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运营(精选5篇)

茅台镇酒香四溢,1915庆典广场、杨柳湾街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赤水河旅游公路上车来车往,道路两旁工人们正忙碌着装扮绿色新妆;坛厂镇神采八卦园花香扑鼻,典雅民居错落有致……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表示,要抢抓省十一届旅发大会召开机遇,加快把旅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做“大”旅游品牌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这是清代大儒郑珍路过仁怀的咏叹,道出了仁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

仁怀地处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走廊,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产地,历史上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也是“四渡赤水”三渡之地,国酒文化、文化、盐商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云帱山森林公园、山森林公园、盐津河大峡谷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国酒文化犹如赤水河畔一颗璀璨明星,煞是惹眼。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堪称“活化石”的传统酿造技艺,加之不可复制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健康品质,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国酒茅台和特色鲜明的酱香仁怀。

在仁怀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陶制酒器和疑似宋代酒窖池等文物,无声地诉说酿酒业悠久历史。清道光《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描绘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及生产规模。

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建国后成为规格最高、彰显高贵的国宴酒、外交礼仪酒,再到如今“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榜首,无不彰显国酒茅台的高贵气质和独特“身份”。

2015年4月,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刚到仁怀把脉仁怀市旅游产业发展时表示,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唯一性“找魂”,并延展产业链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茅台品牌的唯一性,使其潜力价值巨大!

依托酱香白酒的品牌影响力,仁怀把“酒”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酒”文化旅游上做足功夫。

“十二五”期间,仁怀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把“酒”始终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速发展国酒茅台工业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并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结构转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仁怀累计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长23.2%。

仁怀的雄心,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业占全市GDP的6%,占服务业的20%,力争把茅台酒文化打造成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把茅台古镇打造成国酒之心,仁怀市打造成国酒文化之都、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做“精”旅游产品

在茅台镇中心的赤水河畔,一座具备游客接待、酒文化体验、赛事活动办公及集散场所等功能的茅台驿站已经建成,这个赤水河旅游公路慢行线的起点站将在旅发大会召开之际投入使用。

从茅台驿站顺着赤水河沿岸往北,一条红色橡胶沥青铺设的自行车道途经仁怀二合镇、合马镇、沙滩乡以及习水县部分乡镇,止于赤水市复兴镇,全长160公里。与慢行系统几乎并行的赤水河旅游公路全长154公里。在仁怀境内,旅游公路沿线设有景观带2个、驿站4个、赤水河低空飞行和房车露营地1个。

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祖彬介绍,赤水河旅游公路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将赤水河打造成休闲、度假、体验式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将赤水河流域打造成千亿级的旅游产业带。旅游公路按照“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最美旅游精品线要求,充分结合沿线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酒、盐、古镇、文化等资源,系统打造旅游线景观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提高旅游吸引力和吸附力,达到休养、健身、养生、体验、探险的目的,最终实现因地制宜、标准适度、休闲体验漫游的目标。

这是仁怀市为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所打造的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梁铮说,仁怀将以打造赤水河国际旅游精品线和打造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推动旅游提速取得关键性成效。

2012年8月,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茅台镇打造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

围绕这一目标,2013年,仁怀市以工业旅游为主抓手,打造形成酒文化旅游体验环线,南北游客接待中心,国酒生态度假体验区、国酒红色文化传承区、国酒历史生态展示区、国酒现代生态展示区的“一环两点四区”功能布局,建设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倾力打造5A级景区,着力打造全景域旅游,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旅游名镇。

如今,走进茅台镇,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台酒厂新大门、白酒一条街、1915庆典广场、杨柳湾商业街,灰色飞檐和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石板路,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祭酒台上,世代传承的酒道礼仪庄重肃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阴凝结于酒的智慧让人感慨;茅台酒厂内,神秘的生产工艺让人流连忘返……当游客进入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便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上领略国酒茅台的无穷魅力。

