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收的476份问卷调查中,女性占调查人数的44.8%,男性占55.2%,男性所占比例是女性的1.23倍。
3.游客年龄结构调查统计
调查显示,来绵游客年龄构成中14岁以下、15—24岁、25—44岁、45—64岁、65岁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6.30%,25.79%,55.30%,11.17%,1.44%。
4.游客文化程度调查统计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来绵游客具有大专或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占55.5%,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2.7%,研究生占8.2%,初中以下的占13.6%。此外,初中以下文化的游客有60%是中小学生,1%是老年人,另有39%属于中青年人。
5.游客职业构成调查统计
按照职业来分,来绵游客主要包括了学生、教师、企事业管理人员、公务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其比例分别为22.70%、12.90%、11.50%、11.20%和9.70%。
6.游客家庭收入状况调查统计
从绵阳市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的收入调查发现游客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28.3%,其中20.1%为学生,一部分为离退休职工及农民。可支配收入在500—1000元的占16.5%,1001—2000元的占32.5%,2001—3000元的占12.6%,3000元以上高收入人群次之占10.10%,多属于豪华型游客或自驾车游客。
1.客源地构成分析
统计分析,绵阳市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绵阳以北,面临世界自然遗产九寨-黄龙景区的威胁与挑战,以东面临广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的威胁,以南有成都、乐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乐山-峨眉山景区和国家4A级名胜区蜀南竹海的威胁,以西有海螺沟及蜀山之王的贡嘎山景区。依赖于九环线只是一个策略,只有提高景区的等级及品位,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游客性别构成分析
统计中,男性比女性多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生态旅游景区多为山地,体力消耗较大,因此男性游客居多;二是女性游客多喜欢以购物为主的旅游景区;三是问卷调查填写过程中造成的误差,一般女性不愿填写,让男性代填。该结果说明在绵阳市生态旅游市场上还需加强对女性客源市场的宣传,针对女性市场开发相应的产品。
3.游客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调查表明青年人是最主要的人群,占92.26%,而中小学生市场以及65岁以下的中老年市场比例很小,只有7.74%。说明绵阳市生态旅游景区市场上还需加强对老年客源市场和青少年客源市场的宣传,并开发相应的产品。
4.游客文化程度分析
从调查来看,绵阳生态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生态旅游产品要加强其文化内涵建设,以满足高文化旅游者的需求。
5.游客职业构成分析
6.游客家庭收入分析
游客可支配收入在500—3000元之间占61.6%,说明绵阳市生态旅游市场以一般工薪阶层为主,他们对价格可能比较敏感。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部分游客消费能力强,但眼光较高,喜欢到知名景区、景点旅游,因此绵阳市生态旅游要吸引这批高消费游客,还需增强景区吸引力,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产品。
1.1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
旅游市场营销是以旅游需求为导向,组织协调各种经济活动,从而为旅游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产品,达到让企业获利,游客满意的双赢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相对较广,即包括个体(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公司等),也包括宏观治理的政府部门(旅游局,交通部等)。旅游市场营销对研究、指导、发展各地旅游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
1.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休闲旅游客源细分定位
在工业化的消费社会,工作与居住、商业、游憩休闲的个体生存需要被转化为大规模的功能化生产过程,休闲与旅游被转化成为一个大众化的社会现象,使大众休闲旅游消费成为可能。
休闲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消费结构分析。在21世纪的前20年,我国多数大中城市的消费阶段会经历从初级享受型消费阶段向小康富裕型消费阶段转换。从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gdp评价标准来看,恩格尔系数在30%至50%属于中级阶段,人均gdp达到800—3000美元,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消费质量得以提高。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进入高级阶段,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消费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物质生活消费的比重下降,文化精神消费比重上升。
休闲与旅游消费分析。从国际上旅游需求的发展来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业社会中期单一的观光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将逐渐让位于工业社会后期休闲与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消费,并进一步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生态旅游、专项旅游和特种旅游消费的阶段。我国的旅游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结构性转变。从持续增长期待型的消费观念特征来看,消费观念完全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阶段,尤其是大都市区域的旅游消费者。随着大城市小康社会的到来,各大城市市民的观光旅游消费将迅速向着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消费阶段转变。
