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创新创业案例(精选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3;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资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大部分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存在理念落后、意识不强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真正付诸行动,提高没有创业想法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体现在一些创业课程的开设,在创业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创新教育。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为例,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大部分师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创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之后自己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教师认为只有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才能胜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则认为: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需要修这门课,创新创业课程是专门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设的专门课程,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创业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使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见成效。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创业课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重点讲授创业需要做什么准备,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学生上课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收获很少;后期利用创业沙盘软件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模拟一个企业从注册到经营的过程,课堂上只是在固定的规则下模拟一个企业经营,学生受到比赛经营规则的限制,没有自己的创新,学生只是借助电脑软件对企业注册经营流程进行模拟,与学生的想法没有什么关联,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少数学生在做,多数同学都是观众,最终收获很少。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和从事就业辅导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没有系统的思路,不能很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还是“两张皮”,没有实现有机融合,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为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以不同课程的形式进行,专业课程中很少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我们也开设了很多门的实践课程,但是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普遍的回馈仍是实践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很快地提升自己,尽快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五)没有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的附属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理论课程或者参加一些竞赛的形式开展,没有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课程开设作指导,不同教师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时会有不同方面的呈现,没有形成结合专业特色的多方向、立体化课程体系。

(六)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学会撰写创业计划书展示自己的项目和想法。

三、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无论是创业还是毕业后就业,都能够发挥自己身上所具备的创新创业品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1.当前我们的创业课程主要是理论讲授、软件企业经营模拟、创业计划书写作和展示三个方面,第二课堂主要是一些大学生创业竞赛等。学生不能做到人人参与,也不能真正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和展示也多以网络资料为主,都没有什么新意。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

创新创业师资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力量,应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充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将自己学校有意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送出去学习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学习会计专业如何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如何讲解创新创业课程,使其能够将学校专业特色与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同时,可以引进一些有创业实践的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投资人等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四)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中

会计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现代人才培养的趋势,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大众化、平常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该融入专业教育,为实现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贡献。

1.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理论教学。会计学专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科目的考核方式都是以试卷为载体进行考核,学生学都以考试为导向,在学科方面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改变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才能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会计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开设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现有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教师讲解软件操作,学生按照教学案例内容自己独立完成操作以求将来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教学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操作的同时,用批判性思维来探讨当前实践课程所用软件存在的设计不够完美的地方,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大胆提出自己对软件的改进思路。考虑成熟,还可以与软件供应商进行探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五)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专业结合层面和专项指导层面。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个层面的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知创业,学习创业者的品质,体验创业,了解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以及创业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创业,大胆去创新;同时要学习创业成功者的优秀品质,使自己能够成为将来工作岗位中的佼佼者。

专业层面,是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专业教学中,通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转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专项指导层面,主要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他们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对于有创新船也想法的学生,从基础理论进行专项知道,使其能够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另外,对一些已经在创业的学生给予长远发展的指导,延长新创企业的经营期限。

(六)明确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即要根本上转变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进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通识课程的学习到专业基础课学习以及专业课的讲授构成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使创新创业真正大众化、常态化,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梅盈盈,夏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公益创业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6(3)

[2]徐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

[3]孙丽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途径分析――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6)

[4]冯然然.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5]唐皓,陈雨桐,陈莹.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路径选择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已经展开,成为国内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历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创业教育的组织性和整体性正在不断地加强,由最初“精英者的游戏”,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的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新的时展背景下的产物。这一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课堂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结合与联系,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践发展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情况,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也是目前被大众所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因其发端于高等教育,现在的高等院校也开始具备了更加成熟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发展路上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尝试,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发展的不平衡。比如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条件都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没有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导致社会和一些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认识偏差,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认识程度也在加深,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将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大的发展方向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社会,需要两者的相互结合;另外一个方面,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际的实践相结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产学研合作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教育是培养知识性的学生,学生有了很好的成绩就是代表了好的出路。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新突破,不管是教育任务还是目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是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制定的。传统的教育限制性比较大,更加看重知识,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系统化比较强,忽视了对于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一些学生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能力培养,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产学研合作的出现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将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断突破传统,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了产学研合作的独特作用。

