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自己的评价是:脾气不太好的好人、有点工作狂、特别没劲,很多事说着说着就到工作上了。
他很看重“商业的底层逻辑”,“底层”意为基石,他的基石是:帮年轻职场人充电,快速提升工作能力。
2014年10月,何川在国贸三期楼下的Twosome咖啡,给电脑找插座。突然反应到:帮年轻人充电的载体,不就是插座吗?通用名词注册麻烦,索性改叫“插坐学院”,专注企业新媒体培训。
不到三年,插坐学院已培养超过5万名线下学员,为联想、欧莱雅、中石化、同仁堂、中国移动、网易、华润、中信等大型企业做了几百场企业内训,今年还将搭建100万人的在线学习社群。
▲“夏至之后”图自何川
2014年创业至今,业务越做越大,公司也从商住两用的民居,搬到了年租金100万的国贸商区。
从文人到商人,何川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写字,只偶尔在朋友圈发一张随手拍下的广厦苍穹,晨昏交错,风轻天高。
“何川,你能不能早点睡”
01.商业本质的秘密
2016年9月中旬,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这是何川没和父母过的第十七个中秋。
1986年11月1日,何川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市的一户普通农村人家。“在家乡人眼里,如果你选择求学,就等于许下了升官发财的诺言。”
不负所望,他考上了吉林大学,攻读西方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毕业后进了吉林省某政府机关,负责一本政府内刊。“大学刚毕业的那两年,回家过年,看见中学同学买了车,我连打车都得问人家去不去村里。”
▲2016年春节何川在越南胡志明大教堂
不久后,何川决定辞去公职,只身前往深圳闯荡,入职央企华润。
“刚开始每个月工资是6500元,扣完税不到5000元。”
他在深圳市中心的布吉镇租了一间月租1500元的次卧,加完班就找个咖啡馆看书,晚上10点多坐末班公交车回家。
何川刚来北京时,租住在五道口华清嘉园的一间隔断,房租1500元。一方面无比省钱,一方面又非常不心疼钱,“我需要干净得体的衣服、需要买书、需要参加不错的活动,需要让和我交往的人舒服”。
2014年夏天,何川从正和岛离职,不久后亦是正和岛会员的“紫博蓝”创始人樊晖找到他,希望他可以加入公司,帮忙打理一些市场与品牌的工作。
“紫博蓝”成立于2001年,专业从事搜索引擎营销(SEM)、搜索引擎优化(SEO),代理了百度、搜狗、谷歌等主流媒体资源的PC端及移动端SEM产品。
但何川创业的决心已定,再三婉拒了。
2014年9月,何川获得了来自樊晖的第一笔百万级种子投资,正式启动创业。
一个月后,何川在北京市北苑路拥有了第一间办公室,“除了我,还有两张桌子,一台电脑”。
“单价598的听课证”
02.一战成名
2015年底,何川的旧相识、浑水CEO杜明远买了100张单价598的听课证。
▲2016.1.16插坐学院迎新大课演讲嘉宾
这是插坐学院创办以来第一次举办线下千人大课,一共卖了980张票,没送一张免费票,实在刷了一波“江湖声望”。
主讲之一的罗振宇和何川相识在2013年初,第一次见面是在太阳宫的皇冠假日酒店,在楼下的茶馆讨论正和岛年度大会的方案。
认识脱不花更早,在一家北土城的云南菜见面,工作往来、相谈投缘。
插坐学院成立不久,罗辑思维请何川帮忙招聘一些年轻人,通过插坐学院公众号的途径报名,因此还给插坐涨了3000个种子用户。
经过报名筛选,何川带着60多个90后走进了罗辑思维办公室。
“我一直认为,那时候他们并不需要靠我们招人,感觉还是在帮我、刚刚创业带我一把。罗振宇和脱不花也一直很关照我,我到什么时候都会很感恩这种关照。”
2016年初,经商务范创始人邓潍牵线,何川认识了真格投资合伙人李剑威。2016年4月,插坐学院最终落实了真格基金和新榜联合投资的714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
他原本想做一款名叫“咕咕”的APP产品,类似公司版的“大众点评”。比如你走到国贸,就能搜到附近的公司,看到大家对这个公司的评价。但当时的“咕咕”看不到明确的盈利点,使用频次也不高,用户增长也不乐观。
何川的“底层逻辑”始终是:做岗位培训,拿到用户的能力数据,再进一步变现。
探索转型时,他观察到企业新媒体渐成标配,可以借此和很多企业建立桥梁,而且新媒体教育在当时市场上做得好的专业公司几乎为0。
2015年4月,何川做出了第一个重要决定——彻底转型,聚焦企业新媒体,以此切入职场培训领域。
▲插坐学院线下活动现场
“我们最早期请老师的方法就是直接谈钱,不管这个老师跟我是不是朋友,我认为这对老师是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对老师只有一条要求,我们给你绝对满意的费用,但请你把课程做好。”
在东棉花胡同9号院,17号学员梁逸帆第一次见到何川。
两个月后,梁逸帆加入插坐学院负责新媒体,花名一番队长。
▲2015.7-2016.11插坐学院转载标准图自一番
做新媒体培训以来,常有人问何川:“我怎么才能做出10w+、我怎么才能快速涨粉?”
