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1年的山西和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创投”)正是洞悉了这一创业投资发展的规律,从而在实现创业与创投完美融合的基础上,稳步踏入创投行业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一些入行较晚或实力较弱的创投机构正在生死线上挣扎。对它们来说,和利创投的经验也许具有某种启示意义,可以引领其走出发展的阴霾。
创投与创业并行
“想做成一番事业,不但要有好的项目,有资金保证,更重要的是要有资本运作和市场管理的能力。因此,在成立和利创投的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山西和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和利企管公司对所投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和运营,来确保产业经营的良性发展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和利集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在袅袅升腾的红茶香氛中,总裁彭子蛟向记者谈起了和利创投与实体企业捆绑发展的历程。
和利创投成立于2011年7月25日,注册资金人民币5000万元,是一家专业的创业投资公司。为了拓展公司事业,提高经营绩效,更充分地利用雁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公司明智地选择了山西朔州市的市场。和利创投于2011年9月进驻朔州,经营重点是对一些高成长、高预期回报的初创企业以及二次创业及重组、整合型企业进行投资,规划中涉及能源、快速消费品、医药保健、高新科技、旅游度假、餐饮娱乐、绿色食品、文化传媒、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装饰建材、养生养老、教育培训、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多个行业。
和利创投的投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控股、参股、收购、兼并、合作上市等多种形式,能使被投资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管理和利润等方面获得稳健快速的发展和最高价值的回报。
彭子蛟介绍,和利创投始终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投资管理。投资前期会进行项目接洽和筛选,指派专业人员进驻企业或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对投资企业(项目)进行调查。项目调查完成后,投资决策委员会会对详细情况与分析报告进行审议。一旦审议通过,便可做出投资决定,签订投资合同,然后根据合同约定对企业进行投资。投资后,和利集团会通过和利企业管理公司对被投企业(项目)进行投后管理,主要方式有项目中前期的立项、实施、管理,中后期的直接投资,上市前的战略投资等,还会为企业提供经营策略、财务、法律、业务等方面的帮助。和利创投会综合运用成熟的投资方法及手段,对所投资的企业采用分段投资、联合投资、组合投资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和跟踪所投企业的管理,能够帮助创业企业迅速渡过初创期,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创造更大的价值。
和利创投遵循三条投资原则:一是明确投资期限、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二是建立投资组合,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三是对市场的反复无常和无理性做好准备。这三条原则有力地保护了初涉投资行业的和利创投免受高风险的侵扰,从而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募资、投资,并有效保证资金安全。
对于任何投资机构而言,风控部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它在制衡投资风险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和利创投,风控部的工作由总裁彭子蛟亲自管理。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合伙人负责的态度,风控部的各项制度更为严格,执行起来也一丝不苟。
如果在尽职调查中发现项目有重大缺陷或问题,经公司投委会批准,会终止项目。而经公司尽职调查通过的项目,投资负责人可向投委会提出申请,对项目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风控部需向投委会明示最终风险评估意见。
在和利创投成立的过程中,令外界大感困惑的一点是,公司成立后并没有像其它创投机构那样急着找项目,忙着募资、投资,而是紧接着成立了和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企管公司”)。对此,深谙企业运作之道的彭子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只孤立地进行创业投资这方面的运作,而没有经营管理的能力,对于初入创投行业并不具备创投实践经验的和利而言,其风险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要降低风险就要对被投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和利企管公司恰恰担负着这个重要职责。”
传统行业领航
“传统行业铺路,新兴产业引路,实体投资求稳,整合经营前行”,这是和利创投发展的指导方针。在其指引下,目前和利创投把大部分资金投向了传统产业。彭子蛟介绍说,这个投资策略是结合朔州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和利创投本身的特点,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制定的。
首先,朔州是一个商业欠发达的地级城市,这里最大的经济支柱就是丰富的露天煤矿资源。朔州素有“亚洲露天煤矿之都”的美誉,煤炭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大约在60%以上。除煤炭以外,其他产业,尤其是创新型产业在朔州可以说尚属空白。出于对煤炭以外产业认识的欠缺,当地人并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其中。因此,要在朔州以创新项目来吸引创投资金非常困难。
其次,朔州是一个成立不过20余年的新兴发展城市,开放度相对较低,人们的思想偏于保守,只愿意把手中资金投到看得见、摸得着、自己又熟悉的项目上。与衣食住行有关的产业更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即便投资失败,实体抵押也还在,投下去的钱不至于打了水漂。
但同时彭子蛟也表示,虽然有种种客观阻力,但朔州与创业投资却有着天然的联系。创投要开展业务,首先需要向特定人群募集资金,然后再将资金投向创新项目。近20年煤炭经济的发展积累,在朔州催生出一批拥有可观财富的富裕人群,一位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就是朔州的煤老板,有时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200万元。这样一个富裕群体无疑为创业投资机构提供了充足的潜在募资对象,同时,由此也体现出和利创投决策者独到的经营眼光。和利创投的合伙人绝大部分都有煤炭行业造就的财富积累背景,他们加入和利的目的是让自己的资本实现保值增值。
公司成立,方向确定,接下来便进入实操阶段。找项目,募资金,成为创投事业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虽然朔州的商业并不繁荣,但是骨子里蕴藏着丰富商业基因的彭子蛟还是发现了市场中暗藏的商机。几位合伙人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磋商,最后一致同意收购朔州金源泰装饰建材城,并交由和利企管公司全面经营。
