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先生拥有20多年投资经历,曾位列《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创业投资人榜首。他参与过投资的企业包括完美世界、环球雅思、凡客、分众传媒、百度、阿里巴巴、巨人网络等著名企业。在阎先生看来,当创业成了一种“时尚”和“运动”时,多数人都急功近利地把创业当成了投机行为。他说,“从时下来看,创业的动机大多是源自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
某著名网站策略营销总监范女士认为,赚钱是创业的应有之义,但更多成功的创业者却是从想要赚钱开始,“继而”解决用户需求,在解决用户需求、创造社会价值这条路上不断自我追问、探寻并最终走向成功之地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为了赚钱”上是赚不到钱的。星巴克CEO舒尔茨曾说:“为钱创业是肤浅的,应为梦想所驱动。在创业路上有太多诱惑,也有太多艰险,只有怀揣理想的人才能够抵抗诱惑,才能够不惧艰险,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百折而不回。”诺贝尔奖得主菲尔普斯在《大繁荣》中指出:大多数创新并非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普通民众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大众创新带来国家繁荣。
某公司创始人卢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却也成为一种时尚,仿佛不去创业就是落伍了。创业项目的选择部分属于异想天开性的,部分属于复杂型的。而现实需要创新型、技术型的项目,那些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原有商业模式去中间化,搞流量,然后再找商业模式,这样的创新都是伪创新。仅怀着一腔热血,就幻想着自己只要去创业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而对创业的概念,对行业隐形的壁垒和门槛却知之甚少,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伊始的真实写照。在国内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中,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特性就是抄袭成风。很多创业者虽有好的创意,但却因为没有好的原创保护制度来保护,导致被其他一些公司抄袭过去,这些公司凭借着更雄厚的资本实力,迅速把原创者打败并挤出市场。
领英中国区总裁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用自身经验阐述了关于创业的两个公理:第一,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每一个成功故事背后更多是失败;第二,创业没有失败者。即使是创业项目失败,作为创业者而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促进个人成长,即可定义为成功者。他认为,创业是没有失败者的历程。
ZUK联合创始人陈先生同样表达了对年轻人创业的观点。陈先生说:“创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创业。”
资料8
乔治·马洛里是英国探险家,他曾就读于温切斯特公学和剑桥大学,曾是英国著名公学查特豪斯的教师。马洛里18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登山,在那个被称为“阿尔卑斯登山的黄金年代”的日子里,年轻的马洛里并不是欧洲大陆最优秀的攀登者。然而,他对山有着巨大的兴趣,1921年到1924年,乔治·马洛里参加了人类前三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尝试。
当马洛里随着登山队第一次来到珠峰脚下,第一次见到他心中的女神时,他将她描述为“梦境中最狂野的造物”,是那样巨大、美丽而又可怕!这一次他们到达了海拔6985米的地方,由于缺乏地形知识,全队处于极端疲惫的状态,他们没有向更高的地方前进,但是他们终于找到通向顶峰的路。除此之外,这次攀登让他们在“阿尔卑斯攀登方式”之外,找到了更适合于8000米山峰的“金字塔攀登方式”。
马洛里第二次攀登珠峰时,到达了8300米之处,离顶峰只有500米之遥。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氧气的确切效用,并确立了高山氧气设备的基本模式——气瓶、气管、面罩,后世的人们只增加了一个调节器。
1924年6月马洛里斯辞去了剑桥大学讲师职务,第三次来到珠峰的脚下,那一年他已38岁,有幸福祥和的家庭,有深爱着他的美丽妻子,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当《纽约时报》的随队记者在追问他“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马洛里说,“因为山在那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真正创业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耸立着一座高山,而生命不息,攀登不止,正是真正创业者的境界所在。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1~2,概括当代社会中“90后”群体开展创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20分)
要求:内容全面、概括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3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社会创业”的主要内涵及特点。(20分)
要求:理解全面、条理清楚、表达准确,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5,就如何提高众筹项目的成功率,向有意创业者提出建议。(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