茅台古镇的建设,打破了仁怀景区景点“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做大做强工业旅游的同时,仁怀积极转变思路,聚焦现代农业园区主阵地,通过实施“农旅一体化”战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走进喜头镇云乐新村,青瓦、灰墙、雕窗的黔北民居鳞次栉比,屋舍前后绿树成荫,娱乐小广场上村民悠然自得,俨然一处“宜居、宜游”的世外桃源。

“新村建成后,来这里玩的人多了起来,每逢节假日更是挤满了人。”村民胡自胜告诉记者。

云乐新村是仁怀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鲁班生界“苗山人家”乡村旅游以及九仓三星坝等美丽乡村度假游逐步兴起,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园、苍龙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相继建成。正着力打造的坛厂“神采八卦醉美乡村”、苍龙花木年华等乡村旅游项目也将在全省第十一届旅游发展大会上精彩亮相。

一张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展现了仁怀市旅游业提速发展的缤纷与活力。

做“优”旅游配套

从仁赤高速仁怀站驱车往仁怀市区行驶,一条长6.7公里的中茅大道两旁花繁叶茂、层林尽染。这是2015年由茅台集团和仁怀市政府共同斥资4.3亿元打造的中茅生态旅游文化走廊。

产业增绿、公园添绿、乡村透绿。为了给旅游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仁怀实施“一城一心四线”(即中心城区,茅台镇,遵赤高速仁怀段及中茅快线、原S208线中茅段、坛茅一级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在2015年打造园林式景观1.5万余亩、造林15.5万亩基础上,今年又完成种植花草3000多亩、乔灌木栽植500多万株。

“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进碧水里。”仁怀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为了给游客营造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仁怀市委市政府打出旅游配套服务的“组合拳”,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

让游客游得顺心。

在贵阳工作的仁怀人熊俊深说,前几年,他陪一位广东朋友来仁怀旅游,两人坐了6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抵达仁怀,舟车劳顿,还没玩尽兴就累得不行,而今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如今,随着仁赤高速、茅坛快线建成通车,昔日三不沿的内陆县市,形成了连接周边县市的1小时交通圈,茅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预计2016年6月首航。大交通的改善,成为仁怀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让游客住得安心。

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酒店、宾馆、客栈50余家。仁怀高端打造了茅台国际大酒店、星辰尊悦大酒店,建设“杨柳湾”、“茅台人家”、“茅台印象”等一批主题客栈,全面提升天豪、国酒门等现有酒店,客房达到1800间,床位达到3000个。不同的住宿条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让游客购得称心。

位于遵赤高速公路的仁怀服务区,一个名为“中国酒都名酒汇”的商铺里面,白酒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让游客带回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仁怀打造了集交易、品鉴、观光等为一体的全套式商业综合体,并综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精心设计打造了集白酒文化体验、名酒品鉴、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白酒营销平台,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名酒先行”。

让游客玩得开心。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三门峡;发展研究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农业概述

2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

三门峡市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位于我国内陆区。平均气温高,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的发展。而且三门峡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开展体验性的观光项目。再加上三门峡市的人口众多,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0年7月5日,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政策。政策主旨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并召开2010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三门峡市全市已建成数家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果汁、果酒、果奶、果番等系列100多个品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全市形成了“果一菌一肥一果”和“果一加一畜一肥一果”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本市的产业经济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综合效益。

3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成就

沿黄带观光农业创收。沿黄河农业带由本身的传统农业带转变为现在的观光旅游带,借助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天鹅岛,天鹅湾等自然景观和坡沟,发展特色小镇,旅游度假村,吸引大部分游客入境消费。可以促进销售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旅游业中的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风情表演等等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特色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镇,投入了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人才,如花卉,有机蔬菜水果领域,建设了特色农业产区,打造了特色休闲农业后,加强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区促增效。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园区提高了科技含量,对缺水地或水源不足的地带,建设了生态农业带,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3.2三门峡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4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2创办三门峡市特色休闲农业

