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本学期的核心通识课程“自然保护:思想与实践”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刘双祺。
Vol.1157.2
小议北京大学燕园校区
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刘双祺|生命科学学院
一、背景
然而,学校目前的流浪动物管理措施接近于完全放任。对流浪猫的管理几乎完全依赖北大猫协这样的学生志愿组织;而到目前为止燕园校区尚未有任何正式的机构或人员实际承担着流浪狗的管理工作,仅在出现流浪狗伤人等情况时会出动保卫部进行抓捕。
这些流浪动物散布、游走在校园及周边地区,不仅其自身福利得不到保证,饱受疾病和意外的威胁,而且流浪动物与校内师生工友和野生动物发生冲突的事件也多有发生。燕园校区现亟须更加完善合理的流浪动物管理制度。
二、校园流浪动物的影响
(一)流浪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流浪动物生活条件恶劣,活动范围大,而往往缺乏定期的清洁、免疫和驱虫,带病率、带虫率非常高,可能传播包括狂犬病、弓形虫病、巴尔通体病等在内多种人兽共患病[1]。除此之外,流浪动物——尤其是流浪狗——袭击人类导致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流浪动物脱落的毛也可能会引起部分人过敏。因此,校园流浪动物的存在对师生校工的安全健康有潜在威胁。
除此之外,流浪动物发情、打斗等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流浪动物会随地便溺,产生异味,影响校园的整洁卫生。
(二)流浪动物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需指出的是,这些被灭绝的物种中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缺乏捕食性哺乳动物的岛屿上,而在中国这种生态系统更加复杂的大陆地区,不太可能出现因流浪猫捕杀导致的物种灭绝。但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开展的数个研究中,都发现猫对本地野生动物的捕食是非常普遍的,相当比例的猫粪、猫胃等样品中都检测到了野生动物遗骸[5][9];同时,过捕(surpluskilling)现象——即杀掉远远超过食量的猎物——在猫中非常常见[6];而燕园中流浪猫数量众多,不难推测其对校园内野生动物的捕杀总量一定不容小觑。另一方面,虽然对于放养(free‐ranging)和流浪宠物狗的生态学影响的研究相对宠物猫较少,但依然有充足的证据说明本土野生动物在放养宠物狗食谱中占到相当的比例[7],且已有研究证明猫和狗的捕食压力是校园小型哺乳动物密度低的可能原因之一[8]。
除此之外,流浪动物还会与本土捕食者形成竞争,而由于流浪动物数量多、繁殖快,往往会显著影响本土捕食者的生存[9]。最后,流浪动物还可能把各种疾病传播给野生动物。例如,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犬瘟热可能感染犬科、鼬科、浣熊科、熊科、小熊猫科等类群的多种动物,致死率较高[10],而野生动物大多对犬瘟热病毒缺乏抵抗力,那么燕园内流浪狗的增加就很有可能增大校园里的黄鼬患该病的风险。
三、校园流浪动物管理措施讨论
如上文所述,流浪动物对校园内的人和野生动物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几万人生活工作学习的家园和燕园自然保护小区的北京大学,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流浪动物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北京大学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退、校内人员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人身安全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工作,控制流浪动物种群数量,努力减小其负面影响。
(一)流浪动物数量的控制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方法不外乎灭杀、移除或迁移、TNR(Trap,neuterandreturn/release)和从源头减少四种[11]。就北大而言,对流浪动物进行灭杀显然是没有必要也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北大校园并非需要特殊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和敏感区,并不需要像澳大利亚等地一样为了保护本土动物而对流浪动物进行集中扑杀;另一方面,在校园这种面积较小的开放区域,流浪动物可以轻易地迁入迁出,进行灭杀所耗费人力物力与能收获的成效间不成比例,事倍功半;此外,盲目灭杀还会激起校内大量小动物爱好者的强烈不满,引发众怒,因而不宜实施。
移除或迁移指的是将流浪动物抓捕并安置于笼舍中或进行送养,TNR则是在捕捉的基础上对流浪动物进行绝育和放归。目前北大校园内流浪猫的送养和绝育基本是由北大猫协来开展;据猫协官方给出的数据,自2006年成立至今,猫协已送养了400-500只流浪猫,燕园校区流浪猫绝育率达到90%,成效较好。但是,猫协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志愿组织,其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成员自发出资出力和爱心人士帮助,终究有一定局限性;此外,已有研究指出TNR对流浪猫数量的控制能力有限[12],而一部分流浪猫可能并不适应室内生活,因此仅仅依赖猫协进行绝育和送养来控制流浪猫是不够的。一方面,学校应该主动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猫协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在学校内设立猫舍、甚至设立猫咖,与猫协合作将一部分流浪猫饲养在其中,既能够保障猫本身的动物福利,又能够减小其在校园中游荡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流浪狗的管理工作。目前,燕园内流浪狗的具体数量、活动范围、是否免疫、是否绝育均缺乏数据,更遑论开展数量控制工作了。另外,由于流浪狗的攻击性和危险性均高于流浪猫,学校应该更加谨慎地进行处理,即更倾向于捕捉移除而非简单地绝育放归。
