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6.09北京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极为辉煌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有它
在拥有最大领土最多人口的同时
它也拥有无比辉煌的文化和艺术
凤在楚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楚人相信凤鸟是沟通天地的神物
人类可以借助凤飞升往九天之上
在各种贵重器物上都有凤的造型
凤成为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象
首都博物馆曾举办过楚文化特展
展览的题目即以<凤舞九天>为名
楚文化特展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其先祖于周成王时受封立国,辟在荆山,扬威于鄂,后问鼎周室,进而成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时尽有东至滨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诸侯国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
起源于祝融,其精为鸟。楚人与龙凤结下了不解之缘。楚人以凤喻人、以凤喻德、相信乘龙御凤可以飘举升天。尊龙崇凤贯注到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展现出凤飞龙游的美感。
精微准确的天文历法,精湛繁缛的冶金、纺织、髹漆,睿智玄妙的老、庄思想,高洁绮丽的屈、宋情思,彰显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八百余年造就了一个风华绝代的世界,楚文化不仅局限于楚地,且波及周边诸国,楚由行政概念发展为区域文明概念。
春秋王子午铜鼎(附匕)
该器为楚国令尹王子午的七件列鼎之一。七鼎在春秋时为卿的鼎制,与王子午的身份相符。王子午即《左传》所记载的“公子午”,又名子庚,楚庄王之子,楚共王之弟,楚康王二年任令尹(相当于丞相)。七鼎内盛牛骨,与周礼规定的七鼎大牢鼎实(牛、羊、豕、鱼、腊、肠胃、肤)不符。鼎腹的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铸就的怪兽,前爪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字体修长,笔划婉转逶迤,颇多类似鸟虫书一样的装饰性笔划,别具一格。铭文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匕是从鼎内取肉的器具。
战国九鼎八簋
“陈鼎设簋,礼,所以明贵贱,辨等列也”。列鼎制度在西周中晚期形成,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擂鼓墩2号墓出土9件升鼎,形制、纹饰相近,为一套盛牲肉的列鼎。然而,考古发现楚人的鼎并不完全按此规则,有的大小相同,有的则以对鼎递减。此墓主为曾国国君或夫人,随葬9鼎8簋,与他的身份相符。
战国楚王盦悍鼎
炊器和盛食器,也是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的重要礼器。此鼎附耳有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并用于祭祀的史实。其中鐈(qiáo),鼎(长足鼎)是楚国高级贵族使用的、具有楚文化特色的鼎。楚幽王,熊(写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至前228年在位。
战国曾侯乙夫人的铜编钟
战国虎座凤鸟漆木架鼓
虎座凤鸟漆木架鼓属于悬鼓,此鼓以虎为座、凤鸟为架,是楚地特有的一种乐器,同类器物均出土于楚国贵族大墓,可知当时只有王室及高级贵族才能享有。此器基本完好,是迄今发现最精美的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之一。楚属南方祝融之地,向有崇凤传统,凤鸟为至高无上的神鸟,地位堪比中原威力无边的神龙。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不仅是精美的乐器和艺术佳品,更是灿烂楚文化的象征。
战国绢地龙凤相蟠纹绣
衣料。在浅黄绢上,以红棕、土黄、浅黄三色线锁绣而成,主题纹为一凤二龙相蟠。凤鸟伸颈展翅,二龙对首相蟠于凤身之上。龙凤一体的造型,极富神秘韵味,凸显了楚人精湛的刺绣工艺和浪漫的艺术气质。
战国木雕虎座立凤
在卧虎背上,立着一只振翅欲飞的凤鸟,凤鸟背上插一对锐利的真鹿角。虎座立凤是流行于战国时期楚墓的一种寓意性随葬明器,仅见于湖北境内的楚墓,而以楚都(今属荆州市)出土为最多。这与楚人崇凤传统及多神崇拜有关。由于凤凰以善舞而闻名,故在《山海经》中又被称作“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的舞鸟。楚人迷信凤是通天的神鸟,只有得到它的引导,人的灵魂才能顺利地引渡到九天之上。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
帛画指绘在丝帛上的图画。画面描绘一个高髻细腰、广袖长裙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形象;她侧身站立在一弯月状物上,合掌祈求,头顶凤鸟展翅,前方夔龙升腾。关于该帛画的用途,多数学者认为是龙凤导引灵魂升天的“魂幡”,出殡时引为前导,葬时放入棺椁。这种“魂幡”,在楚墓中首次发现,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与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