4.3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4.4合理规划布局

4.5加强宣传、铸造口碑

5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

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并对我国近年来关于社会生态环境的维护及产业经济的优化及提高都有良好的帮助。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的农村经济效益带来了巨额提高,并对现有的资源实行了进一步利用。

5.1对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利用

5.2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通过旅游产品整合,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近年来在我国政策引导下,农业经营模式有着不断的创新与开展。农业旅游的模式更突出了乡村旅游也将会更好走向广大群众,传扬我国本土文化。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开展更是在当地作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5.3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长农民经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丰富的产业链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葛小平,林雪涤,王玲.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

[2]孙洁.农业三产融合来了,解读《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16,(03).

[3]王兴国,史晓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

[4]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08).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舒绍茂.南京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6,(05).

[7]潘利兵,李增杰,刘晓军,梁漪,孙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5,(35).

关键词:打造精品;推进农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6.004

前郭县是农业大县,又是蒙古族自治县,发展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条件优越,内容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休闲农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效率,拓宽就业机会,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几年来,前郭县立足县情,多措并举,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等称号。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适应都市人群融入自然山水、品尝绿色农产、追忆美丽乡愁、回归诗酒田园的休闲消费趋势,前郭县妙因寺村四季果蔬采摘园、哈拉毛都镇林果采摘园和八郎镇瓜菜采摘园等,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应运而生,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科学定位,明确思路,规划布局

前郭县坚持科学谋划,高标准布局,已形成以查干湖为龙头,北部历史文化游、西部草原风情游、南部农业观光游、中部莲花圣水游、新城休闲消费游的“一龙头五区块”旅游发展格局,前郭县乡村旅游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1.1科学编制规划

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提供战略策划咨询,将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功能与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户生活、农耕文化及农村民俗等要素有机融合,在全县范围内,整体规划精品路线,串联精品景点,合力挖掘人文历史,体验特色互异,运营互相支援,资源互补,共同行销,从而提供全套的游客服务,增加满意度。同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统一的领导组织,进行统一的谋划和管理。

1.2探索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市场性,商业化运作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重点思考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等,明确定位,策划各区域主题,例如特色农业主题、科普示范主题、商务会都主题、果酒庄园主题、体育公园主题和低碳环保主题等。

1.3实现四大升级

一是实现理念升级。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二是实现角色升级:从开发商向经营商、运营商升级;三是实现规模升级。从大景观发展到大旅游,从景点本身发展到区域联动,使景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趋完善,能够留住游客;四是实现产品升级。做有品牌的产品,有知识性的产品,有文化的产品,有娱乐性的产品,有体验性的产品,国际化的产品。

2实施“五动”战略,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2.1项目推动

2.2龙头带动

积极引进城市经济实体,开发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牧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果蔬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龙头都市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实施都市农业示范村建设,着力发展棚膜经济,特色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体验、l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美化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2.3资金拉动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带动、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的发展策略,注重在向上争资、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群众集资等方式上下功夫,建立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引进大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休闲农业建设。

2.4品牌牵动

优势产业和环境资源直接关系到整个休闲农业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想做大做强需从自身优势产业着手,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组织引导规模较大的园区和重点企业进行有机绿色基地、产品认证,着力打造名优品牌、名优产品。培育一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2.5科技驱动

3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成效

从总体上看,休闲农业的发展,强化了三大融合:一是“一二三”三个产业的融合。就是将种植业、加工业与服务业融合起来,形成体验经济,实现多元化收益;二是“农、旅、文”三种业态的融合。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打造全新的综合业态;三是“乡土意境与时尚度假”的融合。以乡土意境再造乡愁,以时尚度假满足市场,通过新乡土度假产品的打造,实现休闲农业的升级。大大提升农业附加值,进一步使农业变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安乐的群体,使休闲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高大上”人气产业。

[1]霍保安,韩景豹.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

[2]乔丽芳,刘亚东;张毅川.凤泉都市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20).