何川的答案非常无趣、特别实际:
2017年6月1号,何川做出了第二个重要决定:停止面向C端的线下课程和90%的企业内训课,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以好多课APP为载体,将主营课程业务转移到线上。
“解决职场新人的麻烦”
03.插坐学院的护城河
职场里,前辈肯带是福气,但前辈并没有带新人的义务。
你所在的企业遇到负面新闻,记者没打招呼上门采访。作为一名公关新人,你打算跟记者怎么说?
没预算,怎么做营销方案?老板要做个公众号,第一步该干吗?
▲课程体系:品牌公关、营销策划、职场PPT速成、新媒体指南等
职场新人零经验下遇到的麻烦,都能在好多课APP里找到解决办法。
插坐学院的护城河从来不是老师,何川也没想过做“知识中介”。
请老师的标准很清晰:真正有丰富实操经验的人。一个人能够把一个岗位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打透,认真负责、能够配合课程体系研发。
插坐学院的发展导向是:流量——产品——用户。
第一步:通过公众号转化和听课笔记社群获取流量;
▲新媒体课程笔记群、学员听课笔记
主管社群的同事在朋友圈说:学习是反人性的。但做100人的打卡学习群,建1000个群,哪怕最后每个群只维持了十个人,插坐也至少能为10000名年轻人提升职场技能。
每个百人群设1名班长,10天结课,何川专门为优秀学员准备了30万元奖学金。
第二步:通过爆款课程和好多课APP承载课程服务;
▲完整的学习流程:“录取通知书”和“结课证书”
最终导向第三步:获得个人和企业用户的双重认可。
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找到何川,请他帮忙推荐人才,“学习的过程本来也能观察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在何川的蓝图中,插坐学院最终一定会切入深度招聘。
“我们培养了数以万计经过考核的优质学员,深度服务了数百家大企业客户,下一步将建立枢纽,联合企业需求推出‘岗位技能认证书’,适度收取服务费。”
“创业是在打天下,不是治国”
04.员工职场倦怠怎么办?
插坐学院有三个业务部门:课程组、技术组、市场组。
2015年8月,卜晓庆以运营总监的身份入职公司,在2016年迎新大课时,和何川共同承担了沟通老师的任务。去年2月19日正式成为插坐学院合伙人,主导市场组。
“她是一个特别负责任的人,一个在我不打鸡血、不画饼的时候,依然愿意全力维护公司利益的人。”
今年3月6日,写过100篇10w+的粥左罗出任插坐学院副总裁,主管新媒体方向课程研发,年薪50万。
▲粥左罗(左)与何川
“今年好多课APP的目标是完成50万的下载量,必须要有清晰的KPI,每个同事都有业绩指标。”
有位同事在推广的时候连续两次放错了链接,被罚了1000元,她的负责人主动提出和她一起罚。这就是公司的价值观,共同承担。如果两个月不犯相同的错误,公司会把这笔钱还回去。
“如果只罚钱,你会觉得给公司1000块钱就两清了,下次大不了再花钱买错误。但不应该是这样。”
何川要求同事们随时报告工作进度,就像报告行军位置一样,“创业是在打天下,不是治国,随时沟通随时调整很重要”。
除了不断找到规模增长的路径,一个公司的CEO没有更重要的命题。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决策,每次决策都会有人牺牲,但不能因此放慢决策,因为最终负责结果的只有你一个人。”
目前尝试推广不到两个月的好多课APP,下载量6.5万、注册5.2万、周活1.2万,几乎都是付费用户。最近几个月的线上流水也在翻倍增长。
▲插坐学院的九个瞬间
目前,插坐学院的销售团队只有两个人,主要工作是回访。考核标准是回访量和销售额,公司的业绩是在增长的,销售业绩也需要有阶段性增长。
员工入职两三年后,遇到职场倦怠怎么办?
