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乡村民宿发展模式研读

2018-06-04北京龙景园龙景园点击量:

随着乡村旅游的大热,乡村再造运动如火如荼,民宿产业更是像极了风口上的鲤鱼旗,气势如虹。笔者在最近一周内作为嘉宾出席了三个关于民宿话题的论坛,资本风投、互联网、规划设计、文艺青年等各路人马齐集旗下指点江山,在民宿中寻找掘金的机会,似乎只要绘就蓝图,带着满满的理想与情怀,民宿产业就能拔地而飞。

民宿是什么,民宿产业能带给农村什么?我们需要何种形态的民宿?民宿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如何执行?作为一名8年来一直做乡村旅游的媒体人,笔者试着直面与审视这些问题,做一滴沸水中的冷水,提醒大家看清方向再出发。

一、现实中的民宿产业对于农村、农民产生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留在农村的还有多少人?除了老人和儿童,有多少年轻人可以留在农村创业或就业?有什么产业在当前形势下,能吸引工商资本或是智力资本愿意进入农村寻找机会?在浙江这样的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较少的省份,如果依靠传统农业的产出,远远不及进城打工收高,所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空心村的问题,造成了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走过的多少新农村,夜色下一幢幢新洋房却全是黑压压的没有灯火,这很可怕。现在中央再提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实际上是将乡村旅游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通过乡村旅游,黏合一、二产并获得产出附加值,为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而乡村旅游中的民宿产业对农村闲置房屋的盘活,使原来只是固定资产的农宅,变成了可以用于经营的生产工具,把住宅转化为财产性收入和创业的大平台,把农村自然资源转变为市场优势,将农产品不需流通和交易就变成价格不错的商品,让农民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脚踏实地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了农村经济,这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而对许多有乡村梦想的人来说,民宿作为一种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人居业“三合一”的新业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城市和乡村相遇的地方,借助民宿这个多元化的平台,保护民居古建筑,复兴传统手工艺,弥补城乡急剧二元化导致的文化断痕,以往只剩下老人与孩子留守的没落乡村,将因为新鲜血液的回流,又鲜活起来了,整体乡村的发展被撬动。“民宿”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农人与城市人的双向融合,更让农民通过旅游业在世代生存的土地上实现二次就业,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社会投资在乡旅业态内寻找机会,吸引着新生力量到农村创业安家,构筑起今后使年轻人和儿童能够定居的乡村社会环境,这也是建设“人的新农村”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乡村需要更狭义的民宿概念

以上涉及的“民宿”,可能是更狭义的概念。关于民宿的定义,中外文献中给出了很多。但我们想更给予它更为清晰、细分的定义。

以浙江为例,譬如杭州,城市里的民宿或客栈是一种类型;譬如乌镇,在门票范围内的统一管理的原住民屋屋用于经营的也是一种类型;而更为多见的,是遍布于浙江乡村的,由农家乐转型升级而成的乡村民宿。至于另外一种,规模体量比较大,引入连锁酒店管理体系的产品,我觉是它应该叫建在乡村的度假酒店或精品酒店,叫做民宿无非是使名头更为时尚而已。就象绍兴的开元大禹,乌镇的锦堂,虽然保留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其本质仍是酒店。

我们着重研究的乡村民宿,它是落地于乡村、基于农村住宅发展的待客之所。这中间的判定的几个要素:

1,建于乡村;

2、建筑形式与原住民宅院规模类同,有居家的建筑形式;

3、每间民宿必须要有一位主人。

浙江最早的乡村旅游形态叫作“农家乐乡村休闲”,浙江省农办设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个产业。“农家乐”这个名称包括的产品线会比较大,有些农家乐是间茶楼,有些是间餐馆,有些则是可供采摘的农庄,有些就是今天所热炒的民宿。在三年前,《乡旅报告》就把农家乐中最核心的部分,“宿”单列出来,使之与其它的农家乐业态有明显的区分,并连续做了三期的“民宿”专题与讨论。现在,民宿在浙江是农村经济中一块很大的产值。2014年,浙江乡村旅游的规模达到了175亿产值,乡村可共游客住宿的床位数达到了18万张。

在浙江,乡村民宿的形态大致分为以下3种:

早期的较常见的,以村集体为主体的四统一民宿经营模式,以引吸退休老人养生度假客源为主,产品单一,价格低廉;

以丽水为代表,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建设的集“吃、住、行、游、娱、购、养、育”七要素合理集聚的农家乐综合体模式,力求达到乡村的产业融合发展;

以德清为代表,以专业设计师、建筑师主导的德清洋家乐模式,走在乡建理念和品牌规划的最前沿;

无论是早期的模式,还是新兴的产业形态,它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和基础上发展而成。随着乡村旅游理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来民宿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多的融入文化与创意,重质减量,打造与城市消费者需求相适应的住宿品质。如此庞大的乡村民宿产业,需要我们以更有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和管理。

三、地方政府与乡村民宿的关系

浙江山清水秀的地方很多,应该说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资源比比皆是。高铁的开通,和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使得浙江的大部分乡村,都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机的交通优势。除了自然环境和交通,民宿产业的发展还需有资本和人才两大要素,资本和人才的流向是很实际的,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实际市场价值来作来判断。

政府所需要承担的职能,除了对产业的管理、引导和扶持之外,更需要做的是加大对本区域吸引力的提升。如果乡村旅游是乡村未来的一个支柱产业,那么如何先人一点,紧抓机遇,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流入呢?

1、加大对本区域乡村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

2、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设入

目前来看,除了在丽江、厦门等紧挨著名景区的一些民宿外,真正落地于乡村,并形成产业规模的只有浙江。这得益于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使得浙江农村的村容村貌、水治理、垃圾处理、路面路灯等基础设施,已具备了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很难想象,如果路况不好、村庄脏乱的地方如何发展度假旅游。

基础在了,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民宿不仅是解决住的问题,更要丰富住客在乡村的生活体验:有专业的道路可以骑自行车,有安全的登山步道、有可以看到民间手工艺的地方,有适合客人们参于的市集和节庆。这些方面,政府还大为可为。

3、规范对民宿行业的制度管理

客观地说,民宿产业是在旅馆业、餐饮业的界线边缘进行经营。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这些场所应该具备消防、卫生、环保、工商方面的审批,领取正式的营业执照。

目前,在浙江的德清、嵊泗等地,已经出台了一揽子的联审制度,出台了地方性的民宿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合规的民宿业主可以在短期内顺利的领取营业执照,并为消费者开具发票。这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希望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能将这个政策形成法规使之制度化,将整个行业纳入管理中来。

四、农民与民宿的关系

在浦江县的一个山区,有个财团正计划入驻发展民宿村,当地村民问我:发展民宿对他有什么好处,每年能给村民分多少钱?

这个问题很实际。政府在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了农民主体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但我们需要更为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关系,而不仅是强调单纯的鼓励农民本身来开办民宿来实现增收。

客观来说,原住农民受从业经验及教育水平局限,很难营造符合现代休闲度假水准的民宿产品,但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受益:

1、通过短期的服务理念及专业培训,使之成为民宿的服务人员,清洁员、园艺工、厨房人员等,民宿产业在当地产生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中青年留在家乡就业,改变农村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状况。

2、通过民宿产业的带动,促进当地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外来客源的涌入带来新的消费模式,乡村观光农业、手工、种植、采摘、生鲜特产的销售得以增长。诸暨的香榧销售渠道的改变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当地村民依托香榧公园开办的民宿中,民宿客人购买的香榧数额甚至超越了业主开在上海的专卖店。

3、根植于乡村的引领性民宿产品,将开阔原住村民的眼界和思维,创富的示范效益使得新农人(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回乡创业。通过专业人士的打造,使当地民宿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渠道初步形成,将极大的村民的减少创业风险及营销成本,而模似相对成熟的民宿运营机制,也将使民宿聚集成群的速度加快,利于整个区域的休闲度假氛围成熟。

五、理想中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型

德清的洋家乐很好,我个人非常喜欢,它有许多的发展经验、做法值得推广、借鉴。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条件做成下一个德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洋家乐。

乡村旅游的市场巨大,远未饱和。实际上,现在能够吸引都市白领下乡度假的高性比的产品还是非常稀缺的,如何建设符合在地传统和文化的的乡村民宿,并找到对应的细分市场非常重要。

