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许多消费者发现“提前订酒店”,不再划算了:
早早预订反而买贵了,当天预订反而便宜巨多!
临时决定出行,反而能让人意外地“捡漏”。
这不禁让人发问:酒店预订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传统认知是“越早预订越优惠”,如今这一规律早已被颠覆改写。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者更倾向于短途游和当日预订。
五一期间入住1晚的占比大幅达89.08%
当日预订的占比达71.29%。
这导致,即便是节假日前夕,酒店也常面临大量空置房的困境。
在当前供过于求带来的市场寒冬中,酒店业者感受尤为深切。
游客越发冷静,不仅要货比三家,还学会了等到最后一刻“薅羊毛”。
这不仅增加了收益管理的复杂性,也促使商家必须灵活调整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暑期市场酒店商家该怎么卷,就必须放弃很多“花里胡哨”,更加直击灵魂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
推出大幅优惠的产品,开启价格战。
其次,还有很多酒店商家选择了:
设置限时促销阈值,确保收益的稳定性。
不同渠道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套餐。
根据市场反馈,灵活实施策略性让利。
以上策略的集大成者,就是目前各大酒店商家正在全力推的暑期大促。
说起大促,直播是其中的重头戏。
订单来了华东高星酒店营销负责人Fatina表示,酒店商家们逐渐意识到,如果缺乏吸引人的产品或价格,那么直播也会失去意义。
因此,他们今年放弃了复杂的营销噱头,转而直接上“干货”。
以最低价吸引那些观望的消费者。
用户发现价格合适,便迅速做决定。
Fatina提到,通过结合内容场景营销,仅在抖音平台,就取得了取得1200w+的销售额。
今年五六月份,酒店迎来了150万的直接核销生意。
在暑期实行的加价政策中,一旦溢价超过50%,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便会显著降低。
另外,整体大环境的承压,并不影响局部市场的机会。这里尤其考验商家的判断力。
举个例子,自三月份以来,华南地区一直饱受雨季困扰。
许多游客不得不取消出行计划,很多消费需求也被迫搁置。
莽山森林温泉酒店袁大鹏告诉《环球旅讯》:
如同天气的阴霾,华南地区的景区和酒店业也笼罩在乌云中。
但雨季的压抑,也为暑假蓄积了大量潜在需求。
为了释放暑期消费需求,他们在各个平台都做了铺排。
小红书上结合民宿特色,推出清凉避暑和露营等户外活动套餐。
视频号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提供避暑和养生等定制化产品。
总而言之,旅游消费者已经从消费降级,发展到了“智商升级”的阶段。
大众愈发理性谨慎、注重低价实惠,这是现状,也将会是未来的长期趋势。
这也促使商家和平台的服务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只有顺应这一消费趋势的商家,才能站稳脚跟。
提供让人愿意买单的服务,还得玩出点新花样。
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的表现,无疑将成为检验这一系列变化成效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