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很多,课题组在第一轮调查问卷中,共挑选了21个“关键风险因素”供专家评估,如表1所示。这些风险因素涉及机构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1.1、1.2、2.1是外部环境因素,其余主要是机构内部因素。
为便于专家评估,课题组将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分为5个等级,对应着5个分值,最高危险等级为5,意指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且波及范围较大”;其次为危险等级4,意指风险因素“负面影响比较显著”;危险等级3的含义是指风险因素“负面影响有限且一目了然”;危险等级2的含义是指风险因素“负面影响极为有限”;最低的风险等级为1,意指风险因素“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每位被调查的专家需要分别给每个关键风险因素确定分值。
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根据危险等级平均值(以下简称评估值)的高低,将被评估的风险因素分为四组,第一组为极严重风险因素,评估值在4.5以上:第二组为严重风险因素,评估值在4.0~4.5之间,第三组为较严重风险因素,评估值在3.5~4.0之间,第四组为中度风险,评估值在3.0~3.5之间。
中外专家的第一轮评估结果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专家们的评估结果表示电子文件风险客观存在。虽然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专家个人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评估者皆为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故结果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电子文件风险的一般认识。中外专家给每个关键风险因素的评估值都在3以上,所有风险因素评估值的平均分为4,这说明课题组挑选的风险因素切实存在于电子文件管理之中,它们带给电子文件管理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确系关键风险因素。
【关键词】证券公司;停牌股票;估值
一、证券公司停牌股票的估值管理现状及其影响
二、国内外金融同业对停牌股票的估值方法及管理模式
目前看来,无论是国外商业银行还是国内商业银行,都在本次经济危机中遭受冲击。投资与交易类业务不仅涉及到市场风险,还涉及到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风险的传递和转移起到了加剧和共振的作用。即使是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备的著名跨国商业银行,也无法发挥其在资金交易风险控制方面应有的作用。有人怀疑,是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投资和交易业务发展的管理需要了。在笔者看来,风险管理模式尤其是投资与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因为风险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各机构的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技术,决定各机构是否能对主要风险加以识别或有效管理。
一、不要孤立地看待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风险经理的独立性如何得以体现是关键
三、市值重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安排和偏好选择问题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应对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等形式,企业并购已成为当代企业实现资产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财务部门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专业部门,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财务部门能够反映和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遇到的各项问题,协助管理层做好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最终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一般来说,财务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内控、预算、绩效管理等。在企业并购业务盛行的现代企业中,财务部门应重点发挥哪些作用呢?
一、战略协同
(一)配合制定企业并购战略
企业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是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企业管理层在制定战略时,财务部门应充分参与,并利用专业知识,以数据的方式反映公司所控制的各项要素,为最终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手段,越来越多被纳入企业战略中。对此,财务部门应梳理好企业资源和数据,如公司资金状况,筹资能力,盈利水平等指标,从企业实际出发,量入为出,并协助制定企业并购战略,确定企业并购目的和实现手段,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商业银行;分类计量;减值与估值
一、对新金融工具的简要解读
二、新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
一、引言
加入WTO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转型的一大契机。此时,跨国公司蜂拥而至,使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我国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落后等特征,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跨国企业一较高下。基于此,国内很多企业开始通过战略性并购的方式来加强自身实力,迎接跨国企业的挑战。事实上,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甚至还使部分企业亏损、破产。从财务方面而言,大多数并购失败的原因归根于企业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没有很好的把握,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研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为企业在实际并购活动中提供理论借鉴,从而真正实现企业通过成功并购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二、核心竞争力思维下企业并购与财务风险再认识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生存、稳定发展、长期存续的基础。一般所说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中最基本、最核心、最稳定、最能使企业获得高收益的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将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经营中的结果。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关键词:业绩承诺;财务风险;风险应对
业绩承诺因其在抑制估值溢价、防范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并购风险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业绩承诺失败后,注销大股东通过关联并购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的业绩补偿措施虽然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等指标,但实质上只改变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并不会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财务状况等得到提高或改善,即补偿措施没有起到补偿作用。虽然业绩承诺协议因为其高收益的特点而在我国并购市场中被广泛应用,但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业绩承诺的出现对企业的财务产生了风险,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都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对企业业绩承诺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取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思路,希望能帮助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效地防范、识别和应对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基于业绩承诺的财务风险分析
二、基于业绩承诺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摘要】金融危机过后,注册会计师在金融机构审计中的“沉默行为”使其角色倍受质疑,质疑的持续发酵一度引发全行业的价值危机。为提升沟通价值、重拾公众信任,各准则制定机构相继推行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核心的审计报告改革。基于此,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以2018年23家A+H股金融公司为基础,对其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进行描述与分析,重点分析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否反映金融机构当前的重大风险。研究表明,金融资产减值、金融工具估值等高度依赖管理层估计和判断、错报风险高、影响重大的项目普遍被注册会计师列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客观上发挥了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在会计准则日趋弹性化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职业判断的加强将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防范金融风险;注册会计师价值
二、文献回顾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核算
1新会计准则变化总结
1.1金融工具分类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主要存在两种金融工具计量方式,分别为公允价值计量和摊余成本计量。作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进行细分,即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原有的四分类法被三种分类取代,以企业管理金融工具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只有在企业改变管理业务模式时,方可进行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重分类。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于企业未来的会计处理,已进行的会计确认无需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