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电商在线,作者|王亚琪,编辑|斯问
库存空了。4月26日晚,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栋封控楼内,猫哥被拉到了一个小群里。
拉他的是同小区的邻居咕咕,两人并不相识,现在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团咖啡。
直到4月底,猫哥的咖啡豆消耗一空,遇上了在大群里提议团咖啡的咕咕。
在上海,淮海中路从头走到尾,你能看到49家咖啡馆,南京西路则有41家;枫泾路平均每100米能路过5家咖啡馆。时至今日,小红书上,#教上海人做咖啡#的笔记已经超过4万篇,Manner、Seesaw等咖啡品牌也在各个社交平台主动传递出咖啡团购的讯息。
内容平台上的团购信息
咖啡豆团长——这个悄悄出现的角色,逐渐活跃起来。咕咕是一名新晋的咖啡团长,他的咖啡团小群,在3天内很快聚集了195人,猫哥成了团长助手,上午11点开团,下午3点就拉齐了团。消费者端的热情需求,传递到供给侧,让咖啡品牌们看到希望。
疫情之下的上海咖啡,逐渐成为这座城市和人们携手前行的缩影。
《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上海咖啡馆业态结构中35.08%为连锁咖啡馆,55.88%为精品咖啡或小微咖啡馆。作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错落于上海大大小小的8000多家咖啡馆,此时也正在经历最难熬的时期。
门店无法开张,租金、人力都是硬性开支,更难解决的是供给和物流——3-5月正是咖啡豆的新产季,过往,来自全球各个咖啡产地的咖啡豆会在上海港卸货,随即覆盖到全国市场。行业停摆,从上游的咖啡生豆商、中游的产品加工厂、咖啡烘焙商到下游的咖啡馆、消费者,都在面临着各自的焦虑,却又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韧性。
开团购、做线上、静候解封,生活没有停滞,一杯咖啡正在发挥它神奇的力量。
01我,在上海,团咖啡豆
猫哥是个95后,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
在他看来,上海人喝咖啡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特的城市文化影响,喝咖啡是习惯使然。上海各具特色的小咖啡馆,对于年轻人而言是重要的交友场景;另一种,是工作需求,咖啡提神解乏。“拿我们行业举例,工作压力大,夸张的一天喝两三杯咖啡‘续命’。”
相较而言,猫哥并不是重度需求咖啡的那一批,但他理解这种需求。
“居家隔离后,我们仍然需要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节奏有时候反而更快。”帮忙团咖啡,反而成为猫哥一种另类的解压方式。“团购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帮助到别人的成就感,以及除工作之外的沟通、交流,都是我现在觉得难能可贵的。”
咕咕最初开的是Seesaw的咖啡团,包含咖啡豆、咖啡液、冻干粉等,但这个团并未成功。“Seesaw的起送价要求是2500元,但实际配送还有一个隐形的条件,是要求单件物品购满40份。当我们在群里团到30多份时,对方却说没有货了。”Seesaw短暂地成为咖友们心中的“渣男”。猫哥随后建议开Manner的团,20份起送,但需要额外300元配送费。
不同的配送要求推高了整体成本,但各个咖啡品牌的价格都保持在正常甚至有小幅度优惠的水准。以Manner为例,提供给消费者8个套餐,其中1kg的意式咖啡豆标价是300元,而其天猫旗舰店的标价则是75元/250克,价格区间和前者完全吻合。
猫哥发来的Manner可选套餐
“26号进的群,第一波失败后,第二个Manner的团很快开起来,27号下午4点多下订单,晚上9点多就送到小区门口了,货拉拉送来的。”猫哥告诉「电商在线」,短短3天内,群里开了三个团,第一个Seesaw团失败后,之后又尝试了一次。“这回也是团到30份左右,咕咕干脆把剩下十份的钱先给付了。”从收集信息、确认订单、联系发货,到送到小区后分发到各栋楼,和其他团长相比,咖啡团长相对轻松,但提供的却是生活而非仅仅是生存的价值。
猫哥帮品牌发布的自救信息
02被迫中断的供应链
在咖啡的产业链上,消费者和咖啡馆是末端,上游还连着咖啡生豆商、咖啡烘焙商、产品加工厂……消费者主要愁怎么买,链条上的每一个角色,面临的焦虑却不尽相同。
去年3月成立的精品咖啡烘焙品牌CoffeeBuff,主要产品是咖啡豆。其中,咖啡生豆和咖啡熟豆的情况又不太一样。“我们的仓库在浦东,一般来说我们会备3-5天的货,因为烘焙后的咖啡豆最佳赏味期是7-15天,超过15天客户就会比较介意了。”CoffeeBuff的创始人之一杨逸凡告诉「电商在线」,即使是解封之后,这批熟豆也不能发货了,算是一个硬性的亏损,但这还不是让人最焦虑的问题。
T12早在2015年就开设了淘宝店,随后也上线自己的小程序。此前,线上的营收占比可以到20-30%,疫情之后则几乎百分百来自线上。T12创始人之一Figo告诉「电商在线」,“T12的线下门店,不营业期间每天亏损一万元左右,其中大约60-70%是员工的人力成本。”好在,T12的合作工厂在宁波、电商团队在杭州,这让线上发货还能正常运转。
准确来说,CoffeeBuff和T12都属于咖啡烘焙商,烘焙商的更上游是生豆商、中游则是加工厂。新产季也正是全球各地咖啡豆运往各国的时候,生豆商需要通过这些样品来决定接下来一年的生意内容。然而,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咖啡进口省份,生豆商拿不到进口的豆子,也会陷入供给焦虑的连锁反应中。且各种咖啡豆销售本就分散、下游拿货小批多次,巴拿马、哥伦比亚、巴西的豆子可能分别由不同生豆商供应,这就更加大了调整和整合供应链的难度。
03咖啡品牌们的蓄力
花店、书店、咖啡店,曾被视为文艺青年的三大败家项目。早在2016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咖啡馆平均倒闭率就达到了18%,2020年从事咖啡服务业的企业倒闭率更是高达83%。
尤其是在上海,精品咖啡云集——1982年,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正式成立,咖啡豆被科学地、系统地评分,评分在80分以上(满分100分)的咖啡豆划定为“精品咖啡”。和传统餐饮相比,精品咖啡更看重各家咖啡的独特风味、咖啡师的技艺和风格。
在上海做咖啡的老板们,比起生意,情怀更不可或缺。供应链中断后,咖啡人有焦虑、不安,但不同于外界预期,经营多年的品牌对恢复生意依然抱有很大的信心。
T12则干脆将脚步慢下来,重心聚焦到产品和供应链的稳定和完善上。
无论是开咖啡团、布局线上,还是回归供应链,都是咖啡品牌们选择的不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