产学研的产生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基础,而创新创业的学习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于新的技能和思想的学习,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社会效益,甚至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技能,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挑战,迎合市场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目标,采用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公司企业的交互合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三、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丰富性,不仅需要培养创业意识,还有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多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众多的能力培养中,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建立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创新创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优秀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真正的接触到实际的创新实践内容,才会真的有启发作用,才可以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正确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可以促进这一需求的实现。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可操作性强,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个性化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锻炼,是根据现实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的必要的延伸,因此在对于学生的要求上不仅需要知识作为基础,还有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而产学研合作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其中模式化的创新则是产学研的中心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即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产学研合作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资源互补。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产学研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同样重要,不能一味的进行意识灌输,这样虽然短期可以使得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但是缺乏长远的行动能力。因此,引导者可以设定一定的创业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创业,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有助于科学创业意识的形成。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发展带入校园,有助于学生的创意意识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的操作中联系理论知识,强化意志培养,提升创业能力,养成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企业家邀请进来,使他们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利用优秀的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探讨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出社会人才。将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将教育环节实践内容缺失的问题进行完善,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升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一)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

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通过孵化室的建立,能够真正将企业的实际发展项目引入校园,学生可以有更多实战型的训练,并且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企业可以在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化的了解企业发展的运作,引发学生思考,为毕业以后的创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可以将自己富有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上报给学校,在经过学校认可之后,可以进入大学生孵化基地,这样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学生的创业想法可以实现,其创业热情就大大的提升了。学校对于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创业场地的供给。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更加贴合实际。

(三)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引入课程,积极承接企业研发创新项目,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开发、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建立起特色鲜明的“意识培养―兴趣培养―实战技能―实践孵化”四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结语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包括一些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供帮助。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领,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一个发展的孵化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实际化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萍,郑旭.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02):46-48.

[2]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147-151.

[3]曾蔚,游达明,刘爱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05):63-70.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24.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训模式人才培养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创新创业实训的发展现状

1.1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在高校中普遍实施。目前,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①知识传授型、创业园培养型、专项项目培训型以及竞赛活动型等等。知识传授型好似纸上谈兵,虽然掌握了创业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缺乏实战经验,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化以及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都有所欠缺;创业实践型主要是依托大学科技园实现高校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高新技术的孵化等等,目前能真正得到锻炼的本科生比例较小;竞赛活动型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与高校较多,日趋完善成熟。去年开始,教育部启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以期在广大高校师生中形成以创新为荣,以创新带动创业的良好氛围。上述几种培养模式各有所长,但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支撑,创业园培养以及竞赛活动模式涉及影响面也有所局限。

1.2实训模式的发展现状

2创新创业实训案例

2.1卓越人才训练营

“卓越人才训练营”是我院继成功推出“登高人才训练营”(该项目重点打造本科生科研创新创业的发展路径)之后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倾力打造的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该项目通过公共演讲口才训练、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商业理论知识学习等前期培训和“百元周创业实训”这两大环节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其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已成为创业者,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以及作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创业意识教育,即通过锻炼让大家亲身体会创业的过程,激发创业的意识;创业素质教育,即通过专家教授对创业知识的讲授和企业家、创业校友等创业成功者的现身说法,丰富学生的商业运营知识、风险意识,培养他们在公司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2百元周创业实训

2.3卓越人才团支部

卓越人才团支部是依托卓越人才训练营组建的流动团支部,每期学员中的团员可经过自己申请、上期学员推荐的方式加入到流动团支部中,再通过申报、述职、投票等程序选举出本期的团支部委员,并进行职务任免。这也是创新团支部形式的一个较好的载体,团员会在这样一个新的团支部中进一步加强对团员身份的认识和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卓越人才团支部长期秉承“心系惠寒,志在服务”的新时代精神,将在“百元周创业实训”中的盈利捐赠给惠寒基金。卓越人才训练营不仅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更是广大青年团员意志和品德成长的摇篮。

3影响实训成效的因素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参与到实训的同学要经历报名—面试—选拔三道流程,选拔过程还要兼顾“五湖四海”和“特色搭配”的原则。“五湖四海”即让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充分融合,打破常规思维;“特色搭配”即指根据报名的同学进行合理分批分流,确保每期学员的实训质量。

3.2必要的前期培训

实训是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阶段,但不只是唯一阶段,精干给力的前期培训会为实训提供较好的剂作用。简短的开营鼓气、创意的自我介绍、给力的团队拓展、激烈的唇枪舌战、暖心的志愿服务将会使这群原本生疏的同学快速地凝聚在一起,熟悉彼此,为日后的实训组队、创造共赢提供基础。实践证明,缺少前期培训将会降低实训的满意度和学员的收获感。

