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经营模式及发展特性、利润水平、发展驱动因素主要玩家
旅游业与一般行业不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特定的旅游资源作为依托,行业内大部分旅游企业均依托相应的旅游景区经营。由于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的特性,地域差异、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不同景区展现出独特的旅游资源,并给游客带来差异化的游览体验。因此,不同景区及企业提供的特色游览体验一般不具有可替代性和可比性,行业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及差异化竞争特点。
1、行业经营模式
2、旅游行业特性
(1)周期性
(2)区域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由于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的特性,地域差异、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区域性。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地区属于旅游热点地区,游客接待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旅游企业发展水平相对更高。
(3)季节性
3、旅游行业产业链情况
旅游业的上游主要是各类旅游资源以及景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其中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类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游客承载量和满意度,是发展旅游业的必备条件;除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外,通达便捷化水平也是游客进行旅游消费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因此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对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加大景区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景区游客接待能力和水平、游客出游便利程度持续提升,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旅游业的下游直接面对广大游客,游客数量及其消费能力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源动力”。
4、行业利润水平变动情况
从短期来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现较大幅度下降,部分旅游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形。2021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旅游业开始复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的54.0%;实现旅游收入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恢复到2019年的51.0%。2022年,受国内多点散发疫情的影响,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人次,同比下降22.1%,实现旅游收入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0%。
旅游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我国旅游业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行业收入和利润水平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1)随着2022年12月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放开,国内经济活动及人员流动逐步恢复,为后续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带薪休假、弹性作息等制度逐步推广落实,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旅游消费能力和旅游消费意愿不断提升,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在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不断加快和完善宾馆、饭店、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条件,从而刺激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
(4)在旅游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旅游业供给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行业正在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不断创造旅游消费新场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5)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全球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国际游客吸引力不断增强,长期来看入境旅游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3)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4)信息技术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对于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智慧化、旅游业态多元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加速传统旅游业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性、丰富性和个性化程度提高,将吸引更多游客出行。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精准化营销与服务规划,旅游企业经营效率大幅提高。大数据、AR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近三年,“云旅游”“线上直播”“无接触服务”“数字展览”等新兴旅游营销方式方兴未艾,为加快旅游业复工复业、推动旅游业复苏回暖发挥了积极作用。
5、行业壁垒
(1)旅游资源壁垒
旅游业经营活动主要依托旅游资源展开,但旅游资源通常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景区内索道、观光车等经营项目还需要满足景区总体规划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并对新进入企业形成较大壁垒。
(2)经营准入壁垒
(3)项目建设审批壁垒
(4)资金壁垒
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既需要对土地、建筑物、设备等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投入,还需要长期文化和品牌推广、景区设施更新维护等持续投入,投资规模较大且回收期相对较长。索道、观光车属于特种设备,具有前期投入资金量大的特点,对新进入企业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
(5)运营管理壁垒
旅游业本质属于现代服务业,游客满意度是衡量企业服务质量的“试金石”。通过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对服务过程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和游客满意度,从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此外,索道、观光车等特种设备涉及高风险因素,需要进行定期检修、维护、保养,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丰富的人才储备和运营经验积累有助于确保设备安全运营,而新进入企业短期内较难掌握或积累相应的运营管理经验和检修维护技术,因此也是旅游业的进入壁垒之一。
6、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行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高度依赖景区资源和人员流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旅游业发(2)国内旅游市场管理有待完善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部分市场主体缺乏诚信,旅游经营和管理存在不规范情形,服务质量不高、不合理低价游、恶性竞争、强迫购物、欺客宰客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3)景区门票及配套服务价格下调短期内影响行业利润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推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9〕333号)、《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20〕568号),明确提出在降低门票价格的同时,加强对景区内垄断性较强的交通车、缆车、游船等服务价格监管,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要合理界定成本构成,在成本监审或调查基础上,降低偏高价格。国有景区门票及配套服务价格下调短期内可能将直接导致旅游企业收入减少,从而对行业利润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