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INS为何删除了文字只保留了icon,这岂不是与上面的案例相悖。你自己不会分析一下?要学会思考呀少年。
除了上面的两种线上方案,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其他探索方案,设计上的探索从来都是百花齐放,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优化底部tab是为了让其更简洁易用,而不是为了单纯的视觉上的创新,因此无论是使用删除原则,还是像下面这样使用隐藏原则,都需要以用户体验为先。
3.删除用户犯错的可能——typeC
消除产品中的错误是简化产品的一个永恒命题,对于功能,设计人员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担忧而难以抉择,但对于错误,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删除(然而在越来越注重业务和收益的当下,这个原则也受到了挑战)。我们都知道在启发式评估中有一个重要原则——防错与纠错。解决错误的最优解其实是防止错误,用户研究及收集的各种用户反馈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常犯的错误,然后通过设计去提前避免之。
例如手机充电接口,由MiniUSB到TypeC的过度无疑是极为正确的一个设计简化,用户不必盯着接口来调整方向,也不必担忧盲插时会被迫中断,停下来再去盯着接口审查一遍,更避免了错误使用插头方向导致的接口损坏。从本质上讲,设计师删除了插头的异形,从而删除了用户可能执行的另一种操作——错误操作,反向插头。预测用户的错误或者经过研究来收集用户常犯的错误,这是最基本的用户研究功用,用研不是为了那几页报告,而是为了发现真正困扰用户的问题痛点。
当然有时候产品错误并不一定必须删除,即便它影响体验,此时有读者会想,这作者疯了吧,不配做设计师,呸。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有时候,体验需要为业务让路。以网易云音乐为例,我估计很多人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妥妥的被安排。在某次更新之前的版本,在“我喜欢的音乐”常用列表中,顶部位置是操作频率极高的播放全部按钮,直到某次更新,用VIP开通按钮代替了播放全部按钮原有的位置,这不可能是无意的,因为这造成的后果就是,短短一个月我每天要点进开通页不下两次,比如上班下班路上。有些无意识的行为,尤其是培养了超过一年的习惯,是很难在短期改变的,比如位置记忆(你进入家门习惯性的摸开关的记忆)。
于是我每天都在重复的误触,开会员,误触开会员。这么明显的错误没有被纠正只可能是业务导向,所以大家不要问候设计团队,反而应该学习到这其中对于业务层面的思考,太毒了,想必转化一定出奇的高。
二.排列和组织原则
三:隐藏原则
下面看一些复杂度转移的案例
小米电视
大家先回忆下“古时候”的滑盖电视遥控器,实际上当时的厂家也意识到遥控器过于复杂,而常用的功能其实有限,但传统行业就是如此纠结,恐惧舍弃一些功能会影响到产品体验,于是选择隐藏次要功能。但隐藏只是治标不治本,而真正解决遥控器过于复杂的问题的正式转移方法。如下图所示,小米遥控器只提供方向键、home和返回键,声音调节、开关机等最基本的功能,而其余所有更复杂的操作都转移到电视机屏幕,电视有更大面积的操作面板,为什么不把更复杂的操作转移到上面呢?何必在一个不到20cm的遥控器面板上纠结?
小米电子秤
殊途同归,小米生态圈的产品大多数都运用了转移法则,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手持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复杂度转移提供了基础设施。小米电子秤就是如此,将电子秤获得的数据同步到移动端,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舒适的浏览测量的结果,而不必紧紧盯着电子秤那块狭小的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