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省信用办、省信用中心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全省26个单位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推动浙江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信用浙江”公众号将对26个试点单位的亮点做法进行专题推送。
02富阳区“民信宿用”
试点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农村局、湖源乡、富阳区民宿(农家乐)行业协会
富阳区以“民信宿用”应用场景省级试点为契机,通过主体再扩容、体系再升级、评价再优化、场景再丰富、机制再创新,分步骤、分阶段实现民宿信用评价与应用的区级全覆盖,全力推动富阳区民宿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组织协同机制。成立富阳区“民信宿用”省级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建设日常工作。各方共同参与民宿信用品牌的推广和宣传渠道建设,积极为信用民宿代言。
(二)搭建“一库三端”一站式平台。“一库”指依托区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在区级层面统一组建民宿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民宿主体信息;开通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接口,全量接入全区600余家民宿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分。“三端”即服务监管部门的信用管理端、服务民宿商家的移动管理端、服务消费者的移动应用端。“一屏”即“民信宿用”全景式驾驶舱。集成民宿信用信息归集、信息发布、信用评价、信用查询、风险预警、信用监管、场景应用、服务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运营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三)制定“一基双柱两翼”民宿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以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以乡镇街道治理评价和民宿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评价为双支柱,以民宿行业协会自律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为两翼的“一基双柱两翼”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对民宿信用的全方位、全景式画像,为乡镇街道精细治理、行业主管部门高效监管、行业协会精良服务、市场机构精准营销提供有力支撑。
(四)政府、行业、市场共育应用场景。一是政府培育。民宿信用评价结果与区农业农村局民宿示范村、农村现代民宿经营户、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等评选挂钩,真金白银奖补信用民宿。将信用评价结果与民宿日常执法检查活动相挂钩,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大信用不良民宿的监管执法检查力度。二是行业自育。民宿信用评价结果与区民宿(农家乐)行业协会会员资格、会员服务和营销推广挂钩。将民宿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会员资格的审核标准之一,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民宿,提供差异化的会员服务,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市场营销推广支持力度的参考因素,对信用评价较好的民宿给予更多的宣传和推广资源支持。三是市场助育。区内多家金融机构将民宿信用评价结果与金融信贷挂钩,加大民宿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协会+民宿+金融”的合作模式,专项推出“民宿贷”,引入了担保公司为民宿经营者提供保证担保,简化授信材料、审批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民宿行业贷款的可得性和时效性。截至2023年7月末,已为全区189家酒店民宿提供金融支持8000余万元。
03天目有信-临里好家政
试点单位:杭州市临安区商务局
临安区“天目有信-临里好家政”致力于形成家政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估报告,解决家政行业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用评价、等级评定、纠纷化解等问题。
(一)打造一体化数字家政信用评估场景。围绕家政个体工商户生命全周期,多维度进行数据采集,同时打造“亮信用”“用信用”“信用预警”三大特色版块,对信用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分析。例如亮信用,当个体户上门服务时向客户晾晒信用情况。用信用,根据信用评级,在日常监管中实行差别化抽检。信用预警,每月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动态信用评价,并面向政府部门、个体工商户进行信用预警。
(二)打造多维度家政信用评价应用场景。从基本情况、金融财税、管治能力、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行业特色指标六个方面,融通各部门监管信息,形成多主体信用评价,推动个体户和消费者互信、共信。
(三)打造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治理模式。市场管理部门根据信用评价等级对个体户可以实行差别化抽检。支持信用等级良好的机构在平台优先排序、优先接单、优先派单,获取更多的家政消费服务。根据信用等级开展示范社区网点认定,对认定对象给予扶持资金。联合保险机构开发家政服务意外伤害保险、家政服务责任保险等,根据评级状况,给予保险费率优惠。
04淘宝产业园线上虚拟数字经济产业园