[3]马莹,张莉侠,马佳,张晨.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源视角[J].上海农业学报,2011(04).

【关键词】新媒体;酒店营销;网络直播

疫情催化了直播模式的爆发和成熟,各行业都启动了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带货模式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酒店业也开始尝试旅游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模式。五一前后,多地文旅局局长直播“带货”促消费,旅游业高管、主播推介旅游资源、开展带货,成为热点新闻和营销事件[1]。截至2020年10月28日,携程直播GMV已超过24亿元人民币,累计观众超过1.5亿。

一、酒店业直播营销发展现状

二、酒店直播营销存在的不足

三、“酒店+直播”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任天择.首席执行官掀起直播带货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22(8)

[2]曲筱艺.酒店“云端”花样多,在线做菜和直播带货谁更有含金量[N].新京报,2020-03-27(6)

[3]赵健.直播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10:159~160

[4]黄涛.疫情环境下“旅游+直播”的应用思考[C].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20,4

[5]刘洋.直播经济引领新经济高质量发展[N].民生周刊,2020-06-22

[6]李雨虹.“网红+直播”开启精准营销新时代[J].现代营销,2016,52

[7]邱碧珍.直播电商在农产品电商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展望,2020,11

[8]陈志杰.网络直播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0,7

[9]毛亮,陈晓华,王一平.“直播带货”助农营销模式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5

开展建始“丝弦锣鼓”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调研报告

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的调查研究环节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工作实际,就长梁镇旋龙村丝弦锣鼓民族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建设丝弦锣鼓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初步方案,供局班子会交流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一、调研概述

2、调研地点:长梁镇旋龙村;

3、调研对象:丝弦锣鼓文化有关传承人。

4、调研方式:座谈、现场走访、查阅资料

二、主要问题

丝弦锣鼓从建始县长梁镇起源,逐步发展推广,形成了在全县范围内的丝弦锣鼓网络。队伍庞大,从业人员众多,有普及面、有群众基础,它构成了建始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建始丝弦锣鼓所面临的前景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打锣鼓的人越来越多,会丝弦的人越来越少;教锣鼓的人越来越多,真正的名师专家越来越少,尤其是在现有的丝弦锣鼓班子中,把丝弦的曲牌能按套路演奏完整的为数不多,就连打得响丝弦锣鼓的班子也是屈指可数。锣鼓大众化了,但丝弦越来越淡,品味越来越低。

建始丝弦锣鼓文化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发展困境。面对仅靠丝弦锣鼓演出难以维持生计的尴尬局面,从艺人员不得不考虑养家糊口的眼前利益。再加上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艺人们操业的门路也越来越窄,丝弦锣鼓的生存更加困难。近些年,丝弦锣鼓文化授徒、培训少,承担民间文化传帮带责任的年青艺人也就更少了,这类人才出现了青黄不结的断层带。

另一方面,丝弦是一种较高雅的民间器乐演奏方式,学精弄通很难。丝弦曲牌本身产生在人们生息的社会活动中,有喜庆欢乐的;有倾诉宣泻的;有雄伟状观的等各种音乐形象。同时,像伴奏乐器中的月琴、三弦、京二胡、京胡、箫、竹笛等乐器,没有一定的演奏功底是上不得云台的。由于配器和演奏要求,有些精湛的技法与表现形式不品味到曲牌的韵律,是无法达到音乐本身所表现的艺术感染效果。

综上所述,建始丝弦锣鼓这一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正面临着重重危机:

一是村级丝弦锣鼓队伍的配器、组合趋向简单化,演绎水平无法提升;

二是部分精湛的丝弦锣鼓演奏、打击技法面临失传危机,后继乏人;

三是丝弦锣鼓艺人操业之路越来越窄,家庭经济压力导致无法专注提升与发展丝弦锣鼓演奏打击技法,艺人们无法静下心来潜心传承发扬丝弦锣鼓文化,创新与发展更是一句空话。资深的艺术家们对丝弦锣鼓文化的振兴逐渐新失去了信心;

