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四处“找钱”的上海美豪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豪酒店集团”)终于找到了“买家”。
闻旅查询企查查平台发现,7月27日美豪酒店集团新增了一条股权出质信息,将70%股权出质给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所属集团为同程旅行。也就是说,一直被传到处“求”收购的美豪酒店集团终于找到了新归宿,被同程旅行收入囊中。
图源:企查查
作为深耕行业20余年的老酒店品牌,美豪酒店集团目前拥有7大酒店品牌,包括雅致、丽致、RHOTEL、美嘉豪、美丽豪、东方新丽、怡致等,并在2021年时已经布局100城超300家门店,根据其官网公布的未来5年计划,目标是要发展到200+主要核心城市。
美豪酒店集团究竟是不是一个好标的?
但从公司经营角度,美豪酒店集团诸多问题缠身,具体表现可从其大股东的股权出质以及美豪酒店集团所涉及的法律诉讼,被冻结的股权窥探一二。
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美豪酒店集团目前由龚兆庆及张晓玲共同持股,其中作为董事长兼CEO的龚兆庆控股比例为99.31%,另一重要高层领导、董事会成员张晓玲持股0.69%,两位持股人目前均有股权出质动作。
以实际控股人龚兆庆来说,其最近一笔股权出质登记日期为2022年6月17日,出质股权数额为300,质权人为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贷款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及其他法律、法规许可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另据企查查信息显示,2021年以来,龚兆庆进行过的股权出质行为有6起,共计出质的股权数额2900,且均处于有效状态。
而以“上海美豪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出质人,自2020年起其所出质的旗下控股、参股企业股权事件有9起,且均处于有效状态。
除出质股权之外,龚兆庆还有部分资产仍处于被冻结状态,企查查信息显示,2021年8月17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他所持有的美豪酒店集团股权、其他投资权益数额1552.9349万元人民币,冻结期限为1095天,到2024年8月16日才会解冻。
另外从融资角度,自成立以来,美豪酒店集团公开可查的融资消息共计4次,分别为2016年、2017年与2018年4月、8月的两笔。其中最新一次2018年8月份融资金额为一亿元,领头机构分别为陕文投和同程旅游,也就是如今的同程旅行。此后再无新的融资消息披露,在公司资金紧张,没有新融资进账,且饱受疫情对于日常经营的影响之下,美豪酒店集团欲寻找“金主”卖身的动机也变得显而易见。
疫情打击OR策略失误,美豪的问题出在了哪?
针对于美豪酒店集团深陷困境的原因究竟出在了哪里,逃不开的现实影响因素之一一定是因为疫情。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全体旅游企业包括酒店集团在内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遇的退改潮,再加之后续疫情影响,为配合疫情防控需求的停业以及作为隔离场所的事情时有发生。
尽管酒店是疫情影响之下最先开始复苏的细分领域之一,但面临的经营压力并不小,对于美豪酒店集团而言也是如此。
根据龚兆庆2020年4月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透露的信息,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美豪酒店2020年第一季度正常情况下能实现2亿元的营业收入,疫情的突然降临,这部分收入化为泡影。粗略计算,这次疫情给美豪酒店母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在7000-8000万元,如果扣除未发生的一部分成本费用,美豪酒店直接净损失大概在4000万元左右。
想要弥补这样的亏损额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后续2021年、2022年,疫情对于酒店行业的影响一直没有消散,且因为疫情促使的大众出行住宿需求的升级,美豪酒店主攻的中高端酒店市场反而成为了疫情下竞争酒店品牌扎堆布局的核心方向,国内头部酒店集团以及国际酒店品牌等都持续向这个市场不断发力。
为了能增强应对竞争的品牌吸引力以及应对疫情风险的能力,美豪酒店集团在经营策略以及运营模式上都做了一些创新突破和策略调整。首先在经营层面,根据龚兆庆的说法是从疫情后就从附加项目上下功夫,以住宿为核心增加新的盈利点,比如汤池SPA、共享办公、上线外卖等,以创新业务的形式来增加酒店营收,提升溢价。
而在运营策略层面上,美豪酒店集团的调整是将从“海底捞”式重资产直营模式走向轻资产平台化模式。龚兆庆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过这样调整的原因,他表示从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直营店收益也要高于加盟店,但问题在于直营模式的扩张速度有限,酒店数量太多,人才培养、市场消化都是问题,最后导致的结果是酒店溢价能力不行。从商业模式上看,“轻资产”的加盟模式更有利于企业的现金流动,资金的安全性更高。
