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民宿旅游集聚区具有地理空间集聚性。民宿旅游集聚区内民宿数量众多,基本以拥有3-15间客房的小型民宿企业为主体,投资主体主要是民营主体。少数地区有大型旅游集团或地产集团进行整体开发运营。
02.区域发展不均衡
长三角民宿集聚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中部,向南北递减,南部浙江省民宿旅游集聚区分布数量多于北部江苏省。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湖州、嘉兴、杭州和宁波为民宿旅游集聚区数量较多的城市。长三角地区旅游节点纵横交错,类型丰富。
民宿旅游集聚区围绕集聚核心成环状分布、带状分布等不同特征,如莫干山民宿旅游集聚区主要以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成环状分布,苏州环太湖民宿旅游集聚区则依托太湖风景名胜区成带状分布。
03.以旅游资源为重要依托
以水体旅游资源作为重要依托的民宿集聚区占比达53.3%。徐州云龙湖民宿旅游集聚区、洪泽湖民宿旅游集聚区、南京南部民宿旅游集聚区、溧阳天目湖民宿旅游集聚区、宜兴民宿旅游集聚区、无锡民宿旅游集聚区、沙家浜-阳澄湖民宿旅游集聚区、苏州环太湖民宿旅游集聚区、长兴县水口乡民宿旅游集聚区、杭州西湖民宿旅游集聚区、临安民宿旅游集聚区、富春江民宿旅游集聚区、温岭民宿旅游集聚区、舟山民宿旅游集聚区、象山民宿旅游集聚区与宁海民宿旅游集聚区均以湖泊、河流、海洋等作为重要民宿旅游发展的依托资源。
太湖、西湖、千岛湖、天目湖、洪泽湖、阳澄湖、云龙湖与富春江本身就极具旅游价值,其周围自然环境优美,非常适宜民宿旅游这种休闲度假方式的开展,同时丰富的渔业资源、水产品、特产等美食也成为民宿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吸引物。
以山岳型旅游资源作为主要依托的民宿旅游集聚区占比16.7%。南京北部民宿旅游集聚区、环茅山民宿旅游集聚区、莫干山民宿旅游集聚区、余姚四明山民宿旅游集聚区与天台山民宿旅游集聚区均属该类型。山岳型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除山岳本身的旅游吸引力外,其生态资源丰富,气象奇观众多。山岳是避暑胜地,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项目,非常适合注重体验式的民宿旅游的开展。这些地区基本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也相对完备,为民宿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传统古镇古村落作为主要依托的民宿旅游集聚区占比约23.3%。周庄民宿旅游集聚区、同里民宿旅游集聚区、西塘民宿旅游集聚区、乌镇民宿旅游集聚区、绍兴民宿旅游集聚区、安吉民宿旅游集聚区与丽水松阳县民宿旅游集聚区均属该类型。古镇古村落一般坐落在自然环境优美地区,同时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地方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活化与更新,更是与民宿旅游发展高度契合。因此古镇古村落也成为民宿旅游集聚的首选地区。
以人文景观为主要依托的民宿旅游集聚区约占6.7%。上海黄浦民宿旅游集聚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民宿旅游集聚区借助上海市区位优势,依托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豫园、老城隍庙、迪士尼国际度假区与世博园等重要人文景观,形成城市民宿集聚区。
长三角很多民宿旅游集聚区不仅仅依托单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中很多是兼具水体旅游资源、山岳旅游资源和传统古村落的复合型资源依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区域综合竞争优势。
04.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动力不同
民宿旅游集聚区和旅游地发展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动力机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萌芽期发展动力启动,开始发挥作用;在成长期发展动力加速,推动民宿旅游集聚区内企业快速发展;成熟期发展动力开始趋于稳定,民宿旅游集聚区内各产业间发展也趋于平衡;当发展动力不足时,民宿旅游集聚区的发展会进入衰退期,但如果该阶段动力能够继续维持,则集聚区还会以优良状态继续发展。
但长三角民宿旅游集聚区内不同的集聚区具有不同发展特征,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莫干山民宿旅游集聚区、杭州西湖民宿旅游集聚区、长兴县水口乡民宿旅游集聚区就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松阳县民宿旅游集聚区、苏州环太湖民宿旅游集聚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有很多区域的民宿还处于萌芽阶段,还在实现发展农家乐向发展民宿产业转变的时期。
05.品牌效应凸显
长三角民宿旅游集聚区发展已具有品牌效应。长三角地区民宿旅游发展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大尺度的长三角民宿旅游集聚区整体在全国具有品牌知名度,中尺度的长三角各个民宿旅游集聚区也具有不同的品牌知名度。在长三角30个民宿旅游集聚区中,有一些已经形成全国品牌,有一些是区域品牌。
06.主要发展模式解析
1、城市景区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