何川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调岗,如果你能带动两千万的销售额,为什么不让你带新人做管理?
第二个是“购买插坐学院的未来”,开放期权,一起创造未来。
他提过一个朴素的看法:员工也是公司的客户,千万别让已经付出的激励,产生副作用。
“对事,要高标准、低预期,首先觉得事情不一定成功,要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对人,要低标准、高预期,在保证做好基本工作的前提下,不拒绝公司任何一名员工成为公司合伙人的可能。”
在他看来,招人的关键是从一开始就把人选好。
“我们至少希望同事是产品家,在此基础选择管理者。管理者的要求是能当老大——能定目标、能讲方法、能够激励行动。比如我告诉你,你要做中国最牛逼的商业记者,这是目标;你要去访谈这一百个人,这是方法。”
“不要在背后非议同事”
05.一名CEO的光荣与心事
何川是个喜欢听李健、喜欢用锤子便签做读书笔记、喜欢喝啤酒的天蝎座老板。
▲“同事说我有三条金句:牛逼/好多了/来下会议室”图自何川
除了公司资产,何川给自己每个月开一万块工资,请人吃饭就得用信用卡了。除了插坐学院,何川现阶段拒绝了一切外部收入的机会。
他是家里的老大,吃过苦也吃得起苦,会把员工看作一起打天下的弟弟妹妹。
创业之初,一名刚被授予优秀员工的男孩子提离职,何川甚至怀疑自己的人品,后来发现,不是人品的问题,是自己对经营公司太感性,“你的感性是给别人一种压力,或者说给了别人放纵机会”。
对“背后非议同事”的员工,他几乎是零容忍,去年因为这个原因劝退了3个人。
“同事之间有什么不能坦诚沟通,一定要在背后讲?”
他曾在个人公众号里复盘刚刚过去的2016年,七月份全员坐着高铁从北京去青岛团建,爬山下海吃大排档。团建中间,何川发了火,因为团队还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有同事写邮件给他,开头写着“本着坦诚的沟通原则,我认为你今天不应该这样”。
何川认真完整地看了两遍邮件,“最欣慰的是,我们坦诚”。
▲“最欣慰的是,我们坦诚”
《创业维艰》的作者、硅谷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说,创业8年里,只过了3天舒服日子,其他时候几乎全是举步维艰。这让何川感触很深。
“创业意味着不能拿投资人的钱装逼,不能对不起付你钱的客户、不能让同事的家人担心。”
创业就是用你的能力换来更好的生活,自己的、家人的、用户的、投资人的、更多人的。没有谁能够拯救世界,但每个人都能让世界更好一点。
创业比写字更容易实现这些。
对话何川
1、2014年夏天辞职创业前夕,你做好了哪些筹备?促成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何川:没有什么特别的筹备和推力,只是想明白了创业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我得有一个有人愿意花钱买的产品;第二件事,怎么让更多的人愿意花钱买这个产品;第三件事,怎么让这些人持续购买这个产品。
2、公司现阶段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何川:团队能跟上公司业务的发展。我们需要出色的课程项目负责人,出色到能独立做出2000万销售额的课程。
▲插坐学院课程运营招聘要求
3、去年11月,你提及遇到创业两年最大的瓶颈,它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
何川:业务管理瓶颈。
事的解决办法是坚持做标准课程,人的解决办法是去找,同时鼓励员工内部成长。
4、做了三年CEO,你的性格和处事方法有变化吗?
何川:从前更在乎感受和情感,现在更在乎目标和结果。
5、创业不可回头…把公司做到什么程度,是你眼中的阶段性胜利?
何川:理性上讲,我们希望用另一种方式做出领英2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打造中国在职培训的独角兽。
感性上讲,希望做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当大家回顾这个行业过去的十年,插坐学院和好多课APP,能被点赞认可。
6、如果开拓下一份事业,你会选择做什么?
何川:更贴近“底层逻辑”的事情,比如我很感兴趣的房地产建筑、生物科技、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