四是信息时代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影视文化狂潮般的涌入,对丝弦锣鼓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青睐程度也逐步淡化。

三、原因分析

(一)文化起源。建始丝弦锣鼓被誉为“土家人的交响乐”,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8月,建始县丝弦锣鼓的发源地长梁乡被命名为恩施州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点保护项目“丝弦锣鼓”。建始丝弦锣鼓又叫北乡丝弦或长梁丝弦,在长梁一带形成流传200余年,它是建始县最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丝弦锣鼓以打击乐、弦乐、吹奏乐混合吹打击奏,广泛运用于民间红白喜事。建始丝弦锣鼓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干牌子”从“薅草锣鼓”里单独分离出来,与民间音调溶合形成“耍锣鼓”;第二个阶段是曲牌体戏曲音乐流入建始被本地锣鼓吸收,形成了新的“鼓吹乐”形式;第三阶段是板腔体的戏剧音乐的流入,与上述“鼓吹乐”融合并在演奏中加入了笙、竹笛、月琴、胡琴等丝竹乐器,逐步形成现在所称的“丝弦锣鼓”。建始丝弦锣鼓从1953年起,就在省、州、县各级文艺汇演中登台亮相。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各类庆典、民间艺术展演、艺术节演出、民间吹打乐比赛、文艺调、汇演等活动演出共500多场次,它固定的模式与灵活的演出形象日趋成熟,它的音乐形式被业内人士和专家称之为“土家交响曲”。

(二)发展现状。据调查,“建始丝弦锣鼓”班队,遍及建始县全境,全县境内有班队100多个,职业的、半职业和非职业艺人近2千人,每年演出约在3500场左右(全县班队演出总和)。仅长梁镇就有班队65个,职业的半职业和非职业艺人计1256人。这个调查统计的数字是惊人,世界上任何一个乐团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队伍,所演出的场次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演出团体不可能达到的,按平均每场收入以400元计算,这个庞大的演出团体年收入可达140万元,在一个贫困地区,这又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018年6月8日,建始丝弦锣鼓传承基地在长梁镇旋龙村正式挂牌成立,该村拥有众多的丝弦锣鼓班子,从业人员达到100多人。2018年7月,省文化厅长雷文洁来该村调研民族民间文化工作与艺人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旋龙村丝弦锣鼓表演队多次登上中央、省、州、县舞台,展示出其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魅力。

四、措施建议

(一)建设内容建议

1、建议项目名称: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丝弦锣鼓”传承基地学校;项目实施单位建议:建始县民宗局、长梁镇人民政府;

2、建设内容建议:

(1)丝弦锣鼓专用展演排练厅建设(含电教室、教职工办公用房、教学桌凳和演排练厅木椅等);

(2)购置教学设备(含投影电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印制丝弦锣鼓专用教材);

(3)定制经营丝弦锣鼓器乐(与供应商家签订打击响器、弦乐及其它乐器供货协议,按全县需求配送);

(4)添制演出服装;

(5)培训期间办公用品及水电费用;

(二)运行机制建议

1、建立定期教研教改制度。县民宗局会同县文旅局负责外聘民乐方面的专家尽心研讨,对教材进行完善,对教学进行专题辅导,对特色民族文化品味及品牌效应进行提炼提升。

2、建立定期培训演出制度。县民宗局牵头,会同县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开设基础班、提高班、研讨班等三类培训班,制定教学教辅计划并规范档案管理;每年举行一次全县范围的丝弦锣鼓大赛或汇报演出赛事。

4、制定学员考核奖补政策。县民宗局会同有关单位,对参加培训班的学员,经培训结业考试考核合格,按照一定标准,据实予以奖补。

(三)项目资金意见

1、一次性投入项目:

(1)丝弦锣鼓专用展演排练厅建设,初步估算50万元;

