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形势;社区医院;中医药;管理
我国现行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把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是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表现[1]。新形势下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各项功能势在必行。
中医药服务从单一的中医科诊疗为主转换到“六位一体”全方位,对社区医院的管理格局提出了较高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上级卫生部门的管理要求以及中心自身特点,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管理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多重保障支持中医药工作开展
1.3加大中医药硬件支持营造氛围满足需求中心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财力支持,积极改扩建,实现中医服务区域一体化;一人一诊室,完善遮隔措施,环境人性化;设计古韵装饰,悬挂中医名家及古训的宣传版面,创造中医文化氛围;根据工作需要增配康复理疗设备,满足不同疾病对康复的需求;常用的中药饮片及中草药配置齐全,保证中医医疗服务的需要。
1.4增加中医药服务人才外请内训保证质量中心陆续引进中医药各类人才,充实中医药服务力量;组织开展院内中医业务培训,向全院医务人员普及中医防病治病知识运用于各类中医服务;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的中医岗位培训、骨干培训及西学中培训等,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技术;邀请二三级医院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加强中医门诊力量并成立专家小组指导中医药各项工作的开展。
2制定方案指导中医药工作开展
2.1宣传引导提高中医药利用率全院一盘棋,中医药不再只是中医科的事情。中心各科各条线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适逢患者有中医药治疗或康复的适应症,则积极引导患者通过中医门诊、康复门诊或通过中医会诊、出诊、家床等途径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让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更多地发挥和发扬。中心也通过各种社区活动向居民们宣传中医药的诊疗优势以及中心中医药服务的各类信息,不断提高老百姓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利用率。
2.2中西结合开展预防保健通过培训医务人员掌握了各种人群各种疾病的中医调理及养生,在妇女儿童老年人的重点人群管理、慢性病及传染病管理等工作中则结合原有工作要求对居民开展中西结合的预防保健指导,并通过制定专项方案规范管理;同时中心以重点人群为核心逐渐建立居民中医健康档案,并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开展个性化的养生指导,随着“中医治未病室”的建立中心将体质辨识及建立档案的工作逐渐推广到健康人群。
2.3把握重点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社区六位一体之一,又是预防、医疗、康复、保健、计划生育其他五项工作开展的必要手段或主要内容,健康教育在中医药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心通过社区设摊咨询、讲座、宣传版面、多媒体、个体指导等多种手段及方式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并制定单病种及多病种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系列处方、重点人群保健系列处方、运动养生及药膳食疗系列处方等宣传资料,在各条线各类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患者和居民进行处方赠阅及宣教指导。
2.4增加适宜技术拓展服务范围在汤剂、针灸、拔罐、推拿、敷贴、熏蒸、热熨等项目基础上,不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首先工作中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心得体会,逐渐积累形成院内专病技术,并通过传帮带方式在医务人员中推广学习运用;另外中心派员外出积极学习上级医院及专家的适宜技术,不断丰富中心治疗手段拓展服务范围。
2.5多种形式开展中医服务中医药服务内容渗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全面工作,并通过三级中医药网络将各项工作分解至各科室,中医药通过门诊、病房、家床、疾病管理、社区活动等各个环节服务于老百姓,形式多样。
2.6规范统计及时收集整理服务资料设计中心中医药服务套表,由各科室各条线定期填报,职能部门及时统计汇总,及时掌握中医药服务动态,为完善中医药工作方案提供参考。
3服务评估监督中医药工作开展
3.1质量控制中医药工作质量纳入中心整体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每月定期科室自查、互查及院部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医疗隐患,及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并由职能部门追踪整改落实情况及整改有效性。
3.2满意度评价每年进行面向患者、社区居民、街道居委等多个层面的中医药服务调查,了解居民对中心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以及需求情况,监督并指导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4科研创新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中心设立科研基金及奖励基金鼓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并积极撰写论文;通过邀请专家指导、院级课题平台、与上级医院合作课题、积极申报卫生局级以上课题等办法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培育课题。
5效果中心通过建立工作网络、修订工作制度、加大硬件支持、培养中医人才等为中医药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把住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指导中医药工作开展,提高中医药服务利用率并引导中医药融入“六位一体”;通过质量管理、满意度评价掌握中医药工作效果监督工作开展;并通过科研实践不断提升中医服务内涵。中心在这样一个中医药工作的管理模式下,居民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逐年上升;中医药科研连续二年获得浦东新区卫生局级以上立项;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项目的验收。
参考文献:
[1]冯光谓,冯泽永,陆昌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发展战略[J].医学与哲学,2008;29(364):70―74.
[2]徐剑文.浅谈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与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2):101―102.
[3]金浪,蔡建鹰,张胜利.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9(10):730―731.
[4]许小芬,胡正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198―200.
