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一直是国家重点管控的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环保行业的大力支持推动了环保企业的发展,也颁布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环保企业的税负。比如针对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研发的企业,对其因提供技术研发和服务业务而创造的收入,可以享受财政扶持,且企业进口的部分用于废水治理、污泥处理等的重大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免征增值税和关税,同时对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资,也能按一定比例进行税额抵免;对于环境服务类企业,其增值税可以享受即征即退70%,其所得税享受三免三减半、高新企业或第三方企业减按15%计征的优惠。但不可否认,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高精设备上的投入一直较大,但在当前复杂的税制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点也众多,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混改制经营下,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扩大,不但影响企业节税效果以及企业资金的利用性,还容易导致企业触犯税法、少缴税,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
二、环保企业税务风险以及税务管理问题
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少缴税和多缴税。前者是指企业未缴足税金,部分应缴税额没有按时交上,将直接导致企业受到税务机关单位的处罚。后者则是指可采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并为充分利用到其业务经营中,加大企业额外支出,导致企业税负负担较重。而从税务风险成因来看,所反映出的企业税务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
(二)企业税务人员专业性不强
税务人员工作较为复杂,不但考验其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解读分析能力,还对其纳税筹划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当前,部分环保企业还未有独立的税务部门,税务工作基本由财务人员兼任,能力水平略显不足;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部门,建立了税务团队,但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税务管理流程依旧较为繁琐、复杂,其他部门人员难以准确了解到税务工作的重点,部门协同效应较弱,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风险。
(三)和税务机关单位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
目前,我国税制正处在深度改革阶段,国家税收调控力度也较大,根据市场情况、企业需求不断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调整,这就使得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到期政策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政策使用限定条件具体如何、企业注册在当地是否有优惠政策以及是何种优惠政策等都需要企业和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通过网上咨询、上门询问等方式,明确当地税务机关对部分模糊没有准确界定政策的限定条件是如何裁量和判定的,从而准确掌握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用场景,并制定出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计划,帮助企业实现合理节税。
三、环保企业防控税务风险以及强化税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在强化企业税务管理能力时,企业需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制度的落地执行。为此,企业首先需加深人员税务风险意识,由财务部门领头,在企业内部给各部门人员积极宣传税务风险知识,促使其正确认识到税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工作行为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作用,主动配合税务人员工作,尽可能规避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税务风险。同时,深度梳理业务流程,使得其可以有效区分涉税业务范围、参与部门等。在此基础上,参考同业其他环保企业的制度架构,积极完善自身税务管理制度,确保发票取得、日常管理等税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对涉税事务所采取税务处理操作的合理性,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其次,考虑到人员工作的主观性,以及不断改革的税制、经济体制等给企业管理组织带来的变动,环保企业也要从内部控制出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岗位需求等调整组织结构、人员职责等,并根据决策计划、目标制度等对实际活动进行监管,规范人员行为,为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优化税务部门权责,构建专业税务团队
税务人员是一个企业主要负责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环保企业也需重视对税务团队的培养。一方面,为更好地划分税务人权责,环保企业应建立健全税务部门,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明确税务部门权责、义务等。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加大税务团队的建设力度,制定合理的淘汰机制,及时为企业补充新鲜、专业性更强、能力更全面的税务人才。与此同时,做好对税务人员能力的培养计划,提高税务人员政策解读精准性,以及管理、分析能力,保证其对政策的敏锐度,可以及时搜寻到和企业业务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对政策、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等的分析掌握税务风险点,提前做好纳税筹划和税务风险应对措施,更好地支持税务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部门协作,做好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工作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于芳.“营改增"后环保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探讨[J].时代经贸,2019(29):26-27.
[2]苏祺雅."营改增"后环保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市场观察,2019(08):50.
[3]林渊.试分析"营改增"后环保企业的纳税筹划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158+160.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广泛的领域,目的是降低企业负担。尽管这些政策在总体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活力,但实际效果和理论预期之间的差异暴露出了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政策的复杂性、实施的不均衡性以及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差异。
数电发票的推广能够有效助力企业使用专业系统、节约各项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促进企业业财融合,促进数字化转型和风险预警与防范,助力企业财务升级,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下严峻的市场环境。借此机会,企业更要加强对数电发票知识培训,提升业务财务专业能力,做好税务风险管控和数字化转型,以更好的姿态拥抱数字经济。
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要内容,这种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例如消费、生产、经济流通等,实现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的耗费,从而起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的局面,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强,当前落实的减税降费政策能够充分凸显改革开放的红利,同时还能让企业减少发展压力,为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同时也是较为活跃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因此在减税降费政策当中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出现买方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而总需求又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于我国而言,调动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发展经济的支柱。税收政策调整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信号,也是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吸引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拉动我国实体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发展新形势中,高质量发展、专业化管理和现代化改革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力,夯实企业“内功”,是企业在新形势下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的必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