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精选5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人员流动性及人际交往的增多,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三无患者是指患者来医院时无家属、亲戚、朋友的陪伴,无姓名、家庭地址、身份信息,且当时无经济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由于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交流感知的缺失性和酒精中毒病情的多变性,使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护理风险不断增加,因此我们通过对我院2013年~2014年急救中心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2例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护理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13年~2014年共收治三无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2例,均为男性,全部由“120”急救车拉回;年龄在30~39岁37例,40~49岁54例,50~59岁31例;昏睡期54例,共济失调期31例,兴奋期37例。28例合并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肤擦伤,4例眼外伤,22例头外伤;去向:留观95例,13例头外伤并发硬膜下血肿收入神经外科治疗,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收入消化内科;3例合并心肌梗死收入ICU,3例合并酮症酸中毒昏迷收入内分泌科;2例院外死亡(考虑窒息)[4]。三无患者具体分类及收治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我院2013~2014年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事件及护理护理风险。

1.2.2诊断方面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就是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一些单纯的急性酒精中毒比较简单,就诊者的病因明确。不过部分三无患者,由于没有家属或朋友陪伴,无法证明身份,情绪往往不稳定,逻辑混乱,发病的时候往往没有在现场的人员,仅仅靠急救人员在现场获取的情况无法了解患者的病史,增加了判断病情的难度。医护人员要想正确及时诊断处理,可谓难上加难,很容易导致漏诊,部分情况下可能出现误诊,继而导致出现医疗纠纷。

2结果

通过对我院2013年~2014年急救中心收治122例急性酒精中毒三无患者在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护理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加强急性酒精中毒在医务工作者心中的重视程度,防止出现延误诊断的现象。

2.1应对策略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重视,对于患者应给予全面诊断,防止出现错误诊断的问题。很多患者可能还伴有神志问题,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仔细了解病史,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记录患者的外伤情况。由于酒精中毒会抑制中枢神经,导致患者的应激力下降,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所以酒后的合并外伤较为常见[3]。特别要注意神经系统的检查,监测其生命体征,若能早期诊断出急性酒精中毒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对于后期治疗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2加强病情变化的动态观察

2.2.1生命体征变化很多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若因为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可能出现窒息。所以,救治此类患者的时候要保持患者呈侧卧或平卧位,让其头偏向一侧,尽快除去患者口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窒息。在日常救治时候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通常每隔0.5h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各测试1次,若发现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应尽快告知医生,对其进行急救。

3讨论提高对三无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应对意识

3.1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于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的三无患者,应控制患者酒后的情绪,对此类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高危人群加强注意。平日接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时候要提高服务意识。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尤其注意方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部分话题应避免涉及,防止出现意外。

3.3强化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患者在急性酒精中毒后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对此,医护人员要注意巡视,有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约束,加强观察,若患者需要行动,要有专人进行搀扶,避免出现坠床或跌倒。这部分患者往往发病很急,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由于本院急诊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并提高了全面诊断、动态观察病情的意识,没有出现1例意外,保障了患者的安全[7]。

参考文献:

[1]黄小红.急诊无主患者的护理问题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6(12):72-73.

[2]陈丽娟,蒋顺山.对无助急诊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27―129.

[3]马青梅.248例酒精中毒的急诊救护与危害性分析急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87-88.

[4]马书玲,秦豪杰,李凡,等.47例酒后死亡死检的法医学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2):134-135.

[5]任疆,陈亚涛,徐兵.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内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1,31(3):277-278.

摘要全面剖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分析可能发生的几种经营风险,采取措施做好风险预防,系统权衡风险和机会回报,合理选择风险和机会回报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种类原则预防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的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企业价值的受损。“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抵御风险,长足发展。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然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常受到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防患于未然,事先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

一、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方法

经营风险分析可分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财务因素分析一般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则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在日常工作中,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是同时使用,相辅相成,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剖析,认为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策及市场风险。是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及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竞争力(技术、质量、服务等)。

2.过程控制风险。容易出现的过程控制风险主要有:过分注意产品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透彻;对市场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

3.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应收应付款及现金流问题等)。

4.法律风险。因签订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经济损失(违约、欺诈、知识产权侵害)。这是当前企业经营风险比较突出的问题。

5.团队风险。指核心团队问题及员工冲突、流失和知识管理等。企业做大之后,人数将大大增加,企业也将更加复杂,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将产生。

6.领导风险。处于扩张趋势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经营者放弃过去曾经为自己带来成功的老经验、老办法,重新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结合现有业务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完善管理体制。

7.成就风险。有些企业在取得部分成功后开始自满,过分自信,急于求成,企图来个“”,但没有做好跃进的准备。

8.企业核心竞争力风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机制、企业文化、核心技术等为一体的系列整合。任何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表面上是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原则

