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个充满活力的出行市场正在回归。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火车服务、用车服务、在线旅游等行业流量增长显著。
公开数据显示,全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比上年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
从去年爆火的淄博烧烤、哈尔滨旅游,到最近几天频频登上热搜的甘肃天水麻辣烫,无一不显示了居民的出行热情。
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也持续好转。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达到76.7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总额为77.1亿元。
1)转向轻资产运营,规模化下快速扩张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重资产不同,连锁酒店已经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
从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酒店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增高。
2)高效率标准化模式,建立深厚品牌壁垒
标准化程度也是衡量连锁酒店品牌壁垒的核心指标之一。
首先是汉庭产品持续焕新。汉庭1.0产品在汉庭酒店占比在持续下降,从2020年的28.5%下降至2023年4.4%,而汉庭2.7及以上产品的占比在持续提升,从2020年的34.3%提升至2023年的71.2%。
我国酒店行业之前有一大特征:就是连锁化程度低。2023年全球酒店住宿行业连锁酒店房间占比为42.7%,美国市场的连锁化率达到72%,我国市场的连锁化率为40.2%,而在疫情前中国的连锁化率仅为26%。
2022年酒店数量较2019年同期大幅减少17%,许多单体酒店由于经营承压,不得不退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连锁酒店不降反增。
那么,我国的连锁化率已经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后续连锁酒店还有机会吗?
更重要的是,目前连锁酒店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机会:
1)下沉市场的机会还未完全发掘
首先,下沉酒店市场在今年春节期间表现出的旺盛生命力,某OTA平台数据显示,初一至初四,全国主要县城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20%。春节已经不再局限走亲访友,“返乡+旅游”新型春节方式,让不少带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县域市场酒店,迎来流量高峰。
其次,下沉市场单体酒店占比更高,连锁化率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另外,三四线城市的存量单体酒店由于管理水平欠缺,呈现房量较小、档次偏低、略显老化的问题。大众酒店超过5年仍未装修的老酒店超过半数,同时有10%面临亏损压力,存在产品焕新的潜在诉求。
2)中高档品牌仍有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酒店行业豪华、中高端、经济型酒店占比约为8%、27%、65%,国内酒店市场由低端经济型酒店占主导。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酒店市场通常呈现两边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豪华、中高端、经济型的比例约为20%、50%、30%。
从国内酒店市场结构来看,中端酒店的发展仍有发展空间。
截至2023年四季度,中高档在营酒店数量达到645家,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7%,待开业酒店数量达到386家,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8%,在营及待开业酒店数量达到1031家。实现了2021年华住曾提出的1000家的目标。
核心品牌桔子水晶的新签约数在2023年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23年管道酒店数量达到119家,相较年初呈现了翻倍的增长。城际新产品在2022年推出,2023年待开业酒店数量已经达到53家。
3)国际化、全球经营势不可挡
全球第一大酒店集团万豪酒店集团就是以有限服务型商务酒店起家,其在奢华、高端品牌的布局主要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在中高端、经济型等领域的布局则通过内生培育的方式,最终实现了全球化布局。
酒店股一直是长牛的行业。过去几年,全球几大头部酒店集团的股价在不断创新高。
可以看到,万豪、洲际这几家酒店的股价过去一年都涨了40%-60%。
其实,从估值上来讲,2023年财报发布后,华住的EV/EBITDA来到了12.7左右,相较于万豪、希尔顿等全球头部酒店集团有所低估。
另外,华住也十分重视股东回报。2023年11月,华住宣布派发约3亿美元现金股息,其中包括2亿美元普通股息和1亿美元特别股息。华住还在2023年从市场上回购了约1.2亿美元的股份。随着HWorld的轻资产化的提升和充裕现金流的保障,华住未来将继续通过派息和回购来为股东带来长期回报。
选择股票,经营明显领先的行业龙头肯定是最优解。买入华住,就是买入中国酒店业的长期趋势。
2023年华住的业绩超预期增长,收入稳定、现金流出色。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品牌效应突出、标准化好、服务优质的华住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个人觉得现在买入华住的长期赔率已经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