THE END
1.《“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探析:以S村为例...题目: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以S村为例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意义:国内的研究动态1对民宿服务经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有一些对于家庭旅馆服务经营的研究,周林指出,家庭酒店的经营模式可以划分为自主经营分散经营农户农户公司业户公司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643510.html
1.乡村民宿发展前景?促进乡村民宿什么化的发展?九、乡村民宿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促进乡村民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乡村民宿管理,提升乡村民宿品质,保障乡村民宿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振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乡村民宿产业促进和经营、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https://www.pphainan.com/699101.html
2.民宿经营模式有哪几种特色民宿有哪些体验项目→MAIGOO知识民宿经营模式有哪几种 特色民宿有哪些体验项目 摘要:民宿一般都是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周边环境资源,进行精心设计装修,然后提供给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好的民宿能够很好地将天然的山水、传统的街区、独特的民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符合人们心中对乡愁的渴望。民宿的经营模式有分散型、协会型...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1299.html
3.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乡村民宿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探索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信用贷款等形式支持乡村民宿建设和经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条件和门槛。调动农民群众等参与乡村民宿发展的积极性,对乡村民宿投资建设、改造升级可给予资金补贴...https://www.hnhx.gov.cn/portal/zwgk/zdlyxxgk/fply/zcwj/webinfo/2022/07/1660019711015597.htm
4.乡村民宿策划方案(精选12篇)发展中期(5~8年),在浙江省旅游资源较集的地区开设分店,力图改善创新,成熟经营模式,打响品牌知名度; 发展后期(9~10年),在全国旅游资源城市招引加盟,调整资产结构,传播品牌形象,向中国主题式酒店的知名品牌进军。 三、竞争分析: 我们选择了一定范围内的价格定位相似,提供产品相似的民宿作为竞争对象。依据此方法,结...https://mip.oh100.com/zhichang/4942660.html
5.乡村振兴之路:农村民宿发展新篇章通过以上措施,有望推动农村民宿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多元化民宿经营模式的探索 在农村地区探索多元化民宿经营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多元化的民宿经营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https://www.shuzixc.com/operating/1652.html
6.2024年中国民宿行业研究报告第二章 产业链、商业模式及政策监管 2.1 产业链 中国民宿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从房源准备到客户服务的多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这个多样化且复杂的产业生态。产业链的起点是房源的获取与准备,民宿经营者需要拥有或租赁房源,然后对这些房屋进行装修、布置和维护,以符合市场需求。房源类型多样,包括公寓、别...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6d12a608e9f097af44fa369
7.山楂小院的成长之路:乡村民宿的投资运营模式及发展经验–69农业...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位于农村地区的居民自有住宅或其他合法建筑,结合本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场所。当前,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独特而有效的工作抓手,成为盘活闲置农宅经营权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也被赋予了“风花雪月”、“诗与远方”之外的更加厚重的历史...https://www.69agri.com/114710
8.白烁之等:建始县民宿产业有待提档升级另外,利川市创立了“旅游发展公司+民宿协会+经营户”民宿管理模式:由利川市政府组建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全市民宿旅游管理工作,对全市民宿实行“统一宣传、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各乡镇成立乡村民宿旅游协会,直接负责民宿经营户的管理、培训。这些措施有利于建始民宿的提档升级。 https://www.zgxcfx.com/sannonglunjian/115605.html
9.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体系6篇(全文)乡村旅游运营主体乡村旅游运营需要新型的经营主体参与,关于经营主体,有几种方式:1.村民经营企业化统一管理,如重渡沟模式,能够避免无序经营和恶性竞争,保障村民集体利益;2.村民经营政府服务,如梅家坞,能够实现村民主观能动性,但村集体应做好协调服务工作;3.村民经营与外来社会主体经营并行,某些创新型、文化型业态通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t7ubh1r.html
10.以“民宿+”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他建议,加强民宿发展顶层设计,结合地方实际和民宿产业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出台引导和鼓励民宿发展的具体政策,加快民宿用房不动产确权发证。同时要聚焦简化乡村民宿建设经营审批流程,探索民宿土地报批、集体土地流转、房屋合法性、消防等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式。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8/02/139995_54695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