燥却带有微微凉意。在那里,每一个毛孔都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里的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不会使人有大汗淋漓的感觉,亦不会被晒得心生烦意,只想让人静静地享受这大自然带来的温暖。
在营地里,我们接受了生存本领+领袖能力+团队合作的训练,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的营员一起探险,参加射击、射箭、攀岩、高绳、帆船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当然,人无完人,我们在活动中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里的负责人称赞我们是最优秀的team!
在营地的第九天,早上我们吃完早餐后,便要去跟staff道别,因为我们要离开营地了,离开这个充满欢乐与汗水的地方!心里是多么的不舍啊!但我们还是要忍住眼泪,离开就是下一站旅程的开始!在依依惜别之后我们便坐上校巴前往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是典型的英法双语城市。因为全市的哥特式教堂占多数,体现出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因而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全世界排名第17的有“加拿大的哈佛”美称的麦吉尔大学,荣幸的是我们还在里面接受了一个多小时的口语训练,并在蒙特利尔公立英语教育局学习和体验了当今世界教育最先进的模式—ccbe(以能力为中心)教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接受心脏按压的训练,虽然以前有老师讲过,但我并没有动手去实践过,没有亲身的体验并不算真的明白,俗话说得好,“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如行之”。
蒙特利尔之行后,我们还前往了首都渥太华,在那瞻仰庄严的国会大厦;抵达“枫叶之国”—多伦多,感受气势磅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太多太多的感受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次的游学,我想只有“不虚此行,意犹未尽”这八个字才能把我心中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很感谢这一次异国之行,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得到了历练和成长,这样的经验难能可贵。不仅使我在行为乃至思想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还让我的目标从原来的模糊不清变成明朗清晰!最主要的还是锻炼了自身的自主自立能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但却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经历了很多事,遇见了很多人,也碰到过不顺心的事情,虽然其中有摩擦有矛盾,但我仍然感恩。因为我明白,汗水与快乐交织出来的生活更让人懂得成长!
赴美签证是游学的第一步,作为安泰的交换生,我们参加的项目往往是MBA(通常不在checklist上面),因此在签证上不会存在什么问题,按部就搬,耐心的完成就可以了。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参考各大留学论坛,我不赘述了。接下来是购买机票的环节,机票价格是越早订越便宜,同时和春运一样,飞往国外的机票价格也会随着节前节后的变化而变化,圣诞节之后机票会便宜许多。我一次性购买了12月27日飞往美国,4月30日返回中国的机票,总价在1100刀左右。
到了波士顿首先需要寻找住的地方,建议先去唐人街附近的青年旅社或者其他青年旅社小住几天,毕竟租房需要多观察比较,不能急躁。推荐一个叫做波士顿生活网的网站,上面多为在波士顿的华人发布的信息,且上面的房源较经济(多位于Malton,离学校地铁30分钟,且多为合租),租金在$$500/月。与之相反,波士顿市区的房子一般至少要一年起租,而且价格可能在1000刀朝上了。之所以推荐唐人街附近的青年旅社小住,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超市多位于唐人街街区内,一般而言,只有这些超市提供我们用得顺手菜刀,脸盆之类,方便初来乍到的我们进行采购。其他超市的东西可能不顺手,且贵。
到波士顿之后另外两件需办理的事情是银行卡和车票。银行卡推荐美洲银行的银行卡,起点较低只需提供美国的住址即可,办理的时候留意有一些优惠的小项目譬如ctccc(刷卡消费的免零业务)和一些指定商家cashback返利的业务。波士顿地铁是我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单程2。5刀,办理地铁卡charliecard之后,单程2刀,还可以办月票,价格更便宜。
波士顿租房价格比上海高,但普通消费的物价与上海差不多。但是在波士顿,蔬菜是比较昂贵的,幸好当地有家叫做Haymarket的集市,类似我们的菜场,出售的食物比超市便宜很多。我们可以乘坐OrangeLine到达Haymarket站(这也是另一个要及早购买公共交通套票的原因),下车便到了。莓类,西瓜,海鲜,蔬菜以及肉类,都比寻常超市价廉,质量也不错。
通过游学,增长了见闻,拓宽了视野。最后衷心祝愿所有安泰师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由于女儿对出国留学很向往,我平时就比较注意收集一些有关出国留学的信息。前几天手机里有启德留学讲座,于是大中午的就去启德的讲座地点去听讲座,到达启德的讲座地点,才发现在座的家长多过小孩,并且座位已严重不够,看来出国留学简直是牵动了多上家庭和家长的心。
在国外生活两年有余,回望留学路,虽然艰辛但我并没有后悔!