最后,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鼓励各界爱心人士领养校内的流浪动物,宣传如何科学减少流浪动物,倡导饲养宠物需有责任心,抨击遗弃宠物的行为;并加强巡查,严禁在校园中进行任何形式的遗弃、放生行为,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的产生。
(二)流浪动物影响的控制
另一方面,即使不能立竿见影地将学校内的流浪动物数量降到较低水平,也有一些措施可以控制它们对人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例如,已有研究证明给猫佩戴色彩鲜艳的“鸟安”(Birdsbesafe)项圈(如图一)可以有效减少其对鸟类和爬行类的捕杀[13][14];因此,给学校中的大部分流浪猫佩戴这样的项圈将有效缓解校园鸟类和爬行类所受的捕食压力。
图为保护鸟类不被流浪猫捕杀的“鸟安”项圈(引自[14])
其次,对校园中的流浪动物进行免疫将有效避免校内人员和野生动物被其传染疾病。目前这一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耗费的人力和资金较多。本着对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负责的态度,学校应该在这方面予以支持。
同时,流浪动物的行为,尤其是对野生动物捕杀的情况也应该予以记录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控制流浪动物,特别要注意避免校内流浪动物种群中形成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的文化(culture)。
参考文献:
[1]朱九超,孙泉云,夏炉明,卢军.流浪宠物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控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03):47-49.
[3]BonnaudE,MedinaFM,VidalE,etal.Thedietofferalcatsonislands:areviewandacallformorestudies[J].BiologicalInvasions,2011,13(3):581-603.
[4]DohertyTS,DavisRA,vanEttenEJB,etal.Acontinental‐scaleanalysisofferalcatdietinAustralia[J].JournalofBiogeography,2015,42(5):964-975.
[5]PiontekAM,Wojtylak-JurkiewiczE,SchmidtK,etal.Analysisofcatdietacrossanurbanisationgradient[J].UrbanEcosystems,2020:1-11.
[6]PeckDR,FaulquierL,PinetP,etal.FeralcatdietandimpactonsootyternsatJuandeNovaIsland,MozambiqueChannel[J].AnimalConservation,2008,11(1):65-74.
[7]CamposCB,EstevesCF,FerrazK,etal.Dietoffree‐rangingcatsanddogsinasuburbanandruralenvironment,south‐easternBrazil[J].JournalofZoology,2007,273(1):14-20.
[8]COSTA,CarlaGheller."Mamíferosno-voadoresdoCampus“LuizdeQueiroz”daUniversidadedeSoPaulo."Piracicaba,SP(2002).转引自CamposCB,EstevesCF,FerrazK,etal.Dietoffree‐rangingcatsanddogsinasuburbanandruralenvironment,south‐easternBrazil[J].JournalofZoology,2007,273(1):14-20.
[9]Coleman,JohnS.,StanleyA.Temple,andScottR.Craven."Cats&Wildlife."AConservationDilemma.PublicationissuedbytheCooperativeExtension,UniversityofWisconsin-Extension(1997).
[10]左奕,郑英帅.小熊猫犬瘟热的流行与防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4):216-218.
[11]RobertsonSA.Areviewofferalcatcontrol[J].Journaloffelinemedicineandsurgery,2008,10(4):366-375.
[12]WinterL,WallaceGE.Impactsofferalandfree-rangingcatsonbirdspeciesofconservationconcern[J].OtherPublicationsinWildlifeManagement,2006:28.
[13]HallCM,FontaineJB,BryantKA,etal.AssessingtheeffectivenessoftheBirdsbesafeanti-predationcollarcoverinreducingpredationonwildlifebypetcatsinWesternAustralia[J].AppliedAnimalBehaviourScience,2015,173:40-51.
[14]WillsonSK,OkunlolaIA,NovakJA.Birdsbesafe:cananovelcatcollarreduceavianmortalitybydomesticcats(Feliscatus)[J].GlobalEcologyandConservation,2015,3:35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