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高端”果切竟是用烂水果制成,店员还理直气壮的称之为“废物利用”。月薪2万的中产最爱的“高价高品质”标签,百果园还把握得住吗?要不是央视315曝光,还有多少人在被割韭菜。
订单写的是高等级的樱桃,店员却用JJ级的樱桃代替JJJJ级的樱桃,两者的价格相差很大;
图源:经视直播截图
图为:东方甄选自营店(左)、百果园APP(右)
被黑料吞没的百果园
主打一个“道歉不改正”
若不是记者卧底调查门店,百果园这次也没想到居然在315被点名“玩出火”了。
都说果切行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小九九”。
压秤、以次充好、坏果当好果卖……这些黑幕,消费者们已经见怪不怪,甚至是妥协默认了,毕竟该吃的时候还是得吃。
但这次消费者对于百果园事件的反应,明显比一般的水果店被曝光时的反应要更大一些。
原本以为高出的价格买的是品控,没想到是欺骗。
尽管如此,百果园现在依然可以说是现在国内高端连锁果业的行业标杆。目前,官方是对涉事门店将处以最高10万元左右的罚款。
图源:百果园官方回应截图
除了盒马、山姆等大型货仓式超市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耳熟的水果连锁店能和百果园一较高下。
但这也是百果园自己筑的高台,当初宣传有多成功,现在就有多让人生气。
图源:百果园官方
如果百果园也这样用烂水果,那你凭什么卖那么贵?
这还不是百果园第一次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甚至在百果园三次冲击上市的关头,食品安全问题都会“恰好出现”,手动“中止”上市。在去年11月底的时候,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盐田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
但谈到百果园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第一次是在2020年6月份,百果园前脚递标书,后脚便被证券日报报道消费者要求退货遭到门店发消息辱骂的新闻。
要知道百果园可是自己对消费者承诺——觉得不好吃,尽管退钱。
第一次上市失败之后,百果园在半年后又一次卷土重来,这一次百果园找了个“靠山”——与民生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准备冲击创业板。
结果这一次的事更大。
这件事不仅是和个别消费者的纠纷,而是让普遍的吃瓜群众都感到窝火,百果园的路人盘崩的很难看。
起因是成都的消费者买了17万的水果慰问敬老院和抗疫工作人员,结果这价值17万的水果中竟然存在大量发霉的水果,部分水果甚至来路不明,可能涉及走私。
“价值17万的水果”和“慰问物品”这两个标签同时存在,百果园这次把事办的几乎没有公关的余地了。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百果园依然没有打算放缓上市,而是在2022年5月第三次尝试上市!
结果这一次轮到自媒体来曝光了。
这一次百果园被爆的内容和315晚会曝光的情况如出一辙。
都是以次充好、卖霉变腐烂果切、小凤梨冒充大凤梨等,消费者已经很“熟悉”了。
没想到百果园真的就主打一个“道歉但不改正”。
硬是要把消费者的好感消磨殆尽。
明明一开始,百果园给他们的目标客户塑造的印象非常好。
尽管也有人认为百果园的价格虚高,水果溢价高。
但是接受百果园商业模式的消费者认为:花多一点点钱,品质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还是很不错的。
由此出现了对百果园评价的两极分化,但即便如此,道歉后的百果园还是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而且这批客户的黏性很高。
随着百草园早期口碑的积累,百果园渐渐成为呼声最高的“水果连锁之王”。
即使现在的百果园黑料缠身,但一开始的百果园不是这样的。
2002年百果园第一家门店在深圳开业,名头也很响亮,是全国第一家水果专卖连锁门店,还开在寸土寸金的地段。
并且在2008年,百果园就看到了网络的价值,上线了“网上百果园”,尝试在网上销售水果。
当时的京东、淘宝还在电商的起步阶段。
到2009年,百果园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它们承诺“三无退货”,即是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货。
这个承诺放在今天也许已经不稀奇了。但放在2009年,该承诺的分量就很不一样了。
那个年代是消费者对于水果行业极度不信任的时期。
市面上各种欺诈新闻层出不穷:骗称,卖完就跑、贴标签掩盖虫洞、打甜蜜素、表皮喷上有毒的保鲜剂……
尽管这些消息中谣言与真相掺杂,也有一些不专业的媒体在煽风点火,吸引大众目光,但从消费者的眼中只能看到水果行业的堕落。
大家在挑选水果时总有心结,害怕肉眼看不见的风险。
就在消费者对水果行业彻底灰心,甚至扬言“再也不吃水果”的时候,百果园却敢完全与消费者交心,给出“三无退款”的承诺——我相信你,所以请你也相信我。
这一举动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消费者在惊愕之余不由得再次贡献自己的信任。加上百果园做的是连锁水果店,大家看着越来越多的门店,心里更加踏实。
就这样,百果园凭借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举动,很快门店数量迈过了100家的大关,此后门店增长速度明显提升。
到了2013年,百果园又打造出另一把利器,就是“以口感为导向的水果评价体系”。
这样一套严明的体系下来,在理论上就能保证水果达到门店内时是让人放心的水果。
于是百果园与消费者之间的默契达成,百果园拥有了一大批的忠实中产客户。
这一次百果园之所以输的那么惨,就是因为他违背了与客户之间的默契,“背刺”了客户。
从前的百果园能做到“三无退款”,现在黑猫平台上还存在几百条有关百果园退货态度恶劣的投诉;
曾经的百果园能做到对客户忠诚,只卖好吃安全的水果,现在被爆出烂果切、JJ级的樱桃冒充JJJJ级的樱桃,纯纯把消费者当做花钱买难受的冤种。
那就别怪曾经的忠实客户“脱粉回踩”,普遍觉得“巨贵”,也不是打工人能消费得起的,大家可以接受花高价买高品质的水果,但是绝不能被坑。
图源:内幕纠察局
毕竟盒马、山姆、胖东来的水果区可是嗷嗷待哺。
狂开6000+门店,加盟商的钱更好赚?
