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的震动还在继续。虽然国家医保局接连发表针对这一政策的解释,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投资者依然心惊胆战——自上周四起,中证医药指数连跌三天,幅度接近10%。国泰君安医药团队在现场参加完上海带量采购会议之后,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九大问题做出解答。
一、带量采购竞价现场流程,相比于原方案有哪些调整
整体流程与方案相同,但有两点与市场预期有差异:
从竞价现场来看,即使是≥3家的品种,也需要与谈判组进行价格确认,而在价格确认过程中,部分≥3家的品种,谈判组依然给出了进一步降价的要求。
根据从现场了解的情况,部分品种价格谈判时的实际降幅并未按照3家平均降幅作为基准。
二、本次带量采购涉及哪些品种?数量多少?降价幅度有多大?
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成功率81%。
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原研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
三、带量采购中,未中标的品种后续会如何处理?
根据带量采购的文件,若不参加或不接受议价谈判的,该品种作流标处理,且将影响该企业在试点地区所涉药品的集中采购。
根据目前公示的结果,31个品种中,合计有6个品种流标,分别是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曲马多片、卡托普利片、阿法骨化醇片、注射用阿奇霉素。我们预计很快会有处理流标品种的配套政策出台。
目前仅有上海发布对于未中标品种的补充文件,预计其他区域可能采取上海模式。
上海地区配套文件对未中选品种的处理方式:
价格是否联动?
无论是国家带量采购试点方案,还是上海补充文件,均未明确价格是否联动。
品种的实际采购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从4+7城市报量情况来看,除上海报量相对比较真实以外,其他所有区域的量均打折扣。
根据统计,上海报量平均占整个4+7量的30%,北京占比是19%。但是从整体规模考虑,北京和上海差异不应如此大。
五、带量采购之后,可能的品种竞争格局演化趋势如何
从上海三批带量采购的经验来看,此次报量为底线量,是一定要完成的。后续使用量如果超过,按照规则可以继续使用,使用价格参照中标价格。
比如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2018Q2上海地区市场份额约为21.3%,2018Q3市场份额已提高至36%。并且上海带量采购只执行9月一个月,可以预期,此品种在2018Q4可能会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比。
六、未来医保部门将会哪些配套措施确保带量采购执行?
以上海第三次带量采购为例,其监控方式是监控到医生。每一个医生的用量,如果出现大幅的波动便会引起注意。尤其考虑到本次带量采购中,相当一部分的品种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品种,除非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否则用量出现大幅波动无法解释。
从上海的草根调研来看,部分医院采取相对比较激进的策略,即带量采购中标产品,采购后并没有发现太多的问题,在使用完约定的量之后,便继续采购,可能不再采购其他产品。
据了解,上海第三批带量采购里的两个品种只用两个月就用完了整个带量采购的量。
七、带量采购中标品种利润影响如何?
以单盒产品为例,销售模式为代理为主,假设终端价格下降70%,假设制造部分成本绝对额不变,假设学术推广和经销商费用下降到0,区间费用下降5个百分点,则企业实际单盒净利润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为推广费和经销商费用假设或仅针对带量采购区域,且量需严格执行,因而实际的利润影响需要结合量的执行情况具体分析。
注:本表使用假设数据以便分析结果示意,与企业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京新药业
本次中标瑞舒伐他汀钙片、左乙拉西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三个品种。
德展健康
本次中标阿托伐他汀钙片。
降低药费支出,让百姓用上高质量、低价药品是本次带量采购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公司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组织的带量采购工作,愿意为大众提供高品质、平价药做出努力。
本次带量采购降价和带量是相辅相成的,从企业角度,以价换量是可行的选择,整体上看,降价换来的市场空间预期较大,有可能给阿乐带来倍数增量市场空间,预计增量市场能保障公司继续保持良性的发展势头。
华海药业
本次中标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赖诺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钾片、盐酸帕罗西汀片六个品种。
本次药品集中采购是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在执行上要求4+7城市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标品种,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
信立泰
本次中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本次中选将进一步提升中选产品在试点地区的销售量,加速市场替代,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提升和长远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九、带量采购后,如何看待未来化学制药行业投资策略?
从中长期看,带量采购的实施或许将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公司商业模式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原有的品种策略、销售体系都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从投资维度,或许相当部分化学制剂工业公司将面临利润增速重估和估值体系重构。
产品线长且持续具备创新能力,并有能力做增量的公司。创新毫无疑问是未来非常确定的方向。并且从每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需要企业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当前面的成熟产品进入到生命周期的下降阶段时,有新产品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