3.3合理的竞争机制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实训最终评选出优秀创业团队、优秀创业达人等等,利用人类的好胜心理让同学们在全身心参与的同时具有荣誉感,大大提高实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当然,有竞争就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制定严格完善的考核加分评选方案,不能仅凭盈利的多少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这样就失去了实训的意义。

4创新创业实训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设计类;课程群;体系构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有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综合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心理素养、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现代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既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又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需以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思维去面对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从而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应对变化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要转化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教学实践,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实际情况,以设计类专业群为例,笔者根据以下要求对设计类专业群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2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大类学科基础课程群

3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坚持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服务面向,模块化、小型化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递阶式就业创业面向模块、考证模块和深造模块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使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增强专业竞争力。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响应“3+1”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基础培养与就业创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是产学研融合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前三学以校内教学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1”是指最后一年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或自主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得到行业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创新创业能力。

5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为落实和推动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设置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必修课程可以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创新创业类通识必修课可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主体课程,而选修课可设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学、商业法律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必修课、选修课相辅相成,可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合理分析讲解各种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传达的经验中有效掌握成功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新技能,使学生在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时少走弯路。

6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6.1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培养

基于设计行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倡导以设计技术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业知识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竞争力。为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过教学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相应措施如下:(1)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2)对教师的思想状况、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为人师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开展“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3)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各教学环节工作,包括听课、讲授理论课、指导课程设计、实验及课内外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答疑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4)开展“一师一课”工程,全面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显著提高。(5)鼓励教师参加教改课题和课程研讨,编写创新创业教材。(6)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的教学竞赛。(7)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院内外创新创业项目。(8)激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创业,做到真正懂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

6.2教学团队建设保障

7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应用研究效果

8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目标,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探索、研究与应用,以完善和更新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落地的保障措施。在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环境下,社会希望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及能力,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及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大学生们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及就业机会,来缓解我国当下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充分展现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社会价值,而且还大大促进我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

(一)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其设计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相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个环节和法学学科的所有课程教学中,不断扩大实践(实验)教学的学分学时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以创新创业能力教学为核心,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分两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前景。

(2)针对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前沿类课程,如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开设专业技能类课程,如法律文献检索课、审判业务、律师实务等,帮助学生掌握法学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开设专业思维和方法类课程,如法律逻辑学、法学方法论等,指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和体系。开设职业伦理类课程———法律职业规范与道德,增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活动。邀请实务专家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尽快熟悉司法实务业务流程,尽快融入实务角色,掌握法律实务技能和方法。

2.注重知识更新,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注重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定期以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最新创新创业动态。其次,组织教师团队编写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和法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训教材和专业教材。第三,对不具备出版教材条件的教学讲义及实验讲义,定期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进行修订更新,保证知识的规范性。

3.落实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对于已经获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鼓励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协同合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对于开课历史悠久,具备示范辐射作用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鼓励申报省级专业核心课程。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难得的教师资源。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研究法律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研究潜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际沟通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布局,具体体现为:

1.有步骤地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同时考虑实践教学基地的地域分布及层级。合理地调整实践教学基地的种类,实践教学基地不应只局限于公检法司机关,还应有计划地延伸至工会组织、妇联组织、法律援助中心以及电台、网站等媒体的法制节目等领域。

2.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加强联系,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专家来院讲学、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二、创新创业改革的教学资源保障

(一)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力争建成门类齐全,涵盖国内、国际各类法学专业期刊、图书的法学专业图书馆。