一年平均开店393家,百果园的这十五年还是走的有些快。
百果园门店越开越多,如何解决供应链和标准化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源:百果园
创始人余惠勇很早就意识到水果的供应要在源头解决,从产地就筛选出好的水果。
秉着这样的观念,百果园里的水果有80%都是基地直采的。
百果园也曾投资果农,改良品种,例如冬枣和香梨,建立了一个从种水果到卖水果的全过程产业链。
好的产品留住消费者,这样才把早期百果园好的形象立在了消费者面前。
百果园的门店也慢慢提升到了2016年的1500家。
但进入2019年百果园全面开启加盟之后,情况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此前百果园主要采取门店合伙人的方式来经营,要成为店长,需要负责80%的资金投入,然后接受百果园的培训和管理,3年内的亏损由百果园承担,店长不需要承担。
同时,百果园还通过把“每年培养一名店长”纳入考核的模式,把自己需要的有能力的店长筛选了出来,解决了人才的问题。
业绩良好的店长百果园也有后路——“退出机制”。
店长早期投入资金原数返回,同时一次性补偿30万,再鼓励开新的门店。
这种模式很好的捆绑了门店店长与百果园总部之间的联系,既解决了百果园扩张的资金问题,又很好的为投资者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被激发。
但2019年后,百果园不满足于这种温温吞吞的扩张模式了。
于是全面开启加盟。
图源:百果园历年公开资料整理
快速地扩张给百果园带来了充沛的资金,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89.76亿元、88.54亿元、102.9亿元。其中近八成的营收来自于加盟店。
与门店增长速度同频加快的还有百果园上市的步伐,百果园为了顺利上市,在扩张方面可谓是费尽心思。
尽管资金照着预料的趋势上涨,但扩张太快暴露出来的问题百果园目前显然分不出手来解决。
各种食品问题屡屡被爆出,尽管每次都没有伤害到百果园的大动脉,但高频次的出现,在一点点的消磨着消费者对百果园的信任。
只管“走得远”,忽略“走得稳”,百果园迟早是要摔一跤的。
消费者抛弃你的时候
不会说任何一句话
“门店的确越开越多,但百果园越来越难赚钱了”这是许多百果园加盟商的想法。
图源:碧桂园加盟投资费用
经历了经济形势不太好的几年,百果园门店肉眼可见的门可罗雀。
其中一个原因是定位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社区团购与拼多多生鲜的火热可以映衬出百果园的落寞。
图为:百果园车厘子价格(左)、拼多多车厘子价格(右)
高溢价带来的品牌赋值和一点点的边际效应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了。
“揣在兜里的才是钱”是现在的主流观点。
而且百果园现在拥有的高品质已经不是什么稀缺属性,各种大型超市也能做到。
百果园在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正在降低。
况且黑料频频的百果园似乎也在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这比百果园初期连续扩损七年的情况还要危险。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既然大环境不好,加盟店就顾不得维持大方向的品牌形象,一切以减少损失为目标,与百果园企业的利益不再一致,这才是黑料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在消费降级的时代,波及的范围可能比想象中大。消费者不愿意再为那一点点所谓的“更好吃”花费更大的代价,性价比为王。
百果园纵然在管理上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但根本上还是企业没有及时跟上客户的需求变化,市场变了,但如果百果园还没变,到底是不是官方回应的只是个别门店的疏忽大意,这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消费者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