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GB50140-2005规定,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是哪一类火灾?
(a)E类火灾(b)C类火灾(c)A类火灾
答案:a
2.乙醇着火燃烧,不能用哪一种灭火器来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b)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
答案:b
3.《公安消防部队执行条令(试行)》中规定的灭火战术原则是什
么?
(a)先救人、后灭火(b)先控制、后消灭(c)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4.下列什么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
工作。
(a)机场(b)火车站(c)学校
5.可燃固体火灾,不应用哪一种灭火器灭火?
(a)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b)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c)二氧
化碳灭火器
6.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坎,门
内外几米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a)1.2米(b)1.3米(c)1.4米
答案:c
7.疏散标志牌设在墙面上时,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应大于多
少米?
(a)0.8(b)1.0(c)1.2
8.氨的爆炸浓度下限是15%、上限是28%,空气中氨的浓度是多少
时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a)小于15%时(b)不小于15%且不大于28%时(c)大于28%时
9.棉纤维的爆炸浓度下限是100克/立方米,通风管道中的空气含
棉纤维多少时才不具有爆炸危险?
(a)小于100克/立方米(b)等于100克/立方米(c)大于100克/立方米
10.下列哪一种化学品不会发生闪燃?
(a)樟脑(b)汽油(c)氢气
11.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灭火作用是什么?
(a)窒息作用(b)化学抑制作用(c)冷却作用
12.影剧院、礼堂、幼儿院和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饭店、旅馆的客
房、公共活动用房的顶棚应采用哪一种装修材料?
(a)不燃材料(b)难燃材料(c)可燃材料
13.手提式灭火器挂在墙上,其顶部一般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多少
米?
(a)1米(b)1.2米(c)1.5米
14.下列哪一种灭火器配置是错误的?
(a)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配置在同一场所(b)ABC干粉灭火器和BC干粉灭火器配置在同一场所(c)清水灭火器和ABC干粉灭火器配置在同一场所
15.可燃气体火灾场所不应配置哪种灭火器?
(a)泡沫灭火器(b)二氧化碳灭火器(c)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
16.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人应站在哪个位置?
(a)下风方向(b)上风方向(c)任意方向
17.哪种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液体、气体火灾和带电火灾?
(a)二氧化碳灭火器(b)ABC干粉灭火器(c)BC干粉灭火器答案:b
18.在国内,下列哪类建筑物适用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a)10层的居民建筑(b)地下、半地下建筑(c)高度为30米的公共建筑
19.灭火时降低着火物的温度到其燃点以下而使燃烧停止的灭火方法
叫什么?
(a)隔离灭火(b)窒息灭火(c)冷却灭火
20.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是靠什么作用来灭火的?
(a)窒息作用(b)冷却作用(c)隔离作用
21.水能够灭火主要靠什么作用?
(a)水受热蒸发产生水蒸气稀释空气,使氧的含量减少(b)水大量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着火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c)水附着在着火物表面,使可燃物不与空气接触
22.乙醇的闪点是12℃、苯的闪点是-11℃、丙酮的闪点是-20℃,
这三种可燃液体相对哪一种的火灾危险性最大?
(a)乙醇(b)苯(c)丙酮
23.乙醚的自燃点170℃、甲醇的自燃点是455℃、苯的自燃点是
555℃,这三种可燃液体相对哪一种最容易自发着火?
(a)乙醚(b)甲醇(c)苯
24.已知某混合气体中甲烷占80%,乙烷占20%,甲烷爆炸下限为
5%,乙烷爆炸下限为3.22%,此混合气爆炸下限是什么?。
(a)4.0%(b)4.2%(c)4.5%
25.厨房石油气炉与胶管连接处泄漏石油气引起火灾,在救火时下面
哪种方法是不正确的?
(a)关闭石油气瓶阀门后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火焰后随即关闭石油气瓶阀门
(c)只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火焰
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仓库中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哪几
类?
(a)甲、乙、丙、丁、戊五类(b)可燃、难燃、不燃三类
(c)易燃、易爆、难燃、不燃四类
27.下列哪种灭火器配置是正确的?
(a)在书库里配置BC干粉灭火器(b)在配电房配置泡沫灭火器
(c)在电子计算机房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
28.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哪种方法灭火?
(a)用干砂复盖着火的金属钠(b)用泡沫灭火器喷向金属钠(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向金属钠
29.下列哪种物品属于丙类火灾危险物品?
(a)闪点为11℃的甲醇(b)棉布(c)电石
30.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a)控制危险物质(b)降低车间温度(c)冷却加热设备
31.与乙炔接触的器具不能用什么材料制造?
(a)纯铜(b)不锈钢(c)含铜量少于70%的铜合金
32.在国内,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必须进行防火巡查,至少每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