关键词:中医理疗;药物;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总有效率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combinedwithdrugsonchildrenwithnon-bacterialinfectiousdiarrhea.MethodsAtotalof71childrenwithnon-bacterialinfectiousdiarrhea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October2015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llthesubjec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n=35)andobservationgroup(n=36),accordingtothecomputerSP3320.0statisticalsoftware.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montmorillonitepowder.Onthebasisofthis,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andthetherapeuticeffectofthetwogroupswasobserved.ResultsTheimprovementtimeofnauseaandvomiting,thetimeofimprovementofappetiteandtheimprovementofabdominalpainandabdominaldistention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P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Medicine;Nonbacterialinfectiousdiarrhea;Totaleffectiverate
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儿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会导致患儿严重脱水或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据资料显示,患儿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00%,全世界每天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可见该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1-2]。本研究以71例患者槔,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中医理疗联合药物治疗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礼仪培训;护理;培训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亲切友善的休养环境,以促进患者康复的医疗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还需要懂得一定的礼仪。各卫校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员的摇篮,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医疗需要,在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培训。
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士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要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礼仪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礼仪培训不仅对护理人员顺利开展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缓解医患关系。
一、开展礼仪培训的重要性
1.礼仪培训对个人和卫校的重要性
(1)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学习。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护理的艺术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艺术,尤其是处理与患者关系的艺术,这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以,护理专业并不局限于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习艺术,只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专业的学习,领悟护理的核心精神。因此,开展形体训练对促进护理专业学习也有重要意义。
(2)适应就业形势。卫校护理专业礼仪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目前就业市场的适应,同时也是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的职业需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倾向于选择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护理专业主要是向医院等医疗机构输送人才,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与医疗机构的需求相一致。当前,护理工作逐渐从物质技术层面向技术与精神相结合方向上转变。据了解,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的面试中,更多的是从护理礼仪和职业形象去判断专业思想和各种内在的职业素养,因此,护理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求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调节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上升到精神阶段。具有良好修养,知书达理的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树立较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欢迎,因此,得体的言行举止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可获得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形体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修养,补充礼仪知识,对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和促进患者康复是有较大作用的。
3.有助于医院的文化建设和增加经济效益
二、开展礼仪培训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礼仪培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仅仅通过实践操作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讲授也是礼仪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礼仪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礼仪也是不同的,如果不了解礼仪的内涵,只是机械性地操作,有的时候可能会弄巧成拙,因此,礼仪培训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礼仪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实际模拟,才能够熟练行礼、随机应变,做到恰如其分,而不至于生硬呆板,起反作用。
2.基础与专业相结合
礼仪培训也需要基础性与专业性的融合。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培训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所谓专业性也就是在培训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基础性礼仪是学习专业礼仪的前提,只有懂得一些基础性的礼仪,才能更好地学习领悟专业性的礼仪。而专业性的礼仪是针对护理这个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在特定的场合,对待特定的人群的时候使用的。
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很多传统礼仪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而应立足传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立足传统的同时也要面向现代。首先,礼仪培训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其次,教学也要面向现代化。礼仪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1]姚红瑛.礼仪培训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杂志,2011(28).
[2]艾华.加强礼仪教育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6).
[3]闫丽范.护士礼仪培训的方法及其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3).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礼仪教育;模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交往活动中,礼仪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礼仪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被社会共同认可,能够表达相互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旅游业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在旅游的过程中,消费属于附加行为,同时消费大部分是精神消费,精神上的满足是游客的重要需求,换而言之,消费能够为顾客提供有助于改善个人形象、气质以及举止等服务。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应加强对于礼仪服务的重视程度。
1、礼仪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1.1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1.2.专业教育的基础和主线
在旅游服务行业,旅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仅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对服务能力以及礼仪服务技能进行培养。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对于其专业素养的培养与体现,礼仪教育应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且根据学生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要求,使其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开展系统化的学习。
2、礼仪教育的现状
2.1.无完整的课程教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旅游业务》《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课程的共性是单一的针对某一服务岗位进行教学,存在知识点分散、课程重点不突出的问题。针对目前部分设立旅游专业的高职学校在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上的不完善的情况,应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调查。
2.2.礼仪教育脱离旅游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礼仪课重视实践性,更加注重与对职业礼仪习惯以及礼仪服务技能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依赖于教师讲授的过程,有限的案例分析和讲练结合,并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3、改善礼仪教育的措施
3.1.加强专业教学,培养职业意识
专业教育应该贯彻到学生学习的整个周期内,入学时,应进行旅游专业介绍,扩展学生对旅游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介绍的内容包括各岗位的职责,胜任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在整个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专业见习、课程教学、模拟实践、实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目的在于通过不间断的教学过程培养职业意识,培养相应的沟通能力以及从业人员个人形象、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培养。
3.2.建立环境育人策略
环境对于职业素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能够有效地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习惯,包括生活、学习环境、礼仪环境、校园文化等的。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能够有效地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培养自身的能力。
3.3.改进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旅游市场的全球性以及专业性使得旅游服务重要性以及专业性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对于旅游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加强对于旅游礼仪的重视程度,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体现,提高酒店礼仪、商务礼仪、会展礼仪、会议礼仪等内容的教学,并且应进行情景教学的形式创新,通过师生互扮角色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礼仪知识与专业操作的教学。
3.4.融入军训与体育教学中
在开学军训的过程中,应加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对于学生的行为、体能、意志等进行锻炼。依据旅游专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对学生军训中的军队训练模式适当改进,引入适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特培训模式。军训的模式也可以加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持续的训练,才能够保证形体的塑造,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设置相应的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形体训练项目为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结语
[1]张润钢.反思我国饭店职业教育[Z].湖南省首届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会议参考资料.