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厨房总是零乱、邋遢,地板又湿又滑,所以,就经常出现打碎菜盘、摔伤员工的事情,不但要救治员工,办理工伤,还造成物料的损坏。2、物品积压或食品变质。
员工和管理者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表里不一”:写的和放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比如:服务总台,外面看起来富丽堂皇,可一进到里面却发现乱得一塌糊涂。柜门上写着“熟柜”,但里面生的、熟的都有。“成品柜”里面放着半成品、一次性饭盒。2、对酒店设备只注意装修采购,却不注意保养。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买设备要买好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不注意维护保养。员工对设备的清洁保养能力差,由于疏于管理,本该使用10年、15年的酒店设备短短三、五年就报废了。如:冰柜的散热器国为被污垢堵住了,无法正常散热,制冷效果不好,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厨师就向动力工程部反映,如果工程人员不负责,不到现场检查,或检查不细致,试过制冷效果不好就报废了,这样是严重的浪费。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动力工程部应怎样做?作为使用部门又应该怎样做、3、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有标准没有方法
(一)“酒店六常管理”是衡量酒店管理好坏的标准
在实施“六常法”时,首先要确定物品有用没用的标准,这是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关键。例:真正需要1、正常的机器设备、电器装置2、工作台、材料架;3、正常使用的工具;4、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样品;6、办公用品、文具;7、使用中的清洁工具、用品;8、各种有用的海报、看板、资料;9、有用的文件资料、表单记录、书报杂志、其它必要的私人用品。确实不要地板上:1、废纸、杂物、油污、灰尘、烟头;2、不能或不再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3、不再使用的办公用品;4、破烂的图框、塑料箱、纸箱、垃圾桶;5、呆滞料或过期品。工作台或文件架上:1、过时的文件资料、表单记录、书报杂志;2、多余的物品、材料损坏的工具和样品;3、私人用品、破的压台玻璃、破的椅子。墙壁上:1、蜘蛛网、污渍;2、过期和破旧的海报、看板3、过时的挂历、损坏的时钟、没用的挂灯。2、倒推分类法
确定物品有没有用的另一种方,就是倒推分类法。比如办公资料的分类,有很多资料我们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怎么分呢?可以将所有的办公资料都贴上一个红标签,然后每用过一本就撕掉一个红标签,三个月后,发现有一部分撕掉了红标签,有部分没有撕掉,就表示没有撕掉的三个月没有用过,若一年后还有三本没有撕掉红标签,就表示这三本资料一年都没有用过,这就叫倒推法。难区分的物品,就可以用这个办法进行分类。3、一套工具或者文具
序号
保存地点
1
一年都不用的物品
丢掉或暂存入仓库
2
7-12个月内要用的物品
把它保存在较远处
3
1-6个月内要用的物品
把它保存在中间部分
4
每日至每月都要用的物品
把它保存在使用地
5
每小时都要用的物品
随身携带
如浙醋,标牌上写的内容:最高存量10瓶,最低存量3瓶,左进右出。最高存量:是指一天半的存量;最低存量是指半天的存量。最低存量3瓶,意思是货架上只剩下3瓶时,仓管员应到总仓取货。最高存量是一天半的量,最高存量不超过10瓶。库存量太大,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物品积压与过期食品。“左进右出”即是左边进货,右边出货,能保证不过期。2、开封但有保质期的食品牌
如厨房里将调味料的瓶外贴上调味料的名称,或用具上贴有垃圾桶、潲水桶等。(三)每个分区都要有负责人的姓名(四)统一管理私人物品如果员工的水杯统一款式、统一贴标签、统一定位且集中放在一起,就能体现酒店的管理水平。第三常常清洁常清洁就是分类整理完了以后,要做清洁工作,以保证所有地方一尘不染。一、清洁
责任到人,制度上墙。要求将每个岗位的清洁内容分配到个人,并将其将为制度贴在相应的墙上。三、清洁检查
规范员工行为的前提,就是要做到每一位员工的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具体。二、程序化
1、员工所有行为都要有规范:在对每个员工岗位进行程序化过程中,酒店要对员工所做的每件事都作出相应的规范。2、所有设备都有使用说明书:所有的设施设备要配上相应的使用说明,比如中央空调、厨房的绞肉机、消毒柜等。第六常常教育常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批评教育,使全体员工养成“六常”习惯。一、规范的仪容仪表二、规范的服务用语标准和训练三、每天下班前五分钟检查六常实施情况主要内容:1、检查当日工作情况2、物品是否整齐归家3、卫生及清洁工作4、关掉电灯及空调等四、今日事今日毕:要求每一位员工都不拖延事情,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五、用报表和数字说话:员工的工作及管理人员的检查,必须在相应的报表上做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