THE END
1.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析总的来说,小米公司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创新创业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采用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并实施全球化战略。 此外,以下是一些其他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二:腾讯公司的社交网络创新 腾讯公司通过微信等社交网络产品,实现了在互联网领域的巨大成功。微信作为一个社交软件,不仅具备...https://www.360doc.cn/mip/1118380037.html
2.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分析.pdf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分析.pdf 2页内容提供方:balala11 大小:749.17 KB 字数:约2.22千字 发布时间:2023-10-19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5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分析.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17/6153122121005242.shtm
3.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分析——主编陈建校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分析教材,遵循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与市场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融合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的有机统一。本书由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专家,重点从长安大学2017~2019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的...http://www.cmpedu.com/books/book/5605695.htm
1.典型创业案例分析(精选32篇)典型创业案例分析(精选32篇) 如今是个人人创业的时代,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创业要想成功,优秀的创业点子非常重要,同时创业者要有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典型创业案例分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目录▼ 【1】返乡创业案例分析 【4】电商直播典型创业案例分析 【2】大学生典型创业案例分析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71068.html
2.典型的创新创业的案例(精选6篇)三、创业典型案例及分析 下面以具体的典型案例来对创业成功的事例进行分析。 2014届的李强被选为今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也因为他的创业故事感动着很多人, 因而成为了2013年的感动北京十大人物。李强现在是自己创办的北京某广告公司的CEO, 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的总经理。几年前, 李强还是北京一所大学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6qt6zoa.html
3.2020年《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深度解析报告深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并提出关键观点如下:数字乡村的定义与重要性、数字化农业的具体应用、乡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进步、数据资源的利用、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村创新创业的推动、数字鸿沟问题的识别、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https://blog.csdn.net/weixin_29301059/article/details/141676187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理想样态为此,本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本研究在充分运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跨案例比较的方法确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必备的关键要素,分析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结构,进而揭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达到理想状态所应具有的特征,以此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想样态的结构模型,进而更立体、更生动地...https://lgwindow.sdut.edu.cn/info/1017/30334.htm
5.创业成功事例汇总创业成功案例及启发优秀8篇朋友圈杜甫格言调研报告普通话考试,表扬信开幕词;主题班会三曹有感新闻宣传申请报告,规范爱国推荐文明民族,三角形检讨书!说说教学叙事祝酒词的规章谜语。泡面作文为同学们带来了创业成功事例汇总 创业成功案例及启发【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https://www.paomian.net/fanwen/all/453230.html
6.成功案例创新中国2013成功案例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融资金额:30万美元投资方:高通、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业邦天使基金参加创新中国时间:创新中国2013秋季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金520万人民币。是京东商城、高通战略合作伙伴。古北电子是一家集嵌入式系统、智能终端应用、云服务等软硬件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愿...https://demochina.cyzone.cn/2013aut/cases.html
7.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5篇)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思维,增强了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了条件。 https://www.oh100.com/daxue/4410057.html
8.创新创业实战案例解析—智慧树网21世纪是“创新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都聚焦在创新与创业实力和水平的竞争上。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国家、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本课程通过对一些典型创新创业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切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敢于承担风...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2451
9.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案例(实用16篇)创业计划的执行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计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需要持续学习和改进。创业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了解创业过程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供你参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篇一 2、支付方式。 3、订货方式。 4、客户特点。 https://www.77cxw.com/fl/994508.html
10.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汇编湖南理工学院案例1 梦想启航的地方-中关村梦想实验室 案例2 激情燃烧的“柴火空间” 案例3 一杯咖啡,一个梦想--先锋“天使咖啡” 第十章 互联网+ 的创新创业案例 案例1 网上书店亚马逊的成功之路 案例2阿里巴巴的B2B电子商务模式[U2] 案例3 指尖上的陶艺 案例4 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https://ccjyjd.hnist.cn/info/1041/1204.htm
11.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通用21篇)知识学习方面:通过翻转课堂,我能够更好的分析一个人,一件事,切实的知道了创新创业到底是什么。通过专家点评,学习到很多创新创业的知识,知道创业应该在什么地方选址好,怎样筹集资金风险小,怎样做商品营销更好。看了很多案例,对于我以后创新创业的帮助是比较大的,可以避开一些风险。退一步讲,即使我不创业,这些知识还是...https://m.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1129080825_2106156.html
12.技术创新的领先公司最终却走向失败的20个原因界面新闻创新创业公司失败的20大主要原因 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通过分析101家科技创新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总结出了创新创业公司失败的20大主要原因,具体如下。 1.没有分析需求就贸然开发产品 42%的失败创业公司出现过这个问题。创始人执着于执行自己的创意,却没有弄清楚创意是否符合市场需求。Patient Communicator的创始...https://m.jiemian.com/article/993125_qq.html
13.创业失败的案例及原因分析,创业成功失败的案例?V商人创业大家总说一句话“时机对了,猪都能飞,时机不对,有钱都废“。把握机会看准时机非常重要,像现在疫情反复,创业都不容易,客观因素封城封小区,大家都是没有办法挣扎的,因为你店铺办公室租金不会改变,你公司员工的社保五险一金不会改变,该有的成本不会在疫情面前给你温柔,只会是沉重一击。https://www.vsaren.com/9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