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招标采购网本文分析了发包人面临的政策法律法规变化、边界不清、设计不当、招标文件质量不高和施工索赔等主要风险,并按照风险优化分配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将以上风险在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以使工程项目能够在最优条件下顺利实施。同时,提出重视招标活动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委托专业招标代理机构、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引入第三方审查机构等措施,来降低或消灭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一、引言
由于工程招标项目通常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工期长、复杂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即工程项目风险。如果不积极进行管理,这些风险可能给项目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发包人如何全面识别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类风险,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招标环节就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包人的风险分析
发包人作为工程发包主体资格的当事人,在整个项目投资建设工程中面临诸多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法律风险、项目边界风险、设计风险、招标投标风险、施工风险等风险。
1.政策法律风险
2.项目边界风险
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遇到因边界划分不清而导致施工单位之间互相推诿扯皮,最终导致工期延误或施工成本增加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施工范围不明确。因发包人单独分包或者考虑不周全,造成标段之间或与外部衔接边界不清晰;界面划分不清楚。如结构主体验收与精装修施工界面划分,往往容易出现划分不合理情况;工程量清单特征描述不具体。缺少关键参数,丢失重要信息,导致无法投标报价。
3.设计风险
4.招标投标风险
发包人自身或招标代理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往往会导致招标过程中出现规避招标、招标文件质量不高、招标文件规定与招标控制价脱节、招标文件未体现合同主要条款、评委对项目不熟悉或不能独立客观评审、投标人围标或恶意串通、投标人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等情况。虽然这些风险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都会给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
5.施工风险
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技术性强、施工周期长、投入成本大、各种内外部环境复杂,施工阶段经常遇到地下不明管线,甚至发现地下文物,以及自然灾害、极端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事件,人、材、机价格较投标时大幅上涨,以及设计变更、签证索赔、人为原因造成停工等诸多不利条件,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工期延长、成本增加,导致工程经济效率降低,给发包人带来巨大风险。
三、风险的合理分配
按照风险优化分配和风险可控的原则,风险应由最有能力消除、控制和降低风险的一方承担。本着这个原则,将风险在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使工程项目能够在最优条件下顺利实施。
四、工程项目风险的招标对策
发包人应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其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积极制订应对措施,减轻或消除风险带来的危害。笔者下面就从招标角度对发包人如何制定有效对策来降低或消除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以阐述。
1.委托信誉好的招标代理机构
发包人虽然可以选择自行组织招投标,但考虑到招标人员的业务素质、经验及专业水平,笔者仍建议选择招标代理机构来组织招投标活动。选择工程项目招标经验丰富、信誉好、具有招标代理资质的机构,同时对招标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等提出具体要求,从机构和人员两个方面保证招标质量。
2.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
3.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图纸、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进行审核
图纸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的编制质量,并决定了工程项目总造价。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如果清单与招标文件出现矛盾或存在歧义,将会影响到评标结果的正确性,甚至导致招标失败。招标控制价作为工程项目限定的最高造价,对投标人报价乃至整个项目造价控制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图纸、清单和控制价质量的把关,引入第三方专业图纸审查和审计机构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通过审查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避免计算、定额套用等错误,从而提高项目成功概率。
4.加强对招标文件中合同主要内容的预见性设计
招投标过程是施工合同谈判和签订的基础,合同是检验招投标成败的标准。招标文件中包含合同主要条款,而合同同样包含招标文件的内容。因此,可以在招标文件中对合同关键条款内容进行预见性的设计,将发包人真实意思告知所有投标单位,以便投标人据实做出是否投标及相应的投标策略。合同主要条款包括:合同类型的选择,合同施工边界条件,预付款比例及扣回方式,变更、签证及索赔风险范围及程序,进度款支付条件,结算条款,人、材、机等价格出现大幅度变化的调整方法,工程量出现较大偏差或清单出现问题的调整原则,违约情况及违约责任等。
5.重视开标、评标环节管理和监督
为了使开标过程公开透明,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严格的开标评标程序;为了使评标委员会成员能够更客观公正地评审,应在招标文件中增加工程项目简介和评审专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了防止投标人围标或恶意串通,应在招标文件中增加否决性条款和细化评审要求,加强对投标人资质、资信、商务标等内容的审查;为了防止投标人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应在招标文件中对主要材料设备进行约定,对无法约定的,以暂估价形式确定并在履行合同时认定实际价格;在商务标评审前进行清标工作,对投标总价、各专业报价、各分项报价、主要设备材料报价均设置上限值,把不平衡报价控制在风险允许的范围内。
针对本文第2部分提出的风险,可从招标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五、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发包人面临政策法律法规变化、边界不清、设计不当、招标文件质量不高和施工索赔等诸多不利于项目实施甚至造成项目失败的风险。因此,发包人应高度重视招标活动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委托专业招标代理机构、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引入第三方审查机构、合理设计合同内容、增加否决性条款和细化评审要求等措施,充分利用招标投标程序赋予发包人的权利,合理分配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的风险,对于无法规避的风险应予以转移,对于可预测的风险应予以降低或消灭,从而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包人应高度重视招标活动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委托专业招标代理机构、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引入第三方审查机构、合理设计合同内容、增加否决性条款和细化评审要求等措施,充分利用招标投标程序赋予发包人的权利,合理分配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的风险,对于无法规避的风险应予以转移,对于可预测的风险应予以降低或消灭,从而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