典型代表是杭州市西湖民宿旅游集聚区,坐落在著名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是城市景区民宿发源地之一。杭州西湖民宿发展开始于2006年。杭州民宿最早发展开始于满觉陇和四眼井。西湖民宿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2010年仅有41家,2015年已经发展到210家,2017年达到483家。
成熟的杭州旅游业,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民宿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宿经营者可以依托杭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杭州文化特色,推动民宿产业发展。杭州西湖民宿旅游集聚区内的民宿单体体量不大,特色鲜明,主要分布在西湖景区周边,相对集聚分布在四眼井、白乐桥、青芝坞、茅家埠一带。
通过民宿分布与西湖景区的缓冲分析,分布在景区1km范围内的民宿占比18.03%,3km范围内的民宿占比36.78%,5km范围内的民宿占比45.19%。民宿经营者和经营模式也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当民宿从家庭副业变成投资热点后,民宿经营者已经不仅仅是农民,房产投资者、建筑设计师、专业酒店管理人员等都成为民宿“主人”。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民宿经营模式也多样化,主要有农户自主经营型、合资经营型、公司(协会)+农户经营型、外资租赁经营型等。
2、城郊休闲度假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
典型代表是苏州市环太湖地区民宿旅游集聚区,依托太湖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环太湖地区民宿成为休闲度假的选择。苏州环太湖地区民宿旅游集聚区主要坐落在苏州市吴中区,其中以东山镇、木渎镇、甪直镇等最为集中。环太湖地区民宿数量多达600多个,约占整个苏州民宿的一半。苏州环太湖地区占了太湖3/4的水面,这里的居民房屋邻水而建,村落成带状分布。通过对苏州环太湖地区民宿与太湖风景区的缓冲分析,在环太湖5km范围的民宿占比16.29%,10km范围的民宿占比26.74%,20km范围的民宿占比56.97%。
3、乡村古村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典型代表是丽水市松阳县民宿旅游集聚区,松阳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自然环境秀美,至今还保留着“山水-村落-农田”格局,客家古村落分布在山岳、水边与平原,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都在此呈现,有“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
松阳县有1800多年的历史,古村落众多,百余座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保留到现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高达71个,是华东地区传统村落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县。松阳县盛产茶叶,茶文化为民宿提供了很好的体验项目;还是写生摄影基地,每年都会有数万名美术家、摄影家、高等院校学生前来创作、写生、实习,为民宿旅游发展提供了稳定客源。松阳县民宿旅游集聚区由县内若干民宿村组成,县域民宿旅游集聚区又由很多村级民宿旅游集聚区组成,以西坑村、平田村、关山寮村、四都乡官岭村、麟上村、沿坑岭头、紫草村、上梅村、章山村、李坑村为代表。
4、乡村养老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
典型代表是湖州市长兴县水口民宿旅游集聚区,长兴县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具有深厚历史底蕴,茶圣陆羽的《茶经》就是在此写就。近年来,长兴县水口民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浙江省起步早、体量大、业态全、分工协作、带动性强的民宿旅游目的地。水口乡民宿占长兴全县比例高达95.5%,水口乡民宿旅游集聚区发展开始于2002年,当年只有18家民宿,到2017年已增加至500余家,床位接近2万张,餐位数2.2万个,直接从业人数2200余人,服务体系完备,是长三角规模最大的乡村民宿旅游集聚区,特色是大城市乡村养老目的地。
5、乡村景区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
典型代表是莫干山民宿旅游集聚区,由于地域特点、地方文化和发展模式的新颖性,又贴近规模庞大、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
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是德清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必到之处,莫干山镇民宿占整个德清县民宿数量的96.4%。莫干山民宿旅游集聚区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2007-2011年)、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5年)和成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作者:龙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戴学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书颖,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文刊载于《自然资源学报》2021年第5期,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