如何看待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企业存在的一些风险,在高速增长时存在,在低速增长时同样存在,只是在变速后某些风险改变了表现形态,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因为是老问题风险不大,就可以放任自流。企业经营中不应回避风险,而应当在经营活动中学会分析风险、善于评估风险、积极预防风险、规避和转嫁风险,极力将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企业经营风险的预防

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预警机制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识别和评估,以提前采取措施,将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尽力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加强企业法制建设,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一是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不断健全法律服务机构,强化法律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完善重大经营活动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开拓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依法追究对方违约经济责任。

3.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做好经营项目的风险评估。一是建立客户档案,全面考察对方的资信情况。二是签订合同要明确纠纷解决方式。三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规避因对方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引起担保无效的风险。

4.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和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和管理制度,发挥内外部法律服务人员的作用。二是明确双方法律关系、合同性质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三是正确运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四是健全招投标机制,加强合同履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

5.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统计和分析;二是定期召开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账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提出应对措施;三是制定应收账款具体操作规范;四是把应收账款与工资、奖金挂钩,作为考核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五是建立、追究制度。

企业经营有风险,但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要在系统权衡风险和机会回报后,合理选择风险和机会回报的最佳平衡点,“自上而下”确保风险选择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自下而上”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切实采取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运作中,双向联合最大可能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融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中国企业报.2008.01.31.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逐渐增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建筑工程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但要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还应该做好对工程施工项目的评估,避免盲目施工经营所造成的危害,确保建筑工程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我国建筑工程经济风险展开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影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力度不足

2、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是,工程施工企业密集问题,依旧使得僧多肉少的现象没有得到良好改善,企业间的竞争却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也存在非常多的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

比如,目前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时,往往会以低价中标的手段来提升自身中标几率,以保证施工企业正常业务开展。然而,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意识,导致原本不足的工程施工费用更加捉襟见肘,最终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底下,给工程施工企业和工程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施工企业的不合理待遇

4、贷款拖欠造成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款到账问题,使得部分施工项目往往需要依靠企业贷款来维持建筑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在工程验收以及造价结算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企业无法顺利获取全部工程款项,工程结款拖欠问题影响到造价总额,致使施工企业无力进行巨额贷款的偿还,也无法维系企业的正常运作,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问题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1、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做保障,企业必须要加优秀强财管理人才的引入,以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测,减少经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做好项目分析工作

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恶劣,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导致部分施工企业盲目参与工程施工,而部分工程单位正是抓住施工企业经营态度,在工程协议中设置隐藏工程量和隐藏条款,从而给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最终导致经营风险,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如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的划分,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考核,企业内部处罚力度的制定等等,便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漏洞较为严重,使得财务工作以及日常审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企业财务问题凸显,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

4、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针对企业各项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分析,编制全面的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资金的调用工作,确保资金消耗的合理性;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财务统计工作过度为财务统筹和前期分析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

结束语:

[1]莫宁.工程劳务分包管理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

[2]史忠敏.浅谈施工企业结算难的后果及应对办法[J].科学时代.2009(02)

[3]高震,许文芬.施工企业风险及管理模式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将风险理念引入审计的模式。风险理念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是造成风险演变为现实损失的原因。这里,不稳定的环境因素就是风险因素。控制风险因素成为确保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的方式和手段。它的核心观点是只要能将风险因素的概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事件的结果就会符合预期。所以,风险导向审计是控制审计过程风险因素的模式。

二、指标选取的理论探讨

当内部控制与知识资源结合时,就会生成战略。战略是企业经营总的方向和规划,是企业的知识资源和内部控制结合的产物,具有资源和内控的双重属性。战略具备内控属性,任何战略都是内部控制下的战略;但是,战略又具有资源属性,简单将其划入内部控制而不单独讨论是不恰当的。再者,战略对企业经营影响重大。其意义在于为企业确定正确恰当的目标和实现步骤。目标是否正确恰当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错误不当的目标只会使企业离成功越来越远,经营风险增大;目标实现步骤是否合理和可操作有助于企业循序渐进的发展,避免冒进式决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从上述两方面讲将战略放到与内部控制同等地位,讨论其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是必要的。

经营活动风险的评估是对企业在内部控制约束下战略执行结果风险的评估,具有事后性。其意义在于印证战略风险在内部控制下和内部控制自身风险在自我修复完善机制下被控制的程度,以及有助于在发现计划外的风险后,重新追溯检查战略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内容,使风险评估更加全面。因此,要把经营风险评估放到与内部控制、战略风险评估同等地位来对待。