记得当年申请学校也没有什么中介可以咨询,完全凭自己一手之力,找资料、递材料……飞赴加拿大的时候,还好有一个同伴,是父母好友的女儿,两个人去同一所学校。说起学校来,当时我还是有些心理波动,虽然是去国外读书,刚开始读的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在人们眼里就相当于美国的社区大学。她心想自己怎么着也好歹是个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考个重本没啥问题,甚至有希望去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而且当时人们的收入没有现在这么高,家里虽然条件不错,但还是一笔蛮大的支出。这样的决定多少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落地才知要租房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我的签证实际上已经下来了,但是负责的签证官休假了还没有寄出,而到四月份我就必须要出去了,弄得我很着急。还好,我赶得巧,在出发前拿到了签证。因为当时申请加拿大留学虽然比美国容易,但是拒签率仍然接近一半。
回忆当初的懵懂无知,我并不觉得害怕,反而有些新奇。当我们两个人下了飞机,负责接我们的华人朋友问她要住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傻眼了。原来她们以为申请好了学校,来到学校就会有人给安排宿舍,殊不知在加拿大都是自己租房子。不过事情比想象中的简单,我很快找到了一家华人家庭并住了两个月,后来搬到学校附近跟人合租房子。
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不怕的原因是,在那边其实什么事情都挺简单的,只要你肯问,总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一套办事的程序就在那里。这是加拿大给我印象里的好处之一。学校的名字叫做SenecaCollege,现在已经是加拿大最大的社区学院,而我所读的专业是会计。我们四月份到了加拿大,等到九月份才正式开学,我们便多学习了一些语言课程。
在加拿大没有受过歧视
那时大陆的留学生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也很少聚成一个小圈子,与当地人和其他国家来的学生交朋友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在加拿大,不像在一些欧洲国家,当地人会有一种明显的优越感。加拿大是一个移民的国度,来自各个国家的人都有,所以文化上比较多元,大家会互相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人因为你来自哪里而歧视你。反倒是当时的港台生面对大陆来的学生会有少少的优越感。那个时候香港刚刚回归不久,大陆的经济也没有像现在一样崛起,许多香港人对前途都感觉比较迷茫,所以留学生之间的看法也会有少少的不自然,不管怎样,在加国的生活已经开始了———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都与这个国家密不可分了。
在美国的游学历程中,我用以下五个部分来简述归纳我的体会。我的选择是华盛顿大学,在西雅图。选学校的时候还是一二月份的事情,后来因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走红,本来并不算特别的一个选择,倒成了颇具意境的一个行程,于是我们上演了一次《北大遇上西雅图》,我也便用这个作为感想的题目。
一、学习体会
二、企业参观
访学安排中另一重要内容是企业参观。西雅图虽然并非美国最繁华的的城市,但是是美国最宜居的城市,同样集中了不少美国著名企业,其中最有名的四大企业总部是波音、星巴克、亚马逊、微软。访学的正式安排我们走进了波音、星巴克,还跟随同学驱车到了微软的总部。还是那句话,更多的体验教给你更多的生活。
在波音,我们主要体会了大工业时代,人类挑战极限的恢弘,而在星巴克,则是一个咖啡文化和星巴克文化之旅,用各种方式让你体验其文化内涵。
三、美式生活
既然在美国居住,自然有机会体验美国人的生活。除了体验吃、环境、购物外,我最大的收获来自周三意外发现的一个在UniversityVillage举办的社区Party,比如美国人那种对生活的积极参与的态度,沉浸在音乐中欢快的起舞,非常自由的享受生活。一场Party下来,美国人对生活的乐观热爱体现无余。
四、棒球赛里看美国人
在西雅图,华大给我们的最后一个安排,是现场看棒球赛。以前对美国体育最直观的的认识是NBA。但亲身接触才了解到,篮球在美国只能算第三运动。为第一运动的名号争执不下,不分伯仲的是棒球和美式橄榄球,这两项运动在美国才是拥有真正最多球迷的。因此能看一次棒球赛无疑是感受美国人的又一最直观的方式。
