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商业和科技环境中,数据分析已经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收集、处理、解释大量数据,企业和个人能够洞察趋势,做出明智的决策。在了解了数据可视化方法的基础上,想要通过可视化来呈现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本文就通过实际案例——BI打卡营活动来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样的。
数据分析的本质在于,它将我们的思维根植于坚实的事实基础之上,借助逻辑严谨的分析手段,逐步推导出接近真相的结论。这一过程体现了理性、严谨和缜密的思考方式,确保我们的决策有据可依,而非凭空臆断。与此相对立的,是那种仅凭感觉或经验来做决策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由于缺乏可靠的事实支撑,往往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客观、可靠的决策依据,帮助我们避免陷入主观臆断的误区。
BI打卡营活动,对上图中每一步进行讲解,较清晰的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
是什么:梳理评估标准、单维度定量评估、多维度定量评估、分类评估
为什么:验证与探索
怎么样:基于发展趋势、基于驱动原因
业务需求:打卡营活动的效果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可以怎么改进?
数据分析需求:通过打卡营活动,结合产品和社区内的数据,衡量打卡营活动的效果,打卡营每个环节的转化情况,思考转化率低的环节怎么改进。
清晰描述问题(不能听需求者说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为什么要这个东西)
划分问题的边界
区分问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明确输出产物
定义一个评估标准;评估为什么低或者高;要改进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目标要分清,要明确,要聚焦;
拆分过程中达到目标的步骤越细越好;
每一个步骤能干什么框出一个范围;
最后确认数据记录了哪些没记录哪些。
BI打卡营流程梳理如下图
结果类指标:指向最终结果,相对容易量化,多见于结果类问题
行为类指标:指向达成结果的1、2、3步骤,相对难量化,但越接近结果则越具体,多见于过程类问题
行为类指标:报名人数、每天学习任务完成率、每天任务完成率、任务按时完成率、产品内编辑仪表板的用户率、平均每天编辑仪表板次数等
结果类指标:用户完成打卡任务比例、用户产品活跃率、用户1个月后的产品活跃率、用户2个月后的产品活跃率
BI打卡营活动的过程非常清晰,且数据也比较清晰,采用演绎法:
梳理业务逻辑
提出分析假设
验证分析假设
提炼总结
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参加打卡营的用户,产品使用能力比未参加打卡营的用户高
用户光看文档,不能提高产品使用能力
用户通过实操任务,可以提高产品使用能力
第一天的学习任务太重了,很多用户都不能准时完成
第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不用看后面的学习任务,也能得到相同的能力
案例类的学习文档,更能引起用户的学习积极性
解决方案:问题定义清楚后,从方法库中选择合适的建议
可变量:一般是业务部门直接努力可以提升的评判分析指标
假设常量:一般设在一定范围内稳定的转化率评判分析指标
找关键变量:找到驱动业务的核心因素,才能设公式
设定假设常量与可变量
设定假设常量范围:通过经验总结
通过上一步得出结论,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很低。就可以假设该环节的转化率,通过业务部门的直接努力可以达到多少;假设发展趋势不变的前提下,最终的转化率将提升多少。
数据分析报告格式
贯彻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还需要一个好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这里推荐FineBI,点击下面链接即可免费体验!
制作各种复杂报表,搭建数据决策分析系统
企业级数据分析平台,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
全方位高时效融合各种数据,打破数据孤岛
轻松制作管理驾驶舱,可视化经营决策监控
提供500+BI模板,20+业务分析体系方案,快速打造高效美观的业务报告与可视化仪表板,一站式解决您的数据分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