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酒店业自救:品牌方减免加盟费降本增效考验管理功力
本报记者魏婕蒋政北京报道
春节期间原本是酒店业需求旺盛的黄金周,然而新冠肺炎成为了酒店业的“黑天鹅”。受疫情影响,国内酒店预订率急剧下降,经营面临压力。
在此背景下,首旅如家、华住、开元、亚朵等酒店集团陆续宣布减免加盟商管理费。同时,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发布企业减负方案,其中,北京市政府发布文件称,对于旅游、住宿、餐饮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
多位行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品牌方、政府推出的减免政策对于缓解酒店经营者的压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酒店自身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做好现金流管理,而这对于酒店业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两种自救路径
订单量减少,出租率走低,坚持营业还是暂时闭店成为摆在酒店经营者面前的两条路径。据旅游行业自媒体“环球旅讯”消息,2月2日晚间,华住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季琦通过邮件向员工发布了内部信,信中提到“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连锁的门店效益将会极差”,许多门店出租率很低,经营性亏损,但坚持开业是对旅客负责,华住不鼓励、不提倡关店歇业,对于关店并开除、辞退员工的加盟商,不认同其做法,建议“克服困难,坚持营业”,并承诺不会通过裁员和减薪来应对危机,免收湖北加盟店封城后的加盟费,其他城市门店的加盟费减半收取。
首旅如家方面也向记者表示,疫情给全国住宿业带来较大冲击,为共克时艰,免收湖北地区加盟酒店1月20日至3月31日的品牌使用、服务支持费,其他城市减半收取。
开元酒店集团(01158,HK)宣布免收旗下全国所有委托管理品牌加盟管理酒店(含外部委托管理、特许管理、第三方管理)1月24日至2月29日的管理费,武汉加盟管理酒店免收2020年第一季度的管理费,支持业主,共渡难关。
而没有集团作为支撑的单体酒店,大多选择闭店来存续力量。天津某四星级酒店的副总经理吕强(化名)告诉记者,从线上预订来看,1月25日到2月8日的房间虽然几乎订满,但出于对疫情的判断,酒店董事会商议,从大年初一开始,在营收数据下降之前,主动暂停营业,线上预订金一律退回,员工方面只保留值班、保安人员,其他员工在家,而不久后政府也发文,要求餐饮、酒店等暂停营业。
吕强称,自己所在的酒店在春节前的日营业额大概是2万~3万元。“我们酒店里的餐厅损失更大,原本餐厅从除夕一直到正月初十全部预订满,有50多个包间,大厅有100多张桌子,提前准备的蔬菜、肉类都浪费了,每天的损失大概有4万元。”
“各个集团减少或全免加盟费既是大品牌对疫情下加盟商的减负,也会加速头部集团对其他中小型酒店集团的洗牌。”酒店产权网创始人、酒店业资深人士冯少辉分析称,豁免力度越大,对中小型的酒店集团打击越为严重。对加盟商来说,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在整体营收中占比是低于房租、人力工资等费用的。如果该政策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以加盟为主的酒店集团的洗牌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酒店入住率非常低,比17年前SARS时的入住率还要低很多。约90%酒店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实施了整个酒店关停,部分酒店依然在为宾客提供客房与住店客人套餐服务,部分武汉地区的酒店为武汉地区各大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住宿。”开元酒店集团总裁陈妙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大量员工无法上班,员工的管理压力和企业成本压力都很大,原计划2月份新开业的酒店,会有适当推迟。“酒店作为高固定成本行业,受疫情影响巨大,但集团办公会议决定,不会通过裁员和减薪来应对危机。”
冯少辉分析称,是否闭店,取决于所在的地区以及当地政策的引导。通常情况下,较大的酒店通常都会采取最大化地压缩营业范围,来减少经营成本,但闭店对酒店的经营是长期的,也会影响很多资源的持续性。所以,较小的酒店闭店影响相对较小。
“后期如果政府能出台阶段性的政策,包括房租补贴、五金减免或缓交、税收优惠、企业免息贷款等,对于我们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很有力的支持。”陈妙强表示。
另一方面,在寻求自救的同时,酒店企业也在纷纷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当中。1月25日,铂涛集团旗下7天酒店紧急调动武汉市区内23家分店2000多间客房,全力投入到保障一线防疫人员的就近住宿需求当中。1月26日和1月27日,铂涛集团再次调动旗下麗枫、喆啡、非繁城品、希岸、IU、7天等酒店品牌21家门店超1400间客房投入到保障行动当中。
管理能力迎考
“行业阶段性的重创,对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单体酒店影响会比较大,特别是对于某些本身经营就不好的酒店。”冯少辉指出,疫情仍然是在上升阶段,各地区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在此背景下,商务出行、会展、旅游等活动减少,单体酒店、连锁酒店、中高端酒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有资金存量的酒店抗风险能力较强,虽然也有损失,但仍能通过资金存量渡过此次难关。”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的决策是保留员工,门店不裁员。”季琦在公开信中坦承,正常情况下门店一线员工的人力成本每月要6000元左右,10万员工,每月就是6亿元,假如疫情持续6个月,也就是36亿元。“加盟商和我们合起来都负担不起,所以要首先保证坚守在一线员工的薪酬。在出租率不饱满的情况下,希望加盟商和我们一起,群策群力,想尽办法,既能保留员工,也不能搞成无底洞。”
“当营业额下降,各项支出尤其是人工成本不小的情况下,现金流管理极为重要。”开元酒店集团总裁陈妙强向记者表示,现阶段会充分分析自身情况,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现有的运营成本,妥善解决在店人员的调休安排,减少人力成本、日常开销等。同时与行业上下游建立良好的对话互动机制,共同商讨方案方针,共克时艰。
而作为单体酒店管理者的吕强告诉记者,目前只能是股东自掏腰包注资,用原有账上的余额给员工发工资,但如果持续无法营业,接下来可能会考虑裁员或调整薪酬结构。
“能存活下来的酒店一定是那些在疫情之前拥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和杠杆较小的公司或集团。”冯少辉认为,较高的资金储备或现金等价物的储备,将有助于提高酒店后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如果集团的杠杆较大,资金储备不足,那么,2020年将是很有挑战的一年。”
酒店业咨询机构盈蝶咨询CEO胡升阳告诉记者,春节之前盈蝶咨询与中国饭店协会对疫情给酒店行业带来的损失做出了统计,与去年春节相比,今年春节期间的酒店业损失达400亿元,后面一两个月的情况还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