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联盟的媒体支持单位,《IT时报》专访了联盟理事长、仪电集团总裁蔡小庆,联盟执行理事长、上海电气集团CIO李静,听听他们对首席信息官的期待。
“如果信息化建设因已有利益受损而被阻,CEO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打破”——蔡小庆
“不要将首席信息官仅仅看做一个岗位,没有CIO思维,这个制度没有用。”——李静
《IT时报》:您两位所在的企业一直以来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也十分看重,请问您如何看待首席信息官在企业中的作用?
按照这样的转型要求,仪电集团正在进行业务架构的重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流程、管控模式的再造,其中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和规划,就是转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必须能够助力企业转型与变革,而我们也希望借此轮调整,将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到一定高度。
李静(上海电气集团CIO拟任上海市CIO联盟执行理事长):
《IT时报》:一直以来,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有CEO工程的说法,对于不少CIO而言,CEO的支撑与否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对此您这么看?CIO和CEO的关系应该是怎样?
这对CEO和CIO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CIO是CEO的副手,但和其他CXO相比,它CIO管理的内容带有全局性,CEO必须对其工作要有高度重视,否则自上而下其他部门也不会有足够的重视,CIO也得不到必要的资源。CEO要将CIO摆在战略的高度,全力支持信息化的建设。
当然,CIO和其他CXO有时可能会因为争夺资源、或者触动某些利益而发生冲突,这个时候,CEO必须要准确决策判断,谁的想法符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现阶段特点。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企业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必须要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帮助,企业讲投入产出,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能超越企业发展的阶段,做一些花瓶式的东西。
但同时CEO也要判断,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组织变革、流程再造,如果因为涉及到已有利益而受阻,CEO要毫不犹豫地打破这些现行利益格局,真正实现组织格局的变革。
《IT时报》:现在工信部要求在央企、大型企业中都要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您认为这种制度的普及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
但现在如果普及首席信息官制度,最大的难点是人才难得,根据上述提到的要求,很难有合适的人可以符合企业要求,而且在国外,CIO是VP层面的高管,而有些国有企业对高管有一定名额限制,纯粹的CIO独立负责有一定难度。
李静:我一直认为,政府现在提出建立CIO的制度,其实有点晚了。早在十年前,当企业开始第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就应该建立CIO制度,就算不是这个名称,但一定要用CIO的思维去考虑和规划。一名合格CIO应该做的事情有:制定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支撑好企业发展战略,搭建企业的信息架构,制定企业各类信息化标准,同时用信息化思维去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CIO除了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外还需要熟悉企业各类业务,甚至要想到业务部门三年后的需求,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话相互“翻译”成彼此能懂的语言,从而推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落地应用。
但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在许多企业中CIO的定位并不清晰,有的企业是一个ITmanager(IT经理),他在企业内部所处的地位角色偏技术,很难保证能够协调、调动企业各方各面的资源去建立一套透明、协同、高效的信息平台。
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符合要求的CIO的资源也很少,如果让不懂IT的VP(副总裁)兼管信息化,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但能同时兼具两者特性的、既熟悉业务又懂IT的复合型人才,可能是首席信息官制度推广时会遇到的最大难题。
李静:现在我们提倡的互联网+,对企业的提出的要求是从信息化向互联网化转型,不仅要将互联网化的技术向企业生产内部转移,更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倒逼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用户体验至上的思维方式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是B2C,而制造企业擅长的是B2B,如何将互联网公司一些互联网化的架构“嫁接”到制造企业中,现在还没有看到可行的模式,可能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摸索。
未来,我认为,CIO和CTO角色功能会融合。当然对互联网公司而言,CIO和CTO就是一个岗位了,但不是所有行业都是这个特性的,其他行业的两者融合可能也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制造型企业中。通常意义上CTO是这家企业产品的总设计师,和IT关系不大。但现在随着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智能化、产品使用过程中大数据的演进,CTO必须要同时考虑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2IT)的融合,产品研发团队中既要有产品技术经理也要有IT技术经理。如何有效把两者角色融合好也是下一阶段的关键。
《IT时报》:上海成立CIO联盟,您认为它的主要作用和功能应该是什么?您将如何承担自己在这个联盟中的职责?
蔡小庆:成立CIO联盟,既是国家倡导,又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我们要服务于CIO,服务好CIO,营造良好的CIO发展生态环境,搭建广泛的交流合作渠道,促进CIO共同发展。通过联盟工作的开展,切实提升CIO的领导能力、流程和绩效管理能力、洞察和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战略规划能力、信息技术管理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六大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和发展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联盟平台,传输最新信息技术及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并且在服务好CIO的基础上,充分发挥CIO在企业及行业中的作用,通过联盟这种社会力量和因素,有力推进本市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建设。
作为理事长,我更多要起到协调作用,搭建好平台,将各方资源调动好、利用好,为成员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