(2)购置教学设备,初步估算10万元;

2、周期性经营项目:

(1)定制经营丝弦锣鼓器乐,初步估算15万元;

(2)添制演出服装,初步估算8万元;

3、每年需支出项目:

(1)培训期间办公用品及水电费用,初步估算10万元;

(2)学员培训奖补费用,按每年10支队伍150人每次培训15天,每人次每天培训费用130元以及往返路费50元计算,初步估算需30万元。

鉴于周期性经营项目在丝弦锣鼓少数民族文化传媒公司正式运行后可以通过经营获取效益来作为企业维持运转的有效补充,该项资金需求暂按50%测算(既11.5万元),以上所有项目初步估算共计111.5万元。

(四)社会效益分析

1、传承少数民族地区优秀历史音乐文化,打造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品牌,提升地域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与参与度、知名度。

2、用优秀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作品,丰富多彩活动,培养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亲和民众,促进社会公民公德意识的增强,大力推动建设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低俗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味落后。

THE END
1....青年白领公寓传统酒店三种模式,其中领寓国际的模【单选题】该公司转让酒店式公寓应缴纳土地増值税()万元。 A. 477.94 B. 595.56 C. 1.80 D. 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既要强硬,又要刚柔并济。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紧急运行模式电客车技术限速 ( )km/h。 A. 50 B. 55 ...https://www.shuashuati.com/ti/28f2d32cc73c421789ad4a4e0065cf48.html?fm=bdb1e2e8605af81775840c91561df3cf51
1.生存竞争”已是摆在各位酒店经营者面前的残酷现实,不容回避!外资大鳄纷至沓来,众所周知,酒店业中外资高档酒店的赢利额是内资酒店望尘莫及的,国有企业的体制是一个瓶颈问题,有人预言外资酒店的集团化全球化优势、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将纵深到未来二十年的中国土地上不断的攻城拔寨,所向披靡。WTO的进入,外资酒店管理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速度会大大加快,主要以联号经营、特...https://www.jiudianrong.com/newsdetail/id/12545.html
2.新市场环境下,酒店如何重构营销路径,迭代运营模式?产经会上,在无锡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黄鉴中的主持下,恒力酒店管理公司营销中心总监郝明、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酒店总经理黄颖毅、艺龙酒店科技启程酒管营销总经理兼中台渠道收益部负责人付友、橡树黑卡会员权益体验官卜一鸣、Hape中国区销售和市场总监周艳就《新市场环境下,酒店如何重构营销路径,迭代运营模式》这一话题展开深度...https://www.xyxww.com.cn/jhtml/chanjing/4639.html
3.多元化经营策略解析,现代饭店经营模式与服务创新之道个体工商户的酒店通常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根据相关资料,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可以办理代理销售酒店客房住宿的业务。 酒店运营模式多样,包括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酒店规模与经营模式紧密相关,个体工商户形式的酒店规模与团队人数通常有限,而合伙企业模式的酒店则在规模和人数上显著扩张,甚至可能发展成股份 *** ,成为高级大酒店...http://csdn.emotion123456.com/2e819085a3F6.html
4.五星级酒店投资及运营模式研究五星级酒店投资及运营模 式研究 五星级酒店投资分析及盈利模式研究 目录合肥澳中财富中心投资策划案的内容要求 2 一、项目简介 2 二、内容要求 3 中外酒店投资的盈利模式研究 3 一、经营增长盈利模式 3 二、物业增值盈利模式 5 三、资本营运盈利模式 6 四、品牌创新盈利模式 7 五、集团建设盈利模式 10 中国饭店...https://doc.mbalib.com/view/0bf2ae55ced3874b3fd9f4661f506d83.html
5.乡村卖酒的实操性乡村市场操作攻略映象消费8、核心乡镇采取“1+1+1+1”深度直销模式 即1个业务员+1位客户经理+1个镇长+1个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运作过程:由客户经理找镇长,然后再通过镇长找到目标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镇长、村长或村党支部书记的公关把产品做成当地的内部招待用酒;每个村镇再找一个好的,有资源、社会关系的零售店和核心酒店,在意见领袖...https://www.hnr.cn/xiaofei/scyd/201603/t20160314_2357049_1.html