发表以上观点时,龚兆庆还曾透露,美豪酒店集团有融资的打算,其中开业的5家酒店会继续开放一些项目层面的股权合作;针对存量项目,也计划将部分项目从债权形式转为股权,继而释放一部分利润;在公司股权层面,美豪酒店计划再释放20%左右的股权。
以“捆绑”形式吸引加盟伙伴的做法美豪酒店集团也并不是第一次。更早之前,美豪酒店集团还联合多彩投、第五创等众筹平台,推酒店项目的众筹,但两个平台上参与美豪酒店众筹项目的投资人也都遭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第五创,2021年初时曾被曝违约频现,提到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有美豪酒店(山东潍坊店),根据第五创官网对该项目的介绍,项目承诺第一年回本15%,第二年回本25%,第三、四年各回本30%,之后开始分红。但实际情况是酒店于2018年5月开张,2018年底时尚可按约定回本15%,但从2019下半年开始,项目方开始推托经营不善,无力回本。参与众筹的投资人甚至被项目负责人拉黑,各种联系方式都失联。
多家酒店管理公司遭遇挂牌转让,行业“抄底”时机到了?
事实上,2022年发生的有关于酒店管理公司的股权交易并不在少数,闻旅梳理各产权平台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从年初至今,正式披露、预披露以及完成交易的酒店管理公司股权挂牌转让事件有10起之多。
从统计的信息可以看到,100%股权全部转让的酒店管理公司有6家,比例在一半以上,包括桂林市凯威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奕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朔州市海苑酒店有限公司、三亚万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武安市晨曦酒店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霄云鸿晖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图源:北京产权交易所
以三亚万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所在地为海南三亚,注册资本12000万元。原本是地处国内旅游发展欣欣向荣的一片“热土”,经营酒店业务的环境还是比较有优势,但经审计其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42.59万元,营业利润为-4850.61万元,净利润为-12781.89万元,负债总计为39816.73万元。2022年5月30日其营业收入仅为5.11万元,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均为-1037万元。
图源: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站在酒店市场发展的角度,新冠疫情冲击整体旅游业务的情况之下,酒店业务属于复苏比较快的领域之一,在2021年疫情较为缓和时,许多酒店集团的入住率以及客房单价都有恢复到疫情前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的情况出现,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下场投资酒店管理公司的资本方相对而言比较活跃,但到了2022年,这样的投资热情又因为疫情的反复而被泼下了冷水。
从挂牌交易的企业情况进展来看,截至目前成交的仅为1家,宁波汉雅开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7%股权,所涉及的金额及股权占比相对较小,而大宗股权转让的挂牌交易,基本没有成功的消息披露。其中,桂林市凯威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从今年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挂牌了三次,但均无人接手。
对于这样的情况,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收购方是为了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疫情的影响使得酒店行业的并购收购成为一种趋势,以现在行业情况下的项目估值来说,还是值得有实力的并购方考虑下手的,但前提是需要综合判断好所收标的的整体情况,如果项目本身负债太高且不具备产品优势,尽管资本市场活跃度升高,也很寻到合适的资方难达成交易。
另有来自仲量联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亚太区共达成酒店交易75笔,同比下降20.2%,较2019年同期下降33.0%。主要原因之一是随着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结合当前利好的旅游市场条件和经济远景,买方和卖方在成交价格预期上产生较大分歧。具体到国内因部分城市新冠疫情反复,导致上半年酒店交易额同比下降43.8%,预计许多酒店交易活动可能推迟到2022年第四季度或2023年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