试点单位:淘宝(中国·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
今年以来,余杭区仓前街道充分利用线上化产业园的特殊优势,开展适合电商生态的信用模型建设,构建电商产业个体户的信用生态治理模式。
(一)建设框架。通过省公共信用评分、基础工商信息、经营资产&负债信息、店铺评价信息等多个要素构建较为科学的个体户基础信用评价体系,对商家分层分级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
(二)评价模型。淘宝产业园的评价模型大体分5个维度:一是省公共信用评分,二是店铺经营信息,三是店铺服务信息,四是园区评价信息,五是知产类、工商财税补充类等其它综合信息。以此5个维度为基础,基于省公共信用评分,综合其它补充性维度,确保电商产业园信用体系的科学性、适用性。
(三)应用场景。一是“信用+金融”。对园内信用评级较高的优质商家进行深度调研,了解商家的金融需求,由园区整合、牵引相匹配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信用评价等级对商家进行授信。目前已完成40户商家授信,贷款额度约200万元。二是“信用+发展”。在园区官网搭建“信用评价”模块,展示高信用淘宝商家店铺链接,通过园区引流,助力提升商家店铺曝光量,拓宽高信用商家的流量入口。为有经营向好意愿的中高信用商家,提供多形式的培训活动,目前已完两场线上培训,参与商家达600户。三是“信用+管理”。对不同评级的商家分类管理,对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商家,给予不同程度优惠措施,发放企业服务优惠券。目前已发放1000张优惠券,为商家减负近5万元。针对信用评级较低的商家,运营方将加强监管,帮助其提升合规经营意识。若信用评分为最低级,将引导清退。
05“信用+小店经济”
试点单位:宁波象山县发展和改革局、象山县市场监管局
象山县以市场监管部门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评价主体,搭建“一舱、一库、一信用体系、N场景”的(111N)数据体系,其中“一舱”即县级小店经济驾驶舱,“一库”即一个数据专题库,“一信用体系”即小店复合型信用评价体系,“多场景”即多个小店经济便民服务场景。
一是夯实小店经济平台建设。打造小店经济驾驶舱,以小店信用、小店经营、小店服务三大应用场景为设计方向,重点突出信用评级、政策服务、经营管理等功能。搭建一个数据专题库,通过省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结果、市天一信用分、县级部门数据等多源数据回流,以信用评价和惠民服务数据归集为基础,搭建起象山信用小店经济专题库。
二是构建商户信用评价体系。以小店经济专题库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归集13个政府部门、省信用分、市天一分的针对小店的29项三级指标数据,对全县5.8万家小店开展信用评级,建立A+ABCD五级信用管理,为小店经济提供可靠、准确、全面的信用评价服务,满足小店信贷匹配、诉求反馈、法律援助、信用监管等实际需求。
0681890信用家政加盟个体工商户企业管理
试点单位:宁波市海曙81890求助服务中心
81890打造形成了“1+1+1+N”的框架体系,即立足1个家政服务行业信用评价模型,出台1个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迭代升级1个81890数字平台,推出N个场景。
(一)全面完善评价体系,让评价结果更可信。一是制定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相继出台《家政企业等级标准》《家政从业人员资格星级标准》《居家保洁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项,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主要以被评价对象的服务质量为主,设置浙江省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主要参加81890组织的信用建设活动、社会评价、信用记录、示范引领等5大指标。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分为AAA、AA、A、B、C、D四等六级。
07信用+阳光餐饮街区
试点单位:宁波市镇海区市场监管局
镇海区选定宁大步行街为试点,创新“三级四色”信用分级评价体系、食安“四个视点”精密智控和“五化”共治共管,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重点商业街区智慧监管模式。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信用+阳光餐饮街区”大屏开发并上线试运行,通过irs平台成功调用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组件数据,实现宁大步行街内158户商户评价赋分。
(一)“三级四色”信用分级评价体系。一是数据归集。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数字台账,并利用AI智能设备采集餐饮店各端口实时抓取的基础数据,对各类监管数据进行归集和分析。二是评价赋分。涵盖公共信用、行业监管、社会治理三个层面40余项评价指标,对餐饮单位进行“精准画像”。三是监管举措。通过“红黑榜”分级分类监管推动餐饮单位自我约束,餐饮单位监管措施与“三级四色”画像一一对应。四是激励措施。不同等级的餐饮单位享受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扶持、惠民补贴和费用减免,最高享有50万元的特惠利率信用贷款和最高240元的“阳光厨房”补贴。
(三)“五化”共治共管模式。一是管理手段智能化。普及阳光厨房视频接入,综合应用物联网和AI抓拍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实现闭环处理,向监管部门及时推送预警信息。二是管理模式综合化。政府监管、街区自管、第三方协管、企业智控、信用评价等多种管理模式融合。三是社会管理公示化。社会共治模式,用公示屏的形式,在店里展示食安信息和宣传信息,并且将视频对接美团、饿了么等应用。四是风险管理数字化。一店一码,利用餐饮企业健康码等,综合应用大数据分析,实现风险数字化分析和动态展示。五是后厨管理互动化。在街区入口放置触摸屏终端,集中显示所有商家食安信息,消费者可点击看各种信息,并可参与评价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