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市场分析、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制定等。
2.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
3.培养学生解读市场调查数据,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划方案。
技能目标:
2.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营销策划技巧。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营销策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消费者权益。
3.培养学生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喜欢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
二、教学内容
1.市场营销策划概述
-了解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原则。
-掌握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市场环境分析
-学习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等。
-掌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策略。
3.营销策略制定
-学习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的制定方法。
4.营销策划实施与控制
-了解营销策划方案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习营销策划效果评估与控制的方法。
5.营销策划案例分析与实操
-分析典型市场营销策划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进行小组项目实操,设计并实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1.市场营销策划概述(第1章)
2.市场环境分析(第2章)
3.营销策略制定(第3-5章)
4.营销策划实施与控制(第6章)
5.营销策划案例分析与实操(第7章及课后实践)
教学进度安排:共计16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2学时。具体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得以充分吸收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表、实例等方式,系统地传授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针对市场营销策划中的热点问题、案例及学生实操过程中的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市场营销策划案例,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营销调查、策划实操等实验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情景模拟:模拟市场营销策划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营销策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
8.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线上讨论、答疑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本课程设计以下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环节的表现。此部分旨在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现场表现。
2.作业:占课程总评的20%。作业包括课后练习、案例分析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等,旨在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3.实操项目:占课程总评的30%。学生需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此部分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期末考试:占课程总评的2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全面考察学生对市场营销策划理论知识的掌握。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
1.平时表现: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参与度、积极性、团队协作等。
3.实操项目:项目评分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评估内容包括策划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施效果等。
4.期末考试:按照考试题型和难度,结合课程目标,制定评分细则,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进度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1.教学进度:共计16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2学时。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第1-4周:市场营销策划概述、市场环境分析
-第5-8周:营销策略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第9-12周:营销策划实施与控制、营销策划案例分析与实操
-第13-16周:复习、实操项目展示、期末考试
3.教学地点:理论课程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便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实操项目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实验室或会议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交流。
教学安排考虑因素:
2.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