在上述讨论中,明确了风险评估活动下,战略、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的关系和相同地位。由于三者间的联系,必须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到风险的根源是战略、内控、还是经营活动。能明确区分被评估风险归属于战略、内部控制还是经营活动,对选择恰当的理论作指导,并进一步讨论意义重大。

(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2008年6月28日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分成了五个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这五部分组成内部控制的统一整体,但仍具有层次性。

由图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控制环境、控制主体部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位于内部控制最低端;中间部分,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是主体和核心内容。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自我调节和完善部分,位于最顶端。从内容上讲,基础、主体、调节部分有鲜明的区分;从排列位置上讲,底部、中部、顶端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基础内容,其对整个内部控制的影响具有总体性。良性的控制环境能为内部控制的运转提供必需的条件,保证控制活动的顺利实现;薄弱的控制环境会造成有悖企业宗旨的因素流入控制循环中,阻碍控制的有效进行,降低内部控制运作效果,形成自身风险。相应审计风险增大。因此,在对内部控制自身风险分析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是重要内容,应被纳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去。

控制主体部分,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实质部分。其运行机理如图:

由图2可以发现,控制主体部分是一动态部分,在现实中是企业运行最活跃、可观测性最强的部分。其以循环的形式存在,从企业制度、运作过程、员工、记录中都可以进行多次观测,便于风险的发现。再者,企业制度具备稳定性,在控制环境中的领导者诚信、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一定的前提下,不确定性内容减少,风险降低;加上其便于被发现,使得控制主体部分的风险对审计风险影响几乎为零,所以,控制主体部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的自身风险因素不被纳入本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去。

内部监督是指对控制活动与控制制度是否相符的监察和督导,其目的是保证各控制活动受控制制度的约束,以使目标的实现更具有预测性和可控性。监督是对权力的一种制衡。因此,如果当监督关系是下级对上级监督,或平级间监督,那么这种关系不成立,内部监督是无效的。只有上级对下级监督形成的制衡关系才能成立(池国华2010)。这样,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治理层对管理层、管理层对执行层的制衡才是监督的真实体现,因此对内部监督的讨论,其实质是对治理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者关系的讨论。可见治理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其实是控制环境中的内容,完善制衡关系与完善控制环境是一致的。

(二)战略这里的战略指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在考虑各种资源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目标、目的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目的的方式。简而言之,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谋划(丁宁、穆志强2005)。战略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为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战略也是企业的规划,为企业发展制定了步骤。对于有持续经营意图的企业,正确的方向比经营能力更有意义;方向错误,经营能力越强,失败的概率就越大。同样,详细并且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步骤,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持续经营能力。由此可见,战略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具有总体性和长远性特征,在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中处首要地位,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战略应被纳入到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中去。

企业的战略是否不利于企业近期发展,进而形成经营风险,试图通过从战略追溯至相对应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来验证,不具备可操作性。为证实两者的关系,有必要对战略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间接方式得出已有战略具体环节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企业战略形成过程如图3:

综上所述,被纳入到风险指标构建的评估对象有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战略中企业环境分析和经营活动。

三、指标选取

本文对三个方面(战略、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具体内容细分,得出相应指标,如图4所示:

关键词: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企业流通资金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资金流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非常大,有了资金的流动,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规避潜在的资金风险。

一、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应收账款管理风险认识不足

2.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划分

许多现代企业开始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管理层为了避免销售部门一味的增加产品销售的数量,加剧企业经营的风险,于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安排到了销售部门。但是销售部门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管理风险,完全让销售额的大幅增加所掩盖,这就会造成销售部门更加重视对市场份额的占有,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这一情况的存在极大的加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在以销售业务为主体业务的企业中,这一情况尤为明显。从专业角度来看,企业销售部门的主要业务在于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收账管理需要专业的操作,因此,销售部门无法独立完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w系存在漏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并且还可能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更加混乱。在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漏洞,谋取自身的利益,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失,但是由于审计人员较难发现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这将使得应收账款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企业在催账的过程中,由于催账的力度不够,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在不断增大,这就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1.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重视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认识到应收账款中潜在的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应收账款的数额与企业的实际资金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从而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首先,企业需要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做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估,同时,了解我国最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行业发展前景,通过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企业需要适当的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与销售数量,当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时,企业的经济状况自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也将下降。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客户的风险管理,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客户的动态了解,实时了解客户的资产情况,建立一个客户资信档案,根据客户资信档案的等级,决定与客户合作的深入程度,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现代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通过信用管理机构,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在客户需要赊销时,信用管理机构将会对客户的信用资产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同时,信用管理机构通过派遣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客户所在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企业的资产情况、经营运行情况以及赊销状况等[2]。此外,通过信用管理机构获得的客户信息,建立一整套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该系统信息的实时更新,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与偿债能力。根据这些信息,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3.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健全的机制,避免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漏洞。首先,企业在日常的应收账款管理中,需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记录,并对应收账款的支付情况与催账情况实施跟进。其次,企业需要控制销售部门的赊销状况,尽可能在赊销合同中设立应收账款回收保护条款,从而将企业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最后,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非法活动进行严格的查处,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语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李敏.浅谈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原大化公司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Z3:42-43.