规划期内消费阶层分化分析。旅游消费的阶层分化决定小康社会旅游消费的市场细分。对阶层的细分,包括社会阶层和年龄阶层划分。在小康社会的发展时期,可以预期我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的发育和壮大。当代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其中,从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到个体工商户阶层,以及产业工人等阶层的上层,是整个社会的中产阶级,是休闲旅游业的支柱。这些阶层的旅游消费形态存在差别,如表1。在21世纪的前20年内,各个旅游消费的社会阶层分化将出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12年期间,为中产阶级的孕育期,中产阶级的顶层率先拥有汽车和高级住宅,武汉市周边各大城市2008年进入这个阶段。该阶段以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为主的商务、公务、休闲旅游消费,其他层面以观光为主的消费。
第二阶段,2012年以后的8年期间中产阶级的发展期。有两套房、有车的中产阶级普及化,休闲旅游消费阶层扩大到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产业工人阶层。个人和小家庭的休闲度假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为中产阶级发展的成熟期。中产阶级成为休闲旅游消费的主导力量,经常性的休闲度假成为中产阶级与工作分量相当的生活内容。
旅游消费的年龄阶层分化。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人;80年代出生的人,90年代出生的人。另有x一代,为21世纪初出生的人。各个年龄阶层的旅游消费需求明显不同。以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为界,划分成两大部分。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消费观念总体上偏于保守和谨慎,旅游消费的目的偏于文化内涵和放松;而之后出生的人,消费观念更为开放大胆,旅游消费的目的偏向于放松和娱乐。60年代出生的人承上启下,消费观念有兼容性,但更偏向上两代人。70年代出生的人启下承上,消费观念也有兼容性,但更偏向于下两代人。这两个群体,将是本规划期限内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成长时期时代环境的差异使这些n个年代旅游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明显呈现出阶段性差异。
武汉市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从客源市场区域来看,应主要定位于一、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以武汉市为中心一个小时左右车程范围内的包括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等大中城市的游客。这些城市交通方便,可达性强,且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消费行为大体相近,人民之间往来密切,有强烈的休闲旅游消费需求。这一区域必将成为武汉市基本的客源市场和核心客源地。二级客源市场是以武汉市为中心200km的范围内的,主要包括荆州市、荆门市、宜昌市、九江市、岳阳市、南阳市、合肥市、南昌市、长沙市等大中城市游客。交通方便,人口众多,大中城市的经济也较发达,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从旅游动机和出游目的看,近期应定位于近程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及节庆旅游等类型的客源市场,中、远期定位应逐步扩大到度假、公务、商务、会议、文化、科考、体育、生态及其它专项客源市场。
从客源组织方式看,近期应主要定位于组团与散客相结合的客源市场,中远期应注意开拓团体客源市场。
从收入层次来看,近期主要定位于工薪阶层市场,中远期注重开发高收入阶层市场。
上述目标市场定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进行的,是一种立体型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些市场定位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将上述潜在的目标市场变为现实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旅游客源规模分析
方案ⅰ:此方案根据湖北省多年来国内游客增长的一般规律,采用长期趋势法对武汉市游客规模进行预测。以武汉市2004年的农业休闲游客规模作为基准年的游客规模值(s=200万人次),以近20年来湖北省游客增长的平均速度9.128%作为k值(平均增长率),按照p=s(1+k)n公式,分别计算2010、2015和2020三个阶段武汉市农业休闲游的游客规模(p)。计算结果为:
p2010=200×(1+9.128%)5=310万人次
p2015=310×(1+9.128%)5=479万人次
p2020=479×(1+9.128%)5=742万人次
p2010=200×(1+20%)5=498万人次
p2015=498×(1+15%)5=1001万人次
p2020=1001×(1+10%)5=1612万人次
以上两种预测方案得到的结果有出入,在使用时,可取方案(i)、(ii)的平均,即:
p2010=(310+498)/2=404万人次
p2015=(479+1001)/2=740万人次
p2020=(742+1612)/2=1177万人次
综上所述,2006—2020年武汉市农业休闲游游客量预测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武汉市的农业休闲游游客量增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06-2010年为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增长时期;2011-2015年为第二个阶段,是稳步增长时期;2016-2020年为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
参考文献:
