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利润奶牛”的长安福特,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67%、亏损7.77亿元的市场表现也在“意料之中”。
得益于销量增长、产品组合竞争力提高、定价优势显著以及结构成本改善,福特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息税前利润(EBIT)由去年同期的4.83亿美元的亏损缩窄至亏损1.55亿美元,亏损同比减少3.28亿美元。
从整体局面来看,尽管中国市场持续亏损,总体盈利下滑,但不难看出,面对全球宏观经济萎靡的巨大挑战,福特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已经大幅收窄,此前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的业务调整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
而福特对于摆脱逆境的探索,也将对全球汽车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事实上,早在全球汽车市场发生剧变之前,福特就是最早预判AI等高新技术的潜力并大力投资的车企之一;早在5G尚未成为话题之前,福特就在不断更新其V2V、V2X等研发及实验成果;早在大家还在紧盯单一市场时,福特就已经提出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理念。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福特为世界“装上车轮”开启了汽车新的发展时代;那么,面向未来出行不断进行的技术投入,是这家百年企业应对行业巨变的基本逻辑。
底特律“重拾生机”?
2018年,福特汽车以9000万美元买下了密歇根州整座破旧的中央火车站,并计划投入超过3亿美元对其进行重新装修。
作为见证了底特律这座“汽车城”崛起的标志,其衰败也被视为底特律没落的象征。但现在,这个已经闲置了30余年的火车站正在重新焕发生机。预计在2023年左右,这座火车站将作为福特的一个研发中心,重新开业。
尽管目前在自动驾驶方面发声较少,但福特实际上却是全球最“激进地”推进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企业。
资料显示,福特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完整转型方案的企业,其转型大幕早在2015年就已拉开。但是,庞大的转型计划和对新业务的投资一度给福特造成了巨大的财务负担,福特在全球的销量也连续下滑,这也使得福特在此后几个财年中备受资本市场质疑,而福特前CEO、年轻而激进的马克·菲尔兹也被迫“下课”。
“我们并不后悔当时的决定,对于福特来说,对创新和未来的投入是值得的,我们愿意冒这个险。”8月24日,福特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首席运营官JohnRich在底特律,福特总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规划,福特将在2021年底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届时,福特汽车的自动驾驶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实现商业部署。
在过去的一年里,福特完成了与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平台、拓展业务模式及用户体验、在全球范围内启动试点城市,并建立终端应用或车队管理的工作。同时,福特汽车还扩大了自动驾驶车辆的的测试团队。
2018年12月,福特在这里启动了GoRide网约车试点服务;同年,收购电动摩托车初创企业Spin,面向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车辆服务;2019年6月,福特在Corktown园区进行了第三代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还计划在园区和迪尔伯恩之间投入使用自动驾驶车辆,为福特员工提供班车接驳服务。
不可否认,全球领先的汽车企业都在布局自动驾驶,但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道路如何走通才是成功的关键。
福特多次强调自动驾驶的成本问题,在福特的计划中,希望提供一个人人都能承担的价格,就像福特在116年前的T型车变革一样——在这场变革中,福特将汽车制造变成流水式生产,使得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成为每个家庭都能触手可及的产品。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向上,福特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福特汽车正在与合作伙伴高通共同测试车联网C-V2X技术,将城市中的各种技术和应用——车辆、自行车和行人交通信号灯、标志、设备,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通。
今年7月12日,大众集团CEO迪斯与福特CEO韩恺特共同宣布,双方将在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领域深化合作。大众将向福特自动驾驶公司子公司Argo.AI投资26亿美元,这笔投资中的10亿美元将以现金的方式进行结算,剩余16亿美元则是将原先大众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ID并入Argo.AI的旗下,两家车企对于Argo.AI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美元。
“马克·菲尔兹做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战略规划,但我们现在可以实现这些目标。”JohnRich强调,未来福特会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资金。
中国业务“触底反弹”?
相比于快速推进的自动驾驶、智能出行方面的快速布局,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战略市场,福特同时必须面对自2018年车市总体下行以来,自身销量不断萎缩的现实困境。
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长安福特今年上半年销量仅有7.5万辆,跌幅高达67%。
“中国汽车产业与各国汽车产业的合作,是双赢的结果。美国汽车产业的直接竞争对手是欧日韩,如果没有与中国的合作,美国汽车产业一定会在与欧日韩的竞争中一败涂地。”
除了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自2015年“1515战略”到期以来,新产品投放和技术更新缓慢,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反应滞后,和由此带来的经销商信心匮乏,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福特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的几个关键因素。
在福特中国产品创新副总裁刘曰海看来,中国市场很大,也非常复杂,每个地区的特点都不一样,而且也在不停变化。在国外,可能每十年就是一代人,而中国每三五年就是一代人,这个“代”就指的是消费观的变化。
过去,受制于全球规划,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车型投放节奏没能赶上发展速度;同时,为了达到全球统一的要求,福特的产品开发必须兼顾、权衡每个市场的需求,没有完全针对不同市场的研发及投入。
因此,从2018年10月,福特汽车对中国业务作出一系列战略调整,特别是将福特中国全面升级为独立业务单元,陈安宁于9年之后回归福特,并且快速组建了一支拥有丰富本地市场经验的全新高管团队,对中国业务进行了大幅调整,正式开启了福特在中国市场的2.0时代。
当然,放权中国团队,加快本地市场的反应速度,离不开福特总部的坚定支持,尤其是资源倾斜。
8月16日,在福特品牌日活动上,长安福特一举推出了全新福克斯Active、全新金牛座和新锐界ST/ST-Line三款新车型,快速丰富自己的产品矩阵。
这是今年“福特中国2.0”战略以及“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的首次落地。动作之大,前所未有,这也被看作是福特改变在华销量困境、重拾信心的重要举措。
此外,福特在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将快速在投放中国市场的产品上出现。福特中国发布了“智能科技计划”,致力于以中国速度推出智能产品和服务,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将加快实现福特“智能汽车服务智能世界(SVSW)”的愿景。
“福特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我们的重中之重。”韩瑞麒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