THE END
1.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pdf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pdf,企业经营主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 化等原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面对市场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 列措施来有效化解风险。 1.市场调研: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5/5000122322011224.shtm
2.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有哪些4.法律风险:包括违反合同、侵犯知识产权、违反法律规定等问题,需要合规运营和依法合规经营,加强合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5.技术风险:涉及技术更新换代、信息安全、数据泄露等问题,需要跟进技术进步、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和建立应急预案。 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有哪些 ...https://h.chanjet.com/ask/a723894189ab1.html
3.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论文(精选14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地位,但其中存在许多风险,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随之增加。文章分析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方面的风险及相应的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而导致的企业经营管理损失和企业经营偏离预...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22129.html
4.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主要的防范对策有哪些?主要的防范对策有哪些? 导读: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法律风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抵御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均有明显差距,往往一次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灾难。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应当认识到: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其运营中法律风险都客观...https://www.64365.com/zs/633327.aspx
5.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的挑战及对策银行频道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的挑战及对策 导语:《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出台的意义不亚于内部评级法合规达标,是风险管理领域又一次“宁静的革命”。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的要义,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构建及优化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管理提供借鉴。https://bank.hexun.com/2022-08-10/206536271.html
6.通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及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管理;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识别、有效计量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三是通过借鉴符合住房公积金管理要求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控制流动性风险管理手段,结合国情,提出应对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的对策措施;四是针对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提出关于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https://gjj.tonghua.gov.cn/detail/content?url=detail&id=fae04a4539184d09b111b43812148573
7.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xxx公司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对策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对策1、政策风险: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方向。2、技术开发风险:依靠专利保护掌握核心技术,加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7226410.html
8.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挑战与对策国复咨询每个国家对于税务申报的要求都有区别,具体的税种、纳税年度的规定都不一样。部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做大后在很多国家都有投资,这对于中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很大挑战,需要其总部对分布在全球各地分支机构的财务和税务管理采取更系统化的监控,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和风险。https://www.goalfore.cn/a/4788.html
9.净资本风险监管对券商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净资本是各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券商资本充足性要求的基本指标,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券商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也是判别券商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在我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中国证监会”)在1996年发布的《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和《证券经营机构自营业务...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824299
10.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大全15篇而中小企业的内审工作,由于自身的独立性较差,在内审工作结论中,往往对企业治理问题只字不提,提出的企业经营风险问题也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虽然提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建议,但是往往得不到有力的整改,以至于建议年年提,问题年年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改进作用流于形式。https://www.wenshubang.com/huijibiyelunwen/3794730.html
11.企业风险及防范对策(精选6篇)由于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各种风险,特别是经营风险,潜伏在整个经营过程之中,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而非常有必要研究影响经营风险形成的各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从而寻求经营风险的防范对策,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延长企业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营风险 防范对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j5v60qb.html
12.浅谈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浅谈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管理的分类 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https://www.ruiwen.com/word/qiantanqiyeglczdwtjdc.html
13.项目的风险及管理对策政策与环境风险:政策风险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所实施的项目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或标准的更新、更改给项目所带来的风险。环境风险指项目实施所涉及的环境的变化给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对这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保证所实施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还应密切注意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https://www.cbi360.net/zhb/20180814_8579.html
14....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建议该成果以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统计数据和部分林业重点县实地调查为依据,阐述了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农收入短期增长及其机理,分析了林农收入快速增长可能引起的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管理风险,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收入增长及其原因...http://pyhee.jxufe.edu.cn/news-show-1404.html
15.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参考文献] [1]杜秀敏.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2010.08 [2]徐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之融资瓶颈.[J].商业研究.2010.01 [3]申倩菲.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2.33http://www.sass.cn/109001/23961.aspx
16.浅谈企业风险管理导语:从风险定义着手,详细阐述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并对风险管理操作提出了详细举措,最后对风险管理的未来作出了展望。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1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或者指对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有不利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为标...https://www.jy135.com/guanli/118710.html
17.大一创新创业商业计划书(精选7篇)八、风险及对策 8.1主要风险:(请详细说明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风险、研发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对项目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等。) 8.2风险对策:(以上风险如存在,请说明控制和防范对策。) 大一创新创业商业计划书7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0521081147_180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