1.依绍华.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3(4)
关键词:出境旅游消费市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成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富足的重要特征,是反映出入们良好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人类对现代生活的一种高层次精神需求。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在旅行、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凡。
一、西安出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人群结构市场
(二)年龄结构市场
(三)收入结构
二、西安出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一)整体特征
(二)不同人群特征的出境旅游者旅游动机比较
西安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旅游的胜地,因此无论是在西安城内随处可见的仿古建筑,还是如同世界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相应的调查研究中清晰的分析出不同人群的不同特征,其次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征对出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比如青年人群出境旅游偏向于户外探险类的活动,他们想通过刺激的运动释放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巨大压力;而中年人群出境旅游则偏向于观光游览,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放松身心。根据不同人群的出境旅游动机,结合该人群的特征,制定相对应的旅游产品路线,更好的发展西安出境旅游业务。
(三)西安出境旅游者旅游态度
三、西安出境游市场的深度开发
(一)拓展现有客源和旅游线路
首先从政府制定的相应对策和制度上,要使商务出境游能够获得必要的支持,最终让商务出境游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是大力发展私人观光出境游,让私人观光出境游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完善。
(二)选好出境游的目的地
1.商务游:赫尔辛基。选择赫尔辛基作为西安出境商务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在22个西安直飞国际航班目的地中赫尔辛基最符合商务游中商务活动的复合性。展览、会议、谈判、考察和科技文化交流、政治访问等均可列入商务活动或商务旅游范畴。以及从出行的主要动机界定、商务客人的附带性、出行目的的多重性还有旅游服务的综合性来看,赫尔辛基都是最佳选择。适合人群主要是青年中年商务人士。
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是一座将古典美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将新旧文化混合的体的城市。既有着芬兰过往的辉煌历史,又讲究现代生活的品味,充满大都会的魅力和北欧式的浪漫优雅,有“北方洁白之城”称号的花园城市赫尔辛基不仅是芬兰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商务观光旅游选择这里不仅能欣赏欧州古城的浪漫风光,还能体会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韵味和活力。
2.购物游:港台首尔三选一。选择港台首尔为西安出境游的目的地主要是根据国人对海外购物港台首尔的热度一直高涨。而推陈出新将这些热点目的地联合在一起,购物和旅游为两个重点,适合单身白领及女生闺蜜。
3.节庆游:曼谷泼水岘港观世音庆典。选择曼谷和岘港作为节庆游的主打是因为这两个目的地的节庆民俗特色十分浓厚,适合任何年龄的人群。
曼谷的泼水节在每年的4月13日,历时三天,是泰国的重要节日。泼水节寓意着驱除所有的邪恶,不幸还有罪孽,并代表着新的开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祝愿。岘港的观世音庆典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隆重举行,包括祭祀活动和文化活动,其祭祀活动具有佛教特征,文化活动富有传统文化特征。此类节庆游不仅舒畅身心,还能切实体验当地传统文化感受浓烈的文化气息。
如今“吃货”这一词受到热捧,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是考虑温饱,还要吃得有深度。由于依靠丰富的海岛产业和良好的环境资源普吉岛成了泰国之行中的必经之地,每年的5月都会在巴东海滩上举行盛大的海鲜节,不仅能吃到美味的海鲜,还能看到精彩的展览会。
5.亲子游:名古屋东京赏雪。亲子游的特点是更多的为孩子的喜好而设计,此条路线为突出孩子和家长的亲密接触和交流,更多的设计了游玩项目及游览学习项目。
名古屋是日本爱知县的首府,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同时也是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这里孕育的名古屋大学等众多日本知名高校,在2005年还举办过盛大隆重的爱知世界博览会。户外运动开阔身心,浏览各大名校以及著名的博物馆,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感受学习的良好氛围,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6.夕阳红:莫斯科五海之港。老年游的主要特征是以符合老年人舒缓的慢节奏为主,而莫斯科不仅有浓厚的历史气息,浪漫的古典主义文化也符合老年人参观游览。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最具代表的城市既象征着过往的峥嵘辉煌,也不失古典浪漫的韵味。既能追溯古迹的踪影,品味岁月的隽永,还能不乏活力的感受当地人文风情。
7.情侣游:梦回西雅图。在西安直飞国际航线目的地中西雅图是最具特点又最新颖的情侣出境游的首选。首先爱情电影作为铺垫,作为咖啡音乐生产的第一城市也是青年人热衷的类型。
电影《西雅图夜未眠夜》是八零九零后都看过的爱情电影,具有“翡翠之城”和“女王之城’猕号的西雅图处处洋溢罗曼蒂克的气息。西雅图被认为是摇滚音乐的诞生之地,而其咖啡的消费量极大,所以第一家“星巴克”门店也是在此地诞生。在西雅图及其周围整年有很多帆船、滑雪、骑车、宿营和徒步旅行的机会,十分适合情侣来此度假旅游。