收购金源泰之后,和利企管公司首先考虑的就是转型升级,着手在金源泰一楼打造和利亮点灯饰城。和利创投总经理薛宝玉介绍,建设灯饰城时共募得资金1800万元,采取的投资方式是在企业内募资投入、年终分发红利的传统股权投资形式。记者了解到,在这1800万元的募资款中,很少有以百万元为单位的投入,单个投资人的投资一般都在几万至几十万元之间。“朔州地区资产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富翁很多,他们肯为一部豪车、一座豪宅花费百万、千万,但在创业投资方面却十分保守。这种投资形式让朔州人觉得很新鲜,但因此也总是让他们心神难宁,充满怀疑,所以一般都是试探性地投资。小小地投入一笔,赔了不心疼,赚了呢,算是意外惊喜。”谈起朔州人的投资心理,彭子蛟不免一脸苦涩。
经过一年多苦心经营,整个金源泰装饰建材城、和利亮点灯饰城的全年营收超过了2000万元,2012年底股东们已分到红利。和利创投的第一笔投资取得成功,大大地提升了团队士气。大家摩拳擦掌,开始谋划公司更进一步的发展。此时,金源泰的转型发展被提上了公司日程。
基于多年市场打拼的经验,彭子蛟对于金源泰的经营状况做了全面分析:首先,金源泰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是朔州家装建材行业的领头羊。后来出现经营困境的原因有四,一是装饰建材巨头“居然之家”入驻朔州后,其他一线品牌纷纷撤离,在一定程度上抽走了金源泰的经营内容;二是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重拳打压,使得二线家装建材品牌市场逐渐萎缩,导致加盟商的行动越来越谨慎;三是商户缺乏足够的商业实力,其资金、管理和对市场的认知都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最终导致难以为继;四是朔州家装建材市场的重心已悄然位移,四肢乏力的金源泰难以与豪德广场、居然之家抗衡,最终被边缘化。
后来,经过团队反复调研讨论,和利还曾把寻求转型目光投向商业零售巨头“国美家电”。虽然国美有意入驻朔州,也看中了金源泰的地理位置和经营面积,但它坚持要占据金源泰一楼亮点灯饰城的场地开设卖场,这使得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彭子蛟感慨地说,金源泰的案例说明,投资一个企业就像养了一个孩子,对它的看护要面面俱到,一点都不能懈怠,更不能马虎,非常辛苦。谁要是认为创投就是把钱投到企业等着钱生钱,可以当甩手掌柜,那可是大错特错,有这种想法的人最好还是趁早远离这个行业。
金源泰商城开始稳定运转后,和利创投把目光投向了白酒行业。凭借山西得天独厚的汾酒文化和资源优势,公司注册了“和利情”这一酒商标。2012年,“和利情”酒走向市场的当年就实现利润100万元;2013年,“和利情”酒完成产品升级并扩大了生产规模。现在“和利情”酒已在朔州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并在有步骤地向朔州周边及外地推广。良好的开局更加增添了彭子蛟的信心,喜悦之余,有着诗人情怀的他为“和利情”酒赋诗一首:清香入口胜幽兰,遥念酒经慕圣贤。饮罢三杯吟古赋,心如野鹤上云天。
朴素的经营理念
大道至简。彭子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经营企业的决胜法宝和技巧,说到底就是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则,让企业坚持基本的商业准则和操守。其中,“诚信”更是被他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团队建设、经营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企业中全面推行。
彭子蛟对于诚信的认识非常深刻,并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论。他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讲诚信是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立身之本。诚信不仅仅是人类相互沟通交流的一架桥梁,是社会发展前进的需要,更是企业、团队做大做强的必备品。它犹如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一双经久耐穿的鞋、一件永不褪色的衣服,平时看似平淡,却因此更显珍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彭子蛟说,企业塑造和坚持诚信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坚持,需要从点滴做起,并通过每次的承诺、每次的优质服务加以兑现,以此慢慢积攒并逐渐传播开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地灌输诚信理念,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彭子蛟认为,诚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精神动力。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而这些模式和制度都需要具体的人来执行和运作。因此,企业诚信的建设效果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取决于员工个体的诚信水平,建设一流的队伍成为推动企业诚信体系的保证。诚信还是促进企业中有效沟通的桥梁,而良好的沟通是企业内各链条间的剂。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领导与领导、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都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由此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反之,如果人们缺乏互信,企业就会失去整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诚信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活水,有活水才有活力,否则一切皆不和谐。塑造企业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使企业内部所有人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的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
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它能帮助企业打开市场,扩大经营份额。尤其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已由过去的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有在客户认为企业可靠可信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得到丰富的收益和回报,从而得到发展。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就会让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必须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来加以推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各级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企业还必须对外保持诚信,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信誉度不断提升,才能让那些与企业合作的人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