6.乡村旅游之造乡专题研究酒店模式经营,统一整修、统一接待、统一服务标准、坚持高层次配套与高品质服务; 鼓励村民参与酒店建设和经营活动,可以土地、房车、林木等资产入股,或在酒店就业,避免村民游离在收益分配之外。 业态构成 核心业态:乡村酒店; 配套业态:文化休闲区、儿童游乐区、主题餐厅、有机农场、运动休闲区…… ...https://www.kchance.com/LandingPage/Village2_c.html
7.主题调研报告相对于传统酒店那种只能依靠客房、餐饮来增加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千篇一律的设施设备和模式化的服务,主题酒店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从自己的主题入手把主题深入到各个服务过程中,以个性化的服务代替刻板的模式,体现出对客人的信任与尊重。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等都成了酒店借以发挥的主题,酒店不再是单纯的住宿、餐饮...https://mip.oh100.com/a/202302/6255419.html
8.白酒销售工作计划书(通用10篇)经常组织部门有关人员收集,了解旅游业,宾馆,酒店及其相应行业的信息,掌握其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动向,为酒店总经理室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信息,以便制定营销决策和灵活的推销方案。 五、密切合作,主动协调 对于与酒店其他部门接好业务结合工作,密切配合,根据宾客的需求,主动与酒店其他部门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酒店整...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183884.html
9.好又多超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培训是酒店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若两者脱节,员工的价值取向就会与酒店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不一致,与人力资源管理不相融合,酒店文化具有的融合、凝聚、动力功能等,就不能为培训提供潜在的思想和动力支持。只有将培训纳人酒店文化建设,实行人本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成就人,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184lgfh.html
10.建设项目前期策划6篇(全文)酒店前期筹备;业务咨询;可行性分析;项目投入预算;项目进度推算;设计各种功能平面图;制作各部门岗位职责。员工合同与企业员工手册,员工岗前培训计划,人员配备编制图,员工工资级别表,起草酒店各部门设备,用品等物品采购清单,进行市场价格招标对比及验收。制定前期广告策划宣传,招聘各部门员工及员工培训,经营模式,协助酒店策划...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1l49o9u.html
11.家政工作总结(15篇)依靠全省妇统的“木兰花”家政品牌,用连锁经营模式“鲜亮的家政服务品牌。“三”,即标识。商标注册,并在妇联家政服务机构使用“木兰花”标志;宗旨。“用用心的心做家务事”的服务理念,以”一切客户”为宗旨,表达妇联组织为下岗失业妇女服务、为家庭服务、为党和分忧的工作的性;共享资源,各地妇联组织的网络优势,信息...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221263.html
12.[优]市场调查报告5、经营模式:以在餐厅中用餐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打折优惠,打包外送的予以原价送出。整个运营过程中适当引入ISO9000等质量标准对各项服务进行评估,并对所有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努力壮大老客户群体,不断培养新客户群体,节庆期间进行活动促销的经营模式。 6、资本回报期望:选择周转率高、单份利润低的餐品。 第三部分 ...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646319.html
13.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通用7篇)政府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使行业的公正性受到严重质疑。 这种制度与体制直接导致低效率、高浪费、低收入、低增长,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景区管理理念陈旧,体制创新不足 当前中国省的景区管理模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县(市)直管、管理局管理、乡镇管理和“分而治之”的政府专营模式。 https://mip.wenshubang.com/lvyouguanlibiyelunwen/336747.html
14.未来5年,松江值得期待的十大工程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认为,松江家庭农场模式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完全能推广、可复制。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也意味着,从松江走出去的家庭农场经营制度,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