西雅图的球队叫水手队,实际上并不算强队。但这并不影响当地人对他们的支持。当天的比赛中,我终于比较完整的了解棒球赛的流程和规则,也看到了许多美国人对国家的自豪,非常开朗的娱乐态度等等。当天我们的运气也相当不错,水手队竟然打出了4个本垒打,最终8:3轻松战胜对手,让我们随西雅图人一起享受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之所以把棒球赛作为一个章节来诉说我的体验,是因为在比赛进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非常深刻的影响甚至打动我。第一个环节便是在唱国歌的阶段,美国的比赛前,是由歌手唱国歌,清唱!那种空灵的清唱十分感人,而全场运动员和观众,对国家的那种热爱的和自豪也是发自内心的。此外,美国人对军人的尊敬、以及生活的态度的热情奔放,也再次在这个渠道全面释放了。
以上是我在访学期间一些感受和体会,无论学习方式的不同、民族基因的热情、企业发展的区别,都对我重新理解中西方的差异、企业和学业的异动有很多帮助。
在我们祖国的北方,有着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俄罗斯一直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然而它的第一代君主却曾以学生的身份四处寻师问道,最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独特使命的民族带给世人独一无二的文明。我怀揣着这份敬仰之情,去感受这个国家的伟大。
当飞机穿过云层开始下降的时候,不经意间,眼睛里突然出现了大片的森林,很难想像如此大面积的森林是属于城市的,然而,这里的确是一座城市——莫斯科。刚下过雪的城市清晨显得格外宁静,莫斯科还没有完全醒来。空气和阳光中都弥漫着一种凉爽的况味,愉悦的心情让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方土地。
莫斯科,我来了。
干净的空气,蔚蓝的天空,整洁的街道,厚厚的积雪,给整座城市披上了华丽的白色戎装,但这戎装之下一幢幢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建筑仍带给我深深地震撼,透过这庄严巍峨而又独具特色的建筑让我体会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坚忍与勤劳,智慧和力量。而作为莫斯科主要交通工具的地铁,其庞大的线网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更是很令人惊叹。
红场,这个被视为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的精神中心,它的面积并不如我想像中那么大,大概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但就是这宁静而不算宽敞的红场,却蕴含着一种宽广的气质。红场的西边安息着一位伟大的人物——列宁,一个创造了历史的伟大人物。列宁墓的后边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金色的洋葱顶在朝阳下闪亮。红场,红墙,金顶,它们见证了一个渴望胜利的民族太多的潮起潮落、兴衰荣辱。历史,理想与现实,就这么相互博弈着一路走来,成就了今天的俄罗斯。
麻雀山,以前也叫列宁山,是莫斯科的制高点。山上有一座观景台,可以俯瞰莫斯科市区的全景。整个莫斯科处在大片被雪覆盖的森林里,具有油画般的质感,显得静谧而幽深。观景台的正面就是莫斯科大学的正门,这个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其尖塔状的主楼是前苏联最高的建筑。在山巅再造巅峰,可见苏联时代的人们对教育的尊重与期许。
坐船缓行于莫斯科河,随风而来的不仅是凉意,还有俄罗斯女郎悠扬的歌声。莫斯科河就像一条深蓝的丝带,串起了两岸无数金碧辉煌的古老建筑。如果说这些凝重而大气的建筑是莫斯科的骨架,那么蜿蜒其中的莫斯科河就是其血脉,两者兼具了历史赋予的鲜活与灵动。莫斯科着实富有了生命,就像一个挺立于冰天雪地的北国男儿,冷峻而大气,宽广而执着。
在游览的时日里总会感觉到来去匆匆,难免有些仓促。印象中的莫斯科是谜一样的存在,让人无法理解,就像俄罗斯人一样。他们有时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有时又热情得像亲兄弟,而有时他们的眼中会闪过一丝警惕的目光,让你无法走近。他们极富民族自豪感,即使在他们极其困难的时候,他们仍然傲气十足,让人不敢轻触他们内心中最敏感的那个地方。
历史与现实天壤之别,梦想着或许会从某个小木屋走出保尔·柯察金,或许会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邂逅一位喀秋莎,然而,现实时常打破我们的梦境:某某富豪被暗杀,市中心地铁站爆炸,时常进行安全检查。这座城市就是这样矛盾的存在着,拥有着它惊人的美丽。
对莫斯科来说,我只是个过客,但有份眷恋却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中。领略了他独特的城市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更领略了俄罗斯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崇尚文明的高度修养,使我在思想上也汲取了这个饱经患难民族直面人生,笑对风云的意味。俄罗斯,一衣带水的邻国,莫斯科,美丽神秘的城市,我想有缘还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