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业态和模式成为酒店的关键要素。
市场的需求
现成的模板
第三方酒店管理模式,在北美是最为成熟的。在2019年的9月份,行业内有报道:北美最大的独立酒店管理公司爱姆布瑞吉(AimbridgeHospitality)和独立的跨国酒店运营商洲逸(InterstateHotels&Resorts)签署了合并的最终协议,成为第三方酒店管理服务的全球领导者。合并后的公司将管理49个州和20个国家的1,400多个品牌和独立物业的投资组合。根据2019年“HOTELS”杂志公布的全球管理公司排名中爱姆布瑞吉(AimbridgeHospitality)全球排名17位,共计管理834家酒店,超过10万间酒店客房。洲逸(InterstateHotels&Resorts)排名21位,共计管理481家酒店,客房超过8万间。合并后,两家酒店集团共计管理酒店1,315家,客房数超过18万间,预计全球酒店集团排名提升2个升位至15位。洲逸(InterstateHotels&Resort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夫约翰逊说。“我们的综合规模将确保获得更强大的数据和最佳人才,以进一步使我们成为领先的酒店管理者。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超过60,000名员工的人才库。”
从以上的报道内容中可以诠释没有品牌和管理系统的第三方酒管公司,靠什么能够有能力管理全球拥有18万间客房规模的1,315家酒店,靠的是强大的数据和专业人才。
在北美和其他国家,采用第三方酒管的投资方,除了准备资金、决定投资、决定投在哪里、选用哪个品牌,其他从和品牌方谈判、按品牌标准设计、筹建、营运、资产管理等事项,都委托给了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打理,合作是长期的。
国内的实践
从以上案例来分析,除了国内业主对于第三方管理的认知不足,和洲逸在中国的价值难以体现也有关系,第三方酒店管理的价值数据和人才,洲逸在中国是否存在?
进一步需要探讨的是,为何国内的投资方在本身并没有管理团队的前提下,选择从委托管理到特许经营的模式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进入酒店业的投资方对于在不同城市的物业,挂上不同品牌的价值还是有所认知,只是感觉全权委托管理模式投资方丧失了控制力,其中部分集团和部分品牌,在过于强调品牌标准的前提下,让投资方在采购原材料和FFE物品时,远超出计划预算,而开业后的业绩远低于品牌方签约时的承诺,面对事实,改变管理模式,投资方更多的考量是为了拿回控制权,得到理想的投资回报。
目前行业内将委托管理模式改为特许经营模式的酒店已经有了一批,多数是委托管理签约超过10年的业主。模式改变后有如愿的,业绩提高了,利润增加了,也有不如原有模式业绩的,区别就在除了品牌以外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部分投资方,在邀请品牌管理的同时,一并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团队,专业人才齐备,所以改变模式后可能就是减少了个别管理者而已,其他不变,且自己的专业团队对于本地市场的客源比管理公司派驻的管理者更能有效驾驭。现在更多采用特许加盟经营模式的是不少新建酒店,投资方的目的是为了将控制权把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没有营运团队就找第三方酒管。业内有些想证明此模式对投资方的有利,居然有数据说这种模式的三方组合,可以比委托管理提高利润20%左右。
人力资源的呼唤
袁学娅女士现任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官。曾在多家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担任高管职务,兼任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拥有28年中外高级酒店管理经验。袁女士也是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MTA客座教授。
企业招聘
收益管理经理·广州
酒店总经理(工作地点:全国境内)·上海
国际机票BD经理·北京
销售管理·广州
商旅会奖行业一周新鲜事。
未来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长期性、紧密型的全面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