四、发展西安出境游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与推广。旅游行业始终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如何才能让旅游行业得到健康发展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对于网络出境旅游对策将根据西安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是否可行,最终才能确定如何解决根本问题。其次对于加强宣传与推广仍然是网络出境旅游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结合网络出境旅游还是在对相应的宣传渠道上都应该积极的进行宣传才能加强推广并得到有效的实现。这一点对于网络出境游的对策来说也极为有利,因此从加强宣传与推广上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相应的推广才能让网络出境游得到有效的实现否则将很难让网络出境游在西安得到实践。宣传重在标新立异和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并且记忆深刻,可以推出旅游APP,开发设计手机及网络试用的app软件,既方便又快捷。
(二)规范旅游政策法规
摘要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温江开发工业旅游依托的重要资源之一,本次通过对工业园区以及近30家随机抽样的企业重点调查,以及对市场的调查,对温江的工业园区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企业结构旅游条件工业旅游
一、工业园区的企业结构
温江的工业园区是以电子机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印务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区。根据工业园区提供的221家工业企业的资料看,园区里面主要有机械电子加工制造业45家,占20%,其次是医药类企业34家,占15%,食品类企业28家,占13%,印刷包装及纸制品类企业28家,占13%,其他类型的企业86家,占39%。
二、温江工业区的旅游条件的评价
温江工业园区是一个生产性的园区,而非遗址性的园区,并且工业园区按照国家工业区的标准设计与建设。本次通过对工业园区以及近30家随机抽样的企业重点调查,以及对市场的调查,对温江的工业园区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如下的评价。
(一)工业区整体的旅游环境评价
1.园区景观条件差。主要表现在建筑环境与街景环境差。
标准工业区的宽阔街道导致了工业区的街景的单调与直白,区内的建筑,大部分以非固定建筑为主,厂房大都是标准的钢架轻型结构,一些厂区的外立面与外墙色彩单一,不利于给游客形成视觉冲击。
2.交通条件通畅但不方便:温江工业园区是典型的满足重型工业企业生产的交通布局,道路宽大,方便车辆的出入。公交线路比较少,目前还不能方便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出入。
3.公共服务条件。除道路外,区域内缺乏公共性的空间用于公共服务、公共休闲或公共停留。
(二)工业企业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大部分企业的工业旅游价值不高
(1)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环境缺乏观赏性。大部分企业的建筑以钢架结构的工业厂房为主,其余的小部分固定建筑的审美价值偏低。许多企业生产环境嘈杂,并且弥漫对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气体,厂区范围普遍较小,给顾客的经历有限。
(2)部分生产流程有一定吸引力的企业因生产规模小,难以实现旅游。一些最适宜开发工业旅游的饮料、食品类企业也由于生产线的数量有限,仅仅适合有组织的小规模参观。食品、饮料企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强,例如青岛啤酒等企业,但作为在温江的分公司普遍因生产规模小,缺乏进行工业旅游开发的条件。
2.愿意对旅游者开放的企业少
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企业进行工业旅游在扩大企业品牌、宣传企业文化、展示生产过程、获得附加价值等方面有一定的认同,并表示希望积极参与,但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把工业旅游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许多小企业处于观望态度。
(三)旅游市场工业旅游需求
本次市场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4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比例为92.6%,占回收问卷的97%,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工业旅游在温江本地居民脑海中还是个新事物。顾客对工业旅游的不是很了解,没听说的就占到调研人数的78.9%,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游的占到35.8%。这说明温江在工业旅游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顾客群,只要开发产品有针对性,也会对他们有吸引力。
三、工业旅游开发建议
温江工业区的现状并不适宜发展规模化的工业旅游,但可以开发部分嵌入式的工业旅游项目,促进工业园区的空间附加值的提升。
1.工业区不适合产业公园旅游模式。工业区内,公共景观的审美性较低,绿化面积低,缺少园林设计;缺少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场地与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区域内尚不具备接待外来游客、人员的能力。
2.工业园区不适合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模式。温江工业区是一个年轻的工业区,最长的企业仅20多年的生产期。工业区是以生产性的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都仍然处于生产期,园区闲置企业、淘汰企业还较少。
3.工业区内的企业布局结构不适宜工业旅游的开发。标准化的工业区内的主干道过宽,拉开了企业间的距离,在各个企业形成“孤岛”局面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蕾蕾.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人文地理.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